藝術家可能是最難理解的群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他們習慣用作品說話。在《樂隊的夏天》中誰可以被稱為藝術家?野孩子波段就是其中之一。
他第一次用一首歌《黃河謠》徵服了觀眾,最老的樂隊平均沒有借用任何樂器,卻達到了所有樂器都無法產生的效果。
他們是「最酷」的樂隊
野孩子,我不太熟悉這個名字,如果沒有看到舞臺上這樣一群老大哥,我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新樂隊。我沒想到的是,這是一個老樂隊。
用他們自己的話說,當他們來到《樂隊的夏天》的舞臺上時,他們希望看到年輕人演奏更多的東西,學習更多樣化的音樂。
所以野孩子在第二輪改編了賽裡,選擇了最年輕的超級樂隊。超級排骨的特點是生命力和獨特的開口Pose。
後來野孩子兄弟也想出了自己的Pose,「野孩子」化身
他們也是最偏執的群體
在《樂夏》階段,輕視鏈「是很常見的東西。在上一季裡,大家都不喜歡」鹿先森
在這個季節,反映這一現象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換歌前選擇歌曲賽。不止一個樂隊認為,節目組提供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歌曲都是糟粕
作為普通觀眾,我們會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音樂,但我不認為我不喜歡的東西不應該存在。
看到侯海大鯊魚和野孩子在選歌時經常否定,我有點失望。我認為音樂是包容的,但他們太偏執了。
最後,野孩子沒有選擇歌曲包中的歌曲,而是選擇了一首他們同意改編的作品,最後在舞臺上呈現,這是我們聽到的最後一首《竹枝詞》。儘管野孩子唱完這首歌就要離開舞臺了,他還是離開了。
03音樂,也是為了取悅自己
所有樂隊都按照規則完成了比賽,只有兩個樂隊給大家帶來了意外,一個是野孩子,另一個是5個人。
五個人暫時換歌,正在搖擺中,選擇了最後的2%。他沒有聽從導演的建議,用海豐方言唱了一首歌。
野孩子完全不守規矩,離開工作,願意離開舞臺。我們都認為在歌曲包裡選擇一首改編曲然後演唱是可以的,但是野孩子就是不想。也許唱完違背初衷,他們就不一樣了
與其他樂隊取悅觀眾相比,野孩子這首歌《竹枝詞》,更喜歡取悅自己。這也符合藝術家在我們心中的形象。你可以沒有人理解他們,他們可以理解自己。
野孩子的偏執使他們告別了《樂夏》的舞臺,卻留下了《竹枝詞》充滿民族風格。好作品應該受歡迎,而不是受歡迎,這組藝術家沒有違反原來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