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樂隊的夏天》退賽 張佺飯局上吐露心聲 原因令人唏噓

2020-09-05 擼娛

第二季《樂隊的夏天》更像是《樂隊我做東》的下酒菜。

野孩子退賽引起爭議,有人說是不遵守遊戲規則,有人說是藝術家的選擇,還有人說這是綜藝節目和音樂人的雙贏。

真相到底是什麼?它隱藏在鏡頭的背後,隱藏在語言的縫隙裡。

好在有一場飯局,能稍微讓你放鬆心防,吐露隻言片語。


一、正面的回答

退賽無疑是這場飯局的核心話題。

馬東與野孩子的交鋒就像是你來我往的太極推手,彼此都留著餘地。


1、國風

馬東問:「你們幹嘛這麼擰啊,滄海一聲笑不行嗎?」

馬雪松:「歌挺好,但我們覺得跟國風沒什麼關係。」

馬東:「你們心裡的國風是啥?」

張佺:「就是類似我們翻唱的《竹枝詞》那種。」

到底什麼是國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很多人眼裡,似乎只要帶點民族的、古典的、戲曲的元素就是國風了。

對於「國風」,目前能找到的唯一明確解釋的是《國風》是《詩經》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期間各諸侯國華夏族的民間詩歌。

野孩子唱《竹枝詞》倒是在時間的序列上延續了《詩經》裡「國風」的概念。

但,在我看來,「國風」之爭只是表象,不必在這個層次過多糾結。


2、關於改編

每個人對「改編」有自己的理解,大家各不相同。

從綜藝的角度,臧鴻飛教野孩子改編歌曲。臧鴻飛說:「你只要在這首歌裡帶上兩句滄海一聲笑,也是改編。我前面全重新寫,最後就唱一句,馬東也得認。」馬東頻頻點頭。

對待改編嚴肅且認真的野孩子聽了都驚呆了,還能這樣改?!這還算是改編嗎?

後來不死心的臧鴻飛又以大波浪樂隊成功改編《愛情買賣》為例,問野孩子為什麼不去嘗試改編?

對於臧鴻飛的兩次發問,張佺的兩次回答各不相同,各有側重。

第一次回答是從音樂人自身的角度出發,張佺說:「改編一首歌就像談戀愛,作為野孩子,如果跟不喜歡的人談一場戀愛,我覺得是沒有尊嚴的。」

第二次回答則是從對音樂的要求出發,張佺說:「如果我是現場觀眾的話,我也會投票給大波浪。他把這首歌雖然改編成功,但它就是一個聲音藝術。他在改編的過程中沒有靈魂的交流。」

張佺覺得音樂畢竟是表達情感的方式,沒了情感,空玩技術嗎?這是他不願意的。

對於國風和改編,採訪時,張佺談到自己的看法:「每個人對國風的理解不一樣,我們想唱一首真正的國風。我們希望一首歌的改編過程能讓我們有良好的精神體驗,有一些東西我們不願意去觸碰,因為那些東西正在毀掉我們最基本的音樂審美。」

我堅持我的堅持。


二、隱藏的回答

你來我往的問答都是有戒備的,答案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來。


1、初心

在《樂隊我做東》的飯局上,臧鴻飛給馬東科普「河」酒吧。

2001年,野孩子樂隊在北京創辦「河」酒吧。在當時的三裡屯,搖滾當道,一間民謠酒吧是與環境格格不入的。

馬東問「那也是擰巴吧」,張佺回答,「反正就是不同流合汙吧。」

那時,兩個人的演出風格也很奇特,臧鴻飛說沒見過這樣的。倆人閉著眼睛唱歌,一動不動,跟觀眾也沒有任何互動。

聽了臧鴻飛的描述,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野孩子在樂夏舞臺上的第一首作品《黃河謠》,不就是這樣的情形嗎。


那個時候,野孩子就有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堅持。

馬雪松飯局上說:「佺哥做野孩子樂隊的初衷就是不想唱那些歌。」

所以,對《樂隊的夏天》不肯妥協,是野孩子骨子裡的一以貫之,是初心不改。


2、知交

張佺跟索文俊從小一塊長大,一起組建野孩子樂隊。

2004年,索文俊因病去世,野孩子解散,河酒吧轉讓,張佺離開了北京。

他背著冬不拉,從西北走到雲南,走了一兩年,每天在路邊唱歌。

臧鴻飛後來見到他時驚嘆:「幾年沒見,你頭髮全白了。」


張佺說,他差不多用了五年的時間去接受這件事情。從小一起長大一起行走江湖的朋友,這樣的友誼突然沒有了,特別重要的支撐不在了。「他對我的影響已經超出了音樂的範疇,可能是全部的生活吧。」

看著張佺的白髮,難以想像索文俊離世對張佺的影響。

想起蘇軾的詞,字面描寫感覺特別貼切: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張佺說,有一段時間他是拒絕用野孩子的名義演出的,除非演出的品質對得起「野孩子」這三個字。

我想,正是這句話,道出了野孩子寧肯退賽的根本原因。

「野孩子」在張佺心裡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明面上的理由是國風和改編,實際上是野孩子承載著他和索文俊的藝術追求,加上特殊的情感守護,讓張佺做出了退賽的決定。

相關焦點

  • 專訪野孩子張佺:吟遊詩人的夏天
    ▲ 野孩子樂隊,是成立於1995年的中國內地民謠樂隊。最近參加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2》更為大家所知。>八月,《IDEAT理想家》對正在巡演中的野孩子主唱張佺進行了一次對談,採訪發生在最新一期節目播出之前,我們沒有問到退賽相關的問題,但在聊過之後,你或許會對野孩子這支樂隊有更多不一樣的理解。
  • 專訪野孩子張佺:吟遊詩人的夏天
    野孩子樂隊主唱張佺一頭灰白色齊肩長發,樂隊負責手風琴的郭龍扎著丸子頭,武銳則是兩條異域風味的大辮子,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粗曠、原始、出世這些關聯詞。▲ 野孩子樂隊,是成立於1995年的中國內地民謠樂隊。最近參加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2》更為大家所知。
  • 野孩子樂隊:用退賽捍衛藝術的自由
    在《樂隊的夏天第2季》1V1改編晉級賽中,因為改編歌單中沒有達到自己心目中「國風」標準的歌曲,而選擇了演唱不在改編歌單內的《竹枝詞》並因此而退賽。但是由於違反規則,野孩子退賽。面對野孩子的選擇,製作組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也正如賽後馬東所說:「這就是藝術家一生都會面臨的那個困境,就是既要遵守規則,又要保持自由和自我。」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用退賽,捍衛了他們心中的「國風」音樂
    當把這11首歌曲聽完後,野孩子樂隊的主唱張佺表示自己選不出來,想要棄權。張佺說,它那個上面寫的國風,這兩個字顧名思義,就是它跟我理解的國風是,完全兩回事。」演唱完這首歌的之後,野孩子樂隊尊重了自己,尊重了對手,也尊重了節目組。他們選擇了退賽。
  • 野孩子:張佺精神世界的孤獨和固執!
    1995年張佺、索文俊成立「野孩子」。2020年《樂隊的夏天》「野孩子」拒絕節目組提供的改編歌單,選擇自己中意的《竹枝詞》,繼而退賽!這個第一支舞臺用清唱的方式唱出《樂隊的夏天》連續兩季最動人舞臺的樂隊,在天堂和地獄之間徘徊。
  • 《樂夏2》野孩子退賽惹爭議?野孩子固執與堅持的背後是什麼?
    ——《竹枝詞》《樂隊的夏天》1v1改編歌曲的舞臺上,野孩子唱了這首他們理解中真正意義上的國風,舞臺幕布上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野孩子含蓄內斂、流水般的歌聲仿佛讓我們置身於江面中,劃著槳領略了兩岸青山、輕輕流水的風景,一首用聲音搭建出詞的畫面和意境,清淨雅致!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退賽?一場綜藝和音樂人的雙贏
    在最新一期的《樂隊的夏天2》中,野孩子樂隊和超級斬樂隊1V2捉對PK,所選歌包是「國風」。然而,隨著歌包揭開,《滄海一聲笑》、《琵琶行》、《牽絲戲》、《無羈》、《倩女幽魂》、《涼涼》等,顯然跟年紀比較大的野孩子樂隊心目中的國風相去甚遠。
  • 對於野孩子的退賽,人們有著許多的不解和困惑
    《樂隊的夏天第2季》1V1改編晉級賽中,因為改編歌單中沒有達到自己心目中「國風」標準的歌曲,而選擇了演唱不在改編歌單內的《竹枝詞》並因此而退賽。但是由於違反規則,野孩子退賽。面對野孩子的選擇,製作組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也正如賽後馬東所說:「這就是藝術家一生都會面臨的那個困境,就是既要遵守規則,又要保持自由和自我。」
  • 野孩子,那些固執唱歌的中年人|新京報x樂隊的夏天
    《樂隊的夏天》裡,野孩子因選歌「違規」退賽了,張佺解釋起這件事時說「有一些東西我們不願意去觸碰,因為那些東西正在毀掉我們最基本的音樂審美
  • 《樂夏》|野孩子退賽惹爭議?他們堅持的背後是要對得起另一個人
    ——《竹枝詞》《樂隊的夏天》1v1改編歌曲的舞臺上,野孩子唱了這首他們理解中真正意義上的國風,舞臺幕布上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野孩子含蓄內斂、流水般的歌聲仿佛讓我們置身於江面中,劃著槳領略了兩岸青山、輕輕流水的風景,一首用聲音搭建出詞的畫面和意境,清淨雅致!
  • 野孩子違規退賽,到底是對還是錯?
    如果不是樂隊的夏天節目的播出,很多人都不知道野孩子是誰?野孩子是一支成立於1995年的樂隊,他們參加節目的第一首歌,唱了經典的《黃河謠》,在場很多人感動的熱淚盈眶,包括周迅。黃河謠的歌詞和編曲鏗鏘有力,有歷史厚重感,聽他們唱,仿佛就是站在母親河面前,對著母親低聲訴說,離家在外的孩子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且畫面感特別強。
  • 野孩子,他們真的在裝清高嗎?
    相比去年,今年《樂隊的夏天》節目的爭議似乎來的更多。最新一期,野孩子樂隊退賽則在網上激起了不小的水花,一時間登上了微博熱搜。野孩子沒有按照規則在歌包中選擇歌曲,而是在選了一首他們自己想改編的作品,演繹過後直接退賽,超級斬晉級。野孩子這番做法引起了網友們的多角度探討。
  • 野孩子,那些固執唱歌的中年人|新京報x樂隊的夏天
    野孩子樂隊供圖在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裡再唱起《黃河謠》,張佺覺得跟每次演出時候演唱一樣,就像是舞臺上的儀式,表演前心裡總會有期待,精神也要更集中。有時候排練到一半要練這首歌,大家都會先休息一下,把各方面都調整好再唱。
  • 《樂隊的夏天2》|處理野孩子這事兒,還真需要點情商
    節目組似乎也預料到必然會在網上掀起血雨腥風,於是臨時把joyside那期《樂隊我做東》替換成了野孩子和超級斬的。野孩子和超級斬我都喜歡。一個沉靜古樸,一個元氣熱血,兩種氣質幾乎代表了樂夏的兩個極端。這一老一少對上線,可太有意思了。遺憾的是,退賽風波一出,大家焦點全在爭議上,沒人再關注他們的音樂了。
  • 野孩子樂隊:真正的民謠是流傳而不是流行
    等到五條人被再次淘汰,大家又把關注更放在了樂隊的改編賽上,繼木馬樂隊改編的《後來》讓人熱淚盈眶後,重塑改編的《一生所愛》又讓人愛不釋手,聽上幾遍都不過癮。張佺老師和馬雪松老師作為代表,和我們聊了聊關於野孩子的故事。
  • 野孩子退賽被噴,為什麼上一期樸樹錄一半睡覺跑了沒多少人說呢?
    野孩子換歌:自說自話,不重視規則!樂隊都沒錯,錯的是不知道怎么正確引導的節目組、極個別亂帶節奏的無良媒體以及不會理性思考且基本音樂素養缺乏的部分觀眾。對野孩子的所有的毀和譽,都源於對野孩子和張佺的不了解!
  • 我雙手支持野孩子退賽
    但站在我個人的角度,尊重並且支持他們退賽。最早野孩子幾個人都在酒吧幹過活,也跑過場子,也唱過流行音樂,但那也僅限於生存。後來他們經歷過掙扎,放棄了這些工作,選擇了組樂隊,唱自己想唱的歌,這是野孩子做樂隊的初衷。
  • 現場|野孩子樂隊:「大河之上」的漂泊與尋找
    「每年我們的巡演,上海都特別重要,」一頭蓬鬆的銀髮向兩側散逸開來,「野孩子樂隊」主唱張佺有種世外高人的氣息明天,野孩子樂隊將在上海保利大劇院帶來一場「大河之上」演唱會,《無花果》《不要拿走它》《黃河謠》《竹枝詞》等樂隊知名創作將一一滿足樂迷期待。今年7月,因為參加了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野孩子樂團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喜愛,但野孩子樂隊實際已經創立了25年,幾經離散重組,生命力依然茂盛。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退賽能理解,但我更佩服HAYA樂團的做法
    最近追的綜藝真的有點多,一到周末感覺更忙了,不過再忙再「累」,也要把《樂隊的夏天》最新的一期看完,雖然有的時候看完了之後太嗨,反而難以入眠!,已經打定主意要退賽了,不過為了在《樂隊的夏天》的舞臺上詮釋他們心中的國風,即使沒能晉級下一輪,他們也要在演繹《竹枝詞》這首歌,而就作品的分數來看,他們確實打動了不少樂迷!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退賽可以理解,但我更佩服HAYA樂團的做法!
    《樂隊的夏天2》來到第8期,依舊是第二輪的1V1改編賽,這一期跟上一期有些類似,除了白皮書樂隊跟椅子樂團的加賽外,依舊是4組1V1的比賽。4組比賽可以說各有看點,但是這裡面比較戲劇化的一場,我想應該就是超級斬跟野孩子樂隊之間的比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