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去年,今年《樂隊的夏天》節目的爭議似乎來的更多。最新一期,野孩子樂隊退賽則在網上激起了不小的水花,一時間登上了微博熱搜。
野孩子沒有按照規則在歌包中選擇歌曲,而是在選了一首他們自己想改編的作品,演繹過後直接退賽,超級斬晉級。野孩子這番做法引起了網友們的多角度探討。
大眾爭議的主要四個論點是:野孩子不尊重規則、野孩子是真藝術家、節目組處理不當、什麼才是真正的國風。
這一場改編賽是野孩子對戰超級斬,這兩組進行改編的主題為國風。在節目提供的歌單中,分別有《滄海一聲笑》、《無羈》、《倩女幽魂》、《涼涼》,《下山》、《芒種》、《悟空》、《梅香如故》、《笑紅塵》。
超級斬的風格是日系二次元核,這一次他們選擇了《芒種》這首歌,並把它改編成偏日本ACG風格的歌曲,極具他們的個人特色。電音加核嗓,依據觀眾的審美偏好有人覺得炸裂,有人覺得很吵,大眾的評選標準依託於是否喜歡。
而野孩子這一邊,在選歌環節就展現出不太滿意的情緒。從第一首《滄海一聲笑》到《笑紅塵》,張佺挑到最後也沒選到一首自己中意的歌曲,「過吧」、「不用聽了 過吧」、「這個不是我想像中的國風」,更直言對「國風」這個詞產生了新的異議。
其實,很多觀眾都認為《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笑紅塵》這三首歌是可以入選的。選歌時隊員郭龍聽到《笑紅塵》時表示:「這個好聽,我跟張瑋瑋以前特別愛唱這個。」
但張佺依然堅持自我,「如果在這個裡面,選一首的話,我個人,就是放棄,就是退賽」。
即便在郭龍說那三首很好的情況下,張佺堅定地表示:「我倒是沒覺得它很好,只是說比其他七首能聽,僅此而已」,「就是它跟我理解的國風,是完全兩回事」。
通過節目呈現給我們的選歌流程,彈幕上不乏很多網友認為張佺實在是太偏執了,就連張亞東也在節目中表示:「持不同意見,我覺得其實是沒必要,完全可以在裡面選。」
這場選歌最後的結果就是野孩子選擇改編歌包外的《竹枝詞》,「這個是我們理解的國風,它有傳承,有歷史。」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他們在舞臺上演繹的這首《竹枝詞》,或許只能用意境來形容。劉禹錫四句詩詞裡描繪的朦朧美,被野孩子用聲音復刻出一幅寫意水墨畫,國韻的美感莫過於此。
樂評人耳帝這樣評價:含蓄內斂、風神疏朗、清靜雅致,將歡慶一人的遺世清吟擴展為多人的怡然吟詠,不同聲部延伸出的錯落有致、前後交替、並行不悖,以及不同聲部的虛實遠近、高亢低回,真的就像是「東邊日出西邊雨」,用聲音搭建出了詞中的意境與畫面,聽到這樣的作品,你便能夠理解藝術家的固執與堅持……
野孩子堅持自己的原則,並「退賽」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但藝術家的固執與堅持或許並非每個人都懂。人稱黑刀老師的丁太升在節目中潸然落淚,直言為野孩子的退賽感到特別難過。
「我不希望野孩子會因為賽制而受辱。野孩子最終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這場娛樂的賽制,不卑不亢,輕輕鬆鬆離開。在我看來,這是他們應有的選擇,這也是這個時代無比稀缺的古典英雄主義。」
張佺有自己的風骨,像丁太升所說的那樣,「大可以向娛樂去妥協,向更大的名氣以及巨大的收益去妥協,但是他們沒有,而是選擇慷慨赴離開。」
《樂隊的夏天》節目番外篇《樂隊我做東》,每期會叫上兩支樂隊來「吃飯」,「做遊戲」。馬東、臧鴻飛是飯局的主持人,這一期便請來了野孩子和超級斬。
野孩子退賽在網上激起不小的水花,觀眾們也各持己見,作為話題的中心人物,野孩子在席間的交談中,我們得知了他們為何「如此執拗、不懂變通」的態度與行為。
野孩子最初只有兩個人,張佺與小索在樂隊成立不久後便在西北花了近一年時間考察民間音樂,從延安出發,沿黃河步行至內蒙古。
甘肅、青海、寧夏的「花兒」,陝北的「信天遊」,山西的「山曲」,內蒙古的「爬山調」等元素從此融入野孩子的音樂語言。
他們的音樂是根植於人文地理的,不是對民間音樂進行簡單的模仿。野生的、不受束縛的、有生命力的音樂才是他們的內核,他們想做到的是「流傳而不是流行」。
席間馬東問到:「為什麼有一段時間拒絕用野孩子的名字去演出?」張佺說:「除非我們排練、演出內容的品質能夠對得起『野孩子』這三個字,我們才會以野孩子的名義去唱歌。野孩子在我心裡是很特別的一個東西。」
25年的光景,野孩子三個字對於他們來說是有重量的,小索的離世,樂隊解散又重組,幾經浮沉,樂隊的意義對張佺來說是特別的,這裡面有對音樂、對往昔、對友人的尊重和懷念。
「我們想讓更多人知道中國還有一支這樣的樂隊,音樂方式還可以這樣表達,內斂克制也是非常搖滾的一種力量。」
郭龍在他們初登《樂夏》舞臺時便曾表明此次參加節目的目的。第一期的一首《黃河謠》不僅讓周迅悄然落淚,更觸動了無數觀眾的內心,原來民謠還可以有這種表達形式。
而這一次的改編賽,野孩子用音樂向大眾展現了他們所理解的國風,詩詞歌賦與山水意境相呈的古典雅韻。
張佺說:「每個人對國風的理解不一樣,我們想唱一首真正的國風。我們希望一首歌的改編過程能讓我們有良好的精神體驗,有一些東西我們不願意去觸碰,因為那些東西正在毀掉我們最基本的音樂審美。」
如今音樂的種類不勝繁多,每個人心中對音樂的定義也並不相同,我們要對音樂以尊重。就像對於「國風」而言,有人認為是「宮商角徵羽」,有人非風雅頌與詩詞歌賦不可,但野孩子用淘汰也想讓大家知道,國風的魅力還有這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