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就4月天氣氣候特徵等答問

2021-01-06 中國政府網

[洪蘭江]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參加中國氣象局2016年5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下面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發言人張祖強

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正研級高工王維國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工周兵

今天主要內容有三項,一是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二、「五一」小長假天氣及未來十天天氣趨勢預報;三是汛期氣象服務部署和前期工作情況,四是回答記者提問。下面有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發言人張祖強先生來介紹2016年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及5月上旬天氣情況。

[張祖強]祝各位在座的媒體朋友五一假期快樂,可能大家比較關注未來十天天氣,重點是「五一」小長假天氣的情況,給大家報告一下中國氣象局部署汛期氣象服務和前期準備的情況。

一、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一)4月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二高

2016年4月,全國平均氣溫12.3℃,較常年同期(10.7℃)偏高1.6℃,與2009年並列為歷史同期第二高,僅次於1998年(12.7℃)。從空間分布看,除內蒙古東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2℃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接近常年或偏高1~2℃,其中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東部、江漢東北部、江南南部及新疆、甘肅北部、寧夏、內蒙古西部、廣西、廣東北部等地偏高2~4℃。

(二)4月全國平均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二多

4月,全國平均降水量58.0毫米,較常年同期(39.7毫米)偏多46.1%,為歷史同期第二多,僅次於1964年(59.3毫米)。從空間分布看,中國南方大部及甘肅西北部和東南部、青海大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東部、吉林中東部、山西等地降水量偏多5成至2倍,部分地區偏多2倍以上;華北東部及新疆大部、內蒙古大部、東北中西部、山東大部、西藏西部和中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2~8成,部分地區偏少8成以上。

(三)4月多地出現暴雨和日降水量極值事件

4月,全國共有330站出現暴雨,主要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共有48站日降水量突破4月歷史極值,其中湖北大冶(137.8毫米),福建閩侯(149.3毫米),安徽九華山(114.6毫米)等6站日降水量突破春季歷史極值。

二、4月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一)4月國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南方遭受暴雨洪澇。4月我國南方地區共出現9次暴雨天氣過程。江淮南部、江漢南部、江南及華南大部累計降水量有100~250毫米,安徽南部、湖北東部、浙江西部、福建大部、江西大部、廣東北部和中部、湖南南部等地累計降水量超過25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南方大部地區降水量偏多2~8成,其中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大部、湖北東北部、貴州東南部、廣西北部、雲南西部等地偏多8成以上。浙江、安徽的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上海、湖北為歷史同期第三多。受南方暴雨過程影響,江南、華南等地遭受洪澇、風雹、泥石流等災害,南方部分地區土壤溼度過溼,部分地區出現河流超警戒水位。

北方冬麥區遭受氣象乾旱。3月1日-4月10日,華北大部、黃淮北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降水量不足25毫米,其中河南北部、山東大部、河北大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華北、黃淮及陝西大部降水量偏少2~8成。受降水持續偏少加上同期氣溫高,土壤失墒快,北方冬麥區乾旱露頭並發展。4月11日-17日,華北大部及東北中南部等地出現降水過程,特別是4月15日-16日北方冬麥區出現大範圍降水,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降水量有10~25毫米。降水使得山西南部、陝西中部、河北大部、河南北部、山東大部等地的氣象乾旱出現緩和。4月17日-28日,河北、河南北部、山東西部、陝西等地降水稀少,氣象乾旱再度發展。

多省遭受風雹襲擊,部分地區受災較重。4月1日-28日,貴州、廣東、新疆、陝西、黑龍江、江西、湖南、廣西、雲南、福建、海南、河南、山東、四川14省(區)遭受風雹襲擊。貴州和湖南受災較重。

北方出現2次沙塵天氣過程。4月,北方出現2次揚沙天氣過程,分別發生在15日和21日-22日。沙塵天氣過程次數較2006-2016年同期平均值(3.9次)偏少。15日,內蒙古中部、吉林西部等地出現揚沙天氣。21日-22日,內蒙古中部、吉林西部出現揚沙,遼寧南部、北京東北部等地出現浮塵,沙塵天氣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及出行造成了一定影響。

4月,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共發布預警28195條。國家級共發布預警117條,其中暴雨預警51條、強對流47條、地質災害6條、海上大風各6條、山洪預警4條、沙塵暴2條、高森林火險1條。全國各省共發布預警28078條,其中,雷電預警11058條,大風預警4331條,大霧預警4309條,暴雨預警3583條,其他4797條。按預警等級劃分:全國共發布紅色預警178條、橙色預警4890條、黃色預警14860條、藍色預警8267條。

(二)4月國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4月,國外重大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繁,主要有暴雨洪澇、乾旱、高溫、大風等。

暴雨洪澇。4月2日-3日,巴基斯坦遭暴雨襲擊,引發洪水及山體滑坡;4月13日-15日,中東地區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遭遇暴雨襲擊引發洪水;4月18日,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南部遭遇雷暴引發洪災,9縣進入災難狀態;4月20日,俄羅斯多地春汛引發洪水,受災居民超過1.2萬人;4月21日,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烏拉圭遭遇風暴和洪水,上萬人撤離。

大風。4月3日,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遭遇強風天氣,強風引發的災難還導致人員傷亡;4月18日,日本各地大風天氣也導致人員死亡。

乾旱。4月,非洲南部因乾旱造成糧食短缺,馬拉威宣布全國進入災難狀態;越南南部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嚴重乾旱;馬來西亞遭遇持續乾旱,預計將持續至9月。

高溫。4月,印度遭受高溫襲擊,多地溫度突破40攝氏度。

冰雹。4月11日,美國南部三州遭受冰雹及龍捲風,造成部分人員受傷和財產損失。

(三)4月厄爾尼諾最新監測情況

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目前仍處於衰減階段。4月,尼諾3.4區海溫指數為1.1℃,較上月下降0.6℃;目前暖水區仍主要位於赤道太平洋日界線以東海區,中心強度1.5℃左右,較上月明顯減弱,範圍也明顯縮小,厄爾尼諾事件繼續衰減,預計5月結束。

三、4月氣象條件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分析

(一)北方春播區大部氣溫偏高,墒情適宜,利於春播作物播種出苗

4月北方春播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4℃,大部出現10~50毫米降水,墒情較適宜,利於春小麥、春玉米、棉花等旱地作物播種出苗以及一季稻育秧。春播進展順利,進度較去年同期略偏快。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等地墒情偏差,對春播略有影響。

(二)北方冬麥區大部光溫適宜且出現明顯降水過程,利於冬小麥生長發育

4月北方冬麥區氣溫偏高1~4℃,日照時數接近常年,且4月11日-12日、15日-18日、26日-28日出現三次降水過程,大部累計降水量有10~50毫米,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利於冬小麥生長發育;河北中部降水量不足10毫米,仍輕度缺墒,對冬小麥拔節孕穗及抽穗開花不利。

(三)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南大部地區強降水、強對流天氣影響農業生產

4月,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南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2倍,大到暴雨日數有3~10天,局地出現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強降水對冬小麥和油菜生長發育、一季稻和棉花播種不利,早稻育秧和移栽進度也受到影響,部分低洼地塊油菜、紅薯、菸葉、蔬菜被淹。此外,局地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造成冬小麥、油菜倒伏,蔬菜大棚、經濟林果等遭受不同程度損失。

(四)西南地區大部光溫水條件較好,利於夏收作物產量形成及春播

西南地區大部氣溫偏高,日照接近常年同期,光溫條件較好,土壤墒情適宜,利於冬小麥、油菜產量形成以及春玉米、菸草、馬鈴薯、一季稻等播種出苗和幼苗生長。

四、未來十天(4月30日-5月9日)及五一假期天氣趨勢預報

(一)未來十天天氣趨勢預報

未來10天,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南地區、貴州東部等地降水量有50~80毫米,其中江南西南部和中部、廣西北部的部分地區有100~160毫米,局地可達200~300毫米,其中湖南西部和東部、江西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東北地區中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新疆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地區北部和東部、黃淮及東北地區降水量有10~30毫米,其中新疆伊犁至北疆沿天山及東北地區的部分地區有30~70毫米。未來10天,新疆北部、東北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內蒙古中部、西北地區東部偏高1~2℃,全國其它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二)氣象乾旱區有降雨過程

5月1日-2日,華北東部、黃淮東部將有小到中雨,對上述地區氣象乾旱緩解較為有利;5日-8日,陝西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及山東等地將再次出現小到中雨,部分地區大雨的天氣過程,有利於氣象乾旱的緩解。

(三)五一假期天氣趨勢

4月30日-5月2日,江南西部和中部、華南北部及貴州東部將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暴雨,局地大暴雨,累積降雨量有30~60毫米,其中江南中部和華南西北部局地有80~15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還將伴有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華北、東北地區先後有小到中雨,累積雨量有5~15毫米,其中遼寧東北部、內蒙古東北部及黑龍江西北部局地有大雨,累積雨量有25~35毫米。此外,新疆南疆盆地、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等地有5級左右偏北風、陣風6~7級,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區將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局地有沙塵暴。

逐日具體預報如下:

4月30日08時至5月1日08時,新疆伊犁河谷及沿天山一帶、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貴州東部、江南大部、華南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湖南中部、廣西東北部、江西中部、福建西部、廣東南部沿海等地有大雨,局地暴雨。南疆盆地、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4~6級風。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局地有沙塵暴。

5月1日08時至2日08時,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大部、西藏東南部、貴州大部、黃淮東部、江淮、江南、華南中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湖南東部、江西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有大雨,局地暴雨。南疆盆地、甘肅、寧夏、青海北部、內蒙古、東北地區有4~6級風。南疆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內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局地有沙塵暴。

5月2日08時至3日08時,新疆伊犁河谷、華北東部、東北大部、黃淮中東部、江淮、江南、華南大部、貴州大部、重慶中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遼寧東南部、湖南東部、江西東部、福建西北部、廣西中西部的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江西東北部局地有大暴雨。內蒙古中東部、遼寧西部等地有4~6級風。新疆南疆盆地有浮塵或揚沙天氣。

五一期間,有一次冷空氣活動影響北京地區。預計5月1日夜間至2日白天有小到中雨,並伴有雷電,大部分地區降雨量5毫米左右,東部10~15毫米;2日有4、5級偏北風,陣風可達6級。該期間氣溫起伏較大,4月30日和5月1日氣溫較高,白天最高氣溫31~32℃,2日最高氣溫下降至23℃左右。另外,4月30日夜間至5月1日白天氣象條件不利於空氣汙染物的擴散,有輕微到輕度霾,能見度較差。

五、關注與建議

(一)氣象服務提示

5月,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汛期,天氣形勢複雜多變。江南、華南等地強對流、強降雨天氣誘發的突發性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將可能增多;西北地區大風、沙塵天氣仍然活躍。各地須密切監視天氣變化,防禦進入汛期後各種災害對農業、交通、旅遊、健康及群眾生活的影響。

注意天氣變化對假日旅遊和出行的影響。「五一」假日期間,北方大部前暖後涼,注意及時增減衣物;天乾物燥,注意用火安全。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中西部等地需防範沙塵天氣對交通出行的影響。南方強降雨和強對流多發,注意交通安全,防範地質災害。

江南、華南、西南等地需防範強對流天氣和局地強降雨引發的各種災害。5月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強對流天氣逐漸增多,需防範短時強降水、雷暴等強對流天氣以及局地暴雨洪澇及其可能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以及農田、城市的漬澇災害。

做好重點地區森林草原防火工作。5月仍是森林和草原火險多發季節,需加強林區巡防和火源管理,抓住有利天氣條件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降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

北方需防範沙塵天氣對交通、健康的影響。5月份,仍將有冷空氣出現,北方地區應對可能出現的沙塵天氣做好防範,減少大風和沙塵天氣對於交通運輸、電力供應等的不利影響。體弱多病者沙塵天氣要儘可能減少外出,外出時要做好防護措施。

(二)5月農業生產建議

預計5月份,東北地區大部氣溫正常、降水偏多,利於西部地區土壤增墒和春播作物苗期生長,但北部土壤將持續過溼,不利於春播順利進行。北方冬麥區大部氣溫接近常年,降水偏多,江南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5成,漬澇災害和病蟲害將偏重發生,對農業生產不利。雲南、四川南部降水偏少、氣溫偏高,部分地區可能出現乾旱,不利於春播作物生長。

北方春播區應積極採取措施,力爭春播順利完成。西北、華北地區應適時搶墒播種,已出苗地區注意加強春播作物幼苗管理。東北地區北部土壤過溼地區應注意及時散墒,確保春玉米和大豆等旱地作物順利播種。

北方冬麥區要加強麥田後期管理,促進冬小麥產量形成。各地需根據苗情、墒情變化加強水肥管理,促進產量形成;同時防範階段性乾旱、乾熱風,加強病蟲害監測防治,做好「一噴三防」工作。

長江中下遊及西南地區要做好夏收及春播作物的田間管理。各地需及時收穫、晾曬成熟的冬小麥和油菜,適時移栽一季稻;同時加強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江南應及時移栽早稻,防禦不利天氣影響。江南應做好強降水、強對流天氣的防禦工作,抓住有利天氣及時移栽早稻,並做好早稻水肥管理,促進形成豐產群體。

六、汛期氣象服務部署和前期工作情況

3月21日入汛以來我國東部降水呈「南多北少」特徵,南方暴雨過程多,累計雨量大。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3%,為1952年來同期最多,華南、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量分別偏多47%和41%,4月我國南方地區共出現9次暴雨天氣過程。目前主要湖泊水位偏高,水體面積較常年偏大,全國60多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

各級氣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按照國家防總第一次會議精神和專題會議精神,全力做好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工作。

(一)強化組織領導,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各項部署和準備。

3月1日,組織召開氣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前安排部署汛期氣象服務工作。3月24日,中國氣象局較常年提前1個月組織召開了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動員會,傳達貫徹落實今年國家防總第一次全體會議和汪洋副總理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求各級氣象部門立即進入汛期氣象服務狀態。4月20日,召開全國氣象部門專題視頻會議,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和國家防總專題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隨後召開的第二次氣象服務領導小組會上,鄭國光局長,矯梅燕、於新文副局長分別對進一步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3月16日,印發《關於開展2016年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檢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工作實際,對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準備情況進行自查。局領導先後分別帶隊赴吉林、上海、廣東、貴州、雲南、河南等地督導檢查汛期氣象服務準備情況,並專門派出工作組調研指導南方強對流天氣防禦工作。

(二)強化多部門合作聯動,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中國氣象局不斷深化「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加強部門合作和聯動,構建防災減災合力。今年以來,繼續深化與民政、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交通等部門在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業務會商與聯合預警、信息數據實時共享等方面的合作。3月17日、4月27日,兩次聯合水利部門召開全國汛期氣候趨勢會商會議、對今年汛期天氣氣候形勢進行科學判斷,為黨中央國務院和相關部門提前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科學依據。4月8日,與農業部就春播期間農業氣象條件及今年農業生產形勢聯合召開會商會。4月14日,中國氣象局局領導出席國土資源部門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視頻會議時,對在各個會場參加會議的各省氣象部門提出了相應的工作要求。入汛以來,中國氣象局聯合國土資源部發布地質災害聯合提醒8期、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6期;聯合水利部發布山洪災害聯合提醒8期、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4期;發布漬澇風險氣象等級預報3期。

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密切監視天氣氣候變化,繼續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認真做好預警發布和氣象服務。進一步強化業務值班和應急值守,針對出現的氣象災害和突發事件,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切實做好與政府及服務部門的溝通和銜接,積極配合國家防總及成員單位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災減災工作。

[洪蘭江]謝謝張祖強司長的介紹,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各位媒體通報一下各自的單位和機構。

[中國氣象報記者]您好,我是中國氣象報社的記者,我想問一下氣候中心專家兩個問題,張司長講到南方持續有九次暴雨過程,連續的強降雨過程的成因是什麼?與厄爾尼諾有沒有關係?第二個問題,降雨這麼強,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雨情和汛情,與歷史上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情況相比如何?

[周兵]4月份以來,我國南方出現了9次暴雨強降雨天氣過程,這個現象是歷史同期最嚴峻的,今年4月份的降水明顯超過了1998年的情況,主要降水偏多的地方在江淮南部、江漢南部、江南及華南大部。與常年相比,南方大部分的地區,降水量偏多了2到8成,其中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大部、湖北東北部、貴州東南部等偏多8成以上,降水最顯著的地方,浙江安徽的降水量經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上海、湖北為歷史同期第三多,這種暴雨強降水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些極端極值的情況,4月份總共有48個站日降水量突破了本月歷史的極值,其中有6個站的降水量突破了春季的極值,這種降水是否與厄爾尼諾事件相關聯?我們的分析認為,南方目前的環流狀態降水情況等等的氣候特徵是與厄爾尼諾有密切關聯的,主要體現在厄爾尼諾影響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上、位置上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整個進程發生了牽引和影響的作用,從而導致了我國長時間南方陰雨、暴雨、強降水的過程。從流域來看,我國主要流域尤其是南方降水、雨情在4月以來表現的非常明顯的,其中長江流域與常年相比偏多了6成,而珠江流域偏多了4成,東南諸河偏多最為明顯,偏多了近7成,而西南的河流也偏多了4成半,這是偏多情況非常明顯的幾個流域。另外,海河流域偏少了3成,所以說目前中國4月份氣候的格局還是表現出南方雨水多,北方尤其是華北黃淮一帶有降水偏少,也出現了中等乾旱的情況。這種情況是與厄爾尼諾發生以後我們預判的,以及厄爾尼諾出現典型的模態相吻合的,所以我們密切關注這個勢態,在5月份及主汛期對東亞季風大氣環流的影響,以及造成長江流域等地洪澇風險的程度,這就是我想我要回答你的問題。

[北京青年報記者]你好,我是北京青年報的記者,剛才提到4月份平均氣溫全國第二高,能不能具體到北京地區的4月份的氣溫什麼狀況?5月份面臨入夏的問題,有沒有預測5月份的氣溫預測什麼情況?謝謝!

[張祖強]這位記者朋友提到這個問題,今天在這裡我們還沒有聚焦到北京這個點,我非常樂意接下來可以和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溝通一下,我們可以給你提供相關的信息。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的記者,專家說了今年可能會發生比較大的洪澇汛情,相比1998年,當前我們對於雨情監測和預報能力有哪些方面的提升,精準度怎樣?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上有哪些新的技術開始運用了?謝謝!

[張祖強]這個問題問得很好,1998年我們國家遭遇了歷史罕見特大洪水,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今年與1998年相似,相似在什麼地方?都是在前期發生了超強的厄爾尼諾,1998年/1997年11、12月份赤道中印度洋海溫發生了偏暖狀態,在去年也是出現了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氣溫偏暖。我們對厄爾尼諾事件監測、預報、預警的能力與1998年有很大的提升,厄爾尼諾從本質上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洋的溫度異常偏暖的現象,海洋的觀測比陸地觀測難很多。我們通過局地的觀測,我們有氣象站可以放在內陸任何地方進行觀測,海洋上主要靠浮標進行觀測。應該說現在用全球的各個國家的觀測資源,可以很好地監測到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細微的變化,監測精準度比1998年有很大的提升。第二對厄爾尼諾對影響中國氣候的機理,科學認識和上來說我們比1998年的認識更加深刻。比如現在認識到厄爾尼諾有東部型和中部型這兩種,所謂東部型和中部型,就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最暖的區域,是位於世道中東太平洋的東部還是中部?東西位置不一樣,對我國氣候影響也不一樣。再有我們認識到赤道印度洋,雖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暖的狀況在不斷減弱,可是赤道印度洋一直維持偏暖狀況,這個狀況對我國夏季依然有非常嚴重的影響,也是影響到剛才周兵首席講到的,對會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產生影響,從而導致對今年夏季的影響,這是第二個方面,科學認識增強。第三個方面,我們現在預報預測的手段確實有所提升,包括我們的氣候模式來開展未來3個月,6、7、8三個月預報模式精細度程度提升,以及預報未來三天、十天的這種天氣尺度的天氣模式預報準確率或者是精細化程度明顯提升了,可以幫助氣象部門更好及時地向政府,向社會公眾報告最新的天氣情況,預測情況。我們對降水的監測能力大大提升,通過衛星、雷達、自動站等現代化觀測手段,我們對雨情的現狀和未來趨勢的判斷更加有信心了,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謝謝,我是經濟日報的記者,去年我們對厄爾尼諾引發的汛情有預判,不會出現1998年的大洪水,現在這種情況是不是有所改變?厄爾尼諾衰減以後,結束以後,會產生拉尼娜現象嗎?能不能就這方面的情況簡單介紹一下,謝謝!

[周兵]我回答你第二個問題,歷史上出現的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1982/1983、1997/1998年都是在5月份和6月份結束的,1998年是5月份,1983年6月份結束。這兩次事件結束以後,確確實實很快轉成了冷水狀態,出現了拉尼娜狀態,這是歷史的事實。這次厄爾尼諾事件我們的預判預計5月份結束,目前4月份海溫指數已經比3月份下降了0.6℃,在1.1℃左右,從浮標監測來看,下降速度蠻快。結束以後,國家氣象中心預計在夏季會進入中性狀態,至於到了秋季是什麼情況,我們會滾動預測,及時發布未來中東太平洋海溫具體的預測意見。

[張祖強]對於你剛才提到第一個問題,我想這樣回答你,氣候預測是非常難的課題,要出現像九八年歷史罕見大暴雨或者特大洪澇的話,有幾個很重要的前提因素,一是水汽,在超強厄爾尼諾背景下,赤道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非常強盛位置偏南,導致印度洋、孟加拉灣、西太平洋的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我國的內陸地區,光有水汽不能形成降水,還要有冷空氣,要有北方的冷空氣配合,九八年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冷暖空氣長時間對峙,導致該地區降水偏多,引發洪水。截至目前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偏南,跟九八年非常相似,但還有很大不確定性,未來汛期六到八月北方的冷空氣是不是像九八年那樣南下跟來自熱帶的暖溼氣流長時間對峙,還有不確定性,現在國家氣候中心、國家氣象中心正在全力以赴加強研發分析,有關新的信息我們會及時在網上進行發布。

[周兵]我再談一下個人得想法,這次是從1951年以來最強的諾爾尼諾事件,我們從海洋裡幾個要素比較,超過了歷史上另外兩次事件,另外有一個指數,反映熱帶大氣東西太平洋翹翹板效應的南方濤動指數進行了比較,這次南方濤動指數沒有1982/1983、1997/1998年來的強。也就意味著熱帶大氣對超強厄爾尼諾的響應,在目前為止表現出來是不及上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但是對2016年來講,還有重要的事情是隨著全球變暖速度的加快,我們2014年是1880年以來最暖的年份,2015年又突破了這個記錄,而且比2014年暖了0.19℃,成為1880年以來最暖的年份,2016年這種變暖的狀態趨勢還持續,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會增加,強度會增強,這也是一種事實。所以在這麼一個大背景下和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這兩個疊加的效應,我們還是要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中國天氣網記者]你好,我是中國天氣網的記者,想了解4月份以來南方遭受了9輪強降水,5月份的南方強降水是否像4月一樣頻繁,強度是否有減弱,有什麼變化?對汛情是否造成更加嚴峻的危害?謝謝!

[周兵]5月份、4月份即將結束,5月份馬上就要來臨,中國是典型的季風性氣候,從氣候上來講5月份是華南前汛期主要的盛期,華南前汛期盛期發生多次暴雨強降水事件,這種情況從氣候來講,5月份華南前汛期強度要大於4月份的特點,同時5月份又是我國氣候非常關鍵的月份,隨著南海夏季風的爆發,會拉開中國汛期,拉開中國季風,東亞夏季風由熱帶向北推進的序幕,所以5月份的氣候特點,5月份的水汽條件,這幾個方面,從氣候意義來講,要比4月份顯著有利的。但是5月份相對來講冷空氣的強度會弱一些,所以說冷暖空氣之間相互的交匯,以及大氣環流系統的穩定與否決定我國5月份降水出現的區域以及出現的頻數。謝謝!

[新京報記者]謝謝,新京報記者提問,想問問,剛才介紹4月份沙塵暴比2006年平均值偏少了,想問一下今年5月份,接下來沙塵天氣較歷史同期來看偏多還是偏少?原因是什麼?2號到3號的沙塵天氣對北京有影響嗎?謝謝!

[王維國]沙塵天氣主要影響西北地區,對於北方這塊,目前還沒有報,因為在沙塵報來之前,華北地區有降水,對抑制沙塵天氣非常有利的。

[中國氣象報社新媒體記者]各位專家好,我是中國氣象報社新媒體的記者。我想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關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問題,想問一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未來北上趨勢怎樣的?同時受副高的影響,想問一下4月底的雨水和預報5月份的暴雨的機理是什麼?五一期間的冷空氣南下影響哪一帶?冷空氣移動速度是快是慢?強度是大是小?是不是加重南方的洪澇?

[周兵]前面的問題,我來回答,實際上剛才我們談到了截至28號,已經有九次暴雨過程,我們注意到,中央氣象臺已經預報29號到5月初2號南方還有一次暴雨過程。南方發生如此多的暴雨過程,在4月裡頭確確實實罕見的,這些現象跟目前副熱帶高壓的強度和位置密切相關。未來副熱帶高壓進程怎麼樣?我想副熱帶高壓正常推進來看,副高在我國有兩次明顯的北跳過程,分別出現在6月和7月中下旬,會導致長江一帶梅雨活動,以及華北雨季。今年副熱帶高壓是否按照氣候態傳統意義上的進程來進行?我們進行了一些分析,總體來講,今年的東亞夏季風強度預計偏弱,副高強度偏強,位置偏西,這樣第二次北跳過程會受到一些阻力,所以預計降水南方會偏多,這是跟厄爾尼諾和東亞夏季風的活動相關聯的。

[王維國]我解釋一下,冷空氣的過程,冷空氣強度目前來看是中等偏強。至於它的移動速度是正常,先是影響新疆西北地區東北,再影響東南,影響範圍主要是北方地區,到南方之後強度是減弱的。5月份夏季之後南方雨是不是加強?夏季暖溼氣流比較好的話,降雨比較強,如果暖溼氣流條件不太好,雨水不會太強。

[洪蘭江]今天發布會到此結束,明天開始了「五一」小長假模式了,在此預祝大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介紹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等情況
    [餘勇]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前來參加中國氣象局2011年8月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先生,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高工王秀文女士,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首席姜彤先生,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介紹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及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
  • 宜春市2020年天氣氣候呈現十大特徵(視頻)
    發布會現場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攝影報導:2021年1月12日,宜春市2020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召開,宜春市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圍繞主題介紹相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強對流天氣出現時間早、種類多、極端強降雨天氣頻現,強冷空氣活躍,對農業有較大影響的倒春寒和寒露風接連出現等,總體農業氣候年景偏差。
  • 市氣象局發布 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商報記者 董吉妮去年入冬歷史最晚、梅汛期雨量最少、暴雨量1971年來最少……昨天上午,溫州市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公布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同時,跨赤道氣流較弱,抑制颱風生成,導致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 「黑格比」正面襲擊,風大雨急浪高4號颱風「黑格比」於8月4日凌晨3時30分登陸樂清沿海(翁垟街道),颱風中心先後穿過洞頭、樂清和永嘉,給我市沿海海面和東北部地區帶來了狂風暴雨。
  • 甘肅省氣象局發布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春季沙塵近60年來最少...
    1月8日,甘肅省氣象局發布2020年發生在我省境內的「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春季沙塵天氣近60年最少;2019/2020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為-2.7℃,較常年同期偏高1.5℃,為近60年來第二高,為暖冬年份;5月、6月我省冰雹場次多、範圍廣等天氣氣候事件位列其中。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官方闢謠:無此...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引發網友熱議。包括「『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在內的謠言也趁機滋生,今天中國氣象局通過其官方平臺進行闢謠。在這條謠言中,包含有「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關鍵詞,看似專業又奪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引起大量轉發。中國氣象局今天在闢謠消息中提到:所謂的「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的地面指揮李俊英教授」,無此職位,查無此人。
  •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預期更強烈、更迅速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陳溯)「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我們預期的更為強烈、更為迅速。」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31日對外表示。在當天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巢清塵對氣候變化形勢進行介紹,分析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 氣象局:12月全國平均氣溫-3.6℃ 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31日表示,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王志華通報了1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 氣候專家解析我國入汛以來天氣氣候特點
    今年汛期,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華南地區4月20日入汛,較常年偏晚。入汛以來,我國降水分布呈現怎樣的特點?夏季風爆發與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其背後有哪些原因?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專家: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劉佳 新華網記者郝多記者: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天氣氣候呈現怎樣的特點?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今年5月,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與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在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期間,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氣象服務、航空氣象及全球氣象預警系統建設、加強氣象科普宣傳等事宜進行了交流。隨著合作機制的暢通,內地和香港氣象部門的合作從最初的5個領域擴大到包括氣象探測、氣象通信、氣象數據交換、天氣預報警報、氣象服務、氣候與氣候變化、地區合作、國際組織合作活動等十餘個領域。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長江院全球氣候變化三連講繼續開講 丁一匯院士講「氣候變化科學...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陸續在河海大學舉行。12月11日,全球氣候變化系列的第二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作題為《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主持。
  • 2019年陝西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你知道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經歷了什麼天氣嗎?省氣象局日前發布2019年陝西省重大天氣氣候事件,這一年,陝西先後出現了暴雪、乾旱、大風沙塵、暴雨、高溫等災害性天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  大範圍大暴雨  致7.6萬人受災  2019年8月2日~4日,陝西出現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氣過程。強降水造成安康、榆林、漢中等6市19個縣(區)7.6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4.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4億元。
  • 氣候變化對重汙染天氣產生哪些影響?
    &nbsp&nbsp&nbsp&nbsp《中國極端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指出,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60年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中國中東部冬半年平均重汙染天數顯著增加,尤其是華北地區因重汙染天氣導致能見度明顯下降。
  • 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哪件給你印象最深?
    1月3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8月亞馬孫地區遭遇森林大火」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蒙頂山茶榮膺四川省首個「中國氣候好產品」
    7月2日,第九屆四川國際茶葉博覽會在成都舉行,會上,四川省氣象局代表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向雅安市名山區政府授牌「蒙頂山茶—中國氣候好產品」。蒙頂山茶成為今年全國首個被授牌「中國氣候好產品」的農產品,同時也是四川省第一個獲得「中國氣候好產品」認證標誌的農產品。
  • 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12月3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今年重慶氣候有4個特點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李珩)2020年就快過完了,今年重慶氣候如何?12月21日,在重慶市2020年氣象新聞發布會上,市氣象局副局長譚暢介紹,按季節來看,今年的氣候特點為春季暖、暑熱短、秋雨多、冬來早。今年(1月1日-12月20日,下同),全市平均氣溫為17.8℃,與常年同期持平,較去年同期偏低0.1℃;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361.7毫米,較常年和去年同期均偏多二成。汛期(5月-9月)降水量為976.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三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四多。按季節來看,今年的氣候特點為春季暖、暑熱短、秋雨多、冬來早。
  • 重慶氣象局:今冬重慶氣溫總體偏低 最冷月出現在明年1月
    12月21日,重慶市2020年氣象新聞發布會舉行。重慶市氣象局負責人表示,預計重慶今年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氣溫總體偏低,隆冬冷空氣活動較強,最冷月將出現在2021年1月。發布會現場重慶氣象局副局長譚暢介紹,2020年,重慶平均氣溫為17.8℃,與常年同期持平。而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2成,為1361.7毫米。汛期(5~9月)又較常年同期偏多3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四多。因此造成今年夏季洪水淹城的局面。
  • 自治區氣象局召開2019年內蒙古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
    2019年內蒙古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發布詞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副局長  劉海波我代表自治區氣象局就2019年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的主要結論通報如下:一、氣候條件、主要氣象災害以及次生災害情況(一)總體氣候條件分析2019年全區氣候總體上為正常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