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重汙染天氣產生哪些影響?

2021-01-1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中國極端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指出,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60年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中國中東部冬半年平均重汙染天數顯著增加,尤其是華北地區因重汙染天氣導致能見度明顯下降。氣候變化對重汙染天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nbsp&nbsp&nbsp&nbsp首先,大氣環流形勢的變化影響了大氣的擴散條件。我國秋冬季大氣汙染物的擴散與西伯利亞高壓和大範圍強冷空氣爆發南下有明顯聯繫。分析表明,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在行星尺度大氣環流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共同影響下,全國性的寒潮事件頻次呈現出明顯的減少趨勢,平均每十年減少0.2次。此外,西太平洋地區生成的颱風和熱帶氣旋個數有減少趨勢,登陸我國的颱風和熱帶氣旋頻數也有減少趨勢,從而導致我國南方和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的大風天氣頻率有減少趨勢,大氣擴散能力下降。

&nbsp&nbsp&nbsp&nbsp其次,氣溫升高、降水減少、平均風速降低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平均每十年升高0.12oC,而我國地面氣溫上升速率則明顯高於全球平均,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全國年平均地面氣溫每十年上升0.25oC,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呈減少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清除。近30餘年,我國對流層年平均風速下降速率達到每十年0.10m/s到0.17m/s。我國北方和東部大範圍地區寒潮大風頻次減少,南方沿海熱帶氣旋及其強風頻次下降,全國多數地區近地面平均風速減弱,均有利於靜穩天氣現象的出現和增多,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

&nbsp&nbsp&nbsp&nbsp第三,一些研究認為氣候變化會增加逆溫層出現的頻率。逆溫層的出現對局地重汙染天氣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下降,但在某些氣象條件下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這種現象稱為逆溫,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在正常氣象條件下,汙染物從氣溫高的低空向氣溫低的高空擴散,但逆溫條件下,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近地面大氣汙染物「無路可走」,越積越厚,空氣汙染勢必加重。冬季更加容易發生重汙染天氣便與逆溫層有關。冬季,夜間近地面空氣溫度低,而高層空氣溫度高,冷空氣密度要比暖空氣大,近地面的冷空氣不會向高空運動,在垂直方向上也就沒有了空氣交換,這樣更容易形成重汙染天氣。氣候變化對重汙染天氣的形成和影響應予以高度重視。(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 任國玉)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變化,未來會有哪些影響?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新的寒潮在1月4號,1月5號,即將抵達,上一次寒潮給我國多地帶來了大風,降溫雨雪天氣,濟南,江蘇,鄭州多地下了大雪。而這幾天的低溫情況也說明今年的氣候變化,和往常不一樣。放眼全球,美國的火山爆發,澳大利亞的山火爆發,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在大氣環流和海洋暖流的互相影響下,目前這個冬天寒潮頻發,異常大雪,以及颱風的出現,都告訴人類氣候變化越來越不正常了。
  • 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本周后期,雖有弱冷空氣影響,但本市天氣趨於靜穩狀態,為霧霾發展提供了條件,空氣品質有所下降。今日,根據空氣品質預測和會商結果,預計12月20日晚起天津市將出現重度汙染過程。本市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從12月20日20時起啟動Ⅱ級(橙色)應急響應。根據氣象部門預計,雙休日本市以晴天、乾燥以及寒冷的天氣為主。下周初,本市再度迎來靜穩天氣模式,這就給霧霾發展帶來有利條件,空氣品質轉差,預計本市會出現明顯霧霾天氣過程。明晚啟動的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也與這一天氣發展變化有關。
  • 柳葉刀倒計時首份中國報告出爐: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更嚴重
    野火便是極端天氣事件之一,其他還包括洪水、乾旱、颶風等從去年的澳洲大火到今年美國的加州大火和哥吉拉沙塵風暴,都屬極端事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氣候變化會影響這類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同時,極端天氣事件對人類健康會產生多重負面影響,例如森林大火造成死傷,濃煙導致的急性和慢性呼吸症候群;由於乾旱或洪水引發的水源性疾病,傳染病(媒介傳播)增加,甚至破壞衛生服務,造成心理疾病等。
  • 成都19日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 來看限行規則有哪些變化
    為緩解大氣汙染,保護公眾身體健康,根據成都市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2020年12月19日零時起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的通知》要求,按照《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和《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關於空氣重汙染期間實施臨時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決定於2020年12月19日零時起,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臨時交通管理措施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近幾年關於氣候這個話題最熱的就是氣候變化很多小夥伴覺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離自己很遠殊不知,影響和改變就在身邊下面跟著小據一起看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離我們有多遠?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近30年,因熱量資源增加,我國南方雙季稻可種植北界北推近300千米,冬小麥種植北界北移西擴20~200千米,促進了作物的穩產高產。
  • 川普下臺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影響
    只是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我不願意再看到這個「懂王」。還好,他終於要閉嘴了。我們在南北極航程中的知識講座,不管內容是什麼,或多或少都會提到氣候變化對於南北極的影響。(不要再問候選人是否「相信」氣候變化,而應該問他們是否理解這一概念。這是科學,不是聖誕老人。)聯想起在不久前那場充滿喜劇感的總統辯論上,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川普說:「我一直致力於讓我們有最乾淨的空氣,最乾淨的水,我們做的最好。而現在的問題是亞洲一些國家(當然沒忘了抓緊機會甩鍋給我們)不斷向空氣排放汙染,向海洋排放汙水。」
  • 抓好重汙染天氣應對 增強人民幸福感
    我國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是其他季節的兩倍左右,重汙染天數佔全年95%以上,大氣環境仍處在「氣象影響型」階段,稍有鬆懈就可能出現反覆。尤其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企業加快復工復產,許多因疫情影響受抑制的產能和產品產量短時間內集中快速增長,秋冬季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可能會出現大幅增加。如遇到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區域性重汙染天氣過程就會出現。
  • 氣候專家解析我國入汛以來天氣氣候特點
    今年汛期,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華南地區4月20日入汛,較常年偏晚。入汛以來,我國降水分布呈現怎樣的特點?夏季風爆發與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其背後有哪些原因?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專家: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劉佳 新華網記者郝多記者: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天氣氣候呈現怎樣的特點?
  • ...21個重汙染區域整體改善 新版重汙染天應急預案更早更精準
    熱點問答新版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新在哪?提前 24 小時預警 分片區啟動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總體呈改善趨勢,但在秋冬季不利氣象條件下,每年仍存在約 4-5 次較大範圍的區域性重汙染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環境空氣品質的進一步改善。
  • 長沙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
    三湘都市報1月5日訊(記者 和婷婷 實習生 彭叢梅)今天,記者從長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獲悉,受顯著外源性輸入汙染和本地汙染物積累影響,長沙市空氣品質已持續6個小時重度汙染,預計未來2天可能仍將持續中度汙染至重度汙染。
  • 氣候變化:拯救地球最有效的辦法有哪些
    除了上述方法,我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哪些最有效的行動? 隆德大學尼古拉斯(Nicholas)副教授2017年發表與人合著的研究,將148類個人行為按照對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大小進行排序。出外不開車是個人所能採取的(除了不生小孩以外)最為有效的行動。(關於不生小孩,後文有更多討論。)
  • 紅河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紅河州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
    建立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會商研判、應急響應體系,做好空氣品質和氣象條件日常監測,準確把握空氣品質和氣象條件的變化趨勢,科學預警並及時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  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加強部門之間協調聯動,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專業優勢,採取準確、有效的應對措施,協同做好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
  • 重汙染天氣升級!濟寧等山東6市發布紅色預警
    第一次:20-23日,擴散條件較差,內陸部分城市可能逐步出現中至重度汙染。24日,受弱冷空氣影響,汙染有所緩解,南部地區改善至良輕水平,東部地區恢復至優良水平。第二次:25-26日,受本地汙染疊加汙染物的區域輸送影響,我省可能再次出現中至重度汙染。27日,受冷空氣影響,汙染過程有望結束,空氣品質恢復至良好水平。
  • 江蘇省將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
    /a/20201222/4383b683a8c54f179b1048989c3cfc15.shtml   記者剛剛獲悉,受小風、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
  • 空氣品質為良,為啥還要啟動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仍然啟動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吧 為什麼要啟動預警? 預警又稱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其啟動的初衷是為了妥善應對重汙染天氣過程,防止汙染的出現或減輕汙染程度,降低汙染天氣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但預警並不等於汙染,預警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汙染,或減緩汙染的形成,降低汙染程度,因此啟動預警不等同於已經出現相應級別的汙染。
  • 寧夏多地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
    12月6日,記者了解到,根據自治區統一安排,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寧東基地和銀川市先後於12月3日和4日發布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石嘴山市、吳忠市升級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面對重汙染天氣,聯防聯控最關鍵。
  • 關於印發《昌吉州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19年修訂)》的通知
    1.3 適用範圍本預案適用於昌吉回族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發生的重汙染天氣預警、控制和應急響應工作。(因受沙塵天氣影響出現重汙染天氣時,按照自治區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預案開展應急響應工作)。1.4 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公眾身體健康作為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的出發點,提前預防,最大程度降低重汙染天氣對公眾造成的危害。
  • 12000年前的天氣如何幫助我們預測未來氣候的變化
    毫無疑問,當時的氣候更冷,尤其是在冬天,英國的氣溫會降至零下30攝氏度甚至更低。儘管冬天非常寒冷,但地球繞太陽軌道的差異意味著夏天相對溫暖,7月英國和愛爾蘭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在7攝氏度到10攝氏度之間。當時和現在一樣,極地鋒急流(一種高空快速移動的風帶)對整個歐洲的天氣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大西洋帶來降水(雨和雪)橫穿歐洲大陸。
  •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預期更強烈、更迅速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陳溯)「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我們預期的更為強烈、更為迅速。」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31日對外表示。在當天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巢清塵對氣候變化形勢進行介紹,分析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 今日零時起 成都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受不利氣象條件疊加汙染排放影響,擴散條件進一步轉差,成都平原、川南及川東北大部分城市出現輕度至中度汙染過程,局部城市有重度汙染風險。26日零時起,南充、廣安、達州3市可啟動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巴中、內江、瀘州3市可啟動黃色預警,成都、自貢、宜賓3市可由黃色預警升級至橙色預警。按照省上的統一安排部署,根據《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相關規定,成都市決定於2020年12月26日零時起將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