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公裡開數家店的行業從業者,沒有一個便利店小老闆是不焦慮的。這種焦慮主要來源於怎麼留住顧客。
各種商業類型都在進行分流,電商、實體、零售、娛樂……各行業都在搶用戶,引流難,留住顧客更難!
各種商業形態百花齊放,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哪裡便宜哪裡的品質更好就去哪裡消費。便利店行業這種同質化高度嚴重的行業,打造產品差異化是頭部才有實力去開展的,中小便利店在這小剛需小額流通的市場上如何才能留住自己的私域顧客培養忠實的顧客也成為了眾多老闆們關心的話題!
而從消費心理的角度來看,會員制仍然是最易建立起忠實度產生持續消費的重要方式之一!
探究市面上所有的線上和線下會員制度,小編認為適合便利店挖掘用戶需求產生有利價值的的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行為活躍,產生n次消費
二、提高客單價
01美團和Costco的會員營銷
為了使顧客產生二次消費,培養顧客消費習慣,有關所有的涵蓋零售、餐飲的整個行業都在做這件事。而要提到帶動消費者自發的產生二次消費的優秀會員案例上就不得不提及兩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品牌:美團和Costco。
15元辦理一張美團會員月卡,就可以享受會員月卡贈送的面值5元的無門檻優惠券6張,適用於所有入駐商家,時效期限是一個月。在一個月內點滿6次外賣就合計賺了15塊,點滿3次外賣就能保本。
原來一個月點一次外賣的用戶,如果本月辦理了一張美團會員月卡,就會因為享受優惠的欲望而進行多次消費。
美團月卡的推出是非常成功的,不僅瞄準了無門檻優惠券對用戶的吸引力,更是用這種方式讓用戶自發的想要去點外賣,培養用戶的用餐習慣以及對平臺的忠誠度。
現在很多網際網路平臺都開始推出了這類「省錢月卡」,淘寶、拼多多都在玩這類套路。通過付費會員贈送優惠券,帶動用戶自發的回頭購物,產生n次消費,於消費者本身來說,這種引導消費形式是自己選擇的,並且也享受到了實惠,並不會產生反感。
無門檻的玩法讓原本較貴的商品形成了便宜的「假象」。原本20塊一份的外賣,使用了5塊的無門檻紅包後就只需要支付15元,原來捨不得吃的覺得貴的,因為有這一筆天降紅包,消費者也更願意購買之前沒有買過的,因為此時的商品在他們眼中已經不貴了。據外賣消費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用戶會因為無門檻優惠券的疊加去購買以前認為貴的商品,此時客單價就已經提高於無形之中了!
另一會員體系高級玩家Costco比所有對手都更孤注一擲!他只服務於他的會員!
作為僅次於沃爾瑪的第二大零售品牌,Costco的sku僅有4000個,和沃爾瑪的10w個sku全品類超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然而Costco的領域卻更專注,他們只在同品類裡選擇最好最暢銷的產品,進行大包裝量販式低價銷售!
東西是精挑細選的,價格是低於外面市場價的,好品質好價格,想買?先辦會員了再說!
消費者只有先繳費成為會員,才能進入門店消費,成為會員才有購買資格,這就是這類會員制連鎖倉儲超市的最大吸引力所在!而在這一領域,Costco自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Costco會員費收入僅佔總收入的2.2%,但其會員費收入卻佔營業利潤貢獻率70%。Costco的會員除了擁有購買資格以外,每產生一筆消費就會往會員卡帳戶上返利消費金額的2%。以上海Costco年費299的會員為例,要想買回本,需要一年之內在Costco消費14950元,然而對於這筆回本生意消費者們卻並沒有很在意也很樂意!
上海第一家開店第一天就人氣爆滿被買到暫停營業,很多家庭全體出動駕車跨區前往採購,購買金額高達上千上萬物品塞滿整個後備箱……如今,Costco在上海這個超市便利店密如螞蟻的城市已開第二家店,而會員數和會員續費率也在不斷上漲!
鑑於兩大公司對用戶消費行為的把控,你又有什麼看法呢?一種是無門檻折扣方式,一種是消費返利方式,但他們都緊緊的抓住了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回頭率和客單價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02全家便利店會員營銷
在便利店行業,全家的會員體系是最值得拿來探討的,對於我們同行來說也更具有實操的借鑑意義!
全家為了穩定客源,門店所有促銷活動均和會員制有莫大的關係!全家會員體系的模式和Costco的有點相似,都是「返利」會員卡,每在全家便利店購買商品後就會贈送積分,積分可換做現金用以抵扣。
全家會員體系有兩種,一種是普通會員,一種是尊享會員,而了解尊享會員的顧客都會選擇當付費會員。
現在的全家尊享卡付費會員數已超過700萬!一個便利店是怎麼實現如此龐大的付費會員用戶數的?是怎麼做到「10個人中,有9個是尊享會員」,讓消費者情願花每年100元的年費享受會員身份的?又是如何實現尊享會員每月消費額是普通會員的2.66倍,客單價是1.14倍的?
小編整理出全家的會員套路,發現全家真的太「會」了!
會分
全家將普通會員和尊享會員進行了身份的劃分,從而享受不同的服務,從積分規則、積分清算、會員日參與權限及特價商品折扣等等方面,尊享卡的優惠都格外誘人!
會送
和一般的便利店比套路,小編只想說「全家套路深,我想去羅森」!一般的便利店做折扣只會做明面上的折扣,但全家卻緊扣著讓你下次再來!
「買一送一」的活動全家會怎麼做?讓顧客掏錢包買兩瓶可樂,贈送顧客300積分(300積分可抵扣3元),買6元送3元,對於消費者來說同樣是3元買兩瓶可樂,但對便利店來說是買3送3好呢?還是買6送3好呢?顧客還會因為這可抵3塊的積分進行下次消費,你品你細品!
會玩
為了帶動會員積極消費多多消費,全家也學會了「造節」。據全家官方數據顯示,會員最大消費群體就是90後,佔比29.4%!年輕一代愛玩,全家就跟著一起玩,「逢9買酒」、「英雄聯盟」、「暖男大白」、「瘋狂星期三」等等活動的出現,培養了很大一批全家的忠實Fans!主題活動,常規會員日,用成倍的積分返現和折扣調動消費者「回本」的消費心理和累積的消費力。
會員日是每周來客數最高的一天,特別活動的舉辦和特別款新品的推出也引發各興趣愛好者紛紛打卡。造節活動,節不是重點,流量和銷量才是!
會抓
用戶數據堆積成大數據,700萬會員背後隱藏著各消費群體之間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全家的會員都是實名制會員,知道會員的名字、性別和年齡,對不同的用戶群體進行劃分。一個用戶什麼時間在哪個地點進店消費購買了什麼東西,這個數據重要嗎?是不是再正常不過的消費行為呢?可大數據就是通過再正常不過的一次次購物記錄後重整出每個群體的用戶畫像,把消費者喜歡買的東西、每日到店峰值、消費間隔頻次都能根據大數據做出劃分!
抓住消費行為做活動,抓住消費記錄選商品,普通的便利店還真沒這實力,可全家因為700萬會員,把這項工程達成了!
全家的會員模式也不是不可複製,但對於中小連鎖便利店來說,還達不到「量」,量變才能引發質變。在積累量的過程中,我們還是實打實的走積分制比較穩妥。
積分制的玩法不外乎就是常見的幾種:積分抵現、積分兌換、積分換購、積分抽獎。但是如何做到環環相扣,綁定顧客,讓顧客自發的到店消費才是最需要破解的難題。
(部分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