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念控制外設的產品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此前已有不少報導,這類實現通常採用的是BCI,也就是brain-computer interface大腦-計算機接口。但哈佛一個團隊的最新研究突破成功實現了BBI(腦-腦接口)的思路,能讓人控制...老鼠的動作。
BBI對意念傳遞(也就是人對老鼠動作的控制)實現是通過一個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和CBI(computer-brain interface)完成的。
然而近年來我們在BCI領域能看到不少的突破,比如實現了腦波控制的飛行器;而對比反向的CBI領域則是很少聽到有什麼進展。這其中的原因是:前者是將神經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而後者則將電信號轉換為神經信號。老實說,目前人類對於意識在神經元中的編碼機制幾乎完全沒有了解。我們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採用CBI刺激大腦的某一區域來驅使——受體做出某一個動作,比如動一下手指;但我們不能精確地指揮它做一個f**k的手勢。
好了,回過頭來說哈佛的試驗。在這次試驗中,試驗人員頭部戴著的是一個普通的腦波BCI,而老鼠的頭部上方則是安裝了一個聚焦超聲波的CBI。聚焦超聲波CBI目前仍是非常尖端的技術,這一設備能使研究人員採用超聲信號刺激極小一個區域內的神經元。聚焦超聲波CBI對比其他的腦部刺激技術(比如深腦刺激)的優勢是,這一設備是非侵入式的。
下面的視頻就是哈佛試驗中使用BCI和CBI對老鼠尾巴進行控制的演示:
在腦電圖的輔助下,BCI對試驗人員每次觀看某一畫面產生的信號進行捕捉,爾後驅動老鼠頭上的聚焦超聲波CBI對老鼠運動皮質的特殊區域進行刺激,引導其做出尾巴的動作。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這一試驗能達到94%的正確率,並且從試驗人員看到畫面到老鼠動作的執行只有1.5秒的延時。從理論上,試驗中其實人員只要在腦中設想老鼠尾巴的動作就能在受體身上獲得相應的反應——但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特定的畫面獲得一個可量化標準,同時他們的研究重點還是在於聚焦超聲波CBI上。
在後階段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需要將人-鼠之間傳遞的意念複雜化——比如傳遞飢餓和性喚起的信號。在一定階段之後,他們也會嘗試將聚焦超聲波的CBI用於人體,來試驗這樣的傳遞能否反向進行。最後,技術的發展會使得腦波控制和聚焦超聲波單元合為一體,實現雙向的意念傳遞——也就是「心有靈犀」。腦-腦的意念傳遞將會是這一技術最可見的用途,但如果這樣的技術能使得人與動物進行溝通呢?當然這樣的技術發展必然會帶來道德爭議,但哪一項技術突破又不是這麼走過來的呢。
Via: ET
相關:
心想事成!用意念創造的3D列印品
腦電波產品,離兲朝還有多遠?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