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實現意念控制 癱瘓者可自主運動

2021-01-10 觀察者網

一名癱瘓少年在腦控機械外骨骼的幫助下,為今年的巴西世界盃開球,這項神奇的技術其實離國人並不遙遠。

昨天,天津大學和天津市人民醫院發布了雙方共同研製的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這是全球首臺適用於全肢體中風康復的「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機器人系統。與在世界盃上亮相的腦控機械外骨骼相比,「神工一號」能夠真正實現大腦皮層與肌肉活動的同步耦合,做到身隨意動、思行合一。

在天津大學和天津市人民醫院共同舉辦的「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發表會上,因中風導致偏癱的董阿姨只通過「想」,就能「指揮」自己原本無法動作的肢體「聽話」地完成相應動作,以後甚至能站起來行走、拿東西,直至慢慢康復。天津大學神經工程研究團隊和天津市人民醫院聯合研製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將讓不少中風、癱瘓人士燃起重新獨立生活的希望。

6月14日,技術人員在指導因中風偏癱的董姓患者使用「神工一號」。

項目主要負責人、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明東說,中風患者是因為中樞神經或者周邊神經受損,大腦無法發出正確指令,或者指令無法傳輸到周邊神經。這套系統不僅要正確、快速解碼腦部信號,「重塑」中樞神經,還仿生構築了一條完整的「人工神經通路」,把人體受損的中樞神經和周邊神經連通起來。它需要首先提取體驗者的腦電數據,隨後通過腦電的異步「腦-機接口」技術模擬中樞神經通路,解碼體驗者的運動意念信息,進而驅動多級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模擬周邊神經通路,刺激癱瘓肢體產生對應動作。

該系統包括無創腦電傳感模塊、想像動作特徵檢測模塊、運動意圖識別模塊、指令編碼接口模塊、刺激信息調理模塊、刺激電流輸出模塊6部分。體驗者需要把裝有電極的腦電探測器戴在頭部,並在患病肢體的肌肉上安裝電極。其中,「腦-機接口」可以無創讀取腦電信息,不再需要把晶片植入到大腦或者脊髓中,就可以較為準確地讀取人的意念。

據明東介紹,腦控機械外骨骼是利用被動機械牽引,非肌肉主動收縮激活。而「神工一號」則利用神經肌肉電刺激,模擬神經衝動的電刺激引起肌肉產生主動收縮,帶動骨骼和關節產生自主動作,與人體自主運動原理一致。這一點對於病人來說意義重大,他們藉助「神工一號」不僅能夠完成相應動作,還能加快康復進程。天津市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天津市康復醫學研究所所長杜金剛表示,這在康復醫學上是重大突破。

 

6月14日,技術人員在指導因中風偏癱的董姓患者使用「神工一號」。  

6月14日,技術人員在指導因中風偏癱的董姓患者使用「神工一號」。

綜合中國青年報、《每日新報》、新華網等報導

相關焦點

  • 「神工一號」神經康復機器人 首臺「純意念控制」系統
    科學研究人員研製出一款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這是全球首臺適用於全肢體中風康復的「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能夠實現大腦皮層與肌肉活動的同步耦合,做到身隨意動、思行合一。
  • 全球首臺純意念控制機器人「神工一號」成功問世
    【科技訊】6月16日消息,通過意念控制機器人不在是夢想,上周末消息,國產機器人「神工一號」已經實現了意念控制機器人的目的!          6月14日,天津大學和天津市人民醫院發布了雙方共同研製的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
  • 「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問世(組圖)
    新華社照片,天津,2014年6月14日 「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問世 6月14日,技術人員在指導因中風偏癱的董姓患者使用「神工一號」。當日,「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神工一號」系統新聞發布會在天津市人民醫院舉行。
  • 人工神經機器人系統是什麼一號
    人工神經機器人系統是神工一號。人工神經機器人是基於神經科學和機器人技術的新型機器人系統,以生物神經系統作為信息接口,對生物體-設備-環境三者進行閉環信息融合,達到對生命體某些生理機能的補償、增強或拓展需求。
  • 用意念控制的黑科技來了
    這種「黑科技」捕捉人腦發出的腦電信息,經過解讀、處理,轉變為控制機器的信號。這個展覽就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重點專項「生-機智能交互與生機電一體化機器人技術」樣機展示會。 癱瘓者的福音 5年前,當自己的左腿在意念的控制下終於「踢」出去的時候,77歲的腦中風患者鄭桂榮驚喜地發現,自己「癱」了8個月的腿,竟然又「聽使喚」了:「心思一動,腿就可以開始抬起來了。」
  • 全球首臺「神工一號」在津徵集60名偏癱患者
    中國網·濱海高新訊   昨天,記者從天津市人民醫院獲悉,全球首臺純意念控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已經在該院正式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它可以幫助偏癱患者通過意念想像,靈活地操縱自己原本沒有知覺的肢體。今年年底前,該院將遴選60位符合條件的偏癱患者接受「神工一號」治療。
  • MIT出品 意念控制+個性化定製的機器人假肢,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
    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生物醫學設備的博士後研究時,他開始研究可增強人類身體能力的可穿戴機器人系統,這些設備可模擬人腿的功能。過去的十幾年間,Hugh在康復科學領域發表了150餘篇經同行評審的論文,還是與可穿戴輔助設備有關的100多項專利的持有者。
  • 科學家實現了通過意念同時控制兩個假肢完成食物的切割和餵食
    Buz Chmielewski(坐著),他的手臂和手部運動極少,他使用腦植入物來控制兩條機器人假肢。圖片提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來自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JohnsHopkins Medicine, JHM)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研究人員實現了讓一位癱瘓的人能夠用意念控制一對假肢。
  • 「意念打字」亮相,未來或許真能靠「想」搞定一切
    使用者只需頭戴腦電帽,雙眼盯著電腦屏幕,就能用意念打字。 此項技術的研發團隊負責人天津腦科學中心主任助理、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許敏鵬副教授介紹,實現意念打字的核心技術就是腦-機接口。大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之一,不但有極為複雜的神經網絡結構,還有千變萬化的動態信息。每說一句話,大腦裡都可能有上億個神經細胞在不斷發放電脈衝。
  • 人類用意念能夠遙控動物嗎?|腦電波|遙控器|機器人|安德烈亞...
    用「腦-機接口」系統實現思維控制據媒體報導,早前,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研究人員們已經開發出了一套系統,讓人類能夠通過腦波控制一隻活體海龜的走向。雙方的信息交流方式是將信號從大腦傳遞到電腦,再由電腦將信號傳回大腦。據了解,這套系統的「控制端」是一種「腦-機接口」(BCI)、而執行具體任務的是海龜殼上的一個機器人系統。
  • SLAM+運動規劃=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
    (文章來源:SLAMTEC) SLAM技術作為機器人自主移動的關鍵技術,讓很多人都誤解為:SLAM=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其實,SLAM≠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 ,不解決行動問題。SLAM如其名一樣,主要解決的是機器人的地圖構建和即時定位問題,而自主導航需要解決的是智能移動機器人與環境進行自主交互,尤其是點到點自主移動的問題,這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 要想解決機器人智能移動這個問題,除了要有SLAM技術之外,還需要加入路徑規劃和運動控制。
  • 意念控制的尖端:BBI實現人-鼠控制
    用意念控制外設的產品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此前已有不少報導,這類實現通常採用的是BCI,也就是brain-computer interface大腦-計算機接口。但哈佛一個團隊的最新研究突破成功實現了BBI(腦-腦接口)的思路,能讓人控制...老鼠的動作。BBI對意念傳遞(也就是人對老鼠動作的控制)實現是通過一個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和CBI(computer-brain interface)完成的。
  • 小豬「讀心術」實現突破,意念控制機器還遠嗎?
    一枚硬幣大小、可植入顱內的無線腦機接口設備,一臺能操作植入手術的機器人,以及一頭顱內已植入該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是在線直播的三個「主角」。在現場,植入的腦機接口設備讀取出小豬大腦內的神經活動實時信號,而顯示在屏幕上的這些神經信號數據看起來可以和這頭小豬的某些動作或反應一一對應。
  • 上海交大學生 用人腦意念 控制活體蟑螂[圖]
    原標題:上海交大學生 用人腦意念 控制活體蟑螂[圖]   科幻電影《阿凡達》虛構了利用「腦—腦接口」技術實現異體生物控制的科學夢想,日前,這一想法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器人研究所生機電及生物機器人實驗室得以實現。
  • 從醫學到腦機接口,他用實踐證明「意念」控制機器人的可能
    2014 年,Miguel 以「另類」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為一位癱瘓少年做了一套「機械戰甲」,讓少年用大腦控制機械外肢,成功為巴西世界盃完成了開球。雖然不是真的踢世界盃,但作為神經科學家,他成為了一位為全球數以億計行動困難的人帶來希望的英雄。
  • 上海交大成功實現人腦意念遙控蟑螂行動
    這隻蟑螂在人腦的指揮下,竟然完成了S形軌跡和Z形軌跡等任務。建立功能性「腦—腦接口」據介紹,該研究建立起了人腦與蟑螂大腦的功能性「腦—腦接口」,把人腦信號發送到了蟑螂大腦,實現了人腦對蟑螂運動的遠程無線控制。
  • 無人機自主控制系統的能力需求、結構組成及關鍵技術分析
    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馬衛華研究員、柳嘉潤研究員等認為航天智能控制系統的能力特徵可歸納為5個方面:感知與理解能力、運動與控制能力、學習與適應能力、規劃與決策能力、溝通與協同能力。針對智能控制系統,吳宏鑫院士則明確指出其應具備以下若干方面的能力:感知和認知的能力、在線規劃和學習的能力、推理決策的能力、多執行機構協調操控的能力。
  • 神奇「意念」賽車、機器人對戰!來感受人工智慧的魔力!
    這場3D列印活動是由「大小創客空間」的老師現場指導,其實在「大小創客空間」除了3D列印,還有更多好玩的~小時候看動畫片《神筆馬良》,做夢都想擁有馬良的同款畫筆,而隨著3D列印筆的問世,這個夢想終於實現了。擁有這麼一支筆,可以畫出立體的實物,更可以搭建出你喜歡的東西。3D列印筆不需要電腦和軟體支持,只要通上電,加入耗材,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3D繪畫創作啦。
  • 自主型機器人_計算機網絡自主評測 - CSDN
    對生物和遺傳因素產生影響的思考包括:成熟現象在機器人系統的身體和大腦中的作用,感覺運動和心智功能獲取的涉身性限制,以及內在動機和對他人模仿和學習的本能所起的作用。發展型機器人研究所考慮的經驗主義與建構主義現象中,特別關注塑造發展中情境學習和社會與自身環境的貢獻,以及在線的、開放式的和累積的認知技能的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