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寶「羅漢錢」和「羅漢式」有何區別?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2020-12-24 北極弧光HP

近期泉友們對於什麼時候康熙羅漢錢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核心觀點集中在以下方面。

羅漢錢與羅漢式(或者叫羅漢手)沒有什麼關係,羅漢錢的「熙」字必須沒有那一「豎」或者「撇」?

羅漢式與羅漢錢不能同日而語,羅漢式中一定沒有羅漢錢?

用「熙「字寫法界定羅漢錢似乎百試百靈,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不懂我上面說的是啥,看下面三圖。

圖1,普通康熙通寶。

圖2,康熙通寶羅漢式

圖3,康熙通寶羅漢錢

三種都是康熙通寶,但卻都不一樣,圖1那種普通的幾十塊錢、圖二那種羅漢式百八十塊錢、圖3那種羅漢錢千八百塊錢。

下面強調幾個重要概念,都是泉友們公認的理論。

1、康熙通寶羅漢式與康熙通寶羅漢錢文法相近,「康」、「通「兩個字的寫法類似,都與普通版不同,康字下面的「水「寫成點狀、通字是一點通。

2、「熙」字有所不同,羅漢式「熙「字多一「豎「,羅漢錢沒有豎,而普通版「熙」字左邊是一「撇「。

3、羅漢式和羅漢錢字體渾圓,類似卡通字。

這三點理論究竟對不對?能不能一概而論?

下面到了重要部分,觀點不清之處,還請各位海涵。

羅漢錢概念

所謂康熙通寶羅漢錢,錢譜上沒有記載,所以沒有概念,公認的理論認為「熙」字不帶多餘偏旁的就是羅漢錢。

據成書於清代道光年間的《制錢通考》記載,羅漢錢除錢文不同之外,還有重要一點:銅質俱佳,明亮而有寶光。

像上圖這樣,黃亮,均勻,明潤。

這一點很重要,重要到這也是一種可用於鑑定羅漢錢的方法。

羅漢錢出處

目前說法很多,但可靠的不多,一說羅漢錢是融寺廟內銅佛像所鑄;二說道光年間於寺廟內銅像下面翻得。

小弟認為無記載即為訛傳,回顧清代鑄幣史,像這樣的羅漢錢,極大可能還是一種紀念幣,其用途類似花錢。

經過翻閱資料,小弟有不成熟的認識,與大家一同討論。

1、羅漢錢並非只有一種文法,羅漢式(或者叫羅漢手)中有一部分銅質優良者,也可為羅漢錢。

2、文法完全正確,但銅質不佳,也可能並非羅漢錢。

3、羅漢錢主要鑑定標準為銅質,至於說裡面到底含不含金,那都是扯淡,銅質好說明它純,能不計成本的多次提純,說明一定另有用途,這符合前面所說的概念。

4、羅漢錢一定出自寶泉局,這一點非常肯定,其他局的羅漢錢應為仿品。

基於以上四點,開篇的三個問題似乎都有了答案,看文法,尤其是「熙」字寫法,不應作為判斷羅漢錢的主要依據。

這可能顛覆了很多人的看法,但真理往往是討論出來的,小弟有這樣的質疑,偏巧如果讀到這篇文章的您也一樣。

那麼,離事實真相就越來越近了,歡迎留言討論,本篇就到這裡。

相關焦點

  • 康熙通寶名版如此值錢,以前不懂,感覺錯過了一個億(附最新報價)
    套子錢康熙二字有「康寧熙盛」的吉祥意義。民間傳說,集齊鑄有康熙二十個局名的錢幣並佩戴在身上,便可以吉祥如意,除惡避邪保平安。外出經商的人如果佩戴這組套子錢出門去做生意可馬到功成、萬事亨通,並且具有「走夜路不招鬼」的神奇功效。所以,康熙通寶雖然存世量極大,仍一直都是清錢愛好者競相收藏的熱點。
  • 雍正通寶號稱清錢最貴,但也有區別,為您詳細講一講
    清代雍正通寶始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代五帝錢中的一枚,均為小平錢,不存在大錢,這也側面印證雍正年間經濟狀況不錯。雍正通寶以黃銅鑄造,每文重一錢四分,古代的「一錢」約合現在的3.73克,因此雍正通寶約重5.22克。
  • 康熙通寶「滿漢福」中不可錯過的好版別
    康熙通寶是清錢收藏的熱門品類,無論是康熙羅漢錢,手類錢、版別錢還是五帝錢、十帝錢等等,都深受泉友喜愛,中國的文化裡,「福」字的美好是千古不變的,所以說康熙滿漢福的收藏也是一直穩步上升,今天我們聊聊康熙滿漢福的版別與收藏大福中福與小福
  • 話說清五帝錢之康熙通寶和它們的康熙帝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聊聊康熙帝和他的行用錢——康熙通寶,這裡先拋一個「磚」,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見識也可以發出來大家分享一下。康熙的本名愛新覺羅·玄燁,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被人們尊為「千古一帝」。康熙在位達61年,開創了「康乾盛世」。
  • 比羅漢錢還要少的兩大名譽品,見到不要錯過,你知道它們是幾級幣
    康熙通寶因為個頭大,銅質好,版別多,而深受古錢幣收藏愛好者喜歡,其中以寶源局、寶泉局最為常見。康熙通寶寶源局是清代入關後,沿襲明制,在工部和戶部設立的兩個中央造幣局之一,一直沿用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裁撤。
  • 【雍正通寶】一枚小銅錢也價值天價,一枚就能發財.
    雍正通寶單以其小平制錢而言,由於雍正在位僅僅13年,不僅比起康熙在位61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順治在位的19年也不及,況且順治作為清朝開國皇帝,其鑄錢受著社會變化的影響,不斷變換面孔,形成了多種格局的錢幣,而雍正通寶作為盛世之後的王朝自然無此多慮,也就省去了許許多多的變化。
  •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今日筆者在學校餐廳吃飯,聽到鄰座幾個學生在聊天,突然聽到一個嗓門比較大的男學生說「XXX已經是昨日黃花,根本不值一提」,筆者一聽「昨日黃花」這次,頓時疑惑起來,自古以來都有「明日黃花」的說話,哪怕是書面上也有「明日黃花」這樣的詞語,但是「昨日黃花」這個此,筆者卻有些疑惑,什麼時候出了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集齊這些版別的雍正通寶 ,你就可以召喚神龍了
    雍正通寶之簡介雍正通寶為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的鑄幣。康熙61年末康熙帝駕崩。胤禛繼位,次年改元雍正鑄造雍正通寶。寶南局:雍正通寶裡的龍頭品種,雍正七年(1729)開局於湖南長沙府。十年(1732)停鑄。寶南局因其稀少,價高,所以細分版別的人不多,多以品相論價,品差的幾百都不好出,極品的上萬都有人要。南局鑄造不怎麼好,所見多字口有缺陷,因其是雍正各局中存世最少的,所以好品難得,深受廣大泉友的追捧。
  • 西蘭花和菜花營養成分有何不同?愛吃西蘭花的人,多數人都吃錯了
    目前西蘭花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不過價格比普通蔬菜要貴上一些。在所有的十字花科的蔬菜中,西蘭花具有豐富的植物化學物質,而且這種營養物質在相關研究上表明具有輔助抗癌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而西蘭花又屬於深色蔬菜的一種,所以每人健康的食用西蘭花,也是不錯的選擇。經常吃西蘭花有什麼好處?
  • 利來,利往,通寶、重寶、元寶三者的區別何在?
    在中國過去的貨幣歷史中,其中古銅幣幣面的三種名稱一直為後世人所津津樂道:重寶、元寶、通寶。那麼,這三者究竟區別何在呢?一、面值不同:通寶一般為小面值錢幣,中等面值的是重寶,元寶為大面值錢。有些以寄重形式存在的。
  • 青花椒和紅花椒有何區別?很多人都不懂,用錯口感不一樣
    青花椒和紅花椒有何區別?很多人都不懂,用錯口感不一樣!你們炒菜的時候喜歡放花椒嗎?有些人覺得放花椒之後還要把它挑揀出來特別麻煩,就不喜歡放花椒,但是放了花椒炒出來的菜真的是味道大不一樣,不過同樣是花椒,青花椒和紅花椒的口感也是有區別的,那麼它們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 雍正通寶參考價!
    雍正通寶共十五個錢局,個別錢局還一度停鑄,故錢局不同,存世量也有所不同。市場參考價300~700元,羅漢式稍貴 二:京師(北京)工部寶源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市場參考價300~700元 三:四川成都寶川局,雍正十年(1732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較小。
  • 五帝錢:這些帝王時期的錢幣有何特別之處?
    五帝銅錢有大小之分,都有哪些皇帝入選?他們有何特別之處?五帝錢又叫做五皇錢,是指具有威望的五個帝王時期的銅錢,將這個五個銅錢用紅線串聯起來,作為風水擺件來使用。五帝錢分為大五帝錢和小五帝錢。大小五帝錢都指的是哪些皇帝大五帝錢,指的是:秦半兩、漢五銖、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小五帝錢,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
  • 「開元通寶」簡介。開元通寶都有哪些版別?
    五帝錢之大五帝錢:秦半兩、漢五銖、開元通寶、宋元通寶、永樂通寶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五位皇帝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幣!也叫「中華五帝錢」在上面寫到這個「秦半兩」和「漢五銖」。做工和字跡都比較精美。開元通寶鑄造背景:隋朝滅亡,唐朝初始,由於隋末戰爭,貨幣貶值,百姓生活不如意。開元通寶影響:「通寶」二字沿用至近代,文字重量形製成為後世鑄錢的楷模。開元通寶的材質:普遍流通的就是銅幣,也有金幣和銀幣等材質。開元通寶的意義:「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意指流通之寶。開元通寶鑑別:擲地有脆響。
  • 吳三桂鑄造的「昭武通寶」
    康熙元年(1662)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吳三桂在湖南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稱為皇帝,國號大周,建立昭武,同年秋在衙陽病逝。
  • 高三去參軍和大一去參軍有何區別?別選擇錯了,待遇有所差異
    所以那些能通過徵兵要求的人,至少在身體素質方面就已經比多數普通人要強了。 在我國眾多的徵兵要求中,年齡對於多數人來說都不是問題,除了諸如解放軍珠心算部隊這種特殊的部隊之外,其他士兵的年齡都得在
  • 太平通寶背星月版
    太平通寶方孔錢幣,中國歷代王朝多有鑄造。以其用途,可以分為行用錢和厭勝錢(俗稱花錢)兩類。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南宋高宗朝前後,南宋高宗建炎年間李婆備起義軍,遼聖宗太平年間,明孝宗弘治年間大理國,清代天地會和小刀會起義軍,等,均鑄有太平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