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錢之大五帝錢:
秦半兩、漢五銖、開元通寶、宋元通寶、永樂通寶
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五位皇帝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幣!也叫「中華五帝錢」
在上面寫到這個「秦半兩」和「漢五銖」。
本次就來說一說「開元通寶」
在最初說古錢幣的時候就提到過,從唐朝開始就開始用文錢,而這個開元通寶就是文錢。以「銖」為錢幣計重單位變成了以「錢」為錢幣計重。
每一文就是一錢,十文為一兩。而一文就是二銖四絲,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四克。這也是度量衡的改變。
自此,這個五銖錢才真正被取代。
最初的開元通寶是由書法家「歐陽詢」寫的。做工和字跡都比較精美。
開元通寶鑄造背景:隋朝滅亡,唐朝初始,由於隋末戰爭,貨幣貶值,百姓生活不如意。
開元通寶影響:「通寶」二字沿用至近代,文字重量形製成為後世鑄錢的楷模。
開元通寶的材質:普遍流通的就是銅幣,也有金幣和銀幣等材質。
開元通寶的意義:「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意指流通之寶。
開元通寶鑑別:
擲地有脆響。
鏽跡氣味不是迅速化學反應那種,有土香。
質量體積密度對比。質量大體積小密度大。
開元通寶種類:
初唐開元:初唐開元所用材料為青銅和白銅,直徑24mm左右,質量4克左右。
盛唐開元:盛唐開元所用材料主要是青銅和紫銅,直徑25mm—27mm,質量4.7克左右。
中唐開元:中唐開元所用材料主要是青銅和紫銅,直徑23mm—26mm,質量3.2克—4.5克。
會昌開元:中唐開元所用材料主要是青銅和紫銅,質量3.2克—4.2克.
普通晚唐開元:材料雜,含鐵較多,直徑23mm—24mm,質量低於4克。
私鑄小徑開元:民間私造,直徑23mm,質量低於3克。
五代十國開元:五代十國時期,還有一些國家沿用開元通寶,不過形制有別。
開元通寶版別:小字,低頭通,平頭通,小通,小通小寶,遒勁,直元,大字,大字狹元,容弱,短頭元,尨字。
開元通寶發行量很大,沿用時間較長,深受人們喜愛。但是價值除了幾個特別版本的,其他普通的價值都不算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