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寄託了古人多少情意

2020-12-22 塵埃讀書

在古代,那個還沒有電燈電視手機的時代,若漫漫長夜一不小心失眠了,恐怕除了躺在床上屬羊,也就只能起來抬頭仰望星空了吧。所以自古詠月詩詞俯拾皆是,其中不乏佳作,大概在寂靜夜空下,天地間只餘月與人,更容易抒發心中所想吧。

月亮與星空亙古不變,那麼其中承載的情感是否能像月亮一樣跨越千年,擊中我們的內心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在星空下,都在想些什麼吧。

01以月亮寄託相思之情

從前車馬慢,若與相愛之人分別,相思之情無處訴說,只能以月寄相思。月亮有圓有缺,月圓如盤,月殘如鉤,在這一圓一缺之間,很容易引發人們的聯想。離家在外的人,在星空下仰望月亮,會想起同樣沐浴在月光下的故鄉、親人、朋友,何時才能相見團圓。

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在思念家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在思鄉;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在思鄉;李益的「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是在思鄉;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也是在思鄉懷人……

他們離家的理由各不相同,所處的環境也天差地別,但望著天上這一輪明月,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家鄉,想到了家裡的親朋好友,家永遠是心中最深的眷戀。

望著天上這圓月也好,殘月也罷,除了思念家鄉,有人也在深深地思念心中的那個姑娘,詩經的《月出》便描繪了這樣一幅美好的畫卷。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柔美的月光下,詩人想起了意中人的面容,想起了她的身姿,多麼美好呀,可是越想越惆悵,月色如水,心上人仿佛就在月光下站著,可是看不真切,似乎又離得很遠,詩人心紛亂如麻,她是否也在苦苦思念著我?

02於月夜愈感孤獨

我們晚上睡不著覺,容易感慨孤單寂寞冷,於是瘋狂購物撫慰自己孤獨的心靈。古人若在寂靜黑夜望著天上一輪孤月,恐怕孤獨之感更勝於我們吧。

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天空灰濛濛的, 棲烏啼鳴,江邊若隱若現的樹影,遠處星星點點的漁火,所有的這些都觸發了詩人遠遊的孤獨, 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襲來,詩人長夜不眠,愈感孤獨。

長夜不眠的不只有江邊的遊子,還有月下獨酌的詩人。

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表面上看來是描寫的詩人在花下,與月、與影相伴、相飲、相舞的美好畫卷,但其實詩人是用這樣的美好來反襯內心的孤獨。但李白並不會因這孤獨而苦澀,在這孤獨中他自得其樂,邀約共飲,與影共舞,即便失意,他依然是樂觀曠達、豪放不羈的。

王維的《竹裡館》描寫的孤獨則恬靜了許多,「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晚年隱居山林,月下自彈自唱,明月似解人意,趕來相照,一副清幽寧靜的畫卷,王維享受著這樣的孤獨、寧靜、閒適的生活。

03在山月間看到了永恆

懸於空中的明月也常常引發詩人們的哲思,明月亙古不變,相比之下,人類多麼渺小,在詩歌中月亮成了世事變遷的永恆見證。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月亮夜夜皎潔,永遠年輕,可是人呢?卻不知早已更迭了多少代。這是月的寂寞,還是人的悲哀?

李白的《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如流水般逝去,天上明月卻亙古如斯。這與「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表達的感情一樣,宇宙浩瀚無際,明月亙古不變,人生卻短暫渺小,稍縱即逝。

《把酒問月》最後詩人感慨「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人生既如此短暫,我們該當好好珍惜,及時行樂。

浩瀚如煙的歷史長河中,無數詩人吟詠過這一輪明月,詩人將自己的萬種情感融入到月光中,使月亮變得更加璀璨奪目。如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但天上的月亮不曾變過,璀璨的星空不曾變過,我們依然可以像古人一樣抬頭望月,仰望星空,體會那份穿越千年的哀愁。

相關焦點

  • 這首詩寫盡了人生無常,對親人朋友的思念,都寄托在一輪明月中
    因為看到月亮的陰晴圓缺,想到古今多少事,都在月轉星移中,變幻莫測。如李白詩所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人一代又一代繁衍,月亮始終是那個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無常,有此感嘆,自然會讓人不由得思念起某人、某事。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古人用詞比今人靈活多了,也浪漫多了,現如今誰能想像用「美人」形容男人,怕是會被打死。
  • 佛教小故事:一輪明月照人心
    清涼的山風 吹來,禪師赤著上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道:「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第二天早上禪師打開房門時,發現昨天送給小偷的那件衣服已被疊的整整齊齊地放在門口,禪師高興地說:「原來我真的把月亮送給了他啊!」評語:中國的歷代詩人有許多妙語佳句描寫月亮。如 李白的《靜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深夜心音 (一輪明月)
    每周五  深夜11:30   為您送上一首美好的音樂一起徜徉在旋律當中吧《一輪明月》施易男 深情 獻唱   透過暖男的歌聲在讚頌中得到心靈的療癒一輪明月,永照心房 ...  消融萬般傷一壺清香   瓷杯泛柔光芬芳淡雅   化愁暖斷腸- C -夢中伊人  在天一方徐送清風   碧波蕩漾天地神蘊   凝成月光萬古慈懷   猶在弦上- D -何需斷弦   何勞絕望得逢善士   長伴身旁再彈心曲   有你共唱一輪明月
  • 林清玄:送一輪明月給他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中,不禁感嘆道:但願我能送他一輪明月啊!或許,在我們俗人眼裡,看到了禪師的慈悲,夜晚山林黑暗,有明月照亮,路會好走一點。可是,禪師口中的「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不只是指的明月,更是指人內心的清淨。
  • 一輪滿月照古今
    □文/方華 一輪掛在中秋的明月,總是帶給人無限的遐思。一樣的圓月,不一樣的情懷。在人生的不同時節,總會品出不同的況味來。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 千古詩人一輪月
    就像蘇軾擔心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光是月亮好看還不行,還必須要在合適的地方跟合適的人一起欣賞才完美,即便已經有了這種完美,還要擔心,怕明年就不能在這裡這樣看月亮了。寫詩的人真是無月也愁有月也愁,千迴百轉沒有安心的時候。要說月是故鄉明的話,耶律楚材大概不完全同意,他說:「我愛長天漢家月,照人依舊一輪明。」
  • 美文解讀鄧麗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想像著古人也有對著山崗上那輪漫漫的明月,發出幽情,盼望著月亮長遠,愛人永在的時刻。愛情使得人們心靈脆弱,使人敏感,愛情,是世間最動人的詩篇。為了表達愛意,還有比這個《月亮代表我擔心那》更為直接和熱烈的嗎?古今往來,以月亮寄託相思的詩句,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因為月亮的皎潔,代表了愛情的美好,月亮的陰晴圓缺象徵了愛情的悲歡離合,月光的柔和代表了愛情脈脈含情。
  • 《一輪明月》:以儒濟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
    完整影片請關注公眾號後,在後臺回復「一輪明月」進行觀看。很難想像,說出「出名要趁早」,在人們眼中驕傲得不可一世的民國才女張愛玲,也會說出:「不要以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都不是。至少,在弘一法師的寺院圍牆外,我是如此謙卑。」張愛玲並沒有虛言,她是坦誠的。
  • 如果心裡有一輪明月……
    因為有司出臺體能測試而讓很多頭部運動員無緣晉級決賽的狗血劇情正在上演,你不能指望眼裡心裡只有骨頭的人也同時有明月,還是不感慨的好。不過,我在想,如果同時出臺一個測試這些官僚的程式,是應該測試他們的腦容量大小還是應該測試他們點頭哈腰的能力高低呢?
  • 唐朝詩仙李白:一把劍,一壺酒,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說一說「詩仙」李白的情感故事,終其一生恐怕不過「一壺酒,一把劍,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僅此而已。一輪明月,一生的鄉愁。李白二十四歲那年,離開了故鄉隴西遊學,先後到了成都、峨眉,以及渝州(現在的重慶市),第一次離開家鄉和親人,見山見水見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峨眉山月歌》。只是這一趟出遊很短暫,短到只有一年時間,為何一年就回去?
  • 【電影】弘一法師的一生《一輪明月》
    影片《一輪明月》劇情介紹:
  • 一輪明月照古今——遲來的中秋雅集後記
    昔古人雅會,琴詩書畫,各獻其藝,雖因一時偶興,每成千古佳談。吾儕不才,幸叨陪雲月之間。半壁星光小徑幽,一輪明月照無由。抬頭遙望天河水,唯把清輝寄客愁。馮夷捧出一輪月,河伯吹開萬裡雲。寥廓無塵河漢遠,水光天影接清芬。
  • 【聖樂】《一輪明月歌》簡介
    《一輪明月歌》,是一首20世紀30年代產生於中國教會的聖誕詩歌,歌詞優雅雋永、意味深長,曲調悠揚動聽、引人入勝。《一輪明月歌》問世近百年來,一直在華人教會廣為流傳,每年聖誕佳節,各地教會都會傳出這首熟悉的旋律。不但如此,《一輪明月歌》也早已傳至國外。據悉,早在20世紀80年代,這首詩歌就有四個不同版本的英文譯詞風行國外。
  • 一輪明月照千古
    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輪明月,映照著逝去的、懷念的、憧憬的寥落心思和不羈情懷,或許有前世輪迴的得意和不甘,或許有當下的缺憾和滿足,經久不變的是月華永恆,照耀古今。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夕陽西落,暮雲漸漸隱去,清冷之光流溢而出,一輪如玉似盤的月亮悄無聲息地來到你的面前,如潤如玉、皎潔無暇,月神之華直探心底,瞬間擊潰厚厚的鎧甲,照亮封塞的黑暗角落,多麼的閒靜、敞亮,這是最純粹的美好,這是最徹底坦蕩。但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內心深處在本該舒緩、享受的時候,不禁滋生出一絲絲隱痛和不甘,如若自己能身居廟堂、捭闔縱橫,合著這樣的月色豈不意氣風發!
  • 夢中伊人 在天一方 一輪明月 永照心房
    轉自 澈見  Enlightenment中秋佳節將至,感恩各位親長期關注與支持,明月千裡寄相思,特別選擇真如老師這首《一輪明月》獻給大家
  • 10首最美中秋詩詞:一首詩詞說牽掛,一輪明月送相思
    下面十首最美中秋詩詞,一首詩詞說牽掛,一輪明月送相思。最有名的中秋詩詞《水調歌頭》【宋】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一輪明月,千古情思:《赤壁賦》賞析
    一輪明月,千古情思《赤壁賦》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時期,此時的蘇軾孤獨失意,但赤壁的一輪明月卻驅散了他心頭的陰霾,幫助他走向圓融和成熟。那麼,這是一輪怎樣的明月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輪圓月款款地從東山之上升起,優雅地在天空之上徜徉。月光輕得如同羽毛,輕撫詩人的內心。聽聽吧,聽聽詩人多情的吟誦,「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作者為什麼要吟誦這首詩呢?除了應景之外,更重要的是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說明此時的他內心是溫柔的,是沒有烏臺詩案的,他的眼裡心裡只盛著一輪澄澈、皎潔的明月。
  • 「明月幾時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與古人共賞「山東明月」
    這兩個意象反覆出現在他的詩作中,寄託著詩人豪放灑脫的情懷,也彰顯著盛唐氣象。說到李白的月,人們一定能想到「床前明月光」「舉杯邀明月」「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在山東,李白寫過單父(今山東單縣)的月亮。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後在各地漫遊。次年秋天,李白來到山東單縣,恰逢其本家兄弟李沈也從鹹陽來到此地。
  • 李叔同心中的一輪明月
    李叔同心中的一輪明月於恢最早知道李叔同的名字,是在中學語文的試卷上,那是一篇豐子愷懷念恩師的文章。後來閱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又知道了李叔同原來是一位才子,寫過膾炙人口的歌詞。我從朋友圈看到她轉發的佛教電影《一輪明月》,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李叔同傳奇的一生。影片中的很多場景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過之後,仍是意猶未盡。我在想,李叔同的一生都是在追求一個目標,那就是:救亡圖存。青年時期的李叔同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東渡日本學習繪畫,並把西洋音樂、戲劇引進中國,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使中國民眾接觸到新事物,進而促成民眾的覺醒,使中國強大起來。
  • 【高考在線】侯曉迪|家國情懷,恰似一輪明月
    一輪明月照九州,家國團圓情尤濃。今年國慶中秋喜相逢,人間煙火又升騰。在這「雙節」邂逅的日子裡,我們中華兒女樂享著親情的天倫,祝福著祖國的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