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她說,女性真的被聽見了嗎?

2021-02-23 北青藝評

獨白:女性的個體言說

「國內首檔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以關注「當代女性生存痛點」為標籤,目前上線的6集分別討論了容貌焦慮、母女關係、全職主婦、中年危機、重男輕女、大齡單身6個話題,尚未播出的兩集將關注家庭暴力和物化女性。

該劇的形式靈感源自BBC在2018年製作播出的8集短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Snatches: Moments from 100 Years of Women’s Lives),片方也向BBC購買了版權。說起來,「獨白」其實並不需要「進口」,它大體上可以算作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廬隱、馮沅君、冰心等第一代中國現代女作家的文學創作皆是從書信、日記這些帶有獨白性質的文體開始的,更不用說第一次大膽坦露女性身體欲望的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與此同時,女性口述在歷史研究和非虛構寫作兩個領域方興未艾,如白俄羅斯女記者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她說:女性人生瞬間》

獨白和口述之所以受到女性創作者和研究者的青睞,是因為這兩種言說方式提供了來自個體真實、獨特的聲音。獨白的意義不在於「獨自說話」,在於它是本該停留於內心而不打算宣之於口的聲音,沒有說出的被默認為比說出的更自由、更真實。口述則是更為簡單的說話。說話是沒有門檻的,不需要掌握文字和書面語的技能技巧,因此口述被默認為比文字書寫的歷史更注重個人的情感和體驗。

可見獨白也好口述也罷,提供的均是女性個體的自我言說,與「閨怨」「相思」等男性代言體、男性書寫的列女節婦傳區別開來,從而也與後者塑造的女性形象、樹立的性別規範區別開來。這樣的女性個體言說,是在男性的、集體的、多數的聲音之外,提示歷史上被掩蓋被文飾的暗面,也標記現實中不為人注意的存在。

痛點:「她」是不是我?


從彈幕和評論來看,觀眾對《聽見她說》的評價和反饋在已經播出的6集之間很不均衡。其中,《魔鏡》和《許願》引起的觀眾共鳴程度最高,《失眠人的夢》可以說引起了觀點大分裂,而《重塑》和《雲重傳》的彈幕幾乎都在評價演員演技,與內容無關。觀眾對單集的反應差異大,原因何在?恐怕還是與獨白所要求的個體性有關。一個女演員獨自對著鏡頭說話,是否就一定是來自女性個體的聲音?而這一個女人是否有足夠的代表性?

《魔鏡》的獨白來自一個對長相感到自卑的女孩。她每天花兩個多小時對鏡化妝造型,後來整形醫生告訴她,她的長相其實很獨特,於是她開始質疑所謂「美的標準」,最終重新認同自己收穫自信。

《許願》的獨白來自單親家庭的女兒,父親孕期出軌導致家庭破裂,母親獨自撫養女兒並拒絕父親的往來探視。女兒在26歲生日之際為母親錄製了一段視頻,表達自己在母親以愛為名的控制下感到窒息,並希望母親能夠放下過去珍愛自己。容貌焦慮和原生家庭創傷確實是當下年輕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最切身也最普遍的「痛點」。畢竟漂亮的女性是少數中的少數,子女與父母之間又多多少少有著隔膜和思想衝突。這兩個故事引起的觀眾反饋比較一致,實在情理之中。

而《失眠人的夢》引起的分歧和觀眾對《重塑》的冷淡更值得注意。前者可以說是濃縮版的《82年生的金智英》,白百何扮演的全職主婦被困在單調重複的家務勞動、枯燥乏味的家庭生活之中,喪失了睡眠甚至出現了幻覺。有接近1/3的彈幕表達了完全不同的體驗:「我就是全職主婦,但我覺得沒這麼誇張」,「我也是全職太太,我覺得在家很快樂,因為我愛我的家人」。同時更有不少彈幕批評甚至指責:「你也可以不選擇做全職主婦啊」,「這就是個心態問題」,「是你自己沒有能力出來工作吧」等等。批評觀眾缺少共情能力,或者感慨「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是很容易的,然而問題並不只在於觀眾。

在紀實性的獨白和口述中,說話者本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他/她無需特別宣告「我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聽他/她說話的人亦會默認他/她只代表自己。但《聽見她說》是一部虛構的劇作,雖然故事的材料必然來自現實生活,但其中的人物終歸不是真實存在的。虛構人物自帶符號性,作為符號則意味著能夠被填進任何內容。換句話說,這個虛構的「她」,既可以是任何一個女性,也有可能誰都不是。虛構人物的符號性與獨白口述所要求的個體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衝突的。《失眠人的夢》和《重塑》兩個劇本沒有能夠緩和這一衝突,便使觀眾覺得「她」不是我。

 

創作:沒有「本事」,只剩標籤


觀察一下BBC的《她說》如何處理這一衝突,或許更能發現癥結所在。《她說》的劇本大體屬於半虛構創作,每一個故事都有其「本事」——要麼人物是真實的,要麼事件是真實的。前一種情況如第6集,靈感源自孟加拉國女性PritillataWaddedar,她在上世紀30年代參與了反抗英國殖民者的武裝鬥爭;又如第7集,講述的是2003年一位挑戰了嬰兒猝死相關法律的母親的故事。後一種情況在《她說》中佔大多數,如20世紀60年代的性解放、1977年英國利茲女性打破因連環殺手引起的針對女性的宵禁、2019年英國黑人女性的反種族歧視運動,以及由女演員揭露製片人性侵引發的全球ME TOO運動。有了如此具體的人和事,觀眾便清晰地知道女主人公是在講述自己的經歷,有類似經歷的觀眾被勾起感性的共鳴,沒有則收穫理性的認知。無論如何觀眾都能與人物保持合適的心理距離,便不會覺得自己被代言了。

《她說》劇照

《聽見她說》沒有選擇「本事」,但它依然是現實題材的創作;所謂「現實主義」要求的並非紀實性的「真實」,而是感知上的「可信」。為了使獨白的「她」更「可信」更具個體性,需要飽滿的形象和豐富的細節。不巧的是,《聽見她說》選擇了儘量模糊獨白女主人公的個體形象,只賦予她一個「身份」,如「長相平凡的女孩」「單親媽媽的女兒」「全職主婦」「中年女人」。身份能夠凝聚一個群體,卻也能夠抹煞群體中特定個體的個性。說得更嚴重一點,這樣的劇本設定近於「貼標籤」。屏幕外的全職主婦的異議,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擁有這一身份的個體對標籤的拒絕。假如有更多的中年女性觀看了《重塑》,或許也會對劇中離婚離職的中年危機表示不服吧。

與此同時,與《她說》中象徵性的布景設計不同,《聽見她說》的布景十分具體,於是衣帽間、大陽臺、健身房這樣的具象場景不可避免地給主人公增添了一個在女性議題中或許並不受歡迎的標籤——中產階級。因此《失眠人的夢》裡才會出現這樣的彈幕:「多大的房啊能放下這麼多大紙箱子,知足吧!」

除了身份之外一無所有的女主人公進行的講述,便從「我」的獨白變成了「我們」的演講。但問題是,誰和誰是「我們」?「我」或許已經厭倦了被「我們」代言。

 

局限:女性不只屬於家庭


如果說獨白和身份的衝突只是因為《聽見她說》的創作技巧不夠成熟,那麼劇中獨白者的身份設定或許暴露了技巧之外的性別意識局限。《她說》中的女性除了「遭遇婚內強姦的妻子」「懷孕的黑人母親」之外,還擁有各種各樣的身份,如戰士、秘書、社會運動積極分子,甚至是犯人。在此,女性的職業身份和社會活動比女性的家庭身份和家庭生活更受關注。

《她說》劇照

相比之下,《聽見她說》在女性的職業生活和社會活動上呈現出較大的空白。在已經播出的6集中,擁有明確職業身份的女主人公只有《雲重傳》中的廣彩藝術家和《時間表》中的作家。然而女藝術家回顧的是自己被當作男性繼承人養大之後重拾女性性別身份的歷程,女作家講述的則是作為38歲的浪漫主義者對愛情理想的堅持。至於女藝術家的工作坊和女作家的小說,在25分鐘的獨白裡都只有輕描淡寫的兩句話罷了:女藝術家的工作坊是伴隨著她的懷孕重新振興的,女作家創作的小說男主人公一直都是她的前男友。在此,女性的志趣和事業輕巧地成為了情愛及家庭關係的陪襯甚至附庸。

家庭生活當然是現代女性的「生存痛點」,但是,女性除了家庭之外還擁有廣闊的社會空間,女性在家庭之外的生存亦有著痛與樂。當然,對女性社會活動的忽視並不是《聽見她說》一部劇作的問題,而是整個大眾文化共同的遺憾。女性創作者一面對女性主動或被動地困守家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面卻又對女性在社會公共空間的活動視而不見,這是一個怪圈。怪圈的打破或許需要創作者多一點歷史的眼光,多一點「社會學的想像力」,觀眾亦如是。也只有這樣,女性的「痛點」才不會被輕易地歸咎於她們身邊的兒女、父母和伴侶。

有人說,《她說》之所以關注女性的社會活動,是因為它乃為英國女性獲得投票權的百年紀念而作;那麼我想說的是,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也有了百年的歷史,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中同樣活躍著無數推動社會進步的女性。愛自己固然很重要,「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中國的女性做到過,也正在做著,如果她們真正地被聽見被看見,那麼在「痛點」之外,女性的力量也會再次被發現。

文 | 像玉的石頭  編輯 | 陳凱一



相關焦點

  • 女性真的被聽見了嗎?
    獨白:女性的個體言說「國內首檔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以關注「當代女性生存痛點」為標籤,目前上線的6集分別討論了容貌焦慮、母女關係、全職主婦、中年危機、大齡單身、重男輕女6個話題,尚未播出的兩集將關注家庭暴力和物化女性。
  • 《聽見她說》講了什麼故事 楊紫與趙薇合作新戲《聽見她說》
    原標題:《聽見她說》講了什麼故事 楊紫與趙薇合作新戲《聽見她說》引爆期待楊紫參與拍攝趙薇的《聽見她說》,並與偶像合影。那麼,聽見她說講了什麼故事?聽見她說嘉賓陣容曝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聽見她說講了什麼故事?聽見她說嘉賓陣容曝光!《聽見她說》是由騰訊視頻出品,趙薇擔任發起人、監製的獨白綜藝劇,共8集。該節目根據現現代的很多女性社會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並用15分鐘的獨白劇來考驗演員的演技及臺詞功底。趙薇在發起人的視頻中稱,世界不歡迎倒退,性別觀也需要提前。
  • 《聽見她說》為中國女性發聲
    今晚報記者 劉桂芳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在騰訊視頻開播後引發關注。該劇共8集,目前播出前三集,豆瓣評分高達8.4分。這部獨白劇以電影化的表達手法講述8個現實話題故事,由不同年齡段的實力女演員分別塑造出8名面臨不同困境的女性,深度聚焦人們關注的女性痛點問題,留給觀眾極大的空間去思考與回味。
  • 趙薇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女性期待又害怕面對的剖析
    今天,趙薇在微博公布了由她發起,楊冪,楊紫、奚美娟,白百何、郝蕾、齊溪、王智,詠梅,8位女演員以獨白劇的方式演繹的獨白劇《聽見她說》,旨在吶喊「當代女性之痛」。白百何:難道就是這樣嗎?沒有抱怨的權利嗎?
  • 《聽見她說》播出 女性獨白劇需要一些深度思考
    近日,由趙薇監製和擔任部分劇集導演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開始播出,八位女性將依次針對當下最受關注的女性困境,講出自己遭受的傷害,以及帶著傷害開始的自我治癒。最近女性題材劇大增,成為最易出話題、最討巧的類型劇,怎樣精準聚焦女性焦慮成為每一部劇的最大看點和話題點。
  • 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將播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將於近日在騰訊視頻播出,該節目由趙薇擔任發起人、監製,白百何、郝蕾、齊溪、王智、奚美娟、楊紫、詠梅、楊冪演出,這部8集篇幅、以戲劇獨白為表現形式的作品聚焦當代女性的生存痛點,為女性發聲。
  • 《聽見她說》:從「說出」到被「聽見」,還有多遠的距離?
    改善女性生存處境、爭取平等權利的路途中,讓女性的困境和需求被關注,讓她們慣於消音的痛苦發聲,這便是《聽見她說》最重要的價值。獨白的敘事方式將話語權完全交付女性,為她們搭建了一個無幹擾的表達空間。
  • 《聽見她說》:從「說出」到被「聽見」,還有多遠的距離?
    近期,由趙薇監製的國內首檔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播出,仿佛年終的追問,提醒我們思考:女性的困境從「說出」到被「聽見」,從冰山一角的暴露到深入根脈的理解,還有多遠的距離?《聽見她說》純粹由女性演員的獨白構成,其創意來自BBC製作的《她說:女性人生的瞬間》。
  • 趙薇的《聽見她說》,女性獨白劇究竟有多魔力?
    聽說,由趙薇發起並監製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要在11月份在騰訊視頻跟大家見面了。沒上線就承包了各大熱搜的《聽見她說》,無疑成為「年末最期待」劇之一。雖然只有短短8集,但集結的演員陣容卻十分強大,不為別的,只有為女性發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籌備了兩年時間,參演演員幾乎都是義演。
  • 國內首部獨白劇,你「聽見她說」了嗎?
    「你知道我為什麼努力嗎?我這麼努力的原因,就是為了離開你,越遠越好。」「你那麼懂事?為什麼你夜夜還會在洗手間裡哭?」這些句句戳心的臺詞,來自騰訊視頻出品的八集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這部劇根據BBC的《她說:女性人生瞬間》改編。
  •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究竟「說」了什麼
    《聽見她說》近日在視頻網站熱播,這部劇集以電影化的表達手法進行拍攝,由8位不同年齡段的國內優秀女演員,通過獨白的表演形式,呈現8個當代女性生存痛點和所面臨的問題,向社會發出女性真實的聲音,獲得了豆瓣8.4評分,觀眾好評如潮。
  • 國產獨白劇《聽見她說》:這一次,由女性來講自己的痛苦、掙扎
    前段時間剛落下帷幕的國產劇《聽見她說》試圖講述女性面對的一些現實困境,被認為是首部國產女性獨白劇。該劇脫胎自BBC於2018年為紀念英國婦女獲取投票權而製作的單元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聽見她說》塑造8個人物,對著鏡頭,長則半小時,短則15分鐘的喃喃自語,分別聚焦原生家庭、容貌焦慮、中年危機、全職主婦、性別定義等「當代女性生存痛點」。
  • 《聽見她說》的劇裡劇外
    兩年之後的夏天,趙薇從一檔BBC上線的女性獨白劇獲得靈感,開始著手籌備《聽見她說》,然而這部劇從招商投資開始便一波三折。獨白劇的臺詞具有文學性,沒有轉場和對手戲,關注的又是女性話題,嚴肅且缺乏綜藝噱頭,招商不易。結果是,《聽見她說》從演員到導演,從編劇到監製,統統零片酬,僅有趙薇代言的兩個品牌贊助。
  • 為什麼要「聽見她說」?
    女性被冒犯後的憤怒,對固有偏見的抗議,也往往被視為過度敏感或小題大做。所以,當知道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開播,由女性獨自講述家庭暴力、大齡單身、物化女性等生存困境時,我立馬無障礙get到了它的創作指向。《魔鏡》一集中,齊溪飾演的女主頂著一臉大濃妝出場。在兩小時三十七分的自我「裝修」後,她顯得浮誇、媚俗且膚淺。
  • 楊紫追星成功,出演趙薇新劇《聽見她說》,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
    楊紫在趙薇新作《聽見她說》中的出現也引起了很多關注,因為大家都知道楊紫的偶像就是趙薇。《聽見她說》反映了社會上女性的一些問題。其主要目的是向處於弱勢的女性群體發出呼聲,打破傳統的婦女觀念。這也是一部非常現實的電視劇。趙薇說,她希望通過「聽見她說」,讓更多的人關注和關愛社會中的女性,也有更多的人。 「我將共同面對和解決婦女的問題。」 尚未上映,沒有人知道最終呈現將是什麼樣子。
  • 名人堂·訪談丨《聽見她說》成「文藝爆款」 總製片人金娜:讓女性...
    而點進《聽見她說》的詞條,更會被網友寫下的評論所觸動:長達數十年的外貌自卑、原生家庭帶來的痛楚、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這些聲音雜糅、混合在一起,道出了該片所揭露的痛點——女性生存的困境。《聽見她說》11月17日,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上線,與此同時,話題#你有容貌焦慮嗎#登上熱搜榜,此後,每逢該劇更新,都會帶起相關社會話題的引爆。
  • 《聽見她說》,趙薇這部高分女性獨白劇,把我們看哭了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三十而已》《摩天大樓》,女性題材的影視劇、綜藝節目在2020年形成了井噴之勢。近期,由趙薇監製的國內首檔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播出,仿佛年終的追問,提醒我們思考:女性的困境從「說出」到被「聽見」,從冰山一角的暴露到深入根脈的理解,還有多遠的距離?
  • 《聽見她說》成文藝爆款總製片人金娜:讓女性「獨唱」匯聚為合唱
    打開豆瓣網站,點進綜藝頻道,就能看到在一堆近期上映的節目中,《聽見她說》獨樹一幟的8.4分,顯得格外高調。而點進《聽見她說》的詞條,更會被網友寫下的評論所觸動:長達數十年的外貌自卑、原生家庭帶來的痛楚、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這些聲音雜糅、混合在一起,道出了該片所揭露的痛點——女性生存的困境。
  • 趙薇齊溪 聽見她說
    新京報訊 11月17日,由趙薇擔任發起人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發布定檔消息,宣布《魔鏡》將於今天中午十二點在騰訊視頻上線。《聽見她說》共有八個故事,分別為:白百何主演的《失眠人的夢》、郝蕾主演的《她和她的房間》、王智主演的《時間表》、奚美娟主演的《雲重傳》、楊紫主演的《許願》、詠梅主演的《重塑》、楊冪主演的
  • 趙薇發起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郝蕾齊溪等為女性發聲
    新京報訊 11月10日,由趙薇發起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官宣陣容,白百何、郝蕾、齊溪、王智、奚美娟、楊紫、詠梅、楊冪分別加入8集單元劇演出。據悉,該劇將聚焦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容貌焦慮、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等當代女性生存痛點,向社會發出女性真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