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酷似艾草,曾是救命糧,野外不好尋找,李時珍:輕身益氣耐老

2020-12-19 三農小七

文:三農小七

在農村的山裡,有很多的植物;在農民的地裡,也有很多的植物。

很多植物其實很常見,但是,價值卻很大,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可能早已被遺忘。

比如老一輩人熟悉的棠梨,拐棗,酸棗,野柿子等等,如今還能那麼常見嗎?別說野果,就是一些野草,如今已變得很稀少,很珍貴了。

在山裡,有一種植物,若使用得當,那,絕對是一等一的植物!這種植物,叫——白蒿!它的外形長得酷似「艾草」,曾是民間常用的「救命糧」!如今,在野外已經不好尋找了。

01白蒿科普

白蒿是一種菊科植物,它可以一年生,也可以兩年生,看具體環境和氣候。它的根系比較少,主根向下垂直生長,呈狹紡錘形,地上莖單生,向上生長,下部比較堅硬,有木質化傾向。

植株的高度低的幾十釐米,高的能夠長到150釐米左右,有縱稜,分枝比較多,莖、枝條等處有灰白色的柔毛,葉片上面和下面也有這種灰白色的柔毛,因此被稱為白蒿。

白蒿的也分雄花和雌花,花朵很多,一株白蒿的花朵大概在100朵左右,多的能夠達到120朵,少的也有幾十朵。花期在夏天,果實成熟於秋天。

02白蒿的價值

白蒿在農村很普遍,但是這一點兒也不影響的它的價值很大。白蒿的幼苗,被稱為——茵陳,也叫茵陳蒿。民間有「三月茵陳四月蒿」的說法,意思就是三月份的白蒿苗被稱為——茵陳,是很好的藥材。

茵陳在《御覽》、《吳普》、《名醫別錄》、《廣雅》《本草綱目》等典籍中均有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它:

「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

當然,茵陳蒿(白蒿)可不單單是入藥的材料,它還是一種著名的野菜。白蒿作為野菜的歷史悠久,它味道清香。可以用來包餃子,做包子,煎雞蛋,或者焯水涼拌等等,當然,也可以用來煎炒的。

茵陳味道好吃,但除了好吃,它含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胺基酸的含量更是多達20多種,還有鈣,鐵,硒,鋅,錳,鉀等等多種微量元素,是非常值得吃的。

03白蒿現狀

白蒿在農村本身很多,花朵能夠達到100朵左右,種子也不少,繁殖能力也很強。但是,由於它的繁殖能力強,植株還很高大,分枝也多,往往會妨礙莊稼的生長,或者影響經濟作物的生長,在農村是被農民剷除的對象。

以前刀耕火種,白蒿生生不息,很難被滅絕,如今大量使用除草劑,野生的白蒿已經變得很少了。在市場上,往往會有白蒿這種野菜賣,價格也不便宜,一般能夠賣到15元左右一斤,一些農民靠賣白蒿(茵陳蒿)都發財了……

04結束語

白蒿以前很多,但如今它很珍貴,若大家見到,可別錯過了哦。但記得採摘它的嫩莖嫩葉就好,特別是茵陳蒿階段的則更好,別挖根,不然以後會更稀少的。

讀者朋友們:你們吃過白蒿嗎?你們知道白蒿的幼苗就是茵陳蒿嗎?歡迎大家留言探討哦。

相關焦點

  • 3月不吃5月當柴燒,李時珍:輕身益氣耐老,可惜少有人懂
    導讀:3月不吃5月當柴燒,曾是民間「救命菜」,是護肝之王,人人見過卻不知其效用。說到野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野菜是對於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統稱,老一輩說,在過去糧食少的時候,野菜是很多窮人的「救命菜」。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說它「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熟知茵陳習人會依據時節採食或入藥。茵陳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在二月時是養護肝臟的藥草,而到了三月白蒿葉子可以當菜吃,俗稱「白蒿」。等到五月過後白蒿莖稈猛長,就沒什麼食用和藥用價值了,只能砍了當柴燒。
  •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導讀: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我國山林植被資源十分豐富,在農村野外有著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資源,其中有很多野生植物都很有價值,但是被人利用開發的並不多。有很多植物,人們都見過,也知道它們的樣子,卻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有什麼用處,只能任其在山林間默默的生長,或者當成雜草、害草除掉。
  • 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野生植物知識#導讀: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春季到來以後,生活在農村裡的朋友都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帶上小鏟子和竹簍子,去野外挖野菜來吃,如薺菜、馬蘭頭、香椿等等,而用農村裡的老話來說就是「吃野菜,品春味」,可以說絕大部分野草都是在春季生長,因此吃野菜可以更好的品味春季的氣息。
  • 農村野外一種植物,常被當成野花,其實它是能救命的珍貴藥材
    農村野外一種植物,常被誤認成野花,其實它是能救命的珍貴藥材!這個黃芩看起來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野花,它長得有點像是牽牛花,因為它開出的花也是紫色的,這種植物雖然很多人不認識,就以為它是名不見經傳的植物,但是它可是可以救命的草藥,甚至它還曾經救過李時珍的命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黃芩和李時珍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李時珍是我們國家醫林的一代宗師,他編著的著名著作《本草綱目》中就有對黃芩的倍加推崇。其實黃芩和李時珍的淵源是從李時珍16歲的時候開始的。
  • 醫聖李時珍是應用艾草的典範,他的25個單味艾葉方值得收藏
    關於艾草和艾灸,很多你沒見過的,都在『跟灸師學艾灸』昨日,本號介紹了醫聖李時珍的
  • 曾是窮苦人的救命糧,老一輩農民都吃過,如今卻在國外泛濫成災
    要說是野菜,也得是野茼蒿才對,但這裡要注意,野茼蒿並非野生茼蒿,它是另外一種植物,和茼蒿了無論是科屬還是外形都不一樣,那麼這野茼蒿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對於野茼蒿應該不陌生,因為野茼蒿曾經做過窮苦人的救命糧,很多老一輩的農民都吃過,在民間還被稱作「革命菜」、「安南菜」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野茼蒿其實並非我國本土植物,而是一種外來入侵植物。
  • 《本草》植物志之艾草:慧心千年草,浮世一曲歌
    蘄艾產於今湖北蘄春縣,因明代李時珍而名滿天下。李時珍十分推崇用蘄艾施灸,他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罈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
  • 益氣補脾的「百果之王」,吃對了就真的可以「輕身延年」?
    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義是:「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於繁生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幫助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導萬物而不宰制它們。
  • 食用艾草的最佳時間和注意事項
    挑選艾草的方法艾葉艾葉的品種主要有兩種,一種為蘄艾,另一種為野艾。蘄艾多產於江北,葉寬而厚,絨毛多,可以制出優質艾絨。李時珍在其著作中曾指出:「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野艾江南較多,絨質較硬,其艾香亦不如蘄艾,為劣質絨。蘄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藥治病療效更好。
  • 哪裡產的艾草更好?談談艾草的道地產地
    艾草在我國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分布,那麼哪裡的艾草品質更好呢?哪裡是艾草道地產地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是怎麼記載的。在宋代之前,史書上沒有關於艾草產地的記載。當然李時珍為湖北蘄春人,主要在本地活動,所以他一定是使用本地的艾草,所以他在著作中,說蘄州艾好也情有可原。後來到了清代的時候,又有了新的變化。在 清宮醫案 中大量記載應用一種新的艾種——「祁艾」,這裡的祁指的是當時的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可見,在清代產於河北的祁艾成為宮廷貢艾。
  • 如何尋找野外中蜂巢?
    如果到野外尋蜂的話,可以選擇到野外開滿野花的地方仔細觀察花叢上採集蜜粉的蜜蜂返巢方向。當發現採集蜂採足蜜粉起飛直線朝著某一方向飛去時,說明蜂巢應該不會太遠,只要沿著返巢蜂方向尋找便可找到蜂巢了。如果採集蜂起飛繞圏圈說明蜂巢距離有點遠,不太好尋找。此方法難度對專業尋蜂人還好,對於業餘新手就有點考驗良好的眼力、觀蜂的毅力和追蜂技術了。
  • 撥開歷史迷霧,尋找真實的李時珍
    隨著對李時珍的研究不斷深入,筆者首先的感受便是崇敬和感慨。在無數傳世中醫藥古籍中,最為優秀的本草學著作當屬《本草綱目》。民國以前對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研究甚少。新中國成立以後,李時珍的名聲和社會地位、國際影響力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和擴大,成為我國古代文化名人的傑出代表。李時珍與張仲景、孫思邈等中醫大家一樣,受到中醫界的頂禮膜拜。
  • 墓地所在之地外形像動物,這樣的墓地好不好?
    我們在選擇瀋陽墓地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或者聽說瀋陽的許多墓園都是以地形所處的山頭位置比較像動物的樣子,從而命名的墓園名字,比如龍生墓園,龍撫山墓園,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墓園,也有外形酷似以老虎,獅子,犀牛形態的山頭,那麼墓地所在之地外形像動物,這樣的墓地好嗎?下面瀋陽陵園網小編為您講解。
  • 李時珍說它「潤五臟,通三焦,養脾胃」,尤善潤肺、腸,常被誤用
    而兩者有一個公認的養生好東西,此物被譽為「上能清肺潤燥,下能潤腸通結」,還可以散脾胃之寒,調和眾物,尤其善於潤肺、腸,李時珍說它「潤五臟,通三焦,養脾胃」。這一物就是蜂蜜,因為蜂蜜養生益處「名聲在外」,卻有一些人一知半解就用它養生,所以常被誤用。
  • 舊時救命糧 今日席上饈
    山芋葉原本是鄉人用作養豬的飼料,聽老輩人說:早些年,莊稼欠收,山芋葉曾是鄉親們的救命糧。當時還流行這樣的諺語:「這村兒到那村兒,都是山芋葉兒。」
  • 【雲南老藥十九】輕身消胖丸,助享「瘦」生活
    近兩千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就把「輕身延年」列為養生目標。養生家畢生所求的就是「輕身」。「輕身」是延年益壽的前提,只有「輕身」才能長壽健康。「輕身」是指身輕如燕、身體自如的狀態。體態輕盈瘦弱,如漢代趙飛燕,是自古至今無數女子所追求的。絕大多數時期,青年所嚮往的是身輕苗條。昆明長輩對晚輩的形容常說:「這孩子長得澈勢!」、「長得子弟!」。「澈勢」、「子弟」就是不胖不瘦、身材適度的意思。
  • 南方1種野果,是農民的救命糧,天剛亮就去撿,如今掉一地沒人要
    導讀:南方1種野果,是農民的救命糧,天剛亮就去撿,如今掉一地沒人要農村的大山上,一年四季總是有各種不同的野果子。即便現在是三伏天,也有一些野果子成熟了,比如前幾天筆者去山裡幹活,就在油茶樹下面發現了幾棵野生菌,並且不遠處還看到有樹莓。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講究?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看完有數了!
    昨天晚上的一場強降雨天氣並沒有將人們割艾草的熱情澆滅,今天一大早媽媽便和鄰居一起去野外割艾草。端午節這一天除了要吃粽子以外,掛艾草這件事情也十分重要,所以每年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著艾草。那麼端午節為何要掛艾草呢?有什麼講究呢?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呢?
  • 艾草皂
    閒來無事,愛製造的媽媽想起了做肥皂,而且要做一種特殊的皂——艾草皂。 我的記憶裡,艾草,是一種農村遍地可見的植物,有它們在,空氣裡便溢滿了好聞的清香。據說,它對皮膚有益。於是,我和媽媽一起去尋找艾草來製作艾草皂。 為了找艾草,我們特意去了環翠樓。原以為艾草很常見,可是結果讓我們大失所望。小路邊、花壇中、樹林裡都是些別的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