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阜新市彰武縣西六家子鎮甜蜜蜜果蔬專業合作社大棚,棚內溫度和溼度都很高,正在開展技術指導的省農科院設施蔬菜扶貧團隊研究員張馨宇臉上汗水不斷,上衣很快溼透。
甜蜜蜜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遠渤放下手中的事陪在他身邊:「每次只要專家來,咱心裡就有底了,有啥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近年來,省農科院設施蔬菜扶貧團隊在彰武縣成了「香餑餑」,被當地瓜農形象地稱為「香瓜特派員」。
既要辛勤勞動,又要找對方法。通過和扶貧團隊開展合作,合作社裡的農戶思路越來越開闊,運用科技致富的本領越來越強。目前,合作社已由原來傳統的地爬式香瓜栽培模式,調整為現在吊蔓式香瓜栽培模式,產量高,品質好,減少了病蟲害,不僅不用靠天吃飯,還在科技化種植的路上越走越快。
省農科院設施蔬菜扶貧團隊致力於對合作社進行「一對一」服務,從瓜苗培育、移栽、吊蔓,到打叉、授粉、坐瓜等,每一個技術環節都悉心指導。如今,甜蜜蜜合作社已經發展暖棚16棟,冷棚42棟,共佔地240畝,香瓜不僅產量提高了一大截,而且品質品相商品性都有了質的提高。
西六家子鎮最大的特點是坐落在沙地上,生產的瓜品質好。通過科技助力,該鎮正努力向高品質特色農業方向邁進。省農科院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吊蔓香瓜技術規範,使瓜大小均一,產量大幅度提高,同時通過樹立品牌使當地香瓜走品牌消費渠道,進入大城市市場,獲得更高的利潤,向標準化、商品化邁進一大步。
阜新市彰武縣現代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劉建斌告訴記者:「過去彰武香瓜在農民技術員的指導下從無到有,現在,在省農業專家的指導下,彰武香瓜做到了從有到精。」
幾年來,省農科院設施蔬菜扶貧團隊不僅幫助甜蜜蜜果蔬專業合作社實現增產增收,還以合作社作為示範模板,輻射帶動了周邊許多種植戶參與進來。2019年直接包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65戶200人,實現每年分紅400元,同時常年安置1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實現了一舉多得。
辛勤服務結出累累碩果。目前,彰武縣有13個鄉鎮發展大棚香瓜產業,有香瓜種植大棚3000多棟,生產面積5000餘畝,年產值達5000餘萬元,帶動1500餘戶農民脫貧致富。香瓜,已成為彰武縣致富增收的「明星」產品。
記者感言:近年來,科技興農戰略漸入人心,科技工作環境不斷改善,科技服務能力日益增強,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採訪中,看到當地農民見到科技專家的眼神時,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和企盼。希望將來會有更多這樣的科技「硬核」力量注入新農村,惠及更多農民。(記者 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