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色(ningmeng90s)
作者:成小姐
知道《奇葩說》的小夥伴們應該多多少少都知道兩個月前的邱晨事件。
邱晨是《奇葩說》節目的一名辯手,隨著三月份被曝出有港獨傾向之後,邱晨退圈了。
本以為事件能就此告一段落,沒料到節目裡另一「風雲人物」上了熱搜——來自清華的學霸楊奇函。
邱晨被曝港獨之後,楊奇函迅速發了一條微博以撇清兩人的關係,他表示曾經很尊重很喜愛這位選手,但是如今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引得許多網友大肆謾罵他落井下石,有心機,太下作。
近日網上還曝出了一段他的錄音,關於邱晨,他說兩人其實沒有什麼矛盾,罵他的人是邱晨的粉絲。
然後楊奇函在這段錄音裡表示,主要是得罪了同性戀群體,罵我的主要都是同性戀。
接著他還說,同性戀對自由民主這些東西要求很高,這很奇葩。這件事讓我對同性戀群體有了有色眼鏡,他們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所以以後我人生只留3個好同性戀的名額,其他的一律視為仇敵。
果不其然,錄音被曝光後,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罵聲接踵而至。
大概是被罵得太狠了,隨後楊奇函出來道歉,說「自己滿嘴跑火車確實沒想那麼多,誰都有因為傻逼瞎吐槽的時候,做錯了就立正挨打。」
之後又向同性戀群體鄭重道歉。
是不是真心道歉的,咱也不知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同性戀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即便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理解這個群體,但社會現狀依然是不理解的人居多。
在他們眼裡,同性戀如同洪水猛獸,是一種「心理變態。」
我認為沒有必要去摁頭每個人認同這種感情,但是同樣的,對其進行人身攻擊也不可取。
說同性戀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這口鍋是真的太大了。
那些性侵女孩兒的惡魔,家暴妻子的人渣,藐視人權搞種族歧視的人,搞獨立分裂國家統一的人,不去指責這些人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卻偏偏怪到同性戀的頭上?
追求自由民主並不奇葩,他們只不過是為了自己那份應有的尊重在爭取罷了。
2016年的時候,一位女大學生在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現,書裡將同性戀歸為心理障礙中的一例,直指同性戀是一種心理紊亂,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心理狀態。
「同性戀是病態行為,需要治療,還是可以及時挽救的。」
這個女孩因為教材中對同性戀不適當的描述,走上了四年為同性戀維權的漫長之路。
但是四年過去了,這個案子依舊沒有結果,就在今年四月,這個案子第三次被延期。
權威的教材尚且灌輸這一種思想,更不要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了。
其實同性戀跟異性戀沒什麼不同,同樣都是戀愛,難道因為愛的人是跟自己同一個性別,而同性戀在這個社會佔有少數,就得被歧視嗎?
早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診斷標準》中就已經明確表示:同性戀已經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刪除。
也就是說,同性戀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也不是心理疾病。
但是很多人向家裡出櫃之後,面臨的是被囚禁,被逼婚,被送去精神治療中心。
有人曾迫於家庭的壓力被送去治療,療程為五個階段,治療費為三萬五,治療過程是怎樣的,電擊。
如果他們給出的答案和常人不同,就會遭受所謂的電擊療程,和楊永信的治療手段大差不差,使用非常手段使人屈服罷了。
許多人把同性戀和戀童、窺陰癖等變態心理劃上等號,卻忽視了愛這個東西,本身就是跨越性別和種族的。
全國的同性戀群體有6000萬人左右,其中能勇於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人,不過5%。
有人因為這一身份被開除,而他承認的理由,只不過是以身作則,教導孩子要誠實。
更多的同性戀者處於一個灰色地帶,不敢向身邊的人坦言,因為害怕被歧視,被這個社會拋棄,最主要的是覺得父母無法接受。
父母是橫在他們中間的一道坎。
許多父母至今認為同性戀是可以改的,就像不好的習慣一樣,只要通過不斷地接觸女孩子,就一定能改正。
父母不能理解,為什麼有的人天生喜歡同性,為什麼會喜歡同性?是心理出問題了嗎。
不止父母不能理解,就連很多同性戀者本身,在一開始也無法接受自己喜歡同性這個事實。
鳳凰衛視曾經做過一檔記錄同性戀群體的話題欄目,叫《以我之名——同性戀群體實錄》。
其中有一名叫嶽建波的同性戀者,在學生時期懵裡懵懂地發現了自己對男孩抱有好感,因對男同學告白遭到了後者的羞辱。
這一行為對嶽建波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他發覺自己是跟別人不同的。
他居然喜歡跟自己相同性別的人,同時他也明白,他是不被社會所接納的。
那些心思不能公開於眾,自此他深陷在自我懷疑裡,自暴自棄後成績一落千丈,原本學校時期的佼佼者,最後成為了一名礦工。
他說,如果能讓他成為一個異性戀者,他願意失去一切。
心理和現實的反覆拉扯讓他想過死,但是沒死成,於是就慢慢接受了自己同性戀的身份。
因為沒必要和本能以及天性做鬥爭,有些人的性取向,從一出生就已經決定好了。
像嶽建波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無法接受自己,於是選擇毀滅自己,但是究其原因,他們又做錯了什麼呢。
性取向本身就沒有對錯,同性戀也不是原罪,禍端始於大多數人們心中的偏見和厭惡。
為同性戀平權的道路始終漫長,而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要努力做的事情。
不求人人心中認可,但最起碼,做到一份尊重與理解。
他們像是行走在一條沒有光亮的路上,而他人的理解,會為他們點起一盞盞的燈,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早在2001年的時候就公開出櫃了,他說:我們並不是妖怪。
就在昨天,著名舞蹈家的徒弟水月,也和自己的同性戀人舉辦了婚禮,兩個女孩兒在婚禮上笑成了一朵花。
她們看著對方時眼裡的星星,是最美的風景。
來自於父母的擁抱和理解,是最好的祝福。
真愛本身的模樣是美好的,無關性別,不用理會別人異樣的目光,它值得我們每個人發自內心真誠的道賀。
說到底,外界的有色眼鏡除了不理解和鄙夷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是出自於對同性戀易傳染愛滋、騙婚、濫交等之類的厭惡。
成小姐雖然支持平權,願意為同性戀群體發聲,希望他們得到尊重、理解,但是對於濫交、騙婚,同樣不贊成。
尤其是騙婚。
能理解他們是出自於父母的壓迫,但是你自身無法和愛的人一起,不敢公開自己同性戀的身份很可憐,那那個被蒙在鼓裡騙婚的女孩就不無辜嗎。
有些同性戀者因為迫於無奈,為了給家裡人一個交代就隨便選了個女孩草草結婚,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那個女孩的殘忍。
不愛她,又為什麼要娶她,同妻遠比同性戀這個群體更卑微,她們成了丈夫給家裡交代的擋箭牌,成了完成傳宗接代任務的工具人。
據2015年的數據統計,我國有1600萬的同妻,其中九成以上的同妻有抑鬱傾向,超過一成的同妻有自殺行為。
另一份社會學調查報告顯示,九成同妻遭受過家庭暴力,三成人在婚姻中沒有性生活,但是選擇離婚的也僅僅只有三成人。
五年過去了,相信這個數據只會只增不減。
在某平臺看到一個提問,如果對方帥得慘絕人寰,但是是個同性戀,是否願意嫁給他做同妻?
老實說,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我不知道是什麼居心,但凡了解過同妻這個群體的人都不會問出這種問題。
顏值不是一切,光靠著一張臉真的完全不能維繫以後的生活。
好看就是正義?好看就能掩蓋掉他們對妻子的冷落和暴戾,好看就能掩蓋掉無辜同妻們的眼淚嗎。
生活和小說不同,不是你看著兩個帥哥在那談戀愛你在這邊嗑著糖,當著他們的粉頭大喊,我嗑的cp是真的!
真實的同妻,她們早就被這段婚姻折磨地筋疲力竭。
很多同妻都曾反映過,在婚前丈夫對自己溫柔體貼,婚後也是相敬如賓,但是從來不會碰自己。
在發現對方是同性戀之後就一反常態,開始變得暴躁,整個家都很壓抑,丈夫經常鬼混到半夜才回家甚至夜不歸宿,在家對妻子也是不聞不問。
還有的同妻被騙生了孩子之後,過的完全是喪偶式婚姻。
丈夫對這個家不聞不問,卻在手機上和他的情人打得火熱。
男小三氣焰囂張地來到家裡,仿佛自己才是這個家的主人。
更過分的是還有一些渣男婚後對女方拳打腳踢,進行蕩婦羞辱、婚內強姦。
這部分群體,請你們不要禍害無辜的女孩了,難道自己迫於世俗的壓力無法和真愛在一起,就能迫害無辜的女孩了嗎?
可別拿著同性戀追求真愛睏難的藉口當幌子了,你們這樣和渣滓的做法無異,也只會讓同性戀平權這條道路越來越艱難。
有人不忌世俗的眼光,敢於衝破桎梏跟身邊的人坦白自己是同性戀,最終得到了父母的理解。
哪怕周圍依舊有許多不理解的目光,但他們牽手的那一刻也是快樂的。
理解這個群體的不易,但是那些被迫成婚,把自己心中的陰鬱全都釋放給自己妻子的人,抱歉,我真的同情不起來。
你是對自己感情的敷衍,對愛人的不忠,和對妻子的不負責。
我想,我們真正應當去做的,是呼籲人們的尊重,為平權發聲,為更多的同性戀者正名,讓彩虹的旗幟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
而我看到的,是世界正在慢慢理解這個群體。
2001年4月1日,荷蘭首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2003年6月1日,比利時成為第二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之後,西班牙、加拿大、巴西、法國、美國、紐西蘭、德國等國家,都陸續承認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而在我國,這一群體也慢慢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理解。
67歲的微涼媽媽,曾在全國同志親友懇談會上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志家庭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剛開始兒子向她出櫃之後,她同樣感到震驚,不能理解,害怕周遭人別樣的目光。
但是隨著對這個群體的了解,和見過兒子男朋友之後,微涼媽媽漸漸接受了這個事實。
其實他們和常人沒什麼區別,是正常的戀愛關係,只不過愛的同性而已。
後來,她戴著彩虹巾在抖音上發了一條視頻,她在視頻中說:兒子,不管你愛的是什麼人,你都是媽媽的好兒子,今年過年,帶著朋友回來吧。
因為兒子的緣故,微涼媽媽還愛上了彩虹色。
同時她也呼籲:出櫃,才能讓社會更多的人看到這個群體。
感恩有這樣的家人。
這個群體,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看到。
只有讓更多的人看到,才有可能讓更多的人接受。
而不是在所謂的萬般無奈之下,讓一個女孩兒為你的選擇墊背。
在此希望,所有的LGBT群體都能得到屬於他們的那份理解,以及他們追求真愛的權利。
願所有人,得之所愛。
因為世界需要的,是peace and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