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漢尼拔》回歸的消息振奮了不少老劇迷的心。漢尼拔醫生精緻典雅到變態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和威爾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也是令人心醉。
近日又傳出要拍《沉默的羔羊》女主克麗絲的衍生劇,講述她與漢尼拔分道揚鑣後重回一線,在各路勢力中殺出重圍的故事,該劇將由阿歷克斯·庫茲曼(《新木乃伊》《星際迷航:發現號》)和詹妮·呂美特(《蕾切爾的婚禮》《星際迷航:發現號》)共同擔任編劇和執行製作人,令人期待。
漢尼拔系列四本小說被多次搬上銀幕,相比之下,美劇更像是衍生作品,自我發揮的成分比較多,而電影則比較貼合原著。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重溫一下橫掃五項奧斯卡的經典電影《沉默的羔羊》,也是不錯的選擇。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低成本卻大獲成功的電影,等到拍第二部《漢尼拔》的時候演員們身價倍升,自然不可能再有低成本的好處,且女主從美翻觀眾的朱迪·福斯特改成了朱莉安·摩爾,結果不盡人意。再看劇本,第二部把小說中兩人雙宿雙飛的結局改成了漢尼拔為愛斷臂,雖然我更喜歡電影版,但漢尼拔突然愛上克拉麗斯的設定總讓人有點莫名其妙。所以,無論是演員的狀態,還是情節,《沉默的羔羊》都是絕無僅有的。
以食人狂魔為主角的電影其實不少,有幾部直接起名為《食人魔》。但漢尼拔和他們不同,前者是出於無法控制的欲望,漢尼拔則恰恰相反,他擁有絕對的理智。
他博學多識、智商超群,舉手投足間是矜貴高雅,本身就有藐視一切的資格。而精神科醫生的職業又讓他看盡人性的陰暗面,對人類失望透頂。看多了便習慣了,世人無非如此,愚蠢麻木而不自知。他將自己視作高於人類的存在,擺出懲罰者的姿態,用審視的眼光掃過,落在 「低級人類」身上——「我只吃沒有禮貌的人」。
「沒有禮貌」包括的範圍很廣,貪婪淫亂懶惰自私,歸結起來無非是欲望膨脹、放任自流,具有動物性,而禮節是理性、克制、規則的象徵,是高級文明的產物。只是他放眼望去看到的都不配稱為「人」,所以他選擇與自然為伴。
他的心比他的身更早身陷囹圄。
直到克麗斯到來,他在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與眾不同之處。
克麗斯同樣是孤獨的。
她一出場,導演就營造出一種孤獨感,那種能力極強的高處不勝寒和女性身份所帶來的邊緣化。
她在偌大的森林裡跑步,沒有人煙,最後終於出現了一棟房子,有個人和她說長官找她。
電影詳細地記錄了她穿過長長的走廊—搭電梯—再穿過長長的走廊的過程,裡面都是穿西裝的人,她一身運動裝和帶著汗珠的稚嫩臉龐在裡面格格不入。這種突兀感在電梯裡面達到了頂峰:電梯被塞得滿滿當當,周圍都是男性,身材嬌小的她被擠在一角,她仰起臉,充滿希冀,卻只能看到灰色的頂板。
拳擊訓練的時候,所有拿靶的學員裡只有她一個女生,訓練時她被長官點名叫走,再次強調了她的特殊。
而後克麗斯被奇頓醫生陰陽怪氣地內涵,案件調查過程中因為女性的身份被排擠,以身犯險鑽進莫菲小姐屋子的門,她做了所有男人能做的事,甚至做得更好,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他們同樣天才,同樣細膩,同樣孤獨,但一個選擇做無情的審判者,一個成為了悲天憫人的救世主。
「沉默的羔羊」在影片過了大半後才出現,以致於我在某些時刻都忘了這部電影叫這個名字。
洞察力極強的漢尼拔·萊克託醫生在冷冷地眼神如同一把解剖刀,看一眼就能把人剖析個大概。這個大概不是準確性上的大概,他沒有失手的時候——是完整性上的大概。
敏感如他,肯定感覺到了克麗斯的不同,所以他急於接觸到核心。
隨著情節發展,我們和漢尼拔一樣都非常好奇到底是什麼促使克麗斯出走。
終於,影片到達高潮。
我們等到了一個很具寓言性的故事:小克麗斯在晚上聽到了羔羊的尖叫,她跑到牧場裡,發現它們要被宰殺了,她想救出哪怕是一隻羔羊,於是她抱起了一隻,但它不肯走,而且它太重了,太重了,她實在抱不動,她叔叔很生氣,把她送到了孤兒院裡。
如果真要從細節上去揪,肯定是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但這就失去了故事本身的意義了。
這是天才之間的交流,克麗斯知道人類的麻木茫然,就像那些即使被她拖著也不肯走的羔羊,但就算羔羊很重,她也要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所以最後漢尼拔說:「謝謝你,克麗斯。」謝謝你讓我不再孤獨。
漢尼拔幫克麗斯破案,讓她夜晚夢魘的羔羊不再尖叫,而克麗斯又何嘗沒有讓漢尼拔心裡的羔羊沉默呢,那頭在他心裡尖叫了太久已經無法出聲的羔羊。
克麗斯走的時候,漢尼拔的指尖划過她的食指,像名畫《創造亞當》裡那樣,但這裡應該是一個更對等的關係。
至此,兩人之間已經跨越了世俗的障礙。還記得克麗斯的上司對她的提醒嗎——不要讓他碰你,不要告訴他你的情況,你不會想讓他鑽進你的腦子裡的。克麗斯兩樣都犯了。
其實在克麗斯告訴他沉默的羔羊的故事時,兩人的交流就已經完成了,而手指的觸碰不過是一種更現世、更直接的表達,點到即止。
救世主仍然是救世主,審判者還是審判者,能被改變的話他們就不是他們了。
惺惺相惜,引為知己,相互救贖。
相識已是神跡。
他們是一類人,但註定不是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