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第一驚悚片,我依然首推它

2020-10-25 環球銀幕

在整個奧斯卡獎的歷史上,只有三部電影包攬過最重頭的五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劇本——


《一夜風流》、《飛越瘋人院》和《沉默的羔羊》。


的確,《沉默的羔羊》甫一上映,就被整個世界視為經典。



它霸佔了北美票房榜的冠軍位置整整五周;作為一部在二月份上映的電影,它在次年三月份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奪魁,這在今天根本無法想像;


它成了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的寥寥幾部恐怖/驚悚片之一,而兩位主演朱迪·福斯特與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表演,也永久地留在了人們心中。



然而,作為一部恐怖經典,《沉默的羔羊》的成功,正在於它對套路的打破。


它的故事是由人物而非事件驅動;它的視覺風格打破了常規,讓人不寒而慄;它的視點顛覆著人們習以為常的性別秩序;而它對正與邪的看法,也十分模稜兩可。


這些突破,既是它成為傑作的原因,也是使它後無來者的緣由。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部恐怖經典——


《沉默的羔羊》




作為一部偵破連環兇案的電影,《沉默的羔羊》打破了一系列的敘事規則。


它充斥著節奏遲緩的對話戲,比起案件的外部發展,它更關心的是角色的內在心理。



片中核心兇案的兇手「野牛比爾」及其受害人,直到影片開場近半個小時才初次露面,而這個逍遙法外的罪犯甚至不是片中最大的反派,比他更嚇人的罪犯漢尼拔博士,反而被囚禁在牢籠之中。


這樣的敘事設置,其實非常冒險,需要紮實的劇本和精彩的表演,才能讓觀眾投入到故事中。


然而《沉默的羔羊》恰恰擁有著紮實的故事,因為它改編自託馬斯·哈裡斯的同名暢銷小說,而飾演聯邦調查局(FBI)實習探員克拉麗斯和變態殺手漢尼拔博士的朱迪·福斯特和安東尼·霍普金斯,更是為兩位主人公注入了靈魂。



雖然有著強勢的外表,但克拉麗斯與漢尼拔都是在各自的環境中,處於脆弱位置的局外人。


克拉麗斯的處境,是由她的性別與童年經歷造成,作為一個來自小城市的孤兒,她缺乏自信,而作為一個身處男性主導環境的FBI實習探員,她的性別,又讓她像是一隻被困在狼群中的羔羊。


幸好克拉麗斯擁有著足夠的勇氣與智慧,在漢尼拔的幫助之下,她偵破了兇案,證明了自己。朱迪·福斯特將這個人物的勇敢與脆弱,都演繹得入木三分。



至於漢尼拔的困境,則是由他自己造成。


他是一個反人類、反社會的連環殺手和食人者,但即便是這樣一個惡魔,也會受困於缺乏知己的孤獨。



克拉麗斯的美麗外表,喚醒了他對異性塵封已久的熱情,但真正讓他對前者傾心相助的,卻是他們二人在某種程度上的同病相憐。


兩人都一直無法被身邊環境所接納,而克拉麗斯對漢尼拔在智力層面的尊重,滿足了漢尼拔的自尊和虛榮心。


在兩人相遇之後,漢尼拔便像一個扭曲而怪誕的白馬騎士一樣,守護著克拉麗斯的破案歷程;但漢尼拔在影片結尾處的成功越獄,也終究會困擾克拉麗斯的心靈——當你距離深淵太近時,該怎樣應對回望著你的深淵?



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表演,同時表現著漢尼拔博士的優雅與猥瑣、魅力與惡毒、駭人與幽默。他殺掉了對克拉麗斯不敬的獄友,因為那種行為「有失體面」,然而他卻克制不住自己對克拉麗斯和女參議員的齷齪調侃;



他像一個莎劇主人公一樣,念白擲地有聲,但他帶有戲謔意味的聲線,卻像是女星凱薩琳·赫本與同性戀作家杜魯門·卡波特的結合體。


正是霍普金斯富有層次卻又充滿矛盾的表演,塑造出了一個令人難忘的經典反派,你不知道應該鄙視他還是畏懼他,只知道自己終生都不會忘記他。




《沉默的羔羊》在視覺上也同樣大膽:它打破的是多數電影都遵循的「第四面牆」原則,即不讓演員直視鏡頭。


在本片中,包括聯邦調查局上司、監獄獄長、漢尼拔和「野牛比爾」在內的所有人,都在不停地直視鏡頭,只有一個人擁有著不必直視鏡頭的豁免權,那就是我們的女主人公克拉麗斯。


導演喬納森·德米為什麼採用了如此激進的視覺策略?或許他是想讓我們更直觀地體驗克拉麗斯在電影中的處境。



作為處在男性主導環境中的極少數女子之一,克拉麗斯需要不停地面對來自周遭男性的目光。儘管它們之中帶著垂涎、輕蔑、威嚇或是阿諛奉承的不同感情,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極其讓人不舒服。


通過這種獨特的鏡頭語言,德米讓觀眾設身處地地體驗到了一位處在由男性主導的工作環境中的女子的感受;如果德米尚在人世,或許他會成為反性騷擾宣傳片的最佳導演人選。



除去對性別秩序的批判之外,德米的第一人稱視覺策略,也讓整部電影的驚悚程度提升了一個檔次。在那個角色扮演遊戲(RPG)的逼真程度相對有限的年代,《沉默的羔羊》用主觀鏡頭,切實地為觀眾製造出了身臨其境的感覺。


雖然我們知道自己受著銀幕的庇護,不可能受到任何傷害,然而當我們循著克拉麗斯的視角,走入「野牛比爾」堆放著一張張人皮的地下室時,當我們透過毫無遮蔽作用的透明玻璃,與漢尼拔兇惡的目光相匯時,我們仍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顫慄和恐懼,而這完全要歸功於德米反傳統卻直接有效的視覺語言。




《沉默的羔羊》對連環殺人犯有著精確而細緻的描繪,這是因為2017年的大熱美劇《心靈獵人》的原著作者——FBI探員約翰·道格拉斯,為影片提供了技術性幫助。


像漢尼拔這樣的高智商連環兇犯,往往有著強烈的控制欲,他們不會按照別人的規則行事,而是會自己確立一套規則,讓他人跳進圈套,然後像聞到血腥味的野獸一樣,探測對手的弱點,制定相應的策略,最終將對方生吞活剝。



我們無法從漢尼拔的身上獲取認同與寬慰,因為他對人類這個物種缺乏同理心,並且道德意識完全缺失,所以即便是在他的幫助之下偵破了案件的克拉麗斯,也終究是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


但我們又能否從電影中的「好人」那裡獲得認同呢?似乎也不能。


克拉麗斯的上司克勞福德,為了爭功奪名,不惜向漢尼拔提出虛假條件;而克拉麗斯本人,同樣參與到了克勞福德策劃的這個蹩腳謊言當中。



至於漢尼拔的主管醫師契爾頓,更是一個沽名釣譽並且油膩好色的偽君子。所以當「野牛比爾」被抓獲後,我們在聯邦調查局的慶功宴上,甚至會感受到深深的困惑。


無論在克拉麗斯還是在克勞福德身上,我們都無法尋得可靠的道德落腳點,而這或許會讓我們在暗中思索——


漢尼拔式的反社會反人類變態想法,真的是毫無道理的嗎?當表裡不一的偽善和精緻迷人的邪惡並列在一起時,我們會被何者所吸引?


在道德層面上,無疑是前者更容易被接受,然而從美學角度來看,卻無疑是後者要更加誘人。


漢尼拔的魅力,正在於他在邪惡之中暗含的直率與坦誠,與利用超群智商來實現極端欲望的他相比,在種種妥協中委曲求全的社會人,實在太無趣,也太不酷了。


《沉默的羔羊》的危險之處,正在於它對反社會思維的如實表現,但它又從未忘記對這種思維的危險與惡毒加以提醒,這也讓它成為了一部層次複雜的傑作。


相關焦點

  • 世界驚悚片賞析之《沉默的羔羊》:天使與魔鬼博弈,羔羊如何自處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直面上世紀90年代美國現代社會犯罪問題的經典之作,故事在成熟的好萊塢驚悚片套路裡玩出了新意,減弱了火爆動作、血腥場面的感觀刺激,轉而著重於懸念的製造和心理分析方法的引入,將觀眾帶到了一個充滿寓意的超現實世界。
  • 每日影視之深度解析驚悚片《沉默的羔羊》
    我相信每種類型的影片都有它自己的受眾面,並不是只有男孩子才會喜歡去看科幻驚悚,快意江湖,也並非只有女孩子才會選擇去看文藝氣息,海枯石爛,我記得在觀看一部名字叫做「寂靜之地」的驚悚片時,我旁邊坐的就是一對情侶男生抱著一桶爆米花戰戰兢兢,女生則是看的津津有味,渾然不覺,刺激之餘還不忘安撫的親了男孩子一口
  • 《沉默的羔羊》克拉麗絲是羔羊 反被撒旦惡魔漢尼拔救贖
    沉默的羔羊》是好萊塢一部經典的、裡程碑式的驚悚片。它的男女主角都不是專業演員,而是導演,卻雙雙斬獲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獎;它讓奧斯卡這個對驚悚片向來不友好的小金人為之嘆服。我們看完《沉默的羔羊》後,心裡最大的疑問或許是FBI實習特工克拉麗絲與食人魔變態漢尼拔·萊克特博士之間的曖昧感情,以及變態食人魔漢尼拔為何放過了克拉麗絲,甚至是把她推到FBI中的最大直接動力。漢尼拔是撒旦,是惡魔,是被上帝打入地域的黑暗天使路西法,為何他卻對心地純良的克拉麗絲情有獨鍾?
  • 《沉默的羔羊》懸疑與恐怖的有機結合,將它推到了歷史性的高度
    大家好, 我是帶你們看電影的,樹懶看看~今天帶大家來看的這部電影是《沉默的羔羊》,這是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他的三部曲由《紅龍》、《沉默的羔羊》和《漢尼伯》組成,而成就最高的就是本部影片。這部電影其實分為兩條線索,一條是漢尼伯與克拉麗絲的交談及他的逃走,另一條是FBI追拿「野牛比爾」的過程。
  • 驚悚片《紅龍》,沉默的羔羊前傳,漢尼拔協同FBI抓捕食人魔
    立刻設我為
  • 電影《沉默的羔羊》|羔羊不再沉默的背後,是神與牧女的愛情故事
    不論你是不是懸疑驚悚片的愛好者,這些名氣與實力並存的電影名,多多少少都會存在於你的腦海裡,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經典,另一方面來說,是因為它們的特點實在太過於突出,以至於讓人記憶猶新。這時候,我們再來看《沉默的羔羊》,就有些模糊不定了。
  • 《沉默的羔羊2》--漢尼拔
    前段時間看了《沉默的羔羊》第一部,第一部宗教式的思想和絲絲入扣的推理偵破還有回味無窮的經典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 1085 鄭智化 趙傳|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是由徐德昌、鍾興民編曲,鄭智化填詞、譜曲,鄭智化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他1992年發行的專輯《落淚的戲子》中。
  • 《沉默的羔羊》,女主選擇另外的一種救贖,獲得了拔叔的認可
    不可否認電影《沉默的羔羊》的整體性價值,他絕對不單單是恐怖驚悚犯罪那麼簡單,其中有很深的宗教人性隱喻。拔叔自詡為神救贖那些被吃掉的人,這是他選擇的方式,然而女主選擇了另外的一種救贖,而獲得了拔叔的認可。也就是心中那群不安的羔羊終究「沉默」的意思。
  • 這是經典R級片《沉默的羔羊》故事的前傳,同樣高潮迭起!
    今天我們說一部老電影,這部電影2002年上映,是《沉默的羔羊》系列的第三部電影。從故事順序來說,是《沉默的羔羊》的前傳《紅龍》。今天選擇推薦這部電影雖不如《沉默的羔羊》,但是不可否認是這部電影無論從敘事角度,還是鏡頭語言,以及改編的角度,這部電影都算是頂尖的。
  • 片名為《沉默的羔羊》在驚悚懸疑中 你看出來了「沉默」的含義嗎
    番茄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那部曾經幾乎使我們毛骨悚然的驚悚片《沉默的羔羊》,這也是一部當年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番茄初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還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某些寓意,可以說還不是很理解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情感和道理,番茄當時的理解相當的膚淺,只知道這是一部有些讓人害怕的驚悚片,也沒有深入地去挖掘。截止今日該影片已經有將近20年的歷史了,番茄考這部影片的時候,所理解的內容也會因為番茄的年歲而更加深刻一些。番茄今天想在這裡和大家一起探討標題中的「沉默」二字。
  • 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是首部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驚悚片,它還有一項殊榮——電影史上第三部榮雍五項奧斯卡大獎的影片,前兩部分別是《一夜風流》(1934)和《飛越瘋人院》(1975)。在漢尼拔陰暗、哥德式的地牢裡,兩人僅有一層玻璃之隔,進行了這筆交易,這部分是影片的核心內容,福斯特和霍普金斯進行了絕佳的表演,霍普金斯尤為令人矚目,他講出了編劇泰德·塔利那句經常被人提起的臺詞——「曾有一個人口調查員試圖對我進行測試。我就著一些蠶豆和上好的基安蒂紅葡萄酒吃掉了他的肝」——面帶著愉悅的(假如這個詞在食人題材的電影中也可以使用的話。
  • 百度網盤:R級驚悚 《克拉麗斯》:《沉默的羔羊》續作
    德·奧利維拉 / Sonia Dhillon Tully / 肖恩·多伊爾 / 克裡斯·法誇爾 / 蒂姆·金尼 / 大衛·麥金尼斯 / 卡爾·潘 / 尼克·桑多 / 德文·泰勒類型: 懸疑 / 驚悚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21-02-11(美國)集數: 10單集片長: 60分鐘又名: 克拉麗絲 / 克麗絲 / 沉默的羔羊衍生劇
  • 《沉默的羔羊》30歲 | 當「哥德堡變奏曲」鋪陳在人類的原罪前……
    30年前,由喬納森·戴米執導的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沉默的羔羊》中,FBI資深特工傑克·克勞福德警告實習生克拉麗絲·史達琳以及觀眾:「相信我,不要讓漢尼拔·萊克特進入你的大腦!」然而三十年後,這個可怕而又迷人的惡棍在現代觀眾的腦海中依然新鮮,揮之不去。
  • 《沉默的羔羊》背後居然藏著轟動美國的驚天大案!
    曾經有人想調查我,我就著蠶豆和酒,把他的肝臟吃了——《沉默的羔羊》很少有恐怖片,能在奧斯卡拿獎,並且一拿就是五個。但《沉默的羔羊》做到了。他在《沉默的羔羊》裡,一共只出境了16分鐘。但是,僅僅是這16分鐘的表演,就將拔叔塑造成了如同小丑般經典的反派形象。至今仍被影迷津津樂道。這一期的共看經典,影單貓就帶大家深扒一下這部經典的恐怖片,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01   《沉默的羔羊》與弗洛伊德的淵源如果僅僅把《沉默的羔羊》當做一部驚悚片來看待,未免就太低估他了。
  • 《沉默的羔羊》背後居然藏著曾轟動美國的驚天大案
    曾經有人想調查我,我就著蠶豆和酒,把他的肝臟吃了——《沉默的羔羊》很少有恐怖片,能在奧斯卡拿獎,並且一拿就是五個。
  • 《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項奧斯卡大獎的驚悚片,看懂才覺治癒
    近日《沉默的羔羊》重映的消息讓大家又記起了它的魔力。但是,再恐怖,也敵不過它好看,畢竟是奪下了奧斯卡5項大獎的經典影片,它並不是「嚇」大的。之所以能成為經典,自然離不開演員對於人物刻畫的神一般的精準貼切,以及它本身所揭露的社會現象、涵蓋的現實意義,還有對人性透徹的解析。
  • 關於《沉默的羔羊》你不知道的10件事
    奧斯卡榮譽驚悚片或恐怖片往往很難贏得奧斯卡的青睞,但《沉默的羔羊》仍然成為了這類電影中為數不多的獲得奧斯卡五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的三部影片之一。另外兩部是《飛越瘋人院》,《一夜風流》。
  • 【沉默的羔羊四部曲】影史最變態殺手!
    託馬斯·哈裡斯 美國懸系小說家,《紅龍》是沉默的羔羊:前傳>《沉默的羔羊》、《漢尼拔》這三部是一個系列加上少年漢尼拔,堪稱魔鬼四部曲。第一部 《沉默的羔羊》這也許就是影片取名《沉默的羔羊》的理由吧,沉默著,忍受著壓抑。屬於慢熱的電影,一開始覺得經典原來也不過爾爾啊。看到最後我由衷的抒發:原來經典就應該是這樣子的呀!劇情實在無從挑剔,只能從細節挑幾個講講感受。
  • 蔡康永與沉默的羔羊
    我不記得是哪個節目了,蔡康永想要演《沉默的羔羊》經典的一段——變態心理博士漢尼拔完全掌握著女主角的心理,看著她不斷說出她的過往和心理。比如用天線寶寶舉例子,當你有抗拒心理或者其他心理時他會及時察覺,然後調整自己說話的方式,那行,我再給你舉個例子,活脫脫的智商碾壓。當你和一個人相處的非常愉快,覺得和對方很聊得來,往往是因為對方智商遠高於你,他心中或許在想,大家都和我聊得來,你以為只有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