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青春消亡史

2021-01-19 青年觀察家



詞典上說,「青春」是對10-16周歲的青少年的形容,這麼算來,90後的青春好像是「消亡」了。


因此90後一邊嬉笑著把「老了老了」掛在嘴邊,一邊調侃著00後的成長——這個曾經被我們「看不上」的群體,已經成為了新一屆初升的太陽,不容置喙地從90後手中接管了青春的統領權。


我們開始懷舊,轉身翻翻找找,把灰塵味道的記憶碎片拼湊成90年代的專屬。


90後的青春是怎樣的?



電視機貫穿了我們的整個童年。


我最早的、零星的記憶可以追溯到一批國產動畫片,在狹小的電晶體顯示屏裡的動畫片。蛇精為什麼要抓爺爺?黑貓警長辦了什麼案子?舒克與貝塔的敵人又是誰?


現在,我就算想破腦袋也記不起答案。


但是聲音的記憶,更恆久地留在了大腦裡——脆生生的嗓音此起彼伏喊著:「爺爺!爺爺!」、「啊~黑貓警長!向你致敬向你致敬向你致敬!」、「舒克舒克舒克舒克,開飛機的舒克…」



《雛鷹起飛》的韻律中,我們戴上紅領巾踏進小學的教室。


課間的走廊被跳皮筋和踢毽子的女生蹦得抖三抖,被禁止打卡和玩玻璃彈珠的男生只能私下偷偷摸摸交換卡片和彈珠。


另外,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那些玻璃彈珠裡的一筆「彩色」是怎麼畫進去的。



除了這種自帶裝備、三五成群的遊戲,我們還自己發明了新玩法:「小波——憋氣——大波——防!」只需要兩個人,就能隨時隨地發起一場面對面的對戰。


放學時的小賣部總是人滿為患。


回家路上買上一包辣條或者魔法士乾脆麵,當然還有小浣熊。所謂的「垃圾食品」簡直就是飯前必不可少的開胃菜。我們一邊把捏碎的乾脆麵嚼得響,一邊掏出乾脆麵附送的卡片,看看和自己之前抽到的一不一樣。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還是打開電視機。


那時的兒童節目,總是被月亮姐姐的笑容紅果果綠泡泡的聲音支配。湯姆和傑瑞在女主人的家中上演十八般追逐戰,海綿寶寶和派大星不顧章魚哥的黑臉笑成槓鈴,小熊維尼總是憨憨萌萌地吃蜂蜜。


飛天小女警大概是我們最早認識的「超級英雄」。藍貓淘氣唱著「星星眨著眼,月兒畫問號」解決我們的「三千問」;虹貓藍兔的七俠故事從電視機延伸到朋友之間的角色扮演。



還有日本動漫,自成一家。


我曾經以為自己也可以像《神奇寶貝》裡的小智一樣有一隻皮卡丘;我也曾想過成為被選召的孩子在《數碼寶貝》的世界裡戰鬥;我們買下很多四驅戰車在盤曲摺疊的賽道上大喊「去吧我的颶風音速」


如今已經是七代目火影的漩渦鳴人,小時侯是村子裡讓人頭大的調皮鬼;誰又能想到如今和李小狼虐狗的魔卡少女櫻,當年也穿著各式各樣的禮服拯救世界呢。



那時,我總是看著電視,忘記吃飯,手堪堪停在半空,被父母不厭其煩地催促。我覺得,小鹿姐姐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



「全國中學生第二套廣播體操——《時代在召喚》。」


漸漸地,動畫片不再吸引我們全部的注意,電視劇開始為我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在被媽媽們起了「婉婷」「子涵」的「瓊瑤名」之後,無窮無盡的暑期重播再度讓我們陷入「瓊瑤套路」。


在我連「愛情」兩個字都寫不端正的時候,就聽著依萍和書桓「你無情無恥無理取鬧」「我怎麼無情怎麼無恥怎麼無理取鬧了」的對白,居然看得津津有味,時不時就想哼哼「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和你在一起」



當然還有《西遊記》和每個寒暑假都要重放的《還珠格格》。那時對於爾康的鼻子,我們似乎沒有過多的解讀,趙薇、範冰冰和林心如也不是巨星,在劇照裡穿著紅花綠葉的裙子,卻是那樣美。



少年們總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中二」。


《火力少年王》掀起了瘋狂的悠悠球熱潮,《魔幻手機》和《快樂星球》裡粗糙的奇幻服裝也絲毫不被嫌棄。而就在我們對著《星光燦爛豬八戒》傻笑,跟著爺爺奶奶看《亮劍》時,遇見了《家有兒女》《武林外傳》兩部經典。


《武林外傳》不同於後來讀到的金庸古龍筆下快意恩仇的江湖,我看到的第一個江湖是《武林外傳》中神秘又不正經的模樣。在七俠鎮的同福客棧,人人說江湖,卻又沒有絲毫江湖的影跡。


那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客棧之外的世界,似乎就是人們口中的江湖。


即使那時的我不懂,他們只是在用笑聲撐起不如意的生活。



再後來,資訊時代開始飛奔著,加入我們的生活。


每個人都急著註冊一個QQ號,並且心甘情願地落入騰訊的套路,領養一隻QQ寵物,並為它起名、給它餵食、送它學習打工,還幫它牽紅線、包辦婚姻;開通黃鑽裝點QQ空間,插入背景音樂,使用日誌信紙,在上面寫著矯揉造作的文字。


你的QQ列表中有「じ☆儍儍de孌ィ爾☆」的暱稱,同學之間會玩傳來傳去的「點名遊戲」,空間裡會有人轉發「今天是某某老總的生日,轉發此說說,你的QQ名字將變成紅色」的說說。舉手投足之間,都徹頭徹尾冒著傻氣的泡泡。



漸漸地,顯示器、鍵盤、滑鼠不再是我們心中神秘的存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手機。很多90後的第一部手機不是蘋果和三星,而是HTC諾基亞


一開始,觸屏手機還不太普及,依賴按鍵的LG仍然是父母的首選。後來就有了後蓋凸起的HTC G11,下巴翹起的G15、方方正正的黑莓…


當然,還有諾基亞5300、5230、5233…


幾個數字背後寄託的,是關於用手機還要綁掛繩、觸控螢幕還要配觸摸筆、觸摸筆還要插進手機裡的回憶。



除了手機,MP3也是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周杰倫的名字是MP3小小屏幕上歌曲列表的主宰者。從《蝸牛》到《發如雪》,從《千裡之外》到《青花瓷》。在中國風歌曲盛行的那兩年,許嵩又佔據了音響和耳機,連我爸都對他頗有印象:「那個唱歌有氣無力的。」


女歌手們的臉,常常是從臺灣偶像劇中認識的。


即使《隱形的翅膀》聽到耳朵起繭,我還是記得第一次認識張韶涵是《海豚灣戀人》中的齊劉海女生。《海派甜心》裡的楊丞琳,《微笑pasta》裡的王心凌,她們一邊演著小白女主角,一邊唱著少女的歌,連帶著臺劇在大陸風靡了很多年。



我記得當時無線網還不設密碼,每晚蹲在陽臺的桌子上蹭隔壁鄰居家的Wi-Fi。


我們曾在摩爾莊園裡牽著自己的超級拉姆精心裝扮著我的小屋;開著跑跑卡丁車享受每一場比賽從起跑線衝出去的快感;在仙劍奇俠傳裡一邊感受江湖裡的狹義與浪漫一邊刷怪修仙;端起火麒麟槍槍爆開殭屍的頭,瀟灑地穿越火線



……


後來呢?90後的青春去哪兒了?


摩爾莊園已經停服,灰太狼天天喊著吃羊,熊兄弟和光頭強的戰爭還未結束。小學生強勢入局王者榮耀,「如何弄死QQ寵物」被掛上搜尋引擎。


周杰倫和五月天都成了「陪伴青春」的標籤,新版《仙劍》電視劇再也不能像當年的胡歌楊冪一樣,緩緩拉開一個偶像時代。火影還是沒能撐到最後,「耗死柯南」的任務落在了海賊王一個人的身上…



青春從不會消亡,生活無限量供應。


我有時覺得,00後以及以後的孩子們,將會降臨在一個完美的世界。無論網絡、高鐵、高樓、美食。他們在搖籃裡看著父母玩遊戲、教自己用ipad,享受著資訊時代的便利。


這樣的青春很棒,然而和看著它從粗糙一點一點變好,仍是不一樣的。


後生的幸運不可否認,可長大的孩子同樣保有懷念的權利。我很榮幸,隨著那些碎片化的記憶漸漸在我回憶中串成完整的線,我曾看著身邊的一切如何陪我成長、變得更好。


我還是很喜歡五毛的小布丁和老冰棍,叮叮叮敲下來的麥芽糖;懷念著充氣兒童城堡和五顏六色的泡大珠;還有中學的草稿本上,用水性筆畫下的五子棋棋盤,棋盤上深深淺淺的,是許多次被橡皮擦去的鉛筆印。


90後的青春不在了,但我們都變成了很棒的大人。

相關焦點

  • 《羅曼蒂克消亡史》觀後
    (警告:以下嚴重劇透)喜歡《羅曼蒂克消亡史》的人不會太多,它本來就不是拍給所有人看的那種電影。
  •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正式進入宣傳倒計時長風破浪劍指12月23日賀歲檔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槍火無眼,黑幫有道」陸先生小傳之後,片方於今日發布「浮世」版海報,人物群像成雙登場,浮生若夢終會醒,世事如棋黑白爭。
  • 羅曼蒂克消亡史 一個女人的成長史
    《羅曼蒂克消亡史》講述了一段「上海灘黑幫傳奇」故事。《羅曼蒂克消亡史》有兩個女演員的戲特別值得關注,一個就是章子怡。章子怡上一部作品《一代宗師》拿獎無數,《羅曼蒂克消亡史》可是說是章子怡結婚生子復出後第一部大戲,質量如何自然大家都想一探究竟。
  • 《羅曼蒂克消亡史》燃爆寧波 電影
    面對觀眾不斷高漲的觀影熱情,導演程耳攜片中主演杜淳出席了影片映後交流活動,為現場觀眾詳細解析了這部製作精良處處用心的年度賀歲大戲。有觀眾看完本片後這樣評價《羅曼蒂克消亡史》,「表面雲淡風輕,背後風起雲湧」——而這正是一部年度佳作見功力見氣勢的最好證明。
  • 《羅曼蒂克消亡史》:主要看氣質
    以上一二百字並非《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故事簡介,很多支線故事還顧不上說。導演程耳的野心絕非在於講一個上海灘大佬的故事,他想講的是那一代人的命運。很多人都看得出,電影裡的人物都有現實對照,陸先生是杜月笙,二哥是張嘯林,吳小姐是影星蝴蝶,戴先生就是戴笠。而那些虛構的日本人、小六、車夫、王媽也各有前史,但在劇中也都是極為克制的蜻蜓點水式的呈現。
  • 影片維修室——《羅曼蒂克消亡史》
    大家好,今天給帶大家來看的片子叫做《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片子大家褒貶不一,我在看完之後,覺得有些部分的處理其實是有問題的,那這種問題的出現其實咱們是可以在剪輯上進行規避的 這個片子有的同學看完可能反應沒太看懂,因為這個片子無論是人物,還是敘事的結構上,其實並非以常規的形式來處理,講述了多組人物
  • 歷史掌故中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是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的臺詞,一語成讖,上映後遭遇兩重口碑夾擊。捧者贊為年度第一國產片,損者指摘導演過於炫技、時間線混亂。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看過兩遍電影後表示:「我敢相信,普通觀眾一開始是接受不了這部片的,在敘述時間線上導演玩了個花招。」
  • 有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到底消亡了什麼?
    《羅曼蒂克消亡史》《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是一樣,它的編劇、導演、剪輯全都由程耳承擔,所以這部片子極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個人的趣味和水準。這是一件相當有風險的事情,很多時候電影為了降低票房風險,就會很大程度地減少個人風格,大家看現在漫威的電影,所有的類型都是大差不離,《X戰警》前前後後也換過導演,可是當初因為狼叔入坑的苦瓜君一口氣刷完所有電影根本就沒發現這個事情。
  • 《羅曼蒂克消亡史》——民國真的羅曼蒂克嗎?
    與影迷眾口一詞吐槽張藝謀的《長城》不同,《羅曼蒂克消亡史》到底是不向市場低頭的史詩級藝術巨製,還是拿腔作勢過頭的大型「裝X」MV,觀眾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影片上映後,這句臺詞被拿出來反問程耳,是不是根本沒想讓觀眾看懂?程導的回答十分驕傲:「我們拍攝期其實三四個月,速度還可以,後面剪輯上花了很多時間,不是那麼好剪。其實是逼死強迫症的節奏……我是想,如果電影可以拍到這樣一個高度,觀眾就不必習慣性去屈就那個低的。」據導演程耳介紹,《羅曼蒂克消亡史》本不叫這個名兒,原來的名字是《舊社會》。
  • 《羅曼蒂克消亡史》登頂年度神片後,他竟然被觀眾誤解
    看過《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很多觀眾都對這部影片的配樂印象深刻,以至於久久不願離開坐席。除了劇情本身盪氣迴腸,同名片尾曲《羅曼蒂克消亡史》絕對是原因之一。這首歌由程耳親自填詞,左小祖咒和尚雯婕演唱,將浪漫演繹到極致,表達出一種向死而生的決絕。你在我心中回想,本來你可以活得久一點。
  • 《羅曼蒂克消亡史》:周而復始,情慾食慾
    在今年看了《路邊野餐》、《長江圖》這樣的華語片之後,再看《羅曼蒂克消亡史》會覺得,它的那些隱藏線索會容易解開得多。那些看完後覺得意猶未盡的細節,半夜到家想想,互相串聯起時的感覺,像被點了穴。實在喜歡,是那種,一口氣喘不過來的盪氣迴腸。一部商業大片能這樣隱晦而克制地去玩也是有些任性,卻也更加難能可貴。終究,它對得起「史」字。
  • 《羅曼蒂克消亡史》:民國為什麼會是羅曼蒂克的
    ▲《鬼子來了》裡陳述扮演的七爺《賭城風雲》一開頭就講了在拉斯維加斯刨坑埋人的秘訣:先刨坑,後殺人。《好傢夥》裡卻是先殺人,後刨坑。程耳導演也偏愛刨坑這招,《邊境風雲》裡孫紅雷差點被埋(坑還是他自己刨的),到了《羅曼蒂克消亡史》,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成功地刨了坑,埋了人。
  • 以《羅曼蒂克消亡史》分析學院派,是否和商業電影能走上共鳴?
    當程耳不再是斬獲六國電影節的青年,《羅曼蒂克消亡史》帶著他最宏偉的探討走來,時代之下,掩藏著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將「浪漫主義」和「悲觀哲思」融匯的野心。《羅曼蒂克消亡史》給出的答案是,最極致的畫面和概念展現最完美的一面。能夠看到&34;為背景的敘事開端,在最開始的節點上便迅速割裂出無數個小分子。時間很短,卻將陸先生、渡部、童子雞三人為線索的敘事線全盤託出。基本上錯過每一幀的畫面,都會讓觀眾對於《羅曼蒂克消亡史》敘事線產生割裂感。
  • 任性的程耳與隨性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今天,就先講講第一句對應的那部,那就是:《羅曼蒂克消亡史》這部電影,屬于越看越有味道的片子,因為做觀影團的原因,我連刷了三遍,而且,每一遍都更有收穫。你會發現導演藏在其中很多有趣的小細節,那些對白,那些暗示,都是有意設置的。慢慢品,才會更有味道。實際上,《羅曼蒂克消亡史》並不算非常主流的商業片。從類型上,你很難對本片做很簡單的分類,算黑幫?
  • 豆瓣高分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高清版可以看啦!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由華誼兄弟、英皇電影聯合出品的懸疑諜戰片,由程耳執導並擔任編劇,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等主演。
  • 羅曼蒂克消亡史 (2016)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懸疑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中國香港語言: 漢語普通話 / 上海話 / 日語 / 英語上映日期: 2016-12-16(中國大陸)片長: 125分鐘又名: 舊社會 / 浮生如夢 / The Wasted Times豆瓣評分7.7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劇情簡介 · · · · · ·
  • 《羅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葛優閆妮鬥戲真是太精彩
    由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 《羅曼蒂克消亡史》,戰爭爆發前僅存的上海情調
    《羅曼蒂克消亡史》2016年上映,影片的背景是1937年大動蕩前夕,侵華日軍對上海灘風雲顯赫的陸先生的正面施壓,一場暗殺陰謀就此展開,身邊朋友一一慘遭牽連,亂世面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往昔人物開始走向不同的命運。
  • 《羅曼蒂克消亡史》為什麼成不了經典?
    風格成為《羅曼蒂克消亡史》最大的特色,各個方面都在促成這種風格。華麗考究的畫面、演員克制含蓄的表演,拼圖式非線性敘事,暴力美學加上迷影情節等,「最電影化」的諸種元素在《羅曼蒂克消亡史》裡都幾乎做到了極致,一系列加持使得它成為辨識度極高的一部作品。
  • 程耳:他想送別的美好不僅僅是《羅曼蒂克消亡史》 影評
    不難發現,我們所能看到的三部(《第三個人》《邊境風雲》《羅曼蒂克消亡史》)由程耳指導的長片,無一例外地都呈現出非線性敘事的特點,程耳自己也說,「我在上學的時候拍過一部畢業作品,叫《犯罪分子》。從那時起,我電影的結構就不是按時間敘事的結構。之後我拍《第三個人》,拍《邊境風雲》,包括這次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始終在延續這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