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的畫面生動源於氣眼,沒有氣眼,畫面就是死的,氣韻生動就無法實現。氣眼主要來自於畫面的留白。《道德經》上說「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房子是由有形的建築結構和無形的空間共同構成的。
《創世之柱》未裝裱版
山水畫亦是如此,留白不是空虛無用之處,而是山水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意境表達的主要方式,它既可以「計白當黑」作為一種顏色來表達光暗、遠近和具體的物象,同時也構成了整個畫面氣的存在與流動,也就是氣眼,氣眼既涉及整體的布局設計也存在於細節部分的處理,如果一幅作品畫面漂亮,內容充實,卻沒有留下足夠的氣眼,整個畫面就會顯得憋悶。
在《創世之柱》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整體的氣韻貫通所營造出的空靈之感,更可以體會到大愚對氣眼的細節處理的巧妙。首先畫面中有許多有意留出的小塊兒空白,筆墨至此戛然而止,看上去似乎沒什麼道理,但從遠處觀看,整個畫面因此變得通透靈動。
《創世之柱》細節
其次觀察畫面的濃黑之處,是破墨、積墨、宿墨的層層積染,顯得黑密厚重,然而在這層層濃墨之中必然會留下一個個小的光白,整個畫面因此就活了起來,就如黃賓虹所說「巖岫杳冥,一炬之光,如眼有點,通體皆虛,虛中有實,可悟畫境。」
《創世之柱》細節
《創世之柱》中既有黑中透亮,實處求虛,又有亮中有黑,虛處求實,有的空白之處大施以扶疏的草木、嶙峋的山巖、通透的樓閣等,這即可使畫面內容更豐富,過渡更自然,也賦予更多流動的韻律變化。
墨裡乾坤大,黑中畫意濃——大愚《創世之柱》中的「黑」色之美
白摧朽骨龍虎死——大愚《創世之柱》中的知白守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