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部經典證明佛教是真實的歷史,而不是神話

2020-12-23 普通人看世界

世界三大宗教,能作為歷史來考證的只有佛教,從印度出土的歷史文物和經典的描述,都能印證佛陀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不是神話故事。尤其是小乘佛典的記載,都能與考古發現相對應。

《阿含經》是早期佛教典籍的一個彙編本。具體說來包括《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增一阿含》四部。據學者考證《阿含經》的主要內容形成於第一次結集中,因而極為接近釋迦牟尼住世時說法的原始面貌。最初傳入中土只是一些單品經,比如《四十二章經》,以及安世高、支謙等譯的一些單本;直至東晉西域僧侶攜入全本《阿含》,才得以全部譯成漢文。以下分別略述:

《長阿含經》

《長阿含》共22卷,由姚秦佛陀耶舍與竺佛念於弘始十五年(413年)譯出。該經分四分四誦,收30經,即30個不同的小主題,是四部《阿含》中篇幅最長者;又因其批判外道邪說,涉及久遠事,故稱《長阿含》。

《長阿含》第一分第一誦含四種經,講述過去七佛因緣,以及眾弟子因緣,又說四諦、四深法、四念處、七定具、四神足等法。

第二分第二誦,共收15經,主要敘述佛所說法及修行等事,比如說出家則種姓平等而為釋種,又說十二因緣深義等等。

第三分第三誦,收10經,主要敘述佛傳教時異學的論難,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佛教弟子們復藏功德,不許顯現神通,又破斥婆羅門的虛妄天道,顯示四無量真實梵道。

第四分第四誦,講述六道眾生所居世界成敗劫數等相。

《長阿含)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價值,它記載了釋迦及其弟子的一些具體言行,例如《遊行經》裡記載釋迦牟尼臨涅槃前從王舍城出發而進行的最後一次遊化,途中經過的地點,所做的事,在何處入滅,火化分取捨利等,都有比較準確的材料。

《長阿含》異譯本頗多,約有二十種左右。

《中阿含經》

《中阿含》共60卷,東晉沙門僧伽提婆與伽羅叉等合譯,豫州沙門道慈筆受,大約是於隆安元年至二年(397—398)譯出,此經篇幅居中,故稱《中阿含》。

《中阿含》共五誦十八品,收經222種。其分品依據不一,互有交叉,或按經中出現人物,或按教義,或按說法形成。《中阿含)收入的經文深入記述了早期佛教的教義教理,闡發的是比較深刻的道理,因而受到後世的重視。其中比較重要的經文有《大拘絺羅經》、《絺跡喻經》、《分別聖諦經》、《涅槃經〉《聖道經》、《苦陰經》、《箭喻經》等。

《中阿含經》是小乘佛教的根本經典之一,某些地方表現了小乘佛教不尚玄辨,崇尚實踐修身的特色,例如《箭喻經》中,釋迦牟尼以中箭之人為喻。釋迦牟尼設問說,如果一個人中了嚴重的箭傷,急需救治,那麼醫生是不是先要進行一番仔細的詢問和研究呢?例如問他是何時中箭,在哪兒中箭,箭有多深以及種種與箭有關但與治傷無關的無聊問題。釋迦牟尼的結論是,這些都於治傷無益,還是要先治傷活命,問題以後慢慢解決。用之於佛教,釋迦牟尼說弟子們不必過於追究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先按照佛教的辦法修得了不落輪迴的果位,再慢慢探究更深層的道理為時不晚。

《增一阿含經》

《增一阿含經》共51卷,僧伽提婆於東晉隆安元年(397年)譯出,道祖筆受。全本52品,含472部單品經,經文按法數的順序相次編纂,從理解一法開始,直至十一法,故名《增一阿含經》。經中已有不少大乘詞彙,如「菩薩」、「六度」、「方等」等,因而有人認為是晚期大眾部傳錄之作。

《增一阿含》涉及佛教許多基本教義,又特別提及許多有關修行的戒律和規定。

《雜阿含經》

《雜阿含》共50卷,南朝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羅口宣,寶雲傳譯,慧觀筆受而成。該經含經1362種,內容形式都十分龐雜,故稱《雜阿含經》。它是針對不同對象說法的一部總集。

《雜阿含》的內容極為博雜,其一,無常、苦、空、無我四門。其二,三轉法輪。《雜阿含經》思想十分豐富,除以上的要點外,還有有關於十二因緣、破我執、五力等的詳細論述,關於「無明」的論述具有原始經典性。《雜阿含經》梵本已佚,零星的別譯有39種之多。

《賢愚經》和《百喻經》

《賢愚經》的來歷有些特別,據傳北魏時慧覺、威德等八人,西行求經至于闐大寺遇當地大法會。會上長老們講經,八人各作筆記。大約在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回到高昌,整理成了《賢愚經》,涼州名僧慧朗為其定名。

《賢愚經》各本分卷不定,大致分為69品,每一品講述一段因緣故事,迭引幾段因緣,宣揚因果報應、懲惡揚善等道理。比如《月光王頭施品》,月光王竟然面對仇人的行為毫不在意,以自己的頭作布施。這樣的奇異故事在經中屢見不絕,大致都是宣揚主人公純善無庇的功德。

《百喻經》是一部譬喻類故事集,由印度高僧僧伽斯那根據各種佛經故事類編而成,原名《痴花鬘》,其弟子求那毗地譯,時間大約在南齊永明十年(492年),全書共98個譬喻故事。這些故事寓意巧妙,讀來幽默有趣,很有啟發性,論其價值,當不在《伊索寓言》之下。

《百喻經)有一個單行本,由魯迅施資金陵刻經處於1914年刻印。

相關焦點

  • 不是神話是真實歷史
    而這本連司馬遷都不置可否的奇書,自誕生至今的幾千年裡,爭議不斷,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討論和猜測。《山海經》中的內容到底是神話故事還是真實的歷史?書中記載的那些神話傳說,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是真的麼?隨著後人對《山海經》的研究和發掘,越來越多的證據能證明《山海經》記載的是真實歷史,真相逐漸浮出水面。證據一:書中的地理位置在現實中存在第一部分的《山經》就像一幅現代化的地圖,可以指導專家找到有奇怪現象發生的地方,而石茆城就是其中一處。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其實印度神話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其神話具有時代性,很多神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於王朝的更替,民族的興衰,一個先前民族崇拜的的神到了後一個民族那兒便失寵了,因此很多神明既有繼承關係又有並列關係,甚至是以前的「自我」與後來的「自我」並列,這個特點也就是印度神話中的「輪迴」,這是印度文明最顯著的特徵,也是其最迷人之處。
  • 這5部佛教經典,你讀過幾部?
    佛教經典浩如煙海,三藏十二部經典,是佛陀教法的凝結,也是佛弟子依止和修行的指南。佛陀所說諸法,由其弟子阿難尊者匯集並編定,以留傳後世。佛陀涅槃之時,告誡弟子要以法為依、以戒為師,作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誦經念佛自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佛教「三皈依」裡有唱到: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充滿歷史神話色彩,又包含多種經典特色,這是我們尋找的濟州島!
    充滿歷史神話色彩,又包含多種經典特色,這是我們尋找的濟州島!在旅遊中,總能收穫很多不一樣的,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也不止一點點,有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形成,也會為大自然帶來一些奇妙的景觀,韓國的濟州島就是如此。
  • 佛教:這四部佛家經典,你讀過哪幾部?
    《金剛經》中有言:「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佛陀雖已入滅,但經典所在之處,就是諸佛法身之所在。常誦經典,能令有情眾生徹悟本性,圓滿菩提佛果。下面這四部佛家經典,你讀過哪幾部呢?其一、《地藏經》《地藏經》全稱為《地藏菩薩本願經》,它與《佔察善惡業報經》和《地藏十輪經》合稱地藏三經。佛說此經的緣起,是佛陀為報答母恩,親往忉利天為生母摩耶夫人說法。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部?
    諸位應知曉,念經不是超度亡魂,佛法在人間,而是度人向善度己向善,你讀經,你心裏面不會起惡念,自然就「諸惡莫作」;你念佛菩薩的教訓,這是最善,再沒有比這個更善了。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佛教的十部經典佛經,看看各位都讀過幾部?
  • 文物與歷史:古代西域生活中的希臘神話元素
    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在米蘭荒漠發現了佛教遺蹟,其中出現的帶翼天使的形象。這種形象來源於中亞的健陀羅藝術,而健陀羅藝術中的天使形象,則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小愛神厄洛斯。即使他們不知道這個形象的具體根源,也會用一些起源於希臘文化的圖像來裝點自己的寺廟與佛教聖物。比如古希臘文化裡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其經典形象是與尼米亞雄獅搏鬥,並剝下獅皮作為戰袍的雄姿。但在健陀羅地區,赫拉克勒斯甚至成了佛祖的護法。而這個作品的原型,其實在地中海地區被大量製作與仿製。
  • 世界經典神話:北歐神話、希臘神話、埃及神話、凱爾特神話
    但圖坦哈蒙和大金字塔並不是古埃及的全部,或者說它們只是佔滿後來人視線的巨大標誌物,繞過這些標誌物,在古埃及這片大地上存在了幾千年的傳統便顯露出其更廣泛和更堅實的基底,在這種傳統中佔據著一席之地的便是那些關聯著古埃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神話。  神話不僅僅是敘述英雄與諸神事跡的故事集,它提供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我出生之前發生了什麼?在我身邊正在發生著什麼?在我死後又會發生什麼?
  • 伊利昂與特洛伊:在神話與歷史之間
    在《伊利亞特》中,伊利昂的修飾語多為「神聖的」,而在特洛伊之前往往冠以「城垣堅固」的程式化套語。到了《奧德賽》,特洛伊則被稱作「神聖的」,伊利昂不僅鮮有描述語或修飾詞,甚至「不值一提」。目前國內學界對這兩詞的差異未有關注和分析。實際上,「伊利昂」和「特洛伊」這一對專有名詞在前後文本中的區別和詞義演變,透露出神話歷史記憶的微妙變化。
  • 答疑解惑:中國翻譯歷史,為何說是佛教傳播與漢語翻譯的結果?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國翻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與其他國家相比,漢語翻譯有其自身的特點。早期對封建社會的翻譯主要集中在佛教方面,與科技相關的翻譯直到明清時期才被發現。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有四次翻譯活動。第一波翻譯浪潮始於佛教經典的翻譯,它在翻譯史上佔據了長達千年的主導地位,對中國的宗教、哲學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永久的影響。
  • 山海經並不是神話傳說,而是真實的世界?專家:可能是真的
    《山海經》裡面有很多咱們從小就熟悉的傳說故事,比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這一些故事都是大家都能夠張口就來的,受到男女老少的歡迎。山海經並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世界?專家:可能是確實然而《山海經》與地球卻扯上了關係。大地是如何崛起起來的?
  • 最新經典有趣歷史神話第七彈免費下載
    《迦太基必須毀滅:古文明的興衰》這是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記錄了迦太基文明的完整歷史。這些作品通過多年的歷練,已經成為歷史讀物中的經典作品。本套叢書全部採用精裝,裝幀精美,可供讀者收藏。  《朱元璋傳》以豐富詳實的史料、生動簡練的文字,記敘了明太祖朱元璋從一介布衣到明朝開國皇帝的傳奇經歷,活靈活現地展現了朱元璋既求賢若渴、勤政愛民,又猜忌功臣、嗜殺專權的多面形象,並對朱元璋一生的功過是非作了具體的分析和客觀公正的評價。
  • 佛教最經典五部佛經,你知道是哪幾部嗎
    佛教經典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是佛教思想的精華,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其中必讀的五大經典。《心經》是大乘佛教的第一經典,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讀《心經》最是開悟,《心經》全篇雖然只有260個字但確實佛教的至高法門。
  • 佛教神話中的二十諸天,聽聞者多,知之者少,他們都是誰?(上)
    這就是人創造的神話,帶有明顯的人類社會的階級層次感。今天,閣主給大家講的是關於起源於印度神話的佛教「二十諸天」,對於「二十諸天」聽聞者多,知之者少,這二十諸天並非是指天有二十個,而是二十位掌管或護法的天神,那他們都是誰?都負責幹些啥呢?(由於篇幅較長,分為上下篇)大梵天大梵天是印度神話中三相神之一,另外兩位是毗溼奴、溼婆。大梵天是創世之神,地位跟中國神話中的盤古一樣。
  • 孰真孰假:汙名化、神話和政治化中的「西藏」
    仔細拜讀陳滌先生的文章後,標題帶給我的驚悚逐漸變成一種震驚,此文似乎將讀者引向這樣一個偏頗的結論:西藏是「血淋淋的、可怕的、充滿暴力和色情的愚昧蠻荒之地」,而藏傳佛教尤其是密宗則是窮兇極惡的,不少網友被嚇倒了,表示噁心、可怕、不敢睡覺,有人說「再也不想去西藏了」,也有人直指藏傳佛教是「邪教」。這是真實的西藏嗎?你被誤導了嗎?
  • 韓國濟州島:充滿著歷史神話色彩,包含多種經典特色!
    這個島的歷史更充滿了神話,但眾所周知,神話只能是神話,而不是真正的。然而,濟州島不僅有神話,還有一個真實的歷史演變故事。在韓國歷史上,幾千年前的古代濟州島是一個競相建立自己王朝的歷史革命故事,韓國這個著名的國家在這片土地上有很多故事和足跡。在不斷的改革中,這裡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也發生了地區隸屬關係和屬性的變化,例如廢郡制,改立島嶼等等。
  • 會議|佛教中國化研究的歷史與展望(上)
    剛才王老師也強調:不是佛教中國化的歷史和展望,而是佛教中國化研究的歷史與展望。佛教中國化研究,北京大學確實是一個有標誌性意義的地方,湯用彤先生是繞不開的人物。從1898年戊戌變法開始,北京大學誕生,我們所謂的現代意義上的佛教研究,實際上是從晚清民國近代開始的,在北大才真正開始形成體系。
  • 電視劇《神話》,那令人驚嘆的情節,那穿越千年的神話
    在眾多玄幻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電影,網劇等影視作品下,那些神話故事早已就不常見了,可是又有幾部作品是你真正可以回味無窮。古裝電視劇《神話》記憶中,那一部由胡歌飾演易小川的電視劇《神話》,那些經典的劇情一直在我腦海中徘徊,回觀最近出現的古裝類影視劇,哪些影視劇又有幾部值得人好好品味的。
  • 山海經不是神話傳說,而是人類丟失的真實世界?專家:可能是真的
    自小大伙兒就更強女媧造人,吳剛伐桂這些這種神話傳說,而這種神話傳說統統是以《神話傳說》裡廣為流傳下來的!大伙兒神話傳說覺得神話傳說便是古代人依據想像力造出來的神話傳說,但神話傳說裡邊的全球,很有可能是大伙兒遺失的異世!神話傳說並不是神話傳說,僅僅我們遺失的真實世界?
  • 這8部佛教經典電影,沒有看的佛弟子一定要收藏好了!
    三、佛教電影:《六祖慧能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六祖大師的頓悟法門1、迷人口說,智者心行。3、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5、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7、不是風動,不是播動,仁者心動。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慧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