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佛門中有句話,叫作「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那麼何為經藏呢?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悟道,在隨後四十餘年的弘法生涯中,說法大小三百餘會,為後世留下了無數的言教與身教。度盡有緣眾生,佛陀便示現涅槃,弟子們為了不使遺教散佚,經數次結集,由多聞弟子誦出經教、戒律,逐步輯成三藏十二分教。其中,佛陀留下的一切言教,就是「經藏」。
《金剛經》中有言:「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佛陀雖已入滅,但經典所在之處,就是諸佛法身之所在。常誦經典,能令有情眾生徹悟本性,圓滿菩提佛果。下面這四部佛家經典,你讀過哪幾部呢?
其一、《地藏經》
《地藏經》全稱為《地藏菩薩本願經》,它與《佔察善惡業報經》和《地藏十輪經》合稱地藏三經。佛說此經的緣起,是佛陀為報答母恩,親往忉利天為生母摩耶夫人說法。通過各大菩薩請法,釋迦牟尼佛讚嘆了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願,並透過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的經歷,為眾生開示因果不虛的道理,並言明如何修集福慧,利樂有情的方法。
很多人聽信坊間傳言,認為《地藏經》不適合在家人修學,也不能在夜間誦讀,並且覺得地藏菩薩久住幽冥,非常「不吉利」。實際上,這些都是迷信思想,經文中有載,地藏菩薩的大慈悲,與諸佛菩薩無差無別。佛陀入滅之時,甚至囑託地藏菩薩代為宣化,成為娑婆世界的「代理」教主。常讀《地藏經》,能夠讓我們深信因果,懂得孝敬父母師長,確立佛法正知見。
其二、《法華經》
《法華經》全名《大乘妙法蓮華經經》,它是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上所說的大乘經典。此經主要講述「唯一佛乘」的道理,即一切教法,不論大乘小乘,最後都歸於一佛乘,別無他乘。正如經文中所說,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另外,《法華經》善用譬喻,有所謂「法華七喻」之說。佛陀用精妙的譬喻,以權顯實,為眾生開示大乘法門的種種要義。誦持《法華經》,能為眾生樹立起大乘道心,對菩提佛果生起不退的信心。
其三、《楞嚴經》
《楞嚴經》又稱《大佛頂首楞嚴經》,佛說此經的緣起是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昔日,阿難尊者外出遊化,半路中遭到摩登伽女迷惑,險些毀掉戒體。千鈞一髮之際,文殊菩薩攜「楞嚴咒」趕到,助阿難摧破妄想狂執。阿難回到精舍,為過去只重多聞,忽略實修而慚愧,於是在佛前請法,詢問十方諸佛菩薩究竟是如何修行的。由此一問,就誕生了整部《楞嚴經》。
可以這樣講,《楞嚴經》就是諸菩薩的修行「報告」,通過誦持經文,能夠讓學佛人不被自身業障所困,也不會被外道邪見障礙,由凡夫起修,一路直趨無上菩提莊嚴佛果。經雲,末法時代,楞嚴先滅。但是,只要佛子能常誦讀此經,就不會受外道邪見的左右,幫助自己破迷開悟,速證菩提,也能護持正法久住娑婆。
其四、《金剛經》
在漢傳佛教史上,歷來有「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之說,而《金剛經》則被視為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濃縮。此經歷經多次翻譯,根據不同的譯經家所譯版本,全名略有差別。其中,尤以鳩摩羅什法師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流傳最廣,也最為人熟知。
《金剛經》之所以廣為流傳,與禪宗六祖慧能不無關係,昔日六祖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頓悟。自慧能祖師開始,禪宗也以《金剛經》印證佛子所悟是真是假。常常誦讀《金剛經》,能夠觸發眾生的般若智慧,它如同金剛一般堅固,破除一切顛倒妄想。
總而言之,《地藏經》讓我們對佛法生起正信;《法華經》使眾生樹立圓頓的一乘知見,懂得心、佛及眾生,等無差別;《楞嚴經》助我們破除業障,明心開悟;《金剛經》則開啟智慧,出生諸佛。若想深入經藏,這四部經典可以說是「善巧」之法,常常誦讀,必然受益無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跟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