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就是從苦中覺悟出來的。
苦,人人都知道,都感受到,
只是你沒有正視它,乃至於你沒有解決它,
甘願流落在苦海當中,頭出頭沒,
過了這一輩子,下一輩子是不是還是人,不知道,
人生是無限的迷茫,無限的恐慌,你不苦嗎?
你以為你樂嗎?
告訴各位,什麼叫做苦?
無常即苦,你的苦是苦,你的樂能樂到什麼時候?
這個樂是真的嗎?
它是變化的,它是會消失的,
所以樂也是苦,無處不苦。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
釋迦牟尼佛剛出來說法的時候,
是丐幫的幫主,很窮苦的,
正因為他窮苦,而說法49年,
沒有一天過好日子,
這種人才值得我們尊敬。
信佛的人千萬不要以為
真的有一個大地主、一個大員外
奉獻給佛,怎麼樣漂亮的園林,讓他去說法。
(金花按:語音文字在文後。王老師的文字,適合用讀經方法來學習,若朗讀出來,真的深受感動!)
【鎮宅之寶 教育良方】王財貴65文集(全六輯共30冊)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先立乎其大(1)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先立乎其大(2)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先立乎其大(3)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先立乎其大(4)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立於不敗之志與業(1):立於不敗的學問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立於不敗之志與業(2):士志於道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立於不敗之志與業(3):人性內涵的全幅性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立於不敗之志與業(4):徹上徹下語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立於不敗之志與業(5):理無礙,事無礙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理想與職業(一):從道而行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 理想與職業(二):真功夫 真學問
金花讀《王財貴65文集》:儒釋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一)
上海謙益學堂招生簡章
上海謙益學堂2017《論語》《老子》讀經冬令營
謙益學堂招聘讀經老師及生活老師若干名
2歲3個月的謙益背《論語》——謙益學堂《論語上》讀經夏令營回顧
2歲4個月的謙益讀《孟子》
朱金花發願:2016年9月28日前籌資10萬元,捐助文禮書院首期工程建設
餘超林:捐十萬,送兒子上文禮書院的心願
朱金花: 我為什麼選擇讓三個兒子將來上文禮書院?
金花系列之一(20140619):為什麼讓孩子放下才藝(鋼琴、書法)的學習,選擇全日制讀經?
金花系列之二(20141104):老三謙益,計劃讀經三十年
金花系列之三(20150113):再次送老大飛鴻去全日制讀經
金花系列之四(20150227):我為什麼把弘毅送到了千裡之外的學堂?
金花系列之五(20150505):[ 聽張麗華老師講座有感 ] 我為什麼送飛鴻去明德堂?
金花系列之六(20150625):飛鴻背《孟子》居然這麼拼命!
金花系列之七(20160114):8歲弘毅,全日制讀經一年,包本8萬字(四書+老莊)
金花系列之八(20160225):靜靜等待、默默祝福——恭喜飛鴻包本背誦《易經》
金花系列之九(20160329):親子讀經讀經十年,媽媽包本背誦《學庸論語》
金花系列之十(20160518):讀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金花系列之十一(20160925):弘毅(目前9歲)全日制讀經19個月後的表現
金花系列之十二(20161006):莫向外求(老大飛鴻讀經20個月後的表現)
上海謙益學堂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的讀經學堂,秉承王財貴教授「及早 老實 大量 快樂」讀經教育理念。學堂始建於2015年10月,學堂定位於為文禮書院輸送人才——培養包本背誦30萬字中英文經典的學子。常年招收3-13歲兒童。學堂地址在國家4A級景區上海城市沙灘附近----金海岸花園20號103室(上海金山區龍勝東路789弄20/103)。歡迎關注和諮詢:朱金花,微信號:13636386435。電話:13916480106
請諮詢入學的父母首先看完這兩個視頻:為人父母必看的兩場演講:一、《一場演講 百年震撼》 二、《讀經教育全程規劃》(註:此兩場演講優酷或百度均能搜到)
謙益學堂因發展需要。招聘二名讀經老師,一名生活老師。要求對讀經教育有深入認識,願意陪伴孩子十年讀經。自己的孩子亦計劃將來上文禮書院的。有意願的與朱金花聯繫。
進入文禮書院要求
包本背誦30萬經典,其中中文20萬(字),英文10萬(單詞)。
中文包本背誦八本即可,建議前五大部必背
1. 《學庸論語》 21,411【必背】
2. 《孟子》35,498【必背】
3. 《老子莊子選》 22,100【必背】
4. 《易經》 22,668【必背】
5. 《詩經》 30,375【必背】
6. 《唐詩三百首》 22,518
7. 《書禮春秋選》 28,693
8. 《古文選》40,236
9. 《詩歌詞曲選》 31,725
10.《佛經選》25,936
11.《傷寒論》49,444
12.《內經知要》 16,876
13.《孝弟三百千》 20,717
英文經典及字數
(因西文為拼音文字,故包本背誦四本即可)
1.《斯賓塞詩選》之一
《小愛神和喜頌》13,486【必背】
2.《斯賓塞詩選》之二
《時間之墟》《繆斯之淚》
《致達芙妮》14,600 【必背】
3.《仲夏夜之夢》17,758
4.《莎翁十四行詩》18,140
5.《英文名著選》14,879
6.《英文聖經選》12,772
7.《柏拉圖蘇氏自辯》16,372
儒釋道西四家的基本原理
時間:2010年4月22日
地點:北京溫特萊酒店
主講人:王財貴
佛家釋意(1)
中國文化是中國人的智慧創造,在春秋時代,號稱九流十 家,這九流十家當中,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特別提出六家,所以諸子百家可以歸納為九流十家,九流十家比較重要的家就只有六家,儒、道、墨、法、名、陰陽。這 六家當中,所有中國知識分子飽讀群書的人,都知道其中高明的完整的學派只有兩家,就是儒家、道家,其他不夠高明。其他各家都是從儒道兩家開發出來的,乃至 於道家也是從儒家開發出來的,所以整個中國文化總和起來只有一家叫做儒家。
在中國文化歷史發展當中,到了漢朝,東漢時候,又有另外一個文 化傳到中國來,就是印度的文化。印度的文化有很多種表現,但是傳到中國來的只有一種,而這種是他們文化的最高度的表現,就是佛家。而且佛家裡面又有高度的 高度,就是大乘佛法。所以中國人吸收佛教,我說中國人吸收印度文化是從它的核心去吸收——佛教,佛教中又是高明中的高明,大乘佛法。所以中國人對於人類的 智慧是有洞見的。自從吸收佛法以後,請問中國文化有什麼變化?本來儒道兩家,現在吸收了佛家,佛家和儒道兩家有很大不同,所以這是在東西文化的分別當中, 就著東方文化在做分別,這個分別除了是民族的不同,中華民族、印度民族的不同以外,其實其中也有智慧表現的不同。而這個智慧表現的不同,也剛剛好就是智慧 的兩種表現的不同,這兩種表現綜合起來,也就是群體的智慧,哪種群體的智慧?——實踐的智慧。所以這裡也有一個完整性,自從吸收佛教以後,中國的文化就完 整了,於是中國文化變成了三家,叫做儒釋道三家,所以各位不要看不起我們古人,古人比我們賢,古人比我們平和,比我們中正,比我們大方,因為古人可以接受 外來不同的文化,而接受之後努力學習,怎麼學習?學到它原來也是我們的文化,把印度文化變成中國文化。乃至於印度人後來不信佛教了,釋迦牟尼在印度是沒有落市場的,釋迦牟尼是印度教的改革者,就好像耶穌是希伯來宗教的改革者一樣。所以耶穌要上十字架,這是改革者的代價,釋迦牟尼後來不被印度人所信,改革者的 代價,可憐!但,這就是聖人!他知道要付出代價,但是,他一定要這樣做!所以偉人、偉大的信念是令人讚嘆的。中國人看到了這樣高度的智慧表現,讚嘆、尊 敬、學習、效仿,所以印度佛法尤其是大乘佛學是靠中國人傳下來的,傳到現在,中國人又把它忘記了,日本人再發揚,莫名其妙的中國人,你對不起古人,對不起 祖先,乃至於我們現在又遇到西方文化,請問你有古人的信仰嗎?你有古人的遠見嗎?你有古人的大方嗎?這一百年來的中國人是最窩囊、最可恥的、最無聊的、最 卑賤的,因為我們喪失了思考能力,我們喪失了我們的自信,我們喪失了我們的心靈,你不知道你的心靈到底能夠裝多少東西,裡面有多少豐富的內涵,這些本來就 在你心裏面,本來就在我們的文化裡面,你不知道我們文化的價值了,什麼都不知道了,所以今天我們重新來講這套學問,這套大學問,因為中華民族要復興了,中 華文化要復興了。你怎麼復興?你的心要重新活過來。我們死了一百年了,你要從源頭開始活過來,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鼓掌)我們現在 先講中國的文化傳統儒釋道三家,儒釋道三家裡又從比較容易外圍的講起,儒釋道三家最明白的就是佛家,所以我們從佛家講起。
佛家為什麼那麼明白?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它如果不是這樣,它就不能成為大教,如果釋迦牟尼講的道理我聽不懂,那根本不能流傳,不能動人,因為釋迦牟尼講的是大家都知道的 事情,所以它能成為大教。你要問印度人怎麼樣看待人生的,乃至於釋迦牟尼怎麼走向修行之路,他憑什麼悟道?釋迦牟尼的人生旅途和我們也差不多,尤其在最初的時候,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他在年輕時候,他看到了人生的痛苦,最痛苦的有四項,叫做生、老、病、死,請問各位,你看到了人生這四種痛苦了嗎?有沒有 看到?當然有,每個人都有,那你為什麼不成為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是有感受的,我們看到了是不關我事,等到我遇到了再說吧。(笑)遇到再說就來不及 了,沒智慧了。所以佛教的原理就是一個字,由這個字可以了解整個佛教,所有人不了解這個字,或者不以這個字為中心,他不要跟我說他信佛,他信的佛是假的, 他不可能悟道的。當今天下所有佛教徒,假如有人問你,佛教的最核心的觀念,用一個字表達——就是孔子所說的悟道一以貫之——是什麼,假如你不能回答,假如 這個最核心的你都不了解,你怎麼可能了解這個教,你怎麼可以說你在信這個教?所以佛教一個字就可以表達——苦。人生是苦海,乃至於整個大千世界是苦,無處 不苦,像海一樣深,像海一樣大,叫做苦海,就是苦海無邊。有智慧的人聽到這四個字「苦海無邊」,聽到一個字「苦」,他立刻悟道。(笑)
佛教就是從苦中覺悟出來的。苦,人人都知道,都感受到,只是你沒有正視它,乃至於你沒有解決它,甘願流落在苦海當中,頭出頭沒,過了這一輩子,下一輩子是不是還是人,不知道,人生是無限的迷茫,無限的恐慌,你不苦嗎?你以為你樂嗎?告訴各位,什麼叫做苦?無常即苦,你的苦是苦,你的樂能樂到什麼時候?這個樂是真的嗎?它是變化的,它是會消失的,所以樂也是苦,無處不苦。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所以釋迦牟尼佛悟道之後,修行兩個七天——「七」這個數字很神秘 的,上帝創造世界,到第七天就休息,所以我們也要休息,看到這個數字我鬆了一口氣,還好上帝也休息,要不然我們也累死了(笑)——釋迦牟尼佛休息兩個七天 開始說法,佛教的歷史說說法,其實不是,那是神話,釋迦牟尼佛剛出來說法的時候,是丐幫的幫主,很窮苦的,正因為他窮苦,而說法49年,沒有一天過好日子,這種人才值得我們尊敬。信佛的人千萬不要以為真的有一個大地主、一個大員外奉獻給佛,怎麼樣漂亮的園林,讓他去說法。
釋迦牟尼一直說 法,說法49年,他說的法叫做「四阿含」,這叫做原始佛教。釋迦牟尼一開口講話第一次說法,把他累積幾年修行的功力在第一次說法說出來,甚至在第一句話中 說出來。第一句話很重要,論語最重要的句子是「學而時習之」,不要說五個字,《論語》最重要的一個字是「學」。孟子最重要的思想是什麼?孟子第一篇梁惠王,第一句話就是「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按:「仁義」二字加重口氣),讀孟 子讀到這裡還不醒悟,孟子的真精神你就不了解,那你讀一本孟子有什麼用?你要了解中國智慧,讀到這裡還不知道中國人應該怎麼做人,不知道什麼叫做中國人,你憑什麼去了解世界?聖賢開口,開口見膽,從五臟六腑發起來,沒有一句是假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我們說第一句話很重要,第二句話也很重要,每一句話都很 重要,因為每句話都一樣。(笑)所以了解一句就夠了,這叫做讀書的本領。讀書要有本領,你讀《論語》,讀到「學」這個字,那麼到底學些什麼?假如讀書沒有本領,你就一輩子不知道孔子生命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