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投身於體育運動,隨之而來的是受傷概率的連年增長和各種各樣的受傷形式。今天就來跟隨瀋陽市骨科醫院運動醫學科專家來一起解讀,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斷裂是如何造成的。
前交叉韌帶損傷除了造成短期的殘疾,那些遭受ACL斷裂的人,同樣存在提前10年患骨關節炎的高風險。此外,研究表明前交叉韌帶重建後,仍有很高的風險再次受傷。受傷可能使人們體力活動減少、學習退步、出現心理問題,同時有可能威脅到人們整體的健康狀態,導致肥胖。
預防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糾正人們神經肌肉的危險因素,是人們從娛樂活動中收穫健康的前提。
本文的目的是回顧的風險因素,從而可以更有效率的創造出一種預防的模式,以減少ACL損傷的風險。
風險因素:
1.體力虧空
疲勞!意味著體能不足,一直以來就與受傷的風險關係密切。身體質量指數(BMI)高的人遭受運動損傷的風險明顯高於正常體重的同伴。高BMI指數可能會影響姿勢控制能力,影響身體的平衡和協調性,不佳的體力伴隨著肌肉疲勞和繼發的損傷;同時,較低的活動參與度與削弱的神經肌肉系統和運動學習能力息息相關。
那些本不適合,卻要像天生運動員一樣透支自己「太多太快」的人,有很高的受傷風險。因此,根據適當的年齡,逐漸增加訓練負荷,提升柔韌性、肌肉力量和做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2. 基本運動技能
身體成熟、力線的影響和神經肌肉的控制易受傷程度與不佳的運動技巧有關,如果一個人缺乏足以滿足活動要求的基本運動技能,受傷將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更注重基本身體能和技術的發展,而不是某種專項訓練,那麼過勞損傷是可以預防的。
3.注意男女真的有別!
女性ACL的損傷風險是男性的2-8倍。因此,很多研究已經發表,針對高危人群闡明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自身的過度虧空、延遲和神經肌肉功能的退化,包括性別差異,都與ACL斷裂相關。可改善的危險因素包括肌肉的力量和協調能力,髖、膝關節的動態控制能力,下肢關節僵硬程度和軟著陸技巧。
女性呈現出明顯的神經肌肉失衡,比如大腿前後肌力不平衡,韌帶受力過大,雙腿力量不均衡和軀幹失穩,都會增加受傷的風險。韌帶受力過大就是在肌肉激活以吸收地面反作用力(GRFs)前,韌帶緊張的趨勢。這可能因缺乏動態肌肉的控制而導致,從而增多膝外翻動作與膝蓋和ACL的強應力。大腿前後肌力不平衡是由於在專項運動中,大腿伸肌群比大腿屈肌群更容易募集。報導稱,女性在停止動作時,用來維持股四頭肌的激活時間較長,他們的膕繩肌與大腿股四頭肌的激活率較低。雙腿力量不均衡意味著雙下肢的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的失衡,這可能使雙腿都容易受傷。較弱的肢體是一種拖累,無法化解應力;因此,強壯的一側肢體就會被依賴,從而受到更高的應力,落地也會偏向一側。軀幹失穩是由於在單腿落地,旋轉或減速時,身體重心的移動幅度過大造成。額狀面上的軀幹過度失穩、強地面反作用力和膝關節外展落地,都會使膝關節容易受到傷害。
【科普之】——ACL前交叉韌帶
前交叉韌帶(ACL)是膝關節重要的前向穩定結構,斷裂後可以產生明顯的膝關節不穩,嚴重影響膝關節功能,如果不及時治療,由於關節的不穩定,不但容易反覆扭傷,而且還會引起關節軟骨、半月板等重要結構的繼發性損傷,導致膝關節過早退變和骨關節病的發生。
ACL損傷後怎麼辦?
膝關節冰敷以便消腫止痛;關節制動,必要時加壓包紮,減少再出血;在腫痛減輕後,進行膝關節活動度練習和下肢肌力練習。
ACL損傷後為什麼還能行走?
ACL只是膝關節4條主要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中的1條,損傷2周左右,膝關節腫痛減輕,可以逐漸恢復行走功能,但急停、急轉及單腿跳等動作不能完成,而且極其容易再次扭傷。
ACL損傷是否一定需要手術?
ACL損傷的最佳治療方案是手術重建ACL,但並非所有的ACL損傷患者都需要手術治療,骨質疏鬆且關節退變的老年患者以及活動量小、無症狀的女性患者沒必要採取手術治療,其餘患者一般都需要進行手術以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性。
我院運動醫學科自開展關節鏡診療技術以來,通過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在膝關節髁間棘骨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半月板損傷及囊腫治療等方面卓有成效,特別在拓展骨科複雜、高難度手術領域上取得進一步突破,更好地為骨科病患帶來健康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