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2021-01-10 康端康復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動,並且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關節不穩,通常依賴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根本解決。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治療方法,被公認為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手段。

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

圖片來源:終結膝痛:運動者的有效護膝指南

有身體發生衝撞或者高速度的運動時,容易造成前交叉韌帶斷裂,常見的受傷機制包括屈膝外翻傷,外旋傷,過伸傷等,常見的易受傷運動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滑雪、柔道、摔跤等。一些群眾性運動,例如拔河、跳馬、跳箱等,以及劇烈外傷、車禍傷等情況也容易出現前交叉韌帶損傷。

除此之外,臀中肌肌力不足、股四頭肌內側頭肌力不足、扁平足足弓塌陷、運動前熱身不足、過度疲勞、肥胖靈活性差、年齡增長柔韌性降低以及場地不適等等都是前交叉韌帶損傷不可忽視的因素。

損傷後的表現

前交叉韌帶受傷的當時經常能感覺到關節內有撕斷感,隨即就會產生疼痛,關節不穩而摔倒等,受傷後會出現運動障礙,多數會在很快速度內出現關節積血,也就是膝關節很快就會腫脹起來。劇烈的疼痛會使周圍肌肉出現痙攣,固定在微屈的姿勢。如果是完全斷裂,那麼斷裂的韌帶可能會嵌入到關節間隙內,因此膝關節會出現卡住的現象。

前交叉韌帶斷裂後必須手術嗎?

當前交叉韌帶斷裂後,由於它特殊的解剖特點,自行癒合的機率很低,即便對殘端進行縫合一般也不會癒合,因此多數情況下想要恢復韌帶的連續性就需要重新做一根韌帶,穿到骨頭上恢復關節的穩定性,也就是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圖片來源:終結膝痛:運動者的有效護膝指南

這種手術也適用於18歲以下的青少年患者,他們的股骨和脛骨骨骺多未閉合,單束重建交叉韌帶對於骨骺的影響是有限的,所以他們依然可以正常發育,術後關節的穩定性良好。否則青少年患者活潑好動,反覆損傷,會導致膝關節軟骨、半月板更大的磨損。

常規的 ACL 重建手術適應證包括:

①膝關節MRI 顯示 ACL 完全斷裂,尤其是中青年患者;

②ACL 斷裂合併側副韌帶、後交叉韌帶損傷,出現膝關節異常活動或旋轉不穩;

③ACL止點處撕脫性骨折伴移位明顯者;

④合併有半月板Ⅲ度損傷者。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康復

1術前

正確的膝關節功能鍛鍊對於ACL重建術後功能的康復至關重要,能有效提高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關節穩定性,防止術前發生肌肉萎縮,提高術前日常生活的運動能力,並為術後儘快恢復工作和生活創造有利條件,若無明顯疼痛可進行以下訓練: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伸膝坐於墊上,一側膝後方放薄墊並下壓,使小腿產生向上抬離床面的趨勢,能感覺到大腿前側的緊繃感即可,保持10s,休息10s,重複30次。

直腿抬高訓練:患者平臥,將腿伸直抬高,開始時可能抬高 20°-30°左右,可以在他人的協助下進行,經過鍛鍊後應能達到 70°左右且抬至最高點時能停留幾秒鐘。

踝關節背伸蹠屈訓練:仰臥位,雙下肢伸直,做足踝部的背伸蹠屈,持續30s,然後放鬆,重複10次左右。目的是增加膝關節周圍血液循環。

2術後1-2周

① 超短波:無熱量,每次10min,每日1次,術後24h後開始連續3d。

② 鬆動髕骨:術後24h後開始上、下、內、外方向推髕骨,要求活動充分,動作輕柔,避免反覆刺激,活動後立即冰敷 10min,每天1次,連續3d。

③ 術後24h後用生物反饋儀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膕繩肌等長收縮訓練以及直腿抬高訓練,前3d在生物反饋儀的監測下完成,以後自行練習,每2周監測1次即可。

圖片來源:Pixabay

④ 術後第3天開始在支具、雙拐保護下患腿腳尖著地行走,2周內要求患腿不負重,以後患腿逐漸增加負重,爭取到達4周時可進行全腳掌著地行走,步態正常或接近正常。

⑤ 逐漸增加主和被動的膝關節屈伸練習,以閉鏈訓練為主,如足跟在床上前後滑動、CPM 機輔助鍛鍊等,這一階段活動範圍應控制在0~60°之間。期間禁止患者下床活動,避免 ACL 的再損傷。

3術後3-4周

① 繼續保持膝關節伸展的練習。

② 活動度練習:術後第3周,被動屈膝達到120°,術後第4周,被動屈膝達到130°。

③ 術後第3周,調整直膝活動夾板為0~45°,術後第4周調整活動夾板0 ~90°,並在此範圍內練習屈伸膝。

④ 術後第4周以後睡眠時可不帶直膝夾板。

⑤ 可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早期要用最小的阻力。

⑥ 此時可以開始閉鏈練習,如靠牆淺蹲、壓腿。

4術後5-6周

① 術後5周被動屈曲應達到130°,該階段開始進行膝關節穩定訓練,如提踵練習,靠牆靜蹲時膝屈曲角度適當調整。

② 術後6周創傷後血腫吸收,瘢痕形成或發生瘢痕收縮,可引起關節運動障礙。此時,功能鍛鍊的同時配合中藥燻洗患處,能夠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康復效果更好。

圖片來源:Pixabay

③ 滿6周後可脫雙拐完全負重行走,並開始進行上下樓梯訓練。

5術後7-8周

康復訓練主要包括滑板、直腿抬高、夾球、膕繩肌訓練、抬小腿、功率車、步態訓練、單腿站立訓練、靜蹲和本體感覺訓練等。訓練患者帶支具完全負重行走,強化股四頭肌肌力和關節活動範圍訓練,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相同。

6術後3-6個月

患者已經可以在正確姿勢下進行正確的坐、站、立、走等基本活動,患肢膝關節無腫脹,股四頭肌和膕繩肌的力量達到正常的70%。此時要求患者加強肌力、神經肌肉控制練習,開鏈訓練和閉鏈訓練結合進行。同時開始敏捷性訓練,告訴患者可以騎自行車代步,並可以進行遊泳、慢跑活動。

圖片來源:Pixabay

7術後7個月-1年

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全面恢復體育運動。

圖片來源:Pixabay

對於劇烈外傷造成的前交叉韌帶損傷

一般暫時予消腫、冷敷、制動等處理

待受傷1-2周後

膝關節腫脹疼痛好轉再行手術治療

對於損傷較為嚴重

並帶有合併傷的情況

手術時機還要延遲2-3周

對於陳舊傷

一旦確診,應即刻接受治療

一般在手術前先進行3周左右的肌力訓練

康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功能

因此必須儘早介入康復手段

【本文參考文獻】

陳家, 魏世雋, 王洪. 關節鏡下韌帶重建術治療前交叉韌帶損傷的研究進展[J].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 26(16):1489-1494.

顧莉華, 徐玉萍, 王蓓琳,等. 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的康復治療[J]. 上海中醫藥雜誌, 2012(11):61-63.

江海燕, 於法景, 王亮.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的術後康復(二)[J]. 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2003(01):96-98.

龐紅梅.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運動康復臨床研究[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5, 36(5):528-528.

王彬, 李穎智, 劉曉寧,等.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研究進展[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8, 022(012):2199-2203.

高麗潔, 陸琳, 覃鼎文, 馮華.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在醫院康復治療時間對康復效果的影響[J]. 中國康復醫學雜誌, 2010, 25(01):27-30.

鄭鋒.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訓練[J]. 內蒙古中醫藥, 2011(18):149-150.

張付.終結膝痛:運動者的有效護膝指南[M].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編輯:石亞盟

相關焦點

  • 前交叉韌帶重建27天康復之路
    前叉之家 - 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前交叉韌帶損傷、重建的康復交流平臺,致力於幫助患者了解更多康復知識,創立於叉友,服務於叉友。
  • 19歲大學生交叉韌帶斷裂 黑龍江省醫院「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助...
    最後,小嶽和家人慕名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黑龍江省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骨外三科),王巖主任為其接診後,根據小嶽的病情和心理狀態,為他設計並開展了省內首例「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不僅少取了自己的韌帶,而且最大限度保護了膝關節骨質,讓熱愛籃球的小嶽重新燃起了能上場打球的希望。
  • 重建的前交叉韌帶又斷了?還真是性格決定命運
    【前叉之家】簡介:誕生於2014年,致力於為廣大前交叉韌帶受傷的「叉友」們提供一個康復知識平臺,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專業最大的交流中心,致力於推廣前交叉韌帶信息,讓喜好運動的朋友免受此傷!讓受傷的朋友早日康復!
  • 骨科專家解讀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是怎麼回事?
    在日常接診中,經常有患者問到,關節鏡手術到底是個什麼概念,術後康復具體應該注意哪些? 確定前交叉韌帶需要重建後,先修復需要處理的半月板,無論是縫合還是切除成型,先把半月板處理好。 切取兩根已經退化的肌腱:股薄肌和半腱肌。這兩根肌腱對我們人體幾乎沒有重要作用。把它們取下來變成一股,大概相當於原來前交叉韌帶1-1.5倍的粗度。
  • 膝關節術後該如何康復?請收好這份包含4個康復階段的訓練方法
    作者 | 練老師轉載請先獲得授權膝關節術後康復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其中又以「前交叉韌帶損傷」居多。最近有不少粉絲在向我諮詢,如何做好「膝關節術後康復?」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怎麼進行關於膝關節術後康復訓練。
  •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預防和治療
    哪些運動可能導致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斷裂的主要原因是運動損傷,約佔70%以上。患病人數最多的項目是籃球和足球,此外在從事柔道、摔跤和田徑的專業運動員中,和在愛好滑雪、羽毛球、排球運動的普通人中,前交叉韌帶斷裂比較多見。
  • 前交叉韌帶損傷,我還能運動嗎?
    前叉韌帶損傷是常見的運動損傷,損傷後還能再運動嗎?也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ACL重建術後能夠重返跑步(RTR)是運動員重返運動關鍵。如何對於RTR的準確把握需單單關注股四頭肌肌力是遠遠不夠的,今天我們聊一聊前叉韌帶損傷後,重返運動的契機。
  • 我們為什麼要重建韌帶?何時才是最好的回歸運動時機?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運動員前交叉韌帶損傷的常用治療方法。ACL是四種主要的膝關節韌帶之一,對膝關節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功能正常的前交叉韌帶,關節很容易感覺到疼痛和鬆弛感。缺少韌帶的膝蓋的這種不穩定使參加許多運動變得困難或不可能。
  •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後會出現哪些疑問
    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進行手術,康復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小編深有體會,於是將在康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疑問和找尋到的答案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到大家。不過具體個人情況還要根據醫生的要求和個人的恢復情況而定。麻醉的藥效過了會疼麼?術後大夫會給開一些止疼的藥,輸液的時候也會有一點止疼的藥水。
  • 前十字交叉韌帶斷裂手術後如何復建?(ACL)
    前交叉韌帶斷裂是一種運動時會出現的傷害,如果斷裂要可以根據年齡等需求選擇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我們今天主要分析手術治療後如何進行復檢。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只有短暫的幾個小時,但是術後的康復卻是持久而枯燥的,我們將前人經驗進行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菏澤市二院:成功開展關節鏡下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手術
    魯網6月28日訊近日,菏澤市第二人民醫院骨二科完成了一例複雜而細緻的手術——關節鏡下前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術+內側副韌帶及半月板修復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病人萬分感謝。患者蔣女士,33歲,因「車禍致左膝腫痛、活動受限2小時入院」,查體:左膝腫脹明顯,內側皮下淤血,膝關節壓痛明顯,抽屜試驗陽性,側方擠壓試驗陽性;經磁共振檢查診斷為「左膝關節前後韌帶斷裂,左膝內副韌帶斷裂,左膝內側半月板撕裂脫位,左膝外側半月板損傷」。
  • 科普:前交叉韌帶斷了我該手術還是保守治療呢?
    1.保守治療(非手術治療)有哪些缺點或不足呢?第一點就是如果不進行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情況下,受傷腿繼發半月板損傷風險會增加(數據見圖一)。圖一 前交叉損傷後未經手術處理情況下,繼發半月板損傷的概率。我們可以關注一下前交叉韌帶受損運動員當中很少會有保守治療的報導,因為目前的訓練方法以及研究還不能完全保證在如此大強度的情況下不出現問題。
  • 為什麼膝蓋前交叉韌帶斷裂如此常見?一文讀懂它的損傷機制與治療
    愛好運動的朋友,對前交叉韌帶並不陌生,時不時會聽到身邊的球友發生了前交叉韌帶斷裂,許多患者之間也常以「叉友」相稱,不少接受了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的叉友還建立了溝通交流群,共同探討在漫長康復過程中的經驗點滴。
  • 前交叉韌帶撕裂怎麼辦?怎麼治療?醫生跟你細述韌帶那些事
    1. 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撕裂?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對抗向前移位的主要穩定裝置。前交叉韌帶撕裂是由膝關節的扭轉或過伸暴力超過其強度所致。雖然可以出現部分撕裂,但是前叉韌帶完全撕裂更常見。大部分前叉韌帶撕裂為非接觸性損傷。
  • 超詳細 | 臺灣網友3年兩次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康復心路歷程
    前叉之家 - 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前交叉韌帶損傷、重建的康復交流平臺,致力於幫助患者了解更多康復知識,創立於叉友,服務於叉友。
  • 韌帶斷裂仍奪全省長跑冠軍!前叉術後如何成為風一樣的男子?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盧從斌 孫冰倩右膝前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撕裂,劇烈疼痛不能行走,傷後四個月肌力下降、關節攣縮、嚴重活動障礙——這些都是2016年發生在小羽身上的嚴重運動損傷,讓他幾乎成了殘疾人。
  • 直播回顧 | 肘關節不穩的韌帶重建——丁堅教授
    本文中,丁教授重點講述了關於肘關節不穩韌帶重建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肘關節的結構、內外側韌帶特點、內外側韌帶損傷檢查方法、內外側韌帶損傷處理方法、後外側旋轉不穩(PLRI)的處理、病例分析、術後維持穩定的裝置、內側韌帶相關問題、內外側韌帶損傷重建的其他方法、手術注意事項、術後常見併發症及術後康複方法等。
  • 前叉重建必讀 單束重建和雙束重建哪個結實?有什麼區別?
    因為很多人尤其是資深的「叉友」都知道,前叉術式是分單束重建或者說單束解剖重建,還有另外一個是雙束重建。我們先來了解前交叉韌帶重建。 一、什麼是前交叉韌帶?
  • 跳繩不當導致韌帶斷裂 加速康復讓患者5天出院
    幸運的是,該院康復治療師按照加速康復外科流程(ERAS),在圍手術期全程介入,大大減輕了患者術後的疼痛,同時縮短了康復時間,讓原本需數周康復時間縮短為5天。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運動不當損傷膝關節 康復治療師全程介入治療36歲劉慧(化名)在單位組織的跳長繩運動時,左腿著地後突然感覺左膝一陣劇痛。
  • 跟腱斷裂重建術後康復建議
    跟腱斷裂後需儘快進行手術重建!在術後要儘可能進行正規、系統的康復,以最大限度促進術後足踝功能的恢復!根據我們的經驗,術後恢復到運動競技水平沒有問題,前提是要有科學、正確的康復做後盾!圖中可見左側跟腱正常,右側跟腱斷裂第一階段——保護、癒合期(術後0-6周)重點● 保護,術後支具固定6周,提供良好的條件促進跟腱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