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我是餘歡水》目前口碑不錯,很受大眾的歡迎。這部電視劇前幾集都是在表現主角餘歡水是多麼的窩囊。其中有一段劇情是餘歡水拿著單位發的紅酒去嶽父家聚餐,吹噓說該紅酒是2000多元,結果遇到了好像很懂行的小舅子,被諷刺挖苦。這段關於紅酒的劇情反映了現實中的很多問題。
第一,紅酒市場的價格混亂問題。
電視劇中,窩囊的餘歡水為了提高自己的形象,謊稱單位發的酒是直接從法國的酒莊採購,省去了中間環節,因此只有2000多元,不像所謂的拉菲之類那樣的高價。隱含的意思是這個紅酒比拉菲也差不多,但價格更合理。國內紅酒市場混亂是個現實,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紅酒到底賣多少錢,除了拉菲這個知名度極高的品牌外,其他品牌壓根兒也沒聽說過。既然沒聽說過,那只有遵循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了,貴的就肯定好。這就給很多假冒偽劣的酒提供了機會,市場上常見的往往是在瓶身上弄個二維碼,用戶一掃顯示價格好幾千,其實成本才10元。《我是餘歡水》中餘歡水的單位還算比較良心,沒有弄這麼個掃碼價,而是直接在背標中小字標出了79元的價格。
第二,普通用戶完全喝不懂葡萄酒
電視劇中,餘歡水的小舅子嘗了餘歡水帶來的酒後,質疑說為什麼這個酒偏甜,餘歡水的嶽父和嶽母則打圓場說自己喜歡喝甜的。這反映了多數普通人根本也喝不懂紅酒。以餘歡水的小舅子為例,這是個有意思的角色,和完全不懂葡萄酒的人比,他似乎對葡萄酒頗為內行。實際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半吊子,首先他其實並不知道甜並不是判斷葡萄酒好壞的依據,有些甜型酒如貴腐酒,反而是世界上最高級的葡萄酒類別。其次,他也主要是靠價格來判斷酒的好壞,當他聽說這酒價格是79元時,立刻把酒吐了出來。對於這些半吊子而言,他們對葡萄酒的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卻自認為高人一等,給周圍的人不斷灌輸錯誤的知識。
那麼,葡萄酒究竟該不該喝甜的呢?如同電視劇中餘歡水的嶽父母所說的一樣,普通人其實更愛喝甜酒,那為什麼葡萄酒行業中的人往往說葡萄酒不應該甜呢?
這裡面的原因是假的甜酒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之所以造假,是因為天然釀製的甜葡萄酒釀製成本都很高,比普通葡萄酒高不少。而造假則成本低廉,假的甜葡萄酒是指用水和酒精、糖精、香精勾兌而成的所謂葡萄酒,俗稱「三精一水」,因為口感甜而被人容易接受,當年的東北地區就有很多這樣的酒,銷量不錯。但實際上這種酒根本就不是葡萄酒,並非由葡萄汁發酵而成。這類酒當年在國內大行其道,因屢屢出事而被央視也曝光過而被廣泛整頓。雖然市場整頓後這些酒商有所收斂,但近些年來又逐漸抬頭,各大電商平臺上的產自煙臺、昌黎之類的低價甜酒(冰酒之類)仍然在欺騙消費者。再加上很多半吊子所謂懂酒人士的不斷宣傳,認為喝乾紅之類的葡萄酒才是正宗,這些都給真正的甜型葡萄酒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
電視劇中,餘歡水代表了那些不懂葡萄酒,但是潛移默化受到了葡萄酒營銷影響,認為葡萄酒適合送禮的用戶群體,他們是不良商家欺騙的主要對象。餘歡水的嶽父母代表著廣大的現實世界中被動消費葡萄酒的群體,其實根本也體會不到葡萄酒的樂趣。而餘歡水小舅子則代表了那些對葡萄酒一知半解,自以為很懂,卻只會根據價格來判斷酒好壞的人。
作為普通消費者,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想買葡萄酒而不被騙,應該如何做呢?其實無需去費力的學習那些葡萄酒的專業知識,不用去記憶奔富、滴金、木桐、瑪麗雪萊、酩悅香檳等眾多品牌,也不用撞大運般的去找小眾葡萄酒,你只需要在購買前簡單搜索一下這個酒的品牌,看看大家都在說什麼,大致也會找到購買依據,防止吃虧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