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患者,經過矯正A型行為的訓練,可防止心臟病的發作

2020-12-27 網易

2020-12-26 11:33:09 來源: 小白的故事

舉報

  冠心病是常見的多發病,目前,在我國正呈上升趨勢,尤其在老年人中更為明顯。所以人們又稱冠心病為「官心病」。這與一定人群的特有性格和行為類型有關係。現已公認A型行為是引起冠心病的四大危險因子(吸菸、高血壓、高膽固醇)中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美國著名心臟病學家佛瑞德氏調查發現:心臟病患者中,偏向A型行為的高達98%。卡波氏醫生認為:隨著年齡增長,社會地位及環境因素的改變,容易誘發A型行為。同時還發現,發作過心臟病的患者,經過矯正A型行為的訓練,可防止心臟病的發作。

  

  其實,冠心病與心理素質的關係,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注意了。1868年德國醫生約?歐森氏注意到冠心病患者似乎有特定的性格行為。1910年美國學者萬·斯蘭氏提出情感因素與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有直接關係,並描述冠心病患者都是「在智力和體力上精力旺盛、敏銳而雄心勃勃的人,這些人的發動機是一直開足馬力前進的。」20世紀以來,人類冠心病發病率迅速增高,尤其在西方社會更為明顯。但人們用傳統的病原學理論,如遺傳、生理生化、病毒、免疫等都不能滿意解釋為什麼20世紀以來冠心病發病率會迅速增高。

  

  於是人們把注意轉向西方社會中獨有的新特點——環境緊張上。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物質文明的進步,大都市增多,人口過度集中,特別是知識爆炸性增加,知識更新加快,迫使人們不斷接受新教育,不斷學習新東西。人們處在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和教育機會增長所造成的心理緊張狀態之中,處在對成功的渴望和高效率的工作之中,處在痛苦的與不顧一切的競爭之中。

  

  而這種生存競爭的劇烈心理緊張狀態,影響著人體內部的相對平衡,引起人體一些生理、生化變化,如常見的腎上腺素水平增高、血壓波動。長期處於這種心理緊張狀態的人,對反覆出現的緊張刺激,就形成了一套特定的反應模式。不同的反應模式又反過來對人體的平衡和健康產生不同的影響。再由於遺傳因素差異和認識特點不同,使有些人對環境緊張的刺激敏感(反應強烈),有些人較不敏感(反應微弱),這樣就使心理反應模式產生了差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如何快速辨別心臟病發作前兆?
    世界衛生組織將猝死定義為:平時身體健康或貌似是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其中又以心源性猝死的比例最高,佔到所有猝死案例的75%以上。心臟病發作,通常是由於一部分心肌在缺血後死亡引起的,隨後出現胸痛、心肌組織電信號不穩定,可能導致心源性猝死。在心臟病發作期間,心肌缺血且會受損。
  • 告誡:心臟病發作,這4個「時間點」是多發期,要當心
    心臟的健康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一旦患上心臟疾病,患者的生命隨時都會有發生危險的可能。生活中就經常發生,平時看上去健康的人,突然間就會因為心臟病的爆發,而發生猝死的情況。其實,心臟病的發作大多是挑時間而不挑人的,比如以下4個時間點就是心臟病的多發期。
  • 心臟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突然發作的前兆有哪些?
    「心臟病」包括所有可能出現的心臟問題,如心力衰竭、心臟病發作、心臟驟停、出生時心臟缺陷、心律失常和心肌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雖然任何心臟問題最終都會導致死亡,但最直接的生命威脅是心臟病發作和心臟驟停。心肺相連就是中醫講的火克金那麼什麼是心臟病?心臟病發作歸根到底是血液循環問題。
  • 時常心跳加速,26歲的她患上了特殊的「心臟病」
    檢查心電圖仍然均未發現異常,急症科醫生告知小琳,她沒有心臟病,小琳對醫生的將信將疑,和家人忐忑不安的離開了醫院。6月4日,小琳再次出現上述表現,這次她再也不敢離開醫院了,她覺得在醫院才安全,擔心離開醫院就會發生「心臟病」,急症科醫生建議小琳到精神心理科會診,小琳剛開始很牴觸,覺得自己是心臟病,沒有心理疾病,是醫生推卸責任,不想給她治病。幾經交涉,小琳般無奈之下到心理門診就診。
  • 心臟病患者運動好還是休息好?心內科醫生:希望你先做到這4點
    經過2個月的治療,老李順利出院回家,在聽從醫囑吃藥的同時,還按時完成相配合的訓練運動。1年多過去了,老李的病情穩定,心衰沒有再復發過。老李開心的同時也有些疑惑,自己的心臟連走路都負荷不了,怎麼運動後反而沒事呢?一、心臟病患者就一定要靜養,不能做運動嗎?
  • ACC/AHA發布新版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管理指南
    12月17日,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了新版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管理指南。新版指南強調:①共同決策;②採用侵入性較小的治療方案,減少有創操作。臨床研究已經證實,新的、微創的方法治療瓣膜性心臟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適應證不斷擴大。
  • a型血 A型血的人易得什麼病
    a型血A型血是常見血型中的一種,是指血液中含有A抗原。屬於ABO血型系統中的血型。A型血的人有著特有的極端性格和領導氣質。A型血的人易得什麼病胃癌胃癌經過血型與疾病研究者的多年研究發現,A血型的人患胃癌的機率要比其他三種血型高25%。這種破壞作用,在不成熟的細胞出現後,更加嚴重,它會促使非正常細胞無限制地生長,從而形成癌症。
  • 什麼症狀應該懷疑是心臟病?14種水果護心
    臨床上經常會見到因神經官能症引發的心臟病症狀,也就是說患者經過檢查,心臟沒有器質性病變,卻總感覺心慌得很厲害,或者胸口悶、難受、呼吸困難,女性較為常見。這是由於受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影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這類人要學會減壓、放鬆心情、適度運動,必要時應該進行心理治療。
  • 著名喜劇演員謝園因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心臟病,你們知道多少?
    胸痛胸痛是心臟病發作的常見症狀,多見於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等,並不是所有的心臟病患者都有胸痛症狀由心臟病引起的胸痛主要位於胸骨後或心前區,多為悶痛,活動後加重,也可出現燒灼樣疼痛或咽部緊縮感。
  • 身上有這「4處疼痛」,或是心臟病發作!別強撐,一刻都別耽擱
    很多人卻因為心臟病的發作讓身體某些部位總是疼痛,經常有這些表現,還需重視,通過及時檢查來判斷疾病類型,才能針對性展開治療,防止疼痛表現明顯。那麼,心臟病發作,哪些部位會產生疼痛感呢?1、心源性牙痛如果發現自己的牙齒總是疼痛,有可能就是心臟病信號。
  • 硝酸甘油是心臟病患者的「救命藥」,但吃不對,後果可能更嚴重
    硝酸甘油是冠心病患者的救命藥,當冠心病病人出現心絞痛發作時,心臟血管狹窄、心肌嚴重缺血,此時服用硝酸甘油,可以擴張血管,狹窄的血管缺血缺氧的症狀會有所改善,心絞痛的症狀會有所緩解。如果不能及時的緩解,心絞痛嚴重話可誘發心肌梗死或心臟驟停。
  • 杭州一阿姨疑似心臟病發作 不料是身體裡的「小蝴蝶」惹的禍
    有些人除了有咽痛、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狀外,還會出現脖子痛,更有甚者心悸胸悶難忍,氣都透不上來,還以為是心臟病發作了。家住杭州的牛阿姨身患糖尿病,也是經常「光顧」杭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的老患者,就在前天晚上,她突發心悸,胸悶難忍,家人以為她突發心臟病,連夜緊急送到杭州市中醫院搶救室。
  • 鄰裡兩人為寵物狗發生口角 心臟病患者猝死
    鄰裡兩人為寵物狗發生口角 心臟病患者猝死 爭吵系誘因 鄰居被判賠償5.6萬餘元
  • 如何識別心臟病?
    2019年9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你認為心臟病發作的人是什麼樣呢?是一個中年人捂著胸口嗎?像廣受歡迎的電視劇《廣告狂人》(Mad Men)中的羅傑·斯特林(Roger Sterling)那樣在第一季中兩次心臟病發作的人?
  • 「科普」得了心臟病,需要靜養還是多運動?
    研究發現,在發生再灌注損傷後,適度運動對受損的心臟有直接保護作用,可以提高心臟病再次發作時的存活率。而且,長期有氧運動能夠顯著改善心肌和心臟功能。中國空軍軍醫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堅持有氧運動,能夠刺激機體多種組織細胞分泌外泌體,顯著提高心肌的抗缺血損傷能力。
  • 什麼症狀說明心臟不好 心臟病可能被它們觸發
    心臟病可能會被它們觸發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心臟病專家尼採·戈德堡認為,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或牛皮癬性關節炎)病史,那麼你更有可能發作心臟病。懷孕期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相對更高。       外界環境寒冷。
  • 得了心臟病不能運動?運動對心臟好處多多!
    研究發現,在發生再灌注損傷後,適度運動對受損的心臟有直接保護作用,可以提高心臟病再次發作時的存活率。而且,長期有氧運動能夠顯著改善心肌和心臟功能。 中國空軍軍醫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堅持有氧運動,能夠刺激機體多種組織細胞分泌外泌體,顯著提高心肌的抗缺血損傷能力。
  • 不能放棄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
    來源:麻省醫療國際先天性心臟病,也就是簡稱先心病的一種常被我們聽說的疾病。關於先天性心臟病能活多久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的醫學專家經常在醫學臨床上被患者問及的問題。相信大家都看不少言情劇,那些言情劇裡面最喜歡讓主角患上先天性心臟病,然後又說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一般活不過二十歲,那麼這樣的話可信度有多少?
  • 蒲隆地總統因心臟病去世!突發心臟病時,得做好急救「三部曲」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蒲隆地總統——皮埃爾庫倫齊扎因心臟病去世。據悉,蒲隆地總統在心臟病發病前觀看了排球比賽,也正是當晚身體出現不適被送往醫院,可沒想到兩日後病情惡化逝世,享年55歲。心臟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病人具有心悸、呼吸困難、發紺、等症狀,但是一般心臟病的病人,特別是後天型心臟病病人在合理的治療下以及防護下,日常生活中這類症狀不會太過明顯。但是,一旦心臟病的病人出現情緒激動或者過度勞累的情況下,可能就會造成心臟病的急性發作,甚至會發生心梗。如果心臟病急性發作的病人不能夠及時的得以搶救或者治療,很可能會因此丟掉性命。
  •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現狀與未來
    人口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成年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數量已經趕上了兒童嚴重先天性心臟缺陷患者的數量[11]。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患病率逐漸上升的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幾點:(1)以前由於手術技術和材料的限制,許多複雜畸形不能被矯正或者修復,20 世紀 50 年代引入體外循環後,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了大規模的心內修復,隨後長期生存率顯著提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