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67歲得了小女兒,康熙帝玄燁64歲得了幼子。
不得不說,古代有些皇帝的最晚生育年齡還是挺驚人的。
不過明成祖朱棣,他在32歲之後就沒有子嗣降生了,同年他的小兒子出生後夭折。
此後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天下,他後宮嬪御極多,卻始終沒能生育子嗣。
或許是朱棣自身的原因,也或許有其他的隱情。
朱棣膝下共有四子五女,其中三子四女都是他的髮妻徐氏所生,也就是後來的徐皇后。
徐氏出身名門,父親乃中山王徐達,算得上是明朝出身最高的皇后,當年也是太祖朱元璋欽定的燕王正妃,朱元璋夫婦都很喜歡這個兒媳。
朱棣與徐氏之間感情極佳,在做燕王的歲月,徐氏接連生育,肚子幾乎沒有閒下來的時候。
包括長子朱高熾在內,徐氏生育了朱棣九個兒女中的七個,剩下的一子一女到底是誰生的,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
尤其是朱棣的幼子朱高燨,他是朱棣最小的孩子,不過還沒來得及長大就夭折了,因此朱棣剩下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與朱高燧,都是徐皇后所出。
朱高燨夭折的時候,朱棣才32歲,正值壯年,可在此之後朱棣膝下就再也沒有子女,更別說等到他登基繼位的時候了。
相較於年近七旬還寶刀未老的朱元璋,朱棣為什麼如此年輕就不再生孩子了呢?歷史上並沒有對此的相關解釋,只能通過猜測來分析。
主要有這麼幾個可能:
一,朱棣忙著奪位與經營社稷,沒空去生孩子;
二,朱棣獨寵徐皇后,對其他嬪御沒太多的興趣;
三,朱棣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以至於無法生養。
可能一:朱棣忙於保命忙於事業,根本沒有生孩子的空閒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關於其生母到底是誰一直爭論不斷,其初封燕王鎮守北平,朱棣所有的兒女都是他在做燕王的時候出生的。
明洪武二十四年臘月,朱棣幼子朱高燨出生未久夭折,結果次年就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太子朱標意外離世,諸王覬覦皇位,朱元璋冊封朱允炆,仍未斷絕諸王的念頭。
在秦王與晉王離世後,燕王朱棣成為諸王中最年長者,此時的朱棣已經羽翼豐滿,其權柄早就超過了明朝「列爵不臨民」的規制,而朱元璋也大限將至,即將龍馭賓天。
由於朱棣實力強悍,朱元璋既將其作為朱家天下的頂梁柱,卻也非常擔心他會威脅到年輕的朱允炆,臨終告誡朱允炆:「燕王不可不慮。」
同時,朱元璋留下遺詔,禁止諸王無詔入京。
朱允炆登基之後,就聽從齊泰、黃子澄等人的意見進行削藩,不到一年的時間,周王、岷王、齊王、湘王等先後被廢被除,朱棣感覺危機深重。
由於建文帝削藩,朱棣加緊謀劃,表面上裝瘋賣傻,甚至住進了豬圈裡,這個時候的朱棣以此保全自身性命實力,為之後發動靖難之變奪位奠定了基礎。
靖難之變後,朱棣成功奪位,但由於他是奪了侄兒的皇位,說來說去都是謀逆,名份上存在極大的不足,因此朱棣只能儘可能用各種功績來彌補。
登基後的朱棣一直都沒有閒著,常年南徵北戰,僅僅是親率大軍遠徵漠北就進行了五次,又進行下西洋活動、編纂《永樂大典》、遷都北京等等。
直到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徵回朝的途中駕崩。
整體來看,朱高燨夭折之後碰巧朱標離世,朱棣先是籌謀皇位,又因為朱允炆削藩,他需要隱藏鋒芒保全實力,奪位之後又想要勵精圖治正名分,忙個不停。
朱棣後半生的光陰,是真的全都在忙事業,夙興夜寐殫精竭慮,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說沒什麼心情往後宮裡去,也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可能二:朱棣對於徐皇后的獨寵
如果說徐皇后的存在,影響到了朱棣子嗣的狀況,其實是比較矛盾的。
朱棣膝下九個子女,七個是徐皇后所生,而朱棣宮裡的嬪御其實並不少,尤其是高位階的一抓一大把,可這些人都沒有生養。
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皇嗣幾乎都出自皇后,而皇帝身邊並非只有皇后,這種情況不是太奇怪了麼,縱觀歷朝歷代也極其少見。
若說朱棣獨寵徐皇后,那麼朱高燨與常寧公主是如何誕生的,而且朱高燨與常寧公主的生母在歷史上都沒有留下詳細記載,朱高燨還一早夭折。
若說朱棣並非獨寵徐皇后,那為何朱棣的子嗣幾乎都是徐皇后所出,而且徐皇后離世時,朱棣悲痛欲絕,之後不再立後,很難說他倆的感情是假的。
無論是朱棣的日常表現,還是從直接的記載描述,朱棣對於徐氏都是情深一片的,兩人鶼鰈情深感情極好,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獨寵,導致了朱棣的子嗣幾齣徐氏。
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還有個例證或許能夠進行解釋,那就是隋文帝與獨孤皇后。
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之間非常恩愛,但獨孤皇后無法容忍楊堅的身邊還有別的女人,因此獨孤皇后在世的時候,楊堅的後宮形同虛設。
而楊堅的子嗣,也都是獨孤皇后所生,其他嬪御沒有這個機會,若是被楊堅忍不住臨幸了的女子,就會被獨孤皇后除掉,比如尉遲氏。
雖然明朝后妃出身幾乎都很低,也嚴禁幹政,但徐皇后是個例外。
徐氏是父親是中山王徐達,而她做了燕王妃之後,不僅是個賢妻,也是賢內助,在靖難之變中還親自守城,是個頗受見識頭腦與手段的女子,不遜於當年的獨孤皇后。
她與獨孤皇后最大的不同是,她做燕王妃是時候,朱元璋還在世,總不可能明擺著讓朱棣身邊只有她一人,但她要真想獨佔朱棣,有別的辦法。
或許與當年獨孤皇后殺尉遲女一般,徐皇后與朱棣是真愛,但她也無法容忍其他人為朱棣生兒育女,因此用了些手段,而在去世後朱棣忙個不停,也沒空生孩子了。
可能三:朱棣的身體出了問題,以至於無法生養子嗣
其實,不管朱棣到底有多忙,總不至於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朱棣要是完全不知道勞逸結合與節制,也不會成為明朝第二長壽的皇帝。
所以這裡也有第三種的可能性,那就是朱棣的身體出現了異常,導致其無法生養。
在《李朝實錄》中記載著這麼一件事,那就是朱棣有一位來自高麗的寵妃權氏,後因權妃意外暴斃,有一名賈的妃子構陷是宮人呂氏害的,朱棣大肆誅戮。
但此後賈妃與宮人魚氏私下與內監交好被朱棣得知,朱棣清算內宮,結果卻發現很多類似的事情牽連三千多名宮女,此事就是「魚呂之亂」。
而行刑的時候,有宮女詬曰:自家陽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翻譯過來就是:自從皇上陽衰之後,我們想爭寵出頭就沒有指望了,所以才跟宮裡的內侍們相好,這能怪我們咯?
說白了就是因為朱棣登基之後,他的身體有的方面就不行了,所以宮內的女子紛紛與寺人也就是內侍通好,而這也是朱棣後來無法生育的真正原因。
不過,關於朱棣「陽衰」這件事,只見記載於《李朝實錄》,明代沒有任何相關記載,就算是向來愛潑黑的清朝,也沒有關於此事的任何描述。
但換個角度來說,朱棣的身子骨未必真的沒有問題。
朱棣身為燕王,常年鎮守在北疆之地,當地的風土與江南相去甚遠,而軍中生活非常辛苦,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操勞,的確容易傷身。
再則,建文帝削藩的時候,朱棣為打消朱允炆的疑惑,什麼稀奇古怪的行為都做出來了,盛夏時節裹著被子燒炭取暖,冬天又衣衫單薄在雪地裡跑。
甚至於還在豬圈裡吃喝休息,如此情境之中,朱棣難免不折損了自己的身體,儘管最終獲得了皇位,但朱棣也傷了根本,無法再有子嗣。
事實上,朱棣身邊除了徐皇后外,得寵的嬪御也不算少,尤其是有一批來自於李朝的佳麗,朱棣很是喜歡,但那時徐皇后已不在人世,而這些女子也一無所成。
無論如何,朱棣有徐皇后所留的三個兒子就已經夠麻煩了,後來有沒有子嗣,對於已經後繼有人了的朱棣而言,不再重要,至於原因那就更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