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整體制度和治理體系絕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他國,但可以借鑑國外的有益經驗。有時候看上去我們沒有陷入某種治理困境,有可能是我們還沒到那個階段,那個時態。現代化是一個整體進程,現代化發展到什麼階段,經濟社會治理中就會面對什麼問題,不少都是具有共性的問題。因此,多數國家實踐效果較好的治理元素,我們可以從國情出發學習借鑑;許多國家出了問題的領域,我們要及早防範和應對。改革開放初期,正是因為我們理解到激勵約束、分權確權、價格信號和有效監管等都是激發動力的基礎性制度元素,才會推動計劃經濟模式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現代金融體系、現代企業制度、智慧財產權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都是我們學習借鑑並被實踐證明是不可或缺的經濟社會治理構件,過度福利制度、昂貴的醫保體系等治理教訓我們也要注意避免。下面,我們簡要地講幾項當前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重點任務。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基本制度,要堅持和完善。另一個重要的新提法很重要,就是要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基本的要求是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說競爭政策重要,對應的是什麼?對應的是此前多年的多種多樣和碎片化的優惠政策。轉向高質量發展,競爭政策是市場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基礎,公平競爭才能改變多年來落後企業通過優惠政策得到保護難以淘汰的局面,真正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公平競爭才能保證各種資源通過市場有效配置。今年以來,疫情帶來新的衝擊和問題,保增長和保就業的重要性上升,即使如此,也不能忘記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這個基本要求。這裡想強調一下,數字時代,雖然大數據提供了有關市場運轉的海量信息,樂觀者甚至認為有望解決計劃經濟所需的信息問題,但是,大數據並不能解決同樣重要的激勵相容、企業家風險偏好和預算軟約束等問題。所謂基於信息技術的計劃體制不具備現實意義。因此政府的經濟調控仍要謹慎,不能隨意幹擾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要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完善社會治理制度
重點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要以社區作為社會管理的支撐點,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要呼應公眾希望更多知曉和參與社會管理事務的願望,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同時,要增強在突發事件和關鍵時點的統一決策和指揮能力,這也是中國特色的治理優勢,是應對複雜社會治理挑戰的重要能力。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願望,公共服務要處理好保基本和多樣化的關係,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重點是應保盡保、可持續和穩步提高水平,普惠性的公共服務既要廣覆蓋、又要向低收入和困難群體傾斜,使他們能夠更多分享發展的收益。過去五年,我們的扶貧成效極為顯著,從最底部發力提升了社會公平程度,今後若干年,鞏固提高扶貧成效是民生領域的重要任務。教育要從全面普遍義務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向發展適合人人、開放靈活、滿足終身學習需求的教育體系推進。衛生健康保障的重點是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從現在開始,計劃生育「一孩政策」時代的父母陸續進入退休群體,老齡空巢家庭的比例較高並將繼續上升,應該成為新的民生保障重點。
完善發展先進文化的制度
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發展體制機制,需要多方面的治理能力。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專門講了全媒體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問題,表明中央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和前瞻。文化領域是數字和智能技術應用領先的領域,圖靈獎是一個數學獎,2020年的圖靈獎獎給誰了?一位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創始人和前總裁,一位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創始員工之一,同時也是史丹福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實驗室教授。他們用最先進的數位技術為動畫片做特效,所以我說文化產業是與數字及智能技術最匹配的行業,沒有之二。現在我們各類數字文化產品的用戶數量都巨大。此時促進文化發展相關的治理問題,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問題,價值觀問題,也要理解先進技術的發展應用,以及建立在技術基礎上的競爭格局。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
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美好環境。政府的監管,時間地點的覆蓋面很有限,從行政成本的角度說也不可能時時處處。要鼓勵並完善機制,促進公眾、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採取環保和生態行動,鼓勵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保護環境和生態,發現和舉報身邊各種與環境生態相關的違法違規和不當行為。現代技術能夠賦能公眾以多種方式參與這個過程,舉例來說,有一個網站是社會組織辦的,我們任何地點和時間如果看見煙囪冒煙水管排汙,拍張照片上傳到平臺,平臺就會曝光,公開向汙染者喊話,請某某數據超標企業做出說明。這種公眾監督對企業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有時候比政府的抽查更有用。
完善數字時代的治理
數位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公共治理產生多方面的影響。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各類公共事務都要努力做好普惠高效的線上服務,讓公民和市場主體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增加「一網通辦」和「一站式」服務的事項。第二,要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擴大數據公開,加強數據共享,讓公民和社會主體及時了解事態,有效回應公民和市場主體訴求。與此同時,要加強對數位技術應用和數字企業的監管,合理保護個人隱私,有效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
完善更高水平的開放體制
要完善制度性開放和安全開放的體制機制。隨著各類生產要素全球流動加速,國家間的競爭日益成為制度的競爭、治理的競爭和服務的競爭。實現制度型開放,就是要改變過去多年開放政策調整頻繁的狀況,今後,各種開放的政策、規則、管理、標準等,都要相對定型穩定和可預期。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營商環境、創新環境、生態環境、數字環境等等。同時,要確保安全開放。要建立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確保開放中的國家安全。
(近日,人民日報社研究部和人民網舉辦「人民講堂」,邀請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江小涓教授以「學習四中全會精神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主題做講座,深入解讀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院將江小涓院長發言內容進行了整理和摘編,此篇為發言內容後半部分——江小涓院長解讀國家治理現代化系列文章之二)
(文章來源:清華服務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