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主任回應經濟運行熱點:中國經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2020-11-28 人民網財經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許維娜)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開啟首場「部長通道」,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表示,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雖然重大,但是短期的、暫時的。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何立峰在部長通道上表示,關於中國經濟的形勢,要從三個方面把握。

一要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否牢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面對如此嚴峻複雜的形勢,去年我國GDP還能夠增長6.1%,其他經濟指標很亮眼,確實很不容易。這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比較牢固的,有實力也有能力應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問題和挑戰。

其次,要看能否很好解決當前面臨的困難。何立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給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威脅。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抗疫鬥爭的重要戰略性成果。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6.8%,其他各項經濟指標也受累下行。特別是一些中小微企業,住宿、餐飲、電影、娛樂、旅遊等相關行業衝擊較大,企業困難較多。

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應對疫情的措施政策,各地有力、有序、有效復工復產、復市復業,中國經濟總體上比較快速復甦。到4月,工業增加值已經增長3.9%,工業用電量增長1.6%,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長8.2%,交通運輸迅速恢復正常,各行各業總體上都在快速復甦發展恢復。特別是催生發展一批新的產業、企業,發展勢頭比較好。綜合起來看,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承受能力、韌勁比較強。「五一」小長假後,從5月6日開始,發電量、用電量增長5%到6%,鐵路日裝車數量每天增長8%到10%,一些重要企業生產經營快速恢復。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有實力、有能力克服當前的困難。

第三,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雖然巨大,但是短期的、暫時的。何立峰表示,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來看,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春耕、夏種的進度比預期要好。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傳統產業、既有產業恢復勢頭較好,受影響較大的第三產業正在有序恢復中。中國經濟的向好面是可以保持的,我們有能力也有實力、有信心也有決心,繼續推動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何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

何立峰表示,沒有提到GDP增長目標,客觀上已經融入到其他相關指標中,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標中。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今年一季度,包括到現在,很多指標跟以往是不具可比性的。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現在世界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蔓延,對所在國的經濟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有巨大的不確定性,還有待觀察。

「因此在目前情況下,不糾結於經濟增長的具體指標。」何立峰強調,我們要更加專注於不斷擴大內需,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加專注於做好「六穩」工作,實現「六保」任務;更加專注於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適應引領創造新的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加專注於實現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何立峰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個完整、系統、綜合性的目標體系,它不僅僅包括經濟指標,也包括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建設、生態文明特別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社會治理能力治理體系水平提升,還有改革開放等內容。特別突出的目標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

他介紹,這些目標任務,具體量化到每個五年規劃,「十三五」規劃就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內容,一共有25項指標,其中12項是預期性的,包括GDP、人均收入等,有13項是約束性的。從目前執行情況看,有一些指標已經提前實現,包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等,大部分指標正在按照時序進度推進。

「到年底,通過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額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極少數可以基本完成。您關心的GDP指標能不能實現,今年只要增長1%,就相當於2010年GDP總量的1.91倍;如果增長3%,就相當於1.95倍;如果增長5%,就接近1.99倍,都非常接近預期目標。人均收入這個指標,如果增長1.75%,就可以實現預期目標。」何立峰舉例說。

如何發力穩投資?

何立峰說,今年疫情突如其來,給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也暴露出存在的許多短板弱項,需要繼續通過加大投資力度,儘快予以彌補。今年的投資工作,意義非常重大,不同尋常,應該側重於做好「三個精準」。

首先是精準籌資。如果這次人大會能夠通過,中央層面籌集的資金,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億元,比去年多224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00億元,比去年增加16000億元;另外還有抗疫特別國債10000億元,當中一部分也要通過轉給地方用於相關的補短板強弱項投資。加起來,整個中央層面籌集的資金超過5萬億元,其中新增2萬多億元。最主要的是通過政府作為,帶動和激發社會資本跟進,從而形成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有機融合。

第二是精準項目。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公共衛生、醫療應急物資等領域短板,儘快給予彌補,儘快給予建設。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包括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從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來的情況看,有些要瘦身健體,大中城市和縣城要進一步加強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生,還有醫療應急物資儲備等方面的短板弱項,要儘快補上。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進一步加大。一些跨行政區、跨流域的重大項目,包括川藏鐵路、大江大河治理等,要抓緊建設。

第三是精準施策。重點有幾個方面:一是抓緊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不能含糊;二是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不能讓項目等著資金。三是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包括土地、環評等,都為項目服務。

「只要我們認真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上下齊心協力,各部門、各地方、各企業一起配合,就能夠完成今年的投資任務。」何立峰說。

(責編:許維娜、夏曉倫)

相關焦點

  • 發改委回應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2020年經濟會如何
    @人民日報:【#發改委回應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對消費影響加大#,尤其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酒店餐飲、影視娛樂等消費影響大。春運期間旅客發送量明顯下降,電影票房、旅遊收入、餐飲收入同比明顯下滑,同時網上購物、訂餐、娛樂等數字經濟新業態十分活躍,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大小,取決於疫情防控進展和成效。
  • 國家發改委召開2020年首場新聞發布會 回應社會熱點問題
    央廣網北京1月20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國家發改委昨天(19日)召開2020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2019年,全國發、用電量繼續保持增長;投資項目審批核准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能源、高技術和水利等領域;物價運行總體平穩。國家發改委同時回應了春節豬肉供給、外商投資準入、城鎮化等熱點話題。2019年經濟運行相關數據出爐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經濟運行數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回應經濟運行熱點
    鞏固經濟恢復良好勢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回應經濟運行熱點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題:鞏固經濟恢復良好勢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回應經濟運行熱點新華社記者安蓓當前經濟運行態勢如何?如何確保元旦、春節物價穩定?煤炭價格上漲較快,供應能否滿足需求?
  • 人民日報: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信心和底氣,源於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信心和底氣,還源於長期以來我國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豐富人力資源、完整產業體系、強大科技實力,以及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經濟運行主要數據
  •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原標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19日表示,穩定的宏觀環境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要繼續科學精準實施
  • 從最新宏觀數據看經濟運行趨勢——中國經濟四季度增長會進一步加快
    「從下一階段來看,儘管面臨國際上的不確定性,國內還有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經濟運行還處在恢復過程中,但是,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和修復能力,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再加上今年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中國經濟未來保持持續穩定恢復、實現全年的預期目標是有基礎、有條件的。」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
  • 穩中向好是當前經濟運行主旋律
    穩中向好是當前經濟運行主旋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21 07:28 來源: 經濟日報面對下行壓力,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一是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奠定了相對穩定的基礎和格局,具備了一定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二是各方面積極適應新常態,抓緊調整結構、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三是決策層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問題
  • 數字經濟順勢發展 或成經濟活動長期趨勢
    今年註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劃時代的年份,一場疫情把世界弄得支離破碎,但是數字經濟在這個時間段發揮重要作用,老百姓宅在家裡,通過中國廣泛的網際網路和物流快遞系統解決了很大的生計問題,使得老百姓能夠真正的「隔離」病毒。疫情考驗下數字經濟應運而生,順勢而上,得到了超常規發展。
  • 2019年全國GDP近百萬億 我國經濟長期趨勢依然向好
    我們需要明確一點,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是短期的、可控的。在企業逐步復工復產、疫情逐漸好轉的態勢下,我國經濟會逐漸走上平穩發展的軌道。從需求端角度看,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2019年我國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9.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7.8%。
  • 闖關奪隘再向前(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④)——疫情影響下...
    經過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同時也要看到,疫情對不少行業和企業造成不利影響,給經濟運行帶來一定風險。不少人關心,中國經濟還能像過去那樣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繼續穩健前行嗎?
  • 中國經濟:「換擋」而不「失速」
    中國經濟降速的趨勢明顯,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放緩。實體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中小型企業出現融資困難,快速增長了近三十年的中國經濟似乎面臨「硬著陸」的危險,這輛全球經濟總量第二的快速列車能否繼續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
  • 2020中國綠色經濟峰會在深圳盛大召開
    國資委監事會原主席劉順達、發改委環資司原司長任樹本、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副司長陸新明、發改委環資司綠色發展推進處處長呂侃、國家節能中心副主任李行,重慶市南岸區委副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茂春,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專家顧問委員會秘書長(簡稱綠專委)、中國低碳網總編輯劉奇平,深圳市科技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林祥等單位領導、專家學者及行業協會、企事業代表,重慶市南岸區、湖南省汨羅市、海南省澄邁縣等相關同志出席峰會
  • 巴基斯坦專家:中國經濟向好有助於世界經濟復甦
    新華社伊斯蘭瑪巴德12月21日電(記者劉天)巴基斯坦可持續發展政策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沙基勒·拉邁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堅持擴大內需和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將繼續推動中國經濟向好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 如何推動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成為長寧經濟重要增長極?委員來建言
    區發改委、臨空辦負責同志到會聽取意見,並與委員互動交流。翁華建指出翁華建指出,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一直得到區政協和委員的關心與支持。今年是示範區建設特殊之年,國家即將出臺支持上海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總體方案,也是「十四五」規劃編制之年,同時還遭受疫情影響。
  • 熱點聚焦:中國經濟列車不會掉擋失速
    原標題:中國經濟列車不會掉擋失速(熱點聚焦)   近期,隨著中國經濟運行數據公布、世界經濟論壇開幕等重要事件的集中亮相,中國得到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中國經濟的列車將如何行駛?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經濟供需循環愈加暢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經濟供需循環愈加暢通(銳財經·一手抓防疫 一手促發展(29))近來,河北省多地根據市場供需動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協調當地畜禽養殖企業飼料供應,保障運輸暢通,有序引導畜禽企業復工復產
  • 海外人士熱議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清晰而鮮明的信號。海外人士認為,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而深陷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 喆安視角|如何把握經濟運行的真相,讀懂表象背後的邏輯
    」震驚四座的新財富分析師高善文出了本新書,聽過有些前輩推薦過他2013年出版的《經濟運行的規律》,於是找來了這本最新的《經濟運行的真相》,這本書裡高善文寫了一些個人這些年研究工作的心得,也收錄了他個人較為典型的研究文章。
  • 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如何破解困局?聽聽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怎麼說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梅子儀 邱伊娜時下,疫情影響下的中國經濟走勢受到公眾高度關注,新冠疫情對本年度中國經濟將會產生何種影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根本趨勢是否會改變?最近,在浙江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的一場公益精品直播課上,浙大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給出了自己的解答。他以「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如何破解困局」為主題,對疫情影響下我國經濟發展作出科學研判,為提振經濟、破解困境提出應對舉措。
  • 2020 「轉正」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的高頻詞
    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運行新意十足、亮點頻現,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潛力和底氣。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聚焦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成果、新趨勢,以期幫助海內外讀者更好地讀懂中國經濟。  ——編 者  轉正!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