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奪隘再向前(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④)——疫情影響下...

2020-12-23 央視網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又一次異常嚴峻的考驗。

  經過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同時也要看到,疫情對不少行業和企業造成不利影響,給經濟運行帶來一定風險。不少人關心,中國經濟還能像過去那樣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繼續穩健前行嗎?

  「我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也一定能夠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面對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沉著堅毅、自信從容,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注入強大信心。

  面對嚴峻考驗,中國經濟總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彰顯出應對風險、戰勝挑戰的強大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許多人想起2003年的非典疫情。那年春天,隨著疫情的蔓延,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受阻,出口訂單減少,中國經濟遭受了不小衝擊,GDP增速一度從一季度的11.1%掉到二季度的9.1%。

  一手抓防治非典不鬆勁,一手抓經濟建設不動搖。面對考驗,中國果斷應對:堅持擴大內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對交通運輸、旅遊、餐飲、商貿、計程車等行業減免部分稅費,給予貸款貼息;調整政府投資結構,增加公共衛生等領域投資……

  政策多管齊下,中國經濟不久便恢復了元氣:進入三季度,企業生產經營呈恢復性較快增長,經濟景氣度全面回升,全年經濟增速達到10%、躍上新平臺。外媒感嘆:「中國經濟應對風險的能力是驚人的!」

  1998年,面對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洪澇災害的雙重考驗,我國通過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擴大國內需求成功頂住了衝擊,在周邊多國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交出GDP增長7.8%的優異成績。

  2008年,面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及時出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大措施,中國經濟在困難中依然保持9.7%的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0%。

  剛剛過去的2019年,面對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舉旗定向,突出穩中求進,著力抓好「六穩」工作,全年經濟增速達到6.1%,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

  回望來路,不難發現,每次面對嚴峻考驗,中國經濟總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彰顯出應對風險、戰勝挑戰的強大能力。

  這種能力,有賴於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

  「風險挑戰面前,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舉國上下迅速反應、全面應對,展現出強大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明顯的制度優勢,能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成功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經濟大盤穩定。

  這種能力,來源於宏觀調控的豐富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有效克服大起大落、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各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圍繞主要經濟指標搞好綜合平衡、做好宏觀調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宏觀政策堅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相機調控,主動預調、微調,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升。」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堅信,宏觀政策體系的完備和調控力度的加大會持續為中國經濟保駕護航。

  這種能力,還植根於市場主體堅韌的內生力量。

  「2003年,消費需求短時間內受到非典影響,可是隨後,移動辦公、電子商務等需求快速攀升,我們看準時機,實現了個人筆記本電腦銷量的大幅增長。」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感慨道,聯想成立30多年來,經歷過很多坎坷,「每一次,我們都是依靠企業員工的堅韌與智慧渡過難關!」

  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市場主體頑強拼搏,努力實現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著急招聘折彎技術工人,卻遲遲遇不到合適的,生產線可怎麼啟動啊?」春節期間,奧德川自動化公司副總經理鄒小鳳一直為關鍵崗位用工犯愁。沒過兩天,江西省樟樹市人社部門為保障企業復產開啟了線上招聘,使難題迎刃而解。「通過線上招聘,公司順利對接上一位在深圳打拼多年、恰好留在老家的工人,這下能順利復工了!」

  企業用工有問題,人社部門緊急響應,積極協調;勞動力返崗有困難,交通部門組織鐵路專列、長途包車;防控物資有缺口,工信部門迅速摸排家底,發動企業生產,商務部門全力保障物資調度;資金周轉有壓力,財稅部門出臺減稅降費舉措,金融系統要求「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新冠肺炎疫情考驗面前,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快速行動、密切配合,再一次彰顯出中國強大的制度優勢。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億萬市場主體的頑強拼搏,也為奪取「雙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他們以英勇奮戰的毅力,頂住困難、積極自救。

  機器人製造企業四川諦達諾公司快速調整產品方向,推出紅外熱成像測溫機器人,贏得良好市場反饋;餐飲企業雲海餚改造門店建立社區服務站,利用供應鏈和物流優勢幫助附近居民採購食材;房地產企業恆大集團實施「網上購房」,銷售數據快速增長……疫情面前,各行各業的企業不等不靠、迎難而上。

  他們以團結作戰的合力,抱團取暖,同舟共濟。

  春節前還在合肥某餐飲店工作的小陶2月10日來到聯想合肥聯寶基地接受產前培訓,5天後便成了一名電腦組裝工。據楊元慶介紹,為解決部分百姓生計,深圳、惠陽、成都等地聯想工廠優先招聘臨時停工中小企業的閒置員工,向他們提供電子產品組裝、包裝等短期工作機會。

  華潤置地、中糧大悅城、保利廣場等商業地產公司紛紛主動減免租金,幫助商戶解決現金流問題;中國電信面向渠道代理商和終端商出臺20條幫扶措施,助力合作夥伴克服困難;國家電網全面啟動總規模超過700億元的重大建設項目,帶動上下遊企業復工復產……緊要關頭,大企業紛紛向中小企業伸出援手、共渡難關。

  杭州呯嘭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合伙人羅永龍坦言,由於斷貨、缺貨等問題,目前跨境電商企業的銷售不是特別理想,「但從海外市場反饋看,由於中國產品出口減少,大量海外消費需求受到抑制。下一階段,跨境電商行業有望迎來重大機遇!」

  眼下,智能家電企業萊克電氣的生產受疫情影響較大,但董事長倪祖根依然樂觀:「疫情過後,預計用戶健康生活理念將會大大提升,我們將努力調整渠道和產品結構,深耕健康小家電領域,相信能收穫更大市場!」

  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對衝疫情帶來的階段性、暫時性影響

  「2月11日申請,2月14日批覆。不到三天,1000萬元貸款就到手了,利率還有優惠,真是一場『及時雨』!」最近,為資金壓力撓頭的江西夢娜襪業公司總經理蘆三好終於長舒了一口氣。2月10日復工當天,公司還通過網上加急辦理收到132萬元出口退稅。「平時可能需要三五天,這次效率特別高!」

  在外部環境突變、經濟有所起伏之時,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用好政策操作空間,是應對風險挑戰的重要手段。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衝疫情影響,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

  各部門各地區迅速落實中央部署,積極發揮宏觀調控作用——

  累計開展1.7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下調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人民銀行亮出一系列「超預期」舉動,顯著加大流動性投放,推動市場整體利率下行,降低資金成本。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安排貼息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快遞等行業,給予部分稅費優惠……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多措並舉穩企業穩就業;擴大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受益面,加大職工培訓資金支持力度……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不斷調整政策力度。

  不少專家表示,我國財政赤字率始終控制在國際通常採用的3%控制線以內,在國際主要經濟體中,我國仍是少數處於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在宏觀調控上,我們有完備的調控工具、充足的政策空間,對衝疫情帶來的階段性、暫時性影響。

  「隨著工廠重新開工、庫存得到補充,中國經濟有望迅速復甦,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相對可控。」這些天,許多國際組織、經濟學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一樣,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3月16日,前兩月主要經濟數據公布。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並未改變,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衝擊。「宏觀調控對衝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有全黨全國人民的團結奮鬥,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能再一次戰勝風浪、平穩向前!(記者 劉志強 丁怡婷 谷業凱)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餐飲業的不斷回暖、消費市場的日益復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註解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為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築牢堅強堤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
    2020年4月16日,第41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主要討論攜手應對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 發改委回應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2020年經濟會如何
    @人民日報:【#發改委回應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對消費影響加大#,尤其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酒店餐飲、影視娛樂等消費影響大。春運期間旅客發送量明顯下降,電影票房、旅遊收入、餐飲收入同比明顯下滑,同時網上購物、訂餐、娛樂等數字經濟新業態十分活躍,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大小,取決於疫情防控進展和成效。
  • 2019年全國GDP近百萬億 我國經濟長期趨勢依然向好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較大衝擊,擾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與此同時,我國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減稅降費、租金減免、財稅金融等一系列強有力政策措施來對衝疫情影響,進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防控的同時逐步釋放出發展潛力和增長動能。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外交部回應
    中國日報北京2月11日電(記者 周瑾)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月11日在網上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我們有能力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至最低。有記者問,近日,一些外國金融機構和媒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衝擊全球供應鏈拉低今年世界經濟增速。你對此如何看?耿爽表示,上周,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作了介紹。
  • 專家談丨陳光:疫情影響一季度經濟增長,線上經濟能否異軍突起?
    同時,全球經濟也將面臨長期的低迷和恢復期,全世界GDP前二十的國家目前均已採取了不同程度的「社交隔離」政策,意味著全球80%的GDP和大量人口正處於隔離狀態,新冠肺炎正在以我們剛剛開始了解的方式改變現代生活。
  •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向左向右?
    數據出爐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美國經濟復甦快於貿易夥伴,並堅稱川普總統的貿易政策正在發揮作用。但也有分析認為,美國經濟蕭條正在加速。 疫情肆虐下的美國經濟,未來一段時間走向何方?在最新的貿易數據出爐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數據反映了新冠疫情對美國及其貿易夥伴的影響,「基本上,我們的許多夥伴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比我們更大。事實上,美國經濟的表現已經超過七國集團中的其他國家。」
  • 發改委主任回應經濟運行熱點:中國經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表示,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雖然重大,但是短期的、暫時的。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何立峰在部長通道上表示,關於中國經濟的形勢,要從三個方面把握。 一要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否牢固。
  • 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外交部回應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耿爽回應【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王盼盼】11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外交部網上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說,近日,一些外國金融機構和媒體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衝擊全球供應鏈拉低今年世界經濟增速。你對此如何看?耿爽表示,上周,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作了介紹。
  • 疫情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短期衝擊不可避免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將遭遇不小創傷,尤其是餐飲、住宿、旅遊、娛樂等行業。「從1月23日開始,酒店的入住率直線下滑,現在的業務量同比往年春節減少95%以上,相當於跌到了地板上。」「保守估計老鄉雞在疫情期間的損失有5億元。」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說,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三波衝擊:第一波重創旅遊、航空、娛樂、餐飲、酒店等行業,短期損失預計最高可達90%。第二波衝擊零售、批發、物流、房地產等行業,預計短期最高損失可能達30%~60%。
  • 如何看待疫情長期影響下的中國大消費行業?
    來源:中歐基金當前,疫情在全球大幅擴散,全球疫情進入以美國為重災區的第三階段。受疫情衝擊,預計未來全球經濟增長呈現U型走勢。疫情在衝擊海外經濟復甦的同時,也在拖累中國外需。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產業高度依賴、密切關聯。產業鏈衝擊將通過供需兩端影響中國。
  • 疫情形勢下 國泰君安研究所的行業新觀點
    如後續疫情可控,上市保險公司有望因可能的業務推動規劃、券商也有望因為再融資等政策超預期迎來基本面拐點。當下更看好受益於政策的低估值龍頭。  銀行行業  國泰君安團隊認為,從基本面角度看,本次疫情對銀行2020年基本面影響有限。
  •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陳斌:汽車產業長期穩定向好態勢沒有改變
    來源:網易財經綜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陳斌:汽車產業長期穩定向好態勢沒有改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今日表示,汽車產業雖受疫情影響損失較大,但長期穩定向好的態勢沒有發生改變。工信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仍將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 工信部:下一步將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
  • 人民幣匯率走進「6.5時代」,譚雅玲:警惕背離經濟基本面的升值
    在譚雅玲看來,「任何一國貨幣的升值一定會削弱經濟競爭力,5個月來的升值完全背離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她擔心本輪人民幣升值過快會危及經濟安全,進一步壓縮中小外貿企業的生存空間。她建議貨幣政策應當作出調整,適度參考SWIFT指數27種貨幣的報價。
  • 恆業資本江一:基本面比情緒面更重要
    如果可以重啟,數以萬計的人會選擇按下重啟鍵。可我們知道,一切無法回頭,渡過難關的唯一方式,就是直面困難、勇敢向前。就像恆業資本董事總經理、慧辰資訊(HCR)董事江一說的那樣:「疫情影響的是情緒面,但我們更關注的則是基本面。
  • GDP目標沒定 經濟發展方向卻更明確了
    「沒有經濟增長目標,並不代表經濟不增長、社會不發展,也更不意味著我們的經濟可以放任其下滑。」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講席教授金李在接受人民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報告雖沒有GDP增長的目標,但它在脫貧攻堅、再就業和防範金融風險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尤其體現出對今年堅定不移地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任務的重視和信心。
  • 財信證券:市場向好趨勢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結構性行情仍值得期待
    對於指數盤中的跳水,雖然沒有明顯的利空,但短期海外市場的波動以及上行動力的不足或是核心因素。一方面,英國疫情惡化一度縈繞海外市場,期間出貨的大幅波動也對短期行情產生較大的情緒影響;另一方面,近期指數集體上行形成大量短期獲利盤,疊加成交量並未有效釋放,動能不濟也是行情縱深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
  • 鵬華基金以「基本面投資內核」賦能市場穩定發展——攻堅戰「疫...
    與此同時,鵬華基金堅持客戶第一原則,使用不低於5000萬元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基金,用行動表達對中國經濟發展韌性的堅定信心,透過投研團隊專業理性的聲音,幫助客戶撥開短期恐慌的市場迷霧。經過國內的高效防控和政府一系列穩定舉措,目前中國經濟已走出受疫情影響的低谷,正處於平穩復甦階段。隨著宏觀經濟觸底回升,上市公司盈利逐季修復,權益市場逐步進入良性軌道。
  • 報告:旅遊市場持續向好和穩定發展格局沒有改變_旅遊中國_中國網...
    進入「嚴格防控、有序復工」的疫情防控新階段後,旅遊集團積極開展行業自救和復工復產。包括開拓新業務、組織新活動、學習新知識、扶助供應商等。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後,旅遊集團加速推進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把疫情的衝擊變成再出發的契機。疫情倒逼旅遊企業尋求創新突破,科技新動能加速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格局重構。旅遊集團紛紛加速數位化轉型和基於新技術的創新突破。
  • 疫情下再靠房地產 經濟將是最悲劇結局
    在未來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經濟活動將長期受到疫情影響。學者指出,經濟發展不能再繼續靠房地產和基建,如果繼續這個格局,經濟將會是最悲劇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