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經濟供需循環愈加暢通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中國經濟供需循環愈加暢通(銳財經·一手抓防疫 一手促發展(29))

近來,河北省多地根據市場供需動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協調當地畜禽養殖企業飼料供應,保障運輸暢通,有序引導畜禽企業復工復產,保障肉、蛋、奶等產品市場供應。圖為在河北省成安縣一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將雞蛋裝箱。

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復。如何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使供需兩端熱起來、轉起來、動起來,成為眼下的重要課題。據了解,有關部門已出臺並推進落實一系列針對性舉措,以暢通供需循環,釋放內生動力。

做好重點物資保供穩價

暢通經濟循環,重點物資供應充足是基礎和前提。肉禽蛋奶等重點農產品,就是事關消費者生活質量的重點物資。

3月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介紹,這一段時間,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各地也都在積極行動,在上遊環節抓飼料保供,在下遊環節推動屠宰企業復產復工,搞好產銷對接。

「飼料和屠宰環節目前復產復工率都已經在80%以上,同時我們有序推動開放活禽交易市場,幫助一些企業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其中,南方黃羽肉雞主產省活禽交易市場正在逐步開放,家禽屠宰企業開業率已經超過80%,活禽壓欄、產品壓庫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明顯緩解,種蛋入孵量和雛雞的市場投放量都已經趨於正常。應該說,困難已經得到大幅度緩解。」魏宏陽說。

作為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豬肉供應對群眾生活的影響十分牽動人心。在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一級巡視員彭紹宗表示,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採取了有力措施,多管齊下保障群眾生活。「去年以來,我們多次投放了中央凍豬肉儲備,今年春節假期過後又連續6周投放,本周還將繼續投放。許多地方政府也密集進行了聯動投放,並加大產銷銜接與貨源組織的力度,千方百計增加市場供應。同時,還鼓勵增加禽肉等替代品的生產供應,增加肉類的進口,多樣化地滿足群眾肉食消費。」彭紹宗說。

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回補

3月18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介紹,目前全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品牌連鎖店、電商平臺以及快遞業的開業率都超過了90%。同時,商務部監測的重點零售企業2月下旬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了5.6%;3月上旬,環比又增長了0.5%。

王斌表示,商務部將統籌防疫保供、流通發展和消費促進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壯大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為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做出貢獻。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商務部將重點要抓好加力企業復工營業、擴大重點商品消費、壯大服務消費、促進城市消費、提升鄉村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創新消費促進平臺等七個方面的工作。

「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復,特別是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被疫情抑制、凍結的消費需求很快會釋放出來。同時,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也很快會培育發展壯大起來。」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說。

哈增友表示,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上下左右協同發力。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推進復產復工、恢復營業的主體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緊取消過度管控的做法和規定,儘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

有序釋放經濟內生動力

「消費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新的增長點。疫情發生以後生活必需品消費穩中有增,餐館的堂食轉外賣、外出用餐變成了居家做飯,1—2月份食品銷售同比增長9.7%。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不斷拓展,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新方式快速發展。同時,人工智慧、遠程辦公、『網際網路+醫療+藥店』等逆勢發展,信息消費、防護用品、衛生健康用品這些消費顯著增長。」王斌說。

當前供需循環過程中出現的新模式和新業態,也將得到有力支撐。據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介紹,疫情期間,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數字文旅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業態的流量大增,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節節攀升,相關指標創歷史新高。各地博物館推出了2000餘項網上展覽,春節期間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眾多5A級景區開闢了線上遊覽功能,一批VR文化旅遊產品在網上廣為傳播。高政表示,未來要進一步擴大優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發展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新模式。

多位專家表示,在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與促進消費需求回補同步進行的過程中,供需循環加速將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中國經濟平穩運行。未來,在新型城鎮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經濟一體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改革等因素推動和支撐下,中國經濟韌性將進一步展現,內生動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相關焦點

  • 「漢企通茶敘匯」:搭建武漢製造市場循環常態化供需對接新平臺
    8月20日下午,2020年暢通武漢製造市場循環常態化供需對接江岸區岱家山科創城專場活動「暨漢企通茶敘匯」首場在岱家山科創城舉行。本報記者柳潔攝8月20日下午,2020年暢通武漢製造市場循環常態化供需對接江岸區岱家山科創城專場活動「暨漢企通茶敘匯」首場在岱家山科創城舉行。
  • 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暢通經濟循環 穩住企業訂單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暢通經濟循環 穩住企業訂單(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圖片說明:   圖①:福建省漳州市一家食品企業負責人在直播帶貨。   遊斐淵 蔡實輝攝影報導   圖②:精明珠寶的設計人員正在為針對國內市場設計的產品製版。
  • 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落幕 金融暢通將「一鍵」激活經濟循環
    昨天在滬閉幕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與會嘉賓圍繞「危與機:新格局下的新金融與新經濟」主題提出真知灼見,演講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正是「雙循環」。  大家達成共識:「雙循環」並不意味著中國要關起門來搞經濟,反而恰恰是要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更好聯通,以高水平開放助推國際經濟大循環。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暢通將有力促進經濟循環,充分激活發展新動能。
  • 準確分析供需短缺職業 推進勞動力要素循環
    本文使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102個定點監測城市的招聘求職短缺職業排名相關數據加以分析,並以此為依據提出推進勞動力要素循環的建議,助力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近年來,勞動力市場供需日益呈現出總量矛盾和結構性失衡並存的局面,及時跟蹤勞動力市場變化特點並分析其背後產生的原因,對我國的就業、教育、培訓等政策制定具有很大的現實參考意義。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一帶一路」之歌成為新「神曲」
    這首聽起來「正經又魔性」的「神曲」,正是人民日報推出的《「一帶一路」之歌》。5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題為《「一帶一路」之歌成為新「神曲」》的文章。同期,新華社、中新社兩大通訊社也各自發布了「神曲」,用不同的曲風歌唱「一帶一路」,把政策傳播與民眾生活完美結合起來。
  • 對啊網:深耕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暢通經濟「雙循環」
    職業教育連結著教育人才培養與產業市場供需,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近代實業家張騫指出,「實業、教育,富強之本也。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實業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闡明了教育與實業之間的關係,以教育賦能產業,為產業輸送專業性人才,當成為職業教育中市場主體該有的自覺。
  •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的最大威脅恰恰是美國自己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美國的最大威脅恰恰是美國自己(觀象臺)最近,美國炒作「中國威脅」上癮。美國對中國的指責可謂煞費苦心。有矛頭直指中國共產黨的:1月3日,美國國務院發推特稱,中國共產黨破壞國際法治,並附「中國共產黨:威脅全球和平與安全」網頁連結;有渲染炒作所謂「中國軍事威脅」的:1月1日,美方審議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提出制定「全政府對華戰略」和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應對中國軍力發展,美軍上個月還發布了一份海洋戰略文件,指責中方擴張軍備,威脅世界和平;有劍指中國經濟發展的:去年11月,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
  • 人民日報海外版:直播不能什麼都播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直播不能什麼都播(雲中漫筆)目前,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這意味著紅火的「直播經濟」快車有了重要的「剎車」管控。「名品」變贗品、「好貨」變「水貨」……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指出,近40%的受訪消費者稱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主播誇大和虛假宣傳、有不能說明商品特性的連結在直播間售賣等成為消費者投訴最集中的問題。
  • 吳亮 任峰:推動內循環暢通的城市化
    換言之,進一步推進城市化,推動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就把握住了暢通內循環的「牛鼻子」。城市之於內循環,是動力系統。只有高質量的城市化,提升城市能級,才有可能解決觸發循環、加速循環的動力源泉問題。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往往具有較強的區域經濟優勢和人口承載能力,是各類要素、資源的高度集聚區。集聚之下的碰撞交流,催生變革與創新,產生帶動與輻射,進而成為推動高質量循環的動力。
  • 《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微博、微信「俠客島」商標遭惡意註冊
    來源標題:「俠客島」商標遭惡意註冊 「俠客島」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官方微博、微信名稱,但一上海廣告公司卻將其申請註冊為自己的商標。
  •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畢吉耀、張哲人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 對啊網:深耕職業教育 通人才供需壁壘
    原標題:對啊網:深耕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暢通經濟「雙循環」  據統計,目前我國技能應用型人才缺口約2000萬,2025年將達到3000萬。面對日漸擴大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職業教育連結著教育人才培養與產業市場供需,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 「十四五」來了 中國經濟有哪些「重任」?
    下一個五年,中國經濟有哪些「重任」?  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28日在北京舉行,多位與會專家學者對此給出答案。  為新發展格局打基礎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國高層根據當前國內外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 每經8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疫苗也搞「美國優先」,這種吃相太難看...
    每經8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疫苗也搞「美國優先」,這種吃相太難看;電影《素媛》原型兇手出獄,韓國大批民眾抗議,高喊「判他死刑」 每日經濟新聞
  • 人民日報海外版:冒牌公眾號「出沒」,請小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冒牌公眾號「出沒」,請小心!(雲中漫筆)網際網路時代,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推陳出新」。最近,一種新型詐騙悄然出現:隨著微信公眾號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冒充正規機構,或通過造假、借用他人工商執照、法人信息註冊微信公眾號實施詐騙。
  • 經濟大家談|面對全球產業鏈調整,中國如何主動布局
    中國作為國際經濟體系中崛起的新力量,應當主動進行國際布局,促進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良性互動,理性看待當前逆全球化趨勢,推動產業鏈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在全球經濟體系探索新均衡狀態中發揮積極主動的建設性作用,促進全球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實現和平可持續發展。適應全球產業鏈調整,深化國際合作疫情暴發之後,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出現了新的變化和調整。
  • 臨海這家咖啡店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臨海攜手在臨臺企同心戰「疫」目前在臨臺企有序復工復產3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了
  • 人民日報刊文:中國經濟在大戰大考中躍上新的大臺階
    數字經濟增長強勁,「雲經濟」、「雲消費」、無接觸交易服務較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釋放新增長動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愈加鞏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國際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就業形勢總體改善並保持向好態勢。
  • 駐新潟總領事孫大剛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及《日本新...
    駐新潟總領事孫大剛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及《日本新華僑報》聯合專訪 2020-12-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活力強: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
    經濟大勢與發展大局,總能在細微處展現其影響力。透過2020年的身邊變化,可以讓人觸摸到中國發展的脈動與活力,感受到中國前行的底氣。  新業態新模式催生新職業「就業版圖」持續拓寬  作為上海一家漁具公司的網絡主播,王少媛每天19點都會準時出現在直播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