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特賴奇克為什麼這樣看待英國人和猶太人呢?

2021-01-08 利娟談生活

民族主義的理念和運動在19世紀獲得了巨大的力量。雖然它在19世紀上半葉曾得到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欣賞,但是到了19世紀下半葉,民族主義變得更加激進、更加極端、更加有種族主義傾向一一特別是在中歐地區。

對於這種好戰的民族主義,最知名的支持者是德國柏林大學的歷史學家海因裡希馮特賴奇克。

論德國人的性格:深邃的思想、理想主義、全球視野;一種大膽地超越有限存在物之分隔藩籬的超驗哲學;熟悉每個人的思想和感情,希望與所有的先賢智者一起暢遊全部的思想世界。所有這些,一直都是德國人的性格特徵,總是被作為德國人性格和教養的本質而受到褒獎。

論國家:國家是個道德共同體,它主張用積極的成就來教育人類。其終極目標是,一個民族應該在國家中得到發展,一個民族應該以真正的民族性格而聞名。為了實現該目標,國家是民族和個體的最高的道德責任。當國家處於危難之中時、所有的私人恩怨都必須忘掉。當國家發出呼晚,說自己危在旦夕時,社會上的一切自私和政黨之間的仇根都應停止。個人必須忘記私利,而把自己看作整個國家的一部分。

國家最重要的財富,亦即它的終極目的,就是力量。任何人如果不能充分認識到這個真理,就不應該插手政治。國家就其自身的目標而言並不是一種物理力量、而是一種維護和促進更高利益的力量。力量要證明自己的合理性,就必須用於人類的最大福社。增強其力量,這是國家的最高道德責任國家的真正偉大之處在於,它聯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個體無權把國家作為實現自己野心的手段。

國家行為的每次擴展如果都能喚醒、促進淨化那些自由而理性的人的獨立性,那它就是有益的;如果它消滅和阻礙了自由人的獨立性,那它就是邪惡的。創造歷史的是人。只有真正偉大和強大的國家才該存在。小國無法保護自己的子民免遭外敵的入侵,而且它在許多方面都是軟弱無力的。魏瑪是出了歌德和席勒;但如果這些詩人是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公民,那麼他們將會更加偉大。

論戰爭:關於永久和平的想法只是儒弱之輩的白日夢。一直以來,總是生活在疲倦、沮喪和精疲力竭的時代的人們オ會幻想永久和平。無數的動人畫面表明,正義之戰能夠在高貴的民族中喚起神聖的愛的力量。想在一個武器林立的世界裡保持和平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上帝也會將戰爭的頻繁出現看作是拯救人類的一劑猛藥。在偉大的國家,最大的政治過錯和最可鄙的東西就是儒弱。這是對聖靈的政治罪惡。戰爭令人振奮,因為在偉大的國家概念面前,個體消失了。共同體成員的彼此奉獻,只有在戰場上才最為壯麗和顯著。

論英國人:虛偽的英國人,一手捧著《聖經》,一手拿著煙槍,此外再無其他品質。在世界的每條商路上,英國人全副武裝,手持長矛,簡直就是一個老牌強盜。英國人滿身銅臭,他們對金錢的熱愛已經扼殺了他們的榮譽感和正義感英國人的好色和怯儒隱藏在他們的油腔滑調中,對於我們這些思想自由的德國人而言,這副嘴臉在英國人本性的所有罪摩中是最噁心的。在英國,所有的榮譽觀念和等級觀念都在金錢的力量面前消失了。

而德國貴族雖然貧窮卻具有騎土風範。在英國,用來反對社會粗部的最後一個不可或缺的壁全一一決鬥已經過時,將很快消失,並被馬鞭所取代。這是粗俗的勝利。在英國,報紙上關於貴族婚禮的報導所詳盡談論的,是婚禮上的客人送了多少禮物或現金。甚至連這個民族的青年都已經把體育變成了商業,他們為了爭奪貴重的獎品而競爭;而德國的學生卻為了一個真正的或想像的榮譽,讓身心經受嚴酷的考驗。

論猶太人:猶太人因其理財能力而一度在德國歷史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現在,雅利安人已經熟悉了財務的性質,不再需要猶太人了。在國際上,猶太人在不同國籍的面具下,發揮著零零碎碎的影響;他們對世界沒有更多的作用。現在,有必要公開地討論猶太人了,而不必在乎猶太媒體對歷史事實的排謗。

以上皆選自他的著作,其中特賴奇克闡述了他對民族特性、國家、戰爭和猶太人的看法。

相關焦點

  • 猶太人到底是什麼樣一個民族,為什麼希特勒要滅族猶太人?
    而後,就有了納粹德國「清洗」猶太人,那猶太人在德國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希特勒要殺猶太人,甚至是要滅族猶太人?事實上,猶太人確實不受人歡迎。在埃及的統治下,他們只能充當奴隸,在羅馬帝國統治下,他們只能在君士坦丁堡中苟且偷生。特別是在二戰爆發前,德國本土人和猶太民族之間的矛盾已經激化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 專訪歷史學家埃文斯(上)丨納粹上臺是德國人民的選擇嗎?
    訪談中,埃文斯談到了英國歷史學家善於運用文學手段,令其作品在不犧牲學術品質的前提下,可讀性大大增強,這也自然讓歷史走向了公眾。埃文斯尤其提到:英國有許多對不同的歐洲國家各有專攻的歷史學家,他們的作品很大地影響了這些國家認識自己的方式。
  • 史料:希特勒妻子艾娃•布朗恩或有猶太人血統
    眾所周知,臭名昭著的大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把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獵殺猶太人上。可是,根據英國歷史學家的調查,希特勒的妻子艾娃•布朗恩(Eva Braun)也有一些猶太人血統。布朗恩一直是希特勒最喜愛並且最信任的愛人,布朗恩對待希特勒也非常忠誠,她比希特勒年輕23歲,在希特勒生命的最後15年裡,她一直陪伴著希特勒南徵北戰,兩人的夫妻關係非常融洽。
  • 猶太人為什麼要殺害耶穌基督?
    彼拉多第三次對他們說:「為什麼呢?這人做了什麼惡事呢?我並沒有查出他什麼該死的罪來。所以,我要責打他,把他釋放了。」他們大聲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他們的聲音就得了勝。彼拉多這才照他們所求的定案,把他們所求的那作亂殺人、下在監裡的釋放了,把耶穌交給他們,任憑他們的意思行。
  • 希特勒為何要屠殺600萬猶太人?看看猶太人做了什麼,就明白了
    但在這個世界上也有一些民族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一些民族也差點被滅絕,比如猶太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猶太人是一個強大的民族,他們的歷史中記載了很多天災人禍,在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中差點被希特勒滅族。二戰爆發之後,德國軍隊對猶太人進行了瘋狂的大屠殺,死亡人數多達600萬,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要屠殺600萬猶太人呢?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呢?
  • 英國男子看到100多年前的照片,發現裡面的人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
    英國男子竟然在一張100多年前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這個神奇的故事是這樣的。英國男子麥可·科羅皮斯非常喜歡穿100多年前維多利亞時期的衣服,每當他穿著衣服上街時,都會引來很多人的目光。對這種情況,英國男子並不介意,只是尋求自己最舒服的樣子。其實他也沒有想到為什麼會喜歡那麼老舊的衣服,直到他看到這張照片,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 希特勒如何看待英美資本主義?
    消滅猶太人只是建立一個新的德意志帝國的總體計劃中的次要目標——這一斷言只是歷史學家布倫丹·西姆斯(Brendan Simms)在他的新書《希特勒:一本全球傳記》(Hitler: A Global Biography)中所提出的諸多爭議性結論之一。本書作者、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西姆斯認為,納粹獨裁者希特勒當時「沉迷」於英美資本主義的崛起。
  • 猶太人幹了什麼事?希特勒為何屠殺猶太人?猶太人為什麼受歧視?
    猶太人目前的概況 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400萬人左右,其中63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57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 猶太人三千年 | 第五回:錫安的號角
    基督新教徒佔人口的大多數的美國,是基督教世界有史以來第一個不排斥猶太人的國家。這些流亡海外的猶太人在千年的被迫害史中長了教訓,擔心自己如果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會被認為是對所在國不忠。他們心想:為什麼不可以同時是好猶太人、好美國人和好復國主義者呢?精神上復國不就行了嗎?
  • 西萊爾·貝洛克《猶太人》|博爾赫斯
    ∞《文稿拾零》,2017Textos cautivos,1986博爾赫斯 著 陳泉 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西萊爾·貝洛克《猶太人之後,他想像一個英國人對這種怪異的命運表示同情,但另一個英國人表示反對說:「免除公眾對紅髮人的指責是不可能的。這些無賴很難算得上是英國人。人們對第一個紅髮法國人,比對自己教區的金髮的人更為親近。所以,只要有個外國的君王出來保護或者表示容忍紅髮人,那麼,人們對他會比對國王還喜愛。他們不是英國人,不應該是英國人,他們的特性和經歷都表明,他們不可能是英國人。」
  • 為什麼希特勒要反猶太人?
    只有這樣,資本家才能自在的對工人進行揀選,挑選出最具剝削價值的那部分人加以僱傭。而那些被挑剩下的人,就會構成一個龐大的「資本主義棄民」群體。這些人連被僱傭剝削的價值都沒有,從而成為社會的邊緣人群。在平經濟景氣的時候,這個「邊緣人群」的規模還算是可控的,資本家一度還想將其控制或消滅。例如,馬爾薩斯提出他著名的「人口論」之後,立即催生了英國的《新濟貧法》。什麼是《新濟貧法》呢?
  • 猶太人在德國:為什麼這個國家並沒有真正「正常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德國人確實可以卸下包袱了;他們內心深處已經重新準備好讓國旗飄揚起來,這點是不容置喙的。但是在大多數「正常」的國家,媒體不會競相強調他們國家有多正常。沒錯,如果媒體認為有必要宣告、剖析、擁護和捍衛這種不言自明的正常性,那麼這個國家看待自己的態度不見得有多正常,所以,這再一次表明,純粹的美好願望不足以把猶太人和異邦人從長期以來侵擾他們的神經質一般的關係當中解救出來。
  • 史料|一個猶太人的上海記憶
    上海的外國居民都是些什麼人呢?公共租界比法租界大得多,從蘇州河一直延伸到北邊的虹口,那裡的居民大多數是中國人和貧窮的外國人。兩個租界以福煦路(Avenue Foch,今延安中路)和愛多亞路(Avenue Edward VII,今延安東路)作為分界線。
  • 英美曾選了三塊地給猶太人建國,為什麼他們都不要,就要巴勒斯坦
    那麼,為什麼猶太人寧願繼續流浪,也不願意要英美援助的土地呢?他一生都在為猶太人的復國大業奔走,被現代人稱為「以色列國父」。 1895年,他寫出了一本名為《新猶太區》的小說,首次提出通過移民來使猶太人獲得民族解放的思想。這一書籍出版之後,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猶太人的熱烈追捧,猶太復國的聲音,也在國際上越來越響。
  • 為何把聖經翻譯成英文,就成了英國文化的重要部分?與猶太人無關
    英國人、猶太人,二者在巴勒斯坦有了個奇妙的「聚會」,彼此愛恨交織近百年,至今不休,除了現實利益因素以外,宗教也起著必然的聯繫,但並非簡單的基督教對異教徒的打壓,這一切,要從《聖經.舊約》講起。1538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下令,要求所有教堂都必須放置一本英文版《聖經》,供大眾隨意翻閱,他還特意在命令中提及,不準以任何藉口阻止別人閱讀,還要提倡和鼓勵。
  • 被遺忘的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 紀錄片
    DocuWiki給的簡介如下:其實,單從欄目的名字推斷,我們就可以明白這是一檔怎樣的節目:報導世界主流媒體忽略的人和事。這一系列的紀錄片很短,一般在25分鐘左右。用25分鐘講清楚被人遺忘的人和事,顯然不夠。但一部短短的紀錄片足以讓更多的人走近、了解這些人和事。
  • 猶太人為什麼牛逼?因為踩中了四次歷史進程
    最可能的出埃及分紅海,是這樣的。埃及追兵就在身後,摩西帶領一大幫猶太人走正常路肯定被追上,關鍵時刻摩西找到了一條捷徑小路,讓摩西先一步到了紅海邊上,紅海邊上肯定有船,他們才能過的去。聖經故事為了美化宣傳上帝,就把摩西找到一條捷徑小路逃出生天的故事,神話成了分紅海的大力出神跡。
  • 猶太人背離了基督教?你怎麼知道的?
    從《聖經》和基督教的說法來看,猶太人背棄了基督教,可是,我們又是怎麼知道的?公元1世紀後半葉,基督教蓬勃興起時,其信仰的主要成員,仍然是猶太人,哪怕是在公元2世紀至5世紀,非猶太基督徒與猶太基督徒因對教義的理解不同,發生越來越惡化的爭吵時,基督教仍然不能徹底擺脫猶太教的影響。
  • 所羅門聖殿為什麼會成為猶太人心中永遠的嚮往?
    歷史的長河大浪淘沙,如今,第二聖殿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伊斯蘭教金光閃閃的圓頂清真寺,唯獨剩下一道長長的西牆,還遺留著當年聖殿的影子,每天依然從世界各地風塵僕僕趕回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在西牆上俯伏祈禱哭泣。西牆也由此被稱為「哭牆」。對於猶太人來說,所羅門聖殿不僅僅是一座宗教建築,而是他們的民族情感和靈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