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rmrbwx)、央視一套(CCTV-channel1)
綜合編輯:新學語文(xyw9128)
露凝霜重漸傾欹
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餘香金淡泊
枝無全葉翠離披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此時雪還未盛。雨遇寒,將霰為雪。雨凝先為霰,霰成微粒,霰為霏,飛揚瀰漫為小雪。「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這是冬季第二個節氣,
「小雪氣寒而將雪矣,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此時天氣已經漸漸寒冷,
但也還未到嚴冬漫天飛雪時,
所以稱為小雪。
在古人看來,
小雪的標誌性物候有三。
一候虹藏不見,
此時北方地區已不再下雨,
雨後彩虹自然也難覓蹤影。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指的是天空陽氣上升,
地下寒氣下降,
天地各正其位。
三候閉塞而成冬,
大地變得沉靜,
將萬物的活躍藏起,
到那時,嚴冬就到來了。
小雪過後,
西北風會成為我們的常客。
南方的溼冷初現端倪,
北方靜待「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宜適當添衣保暖,
忌「不穿秋褲」。
「小雪殺豬,大雪宰羊」,
這是北方的習俗。
殺豬後還要做一鍋豬肉燴菜,
邀請四鄰聚餐,
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這是南方的諺語。
家家戶戶開始忙活起來,
風乾醃製各種蔬菜,
以備過冬食用。
雨雪霏霏的傍晚,
何不約上家人好友,
圍爐夜話,共敘衷腸。
正如唐代白居易在冬夜的邀約: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季節的變遷,
也不禁讓人感慨年華似水。
唐代詩人徐鉉在小雪時寫下:
徵西府裡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天地寂靜,初雪將至。
有人感到冷清寂寥,
也有人看到生命中更好的景色。
宋代韓維選擇把人生的煩惱暫且一放
小雪時節前去泛舟遊湖
小雪未成寒,平湖好放船。
水光宜落日,人意喜晴天。
雲薄翠微外,禽歸莽蒼前。
上公寬禮數,清醉亦陶然。
冬天
天冷了,堂屋裡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時卸下來的,一直在廂屋裡放著。現在,搬出來,刷洗乾淨了,換了新的粉連紙,雪白的紙。上了槅子,顯得嚴緊、安適,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層保護。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床上拆了帳子,鋪了稻草。洗帳子要挑一個晴明的好天,當天就曬乾。夏布的帳子,晾在院子裡,夏天離得遠了。稻草裝在一個布套裡,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鋪了稻草,暄騰騰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過也還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難受,屋裡不生火。晚上脫了棉衣,鑽進冰涼的被窩裡;早起,穿上冰涼的棉襖棉褲,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懶覺。棉衣在爐子上烘過了,起來就不是很困難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熱熱的,穿進去真是舒服。
我們那裡生燒煤的鐵火爐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銅爐子,腳爐和手爐。腳爐是黃銅的,有多眼的蓋。裡面燒的是粗糠。粗糠裝滿,鏟上幾鏟沒有燒透的蘆柴火 (我們那裡燒蘆葦,叫作「蘆柴」)的紅灰蓋在上面。粗糠引著了,冒一陣煙,不一會兒,煙盡了,就可以蓋上爐蓋。粗糠慢慢延燒,可以經很久。老太太們離不開它。閒來無事,打打紙牌,每個老太太腳下都有一個腳爐。腳爐裡粗糠太實了,空氣不夠,火力漸微,就要用 「撥火板」沿爐邊挖兩下,把粗糠撥松,火就旺了。腳爐暖人,腳不冷則周身不冷。焦糠的氣味也很好聞。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詩:「冬天,腳爐焦糠的香。」手爐較腳爐小,大都是白銅的,講究的是銀質的。爐蓋不是一個一個圓窟窿,大都是鏤空的松竹梅花圖案。手爐有極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為細末,略加蜜,築成餅狀),以紙媒頭引著。一個炭墼能經一天。
摘自《我們都是世間小兒女》汪曾祺 著
冬天的第一場雪,總是讓人很興奮。孩子們追著雪亂跑,伸著手,等雪落在掌心,可是還沒來得及看清它的樣子,就化了。狗也高興,跟在孩子們的後面,使勁地搖尾巴,跳著,汪汪直叫。只有貓是安靜的,蹲在屋簷的底下,無聲地打量著亂紛紛的雪,一動不動,顯得十分的矜持。可是你如果靠近一點,就會看到它的眼睛隨著雪花在轉動,仿佛在等待時機,猛然伸出爪子,摘一片最好的。「小雪」時節的雪,落地即化,積不住。大人們根本就不在意它,連帽子都不帶,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醃菜、打餈粑、釀酒、給每扇門掛起厚厚的棉簾……
「小雪」前一天,幾乎所有的人家,都把地裡的大青菜鏟了起來,洗得乾乾淨淨,掛在院子外面的竹籬笆上。只是晾一晾,並不要曬得多幹。到了「小雪」這一天,就要一棵棵收起來,用大竹筐挑到廚房。《真州竹枝詞引》上說:「小雪後,人家醃菜,曰『寒菜』」。醃寒菜要一隻一人高的大缸。在缸里舖一層青菜,碼一層鹽,裝到滿滿一缸了,人站上去踩實。先拿塊木板蓋住菜,兩個人踏上去。最好是年輕的夫婦,不覺得累,手牽著手,哼著曲子,晃蕩著、搖擺著,節奏分明,舞蹈一般。等壓得實了,人跳出來,再抬一塊大石頭重重地壓在上面。「寒菜」就算醃好了。
小雪除了醃寒菜,還要打餈粑。
打餈粑的場面是壯觀而有詩意的。選上好的糯米,洗得乾淨了,濾了水,放到木甑(zèng)裡蒸。不能蒸過了,九分熟就行。起鍋要兩條壯漢,兩旁提著木甑的耳朵,飛一般跑出去,兜頭倒進老銀杏下的大石臼裡。倒下去,立即就要用木棍舂,要趁熱。要選光光滑滑的棗木棍,粗細正好一握,這樣的棍子趁手,使得上勁。杵的時候,棍子要舉過頭頂,「嗨」的一聲,一棍狠狠杵下去。杵下去,不能停,立刻就要拔出來,慢半拍,就會被黏糊糊的糯米粘住。打餈粑的兩個人要配合得好。先是你一杵,我一杵,杵杵都要打在同一個地方。打過一陣子了,就要一人杵,一人翻。時機和分寸都要自己把握,相機行事,不能提前商量。糯米飯要被杵舂得黏稠了,變成糯泥,用棍子挑起來,挑得很高,也不斷,這才算好。
女子們早已在一排長凳上坐著,說笑著,等著糯泥放到長長的案板上。她們的手上粘了蜂蠟或者抹了茶油,案板上也灑了米粉,糯泥剛堆放過來,她們就飛快地把糯泥揪成一隻一隻的小團。小團經過一番搓揉,用木板壓一壓,立即便成了光滑精美的餈粑。
我最喜歡的是烤餈粑。拿一隻火鉗,夾著一隻餈粑,反反覆覆地在明滅的爐火上烤。不要急。急了,外面烤焦了裡面還沒熟。等餈粑在火氣的催促下表面慢慢隆起來了,變得金黃,像要滴下油來,才好。這時候,如果把表面捅破,就會冒出一股白氣,露出裡面雪白綿軟的羹,讓人直咽口水。烤好的餈粑,要在上面抹上糖再吃,最好是紅糖。不要急著吃,會燙嘴。要等餈粑的熱度把糖熔化了,糖水滲進了金黃的皮子裡,這時候,你再咬一口……
小雪的晚上,萬籟俱寂,新醅(pēi)的「十月白」酒已經燙好,紅泥小火爐上,正烤著小小的餈粑,香氣四溢。一陣風來,把門口的棉簾掀了一個間隙,細雪趁機灑落進來。雪珠打在屋瓦上,如小珠滾過玉盤,聽雪的人,已經有了八分的醉意,還在喝——「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
小雪,是遊子思鄉的日子。
在風趣質樸的生活之外,小雪也給了我們富有詩意的文學享受。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五代-宋】徐鉉
徵西府裡日西斜,
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
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閒中過,
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
莫將詩句祝蒼華。
初寒
【宋】陸遊
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
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
殘菊
【清】曹雪芹
露凝霜重漸傾欹,
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餘香金淡泊,
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
萬裡寒雲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
暫時分手莫相思。
小雪雖至,湖面卻未結冰,
還可乘船賞景,
令人心情暢然,
節氣轉換,風景各異,
但只要有好心情,
哪時都有好風景。
冬季不是衰退,
而是沉靜的厚積,
靜待來年的新生,
那飄飄灑灑的小雪,
正宛如我們輕快前行的腳步。
讓我們的心靈如雪花般輕盈,
在靜謐中積蓄生命的能量!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新學語文」
主編微信:18175799983
投稿郵箱:xyw9128@qq.com
感謝您把每天珍貴的幾分鐘
留給一本書、幾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