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小雪。
節氣「小雪」與下小雪含義不同
立冬後十五日,天上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亥方(相當於鐘面上的10點),為小雪。此時太陽運行至黃經240度。《孝經緯》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元 黃公望《九峰雪霽圖》
宋 李東《雪江賣魚圖》
小雪為農曆十月中氣,是24節氣中第20個節氣,它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含義不同。前者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寒未深而雪未大」的氣候特徵,在此期間,氣溫下降,溫度降到了可以下雪的程度,但不一定下雪,就算下了雪,雪量也會很小。後者則是指某天降雪強度較小的雪。
小雪三候
小雪之後,氣候變化明顯。《逸周書·時訓解》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虹藏不見」是小雪初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季春陽勝陰,故虹見;孟冬陰勝陽,故藏而不見。」
「天氣上騰,地氣下降」是小雪二候,「閉塞而成冬」是小雪三候。由於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導致陰陽之氣不交,不交則不通,不通則閉塞。到了這個時候,就意味著大雪紛飛的冬季即將拉開帷幕了。
元 曹知白《群峰雪霽圖》
小雪時節,農事較少,但人們並沒有閒下來。家家戶戶做香腸、醃臘肉、曬魚乾、醃菜、炒糯米,以備過冬和來年春節享用,同時還開始準備各種禦寒衣物、手爐、湯婆子等。
從小雪之日開始釀酒
此外,還要一件事要做,就是從小雪日起開始釀酒。
冬天,自古以來就是釀酒的季節。《詩經·豳風·七月》云:「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十月把稻穀收割好,把它釀成好酒,到了春天把它拿出來,祝賀家中的老者長命百歲。
清 任伯年《踏雪尋梅》
冬天釀酒,在《禮記·月令》中也有記載:「是月也,......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糵必時,湛饎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毋有差忒。」大酋,是負責釀酒的酒官。秫,就是高粱。饎,就是黍與有粘性的稻子。湛饎,是指煮稻黍為粥,等涼後再加酒麴,然後盛在陶器裡醞釀。
明 鍾禮《寒巖積雪圖》
從文中可知,古代對釀酒的原材料、酒麴、泉水、盛酒器皿、火候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釀酒的技術也頗為成熟。而之所以選擇冬季釀酒,是因小雪後氣溫日趨降低,水質清澈,足以與雪水相媲美,用於釀酒最符合「水泉必香」的要求。儲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而在小雪前後所釀的酒,古稱「小雪酒」。
冬天小酌,古人養生方式之一種
白居易有詩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冬天不僅是釀酒的好季節,也是最適宜小酌幾杯的季節。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箋·冬季攝生消息論》中說:「冬三月,......宜服酒浸補藥,或山藥酒一二杯,以迎陽氣。」
齊白石《松屋飲酒圖》
孫思邈《千金方》也說:「冬三月宜服藥酒一二杯,立春則止。終身常爾,百病不生。」可見古人冬天喜飲用補藥浸的酒,包括枸杞子酒、鍾乳酒等。枸杞子酒有補精益氣之效。《經驗方》云:「是月(十月)上亥日,採枸杞子二升,......再搗生地黃汁三升,以好酒五升同攪勻,三味共收瓷瓶內,封密三重,浸二十一日,安置。......每早飲一杯,至立春後,鬚髮皆黑,補益精氣,輕身無比。」
齊白石《獨酌圖》
鍾乳酒據說有補骨髓、益氣力、逐寒溼之效。《纂要》云:「其方:用地黃八兩,巨勝子一升,熬搗爛。牛膝四兩,五加皮四兩,地骨皮四兩,桂心二兩,防風二兩,仙靈皮三兩,鍾乳粉五兩,甘草湯浸三日。更以牛乳一碗,將乳石入瓷瓶浸過,於飯上蒸之。乳盡傾出,暖水淘盡碎研,諸藥為中末,用絹囊盛,浸好醇酒三鬥壇內,五日後可取服之。十月初一日服起,至立春日止。」
鍾乳酒用藥頗多,製作過程也相對複雜,不如枸杞子酒簡便。當然,現在的藥酒此過去品種多得多,冬季每天飲一兩杯,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鍾葵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鍾葵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劉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