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時間餘額,已經不足20天,無法充值,還「強制消費」,餘額每天都在減少。
元旦設定年度計劃的場景,還宛如昨日,感覺自己還開始沒做什麼,年終的總結大會,都要開始了。
一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我們常常感嘆:為什麼小時候覺得日子很漫長,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時間越來越快了呢?
其實,這並不是你的錯覺,時間真的「有快有慢」。
一
物理時間,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但是人的感官時間,確有巨大差異。
對於1歲的嬰兒,一年時間,是他人生的100%;
對於5歲的小孩,一年時間,是他人生的20%;
對於25歲的青年,一年時間,是他人生的4%;
對於50歲的老年,一年時間,是他人生的2%。
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樣的物理時間,對你來說佔比變得越來越少,你自然也就有時間走得越來越快的感官。
也許你還有疑問:同齡人間呢?感覺只有我的時間走得快,其他人就要慢得多?
我想說:這一次,你的感受還是對的。
作家許淵衝有句話說得好: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就拿25歲的青年來說,一年時間都是人生的4%,這是客觀事實。但是,你有印象的時間,又有多少呢?
如果你每天花很多時間在打王者榮耀、逛淘寶、看網劇、刷抖音上,哪怕一周時間過去了,你也就能記住其中的幾小時,因為他們沒有為你帶來收穫,過眼雲煙,看過也就忘了。
如果你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讀書上,哪怕一年過去了,你也能記住這些時間。因為你讀過的每一本書,不止在你腦海裡,更在你的桌面上。它們清楚的向你展示著,時間的消費額度。
感官時間,與我們吸收、處理、存儲的信息量緊密相關。你吸收的內容越多,那麼時間對你來說就越長,走得也就越慢。
而在相同時間內,如果你並沒有吸收有用的信息,那麼你的大腦就可能「宕機」了。時間已經走過,你的大腦卻「不記得」,時間仿佛被偷走了一樣,自然就快了很多。
這一研究發現,出自心理學家哈蒙德。
二
知道了時間的秘密,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你會覺得時間走得太快了。
有句話說得好,有的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你的成長停止了,剩下的時間就變成了「對過去的重複」。
只有做對這4件事的人,才能讓時間真的「慢下來」:
1、減少垃圾快樂
所有不能帶來成長,只提供短期愉悅的事情,都是垃圾快樂。
其中,尤其以電子遊戲、短視頻為首,它們佔據著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幾乎沒有正面影響。
出於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很多年輕人都傾向於選擇這種方式,緩解壓力。
可在獲得短暫的快樂過後,該面對的問題,一樣都沒有少,反而是解決問題的時間,因為被娛樂消耗,變得更少了。
適當的娛樂,的確有利於放鬆身心,但如果你用它當作逃避現實的手段,就不要怪時間跑得太快,明明是你自己放走的。
2、拒絕無效社交
社交,是每一個人都必備的能力,畢竟都聽過「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
尤其當今火熱的網際網路氛圍下,除了線下的飯局外,線上的微信群、QQ群以及各種熟人、陌生人、匿名、實名社交平臺,更是層出不窮。
每個人都忙於混各個圈子,可一陣熱鬧之後卻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得到。
《請停止無效社交》的作者指出:「你忙於交際、疲於應付,雞同鴨講的尷尬無處不在。你為了別人的歡笑而奔波,又為了別人的肯定而犧牲自我,你的人生仿佛都不是你的。其實,你根本不是在社交,而是無謂地蹉跎光陰。」
很多時候,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是「路好走了朋友多」。
當你把花在無效社交上的時間都騰出來,去學習,去提升自己,你會發現時間不僅變慢了,而且每天都多出很多時間。
3、告別重複工作
為什麼很多職場老兵,工作5年依然只能做底層,而工作3年的新人,卻成了自己的上司?
不是老闆歧視你,而是你把1年的工作經驗,重複用了5年;而別人,卻有3年的有效工作經驗。
上班「摸魚」,這是很多底層員工的通病。他們自以為賺到了,殊不知長遠看是害了自己。
馬上就年底了,又到了每個公司的年終總結述職時間。
這一年你都做了什麼?KPI完成情況怎樣?
寫述職PPT的時候,看著同事一項項的成果展示,經驗總結復盤,是不是發現自己沒內容可寫?
正如前文心理學家哈蒙德研究所說:重複的工作,沒有讓你吸收新的內容,你的大腦並沒有在運轉,在它「宕機」的期間,時間都悄悄溜走了。
4、主動擁抱挑戰
相同時間內,你吸收的內容越多,你的時間就走得越慢,收穫就越大。
先定個小目標,並嘗試實現它。
不要學王健林的「一個億」,而是定一件切實可執行的任務,比如讀一本書,聽一次講座,寫一篇遊記。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完成一件任務,再定下一件。每一次成果的刺激,大腦都會高速運轉,吸收、存儲並記錄它。
而所謂的成長,就是一個個小目標完成後的「成果展示」。
一年下來,看似更加忙碌,但時間反而顯得比以前更多了。
三
2019年已行將結束,有些遺憾已註定無法彌補。
我們能做的,就是總結經驗不足,儘早為2020年做準備,不要讓今年的遺憾,來年再重複上演。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把它花在哪裡,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要渾渾噩噩的又耗過一年,把本該在2019年實現的2018年願望,變成你2020年許下的2021年的諾言,然後再感嘆:時間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