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爾·吉根:你只有多花時間思考,才能把表達的東西深入挖掘下去

2021-02-17 投稿獵人

克萊爾·吉根,愛爾蘭短篇小說作家,1968年生於威克洛郡。1994年開始創作,1999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南極》,獲得好評。2007年她出版了第二部短篇小說集《走在藍色的田野上》,並獲得邊山短篇小說獎。她的小說語言簡潔、筆調冷峻,多寫普通人之間的情感和日常生活戲劇衝突,被稱為具有雷德蒙·卡佛、威廉·特雷弗等短篇小說作品的神韻。

克萊爾·吉根的童年在愛爾蘭威克洛的一個農場度過。她看雲,趕鴨子,在鄉間瞎逛,她還有匹小馬,「我叫它花斑馬,棕色與白色混合,我沒馬鞍,它很棒,夏天我常騎著它跑。」純粹的一個鄉間野女孩的形象。然而,她很小就學會了閱讀,「我還記得自己是怎樣學會讀書的,就像學會自行車的時候一樣感覺很自由。你會意識到自己可以去任何地方,有了開始就不會結束,你隨時可以上路。所以,學會讀書就有了自由。」 

17歲,好動的吉根離開家鄉,赴美求學。她在美國南方沉潛於深沉而詭異的美國南方文學。威廉·福克納、弗蘭納裡·奧康納、尤朵拉·韋爾蒂,這些文學先師的影子至今仍幽伏、遊動于吉根的作品中。1994年,吉根開始寫短篇故事的時候,欣喜地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她說:「因為我發現文學令人愉快,也因為寫出某些美麗的東西幾乎是可以做到的,不去做它是一個恥辱。」 

年輕的吉根躊躇滿志又耐心淡定地開始了創作生涯,她很安靜,寫得很慢。她經常搬家,常常住在寧靜的鄉鎮,一間小房子,裡面放滿了書,窗邊有一張小桌子,「我喜歡餵鳥,喜歡寫作的時候知道它們在外面,我在窗臺下面放了餵鳥的容器。」她有著獨特的寫作癖性。「早上我煮咖啡的時候會把昨天寫的東西都列印出來,花一個小時左右看一遍,然後繼續寫。我寫每一篇東西都是堅持到寫完再寫別的,這很花時間。我寫得很慢。我相信在一篇作品厭倦你之前,你早就已經對它厭倦了。但在某個時候,作品的文本在求你不要離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所以我儘量耐心點。」 

   
吉根總是反覆地掂量、斟酌、擺布細節,直至安穩,成為故事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譬如,在《南極》這篇小說中出現了一隻貓,「開始,對我來說,它只是一隻貓,後來,它才發展成為一個危險的信號,就如契訶夫所說,如果故事中出現了一支槍,那它一定要發射。細節似乎看上去很隨意,但它會直接影響故事的發展。這就是我為什麼寫得這麼慢的原因。」吉根希望,讀者也讀得慢一點。 
   
在《南極》與《走過藍色田野》兩部集子中,吉根用冷峻的語調鋪陳著人生的殘酷與苦難,驚心動魄。她告訴記者:「我不會說我對生命悲觀,我描述的只是現實。幾乎每個人的生命都在受苦,無處可逃。生活是艱辛的。」 
   
不過,吉根自認是幸運的:「我從來沒有想過,只出了兩本短篇小說集,就能過得很好。我非常幸運,我的作品落到了好的編輯手中。」 

   
這麼多年過去,吉根只有兩部短篇小說集問世,她似乎只寫短篇小說。她說:「短篇小說很緊湊,你必須把大多數可說可不說的話刪掉,這是一種減法原則。就如聊天,似乎說得很多,其實真正說的內容很少。我認為短篇小說可以很好地探索人與人之間的沉默、孤獨以及愛。」眾所周知,出版商並不青睞短篇小說,因為公眾很少會去買短篇小說集。不過,吉根卻不悲觀,她認為這反而是好事,有了一道過濾網,只有真正熱愛者才會堅持不輟。事實上,《南極》在愛爾蘭就發行了2.5萬冊。 

「再離奇的想像也來自生活」 
   
時代周報:你受美國南方文學的影響很深,你最希望自己和誰的名字放在一起? 
   
克萊爾·吉根:我不想跟誰的名字放在一起,我只想成為自己。一些作家我很欣賞,但我不想模仿,如果什麼東西是好的,它應該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的。關於寫作的一件事是,別人並不能寫你想寫的故事。 
   

時代周報:你的故事的情節具有來自於日常生活的普遍性,但又出人意料,經常有一個震撼的、富有想像空間的結尾,這是你想創造的風格嗎?或者想以此表達什麼? 
   
克萊爾·吉根:我並不想讓讀者驚訝。我願意認為我的故事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有時候讓人感覺突然,但它是必然的,順著主人公的情感邏輯發展的。如果讀者覺得結尾突然,他們一定犯了一些錯誤,漏掉了一些信息。 
   
  

時代周報:故事有沒有可能有另外的走向? 
   
克萊爾·吉根:我認為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有很多種可能性,不過故事有自身的邏輯。主人公會覺得他們有很多選擇,但他們自身性格的局限決定了到底做什麼。 
   
  

時代周報:你在美國南方很長時間,除了文學之外,你在那裡還學到了什麼?    
  

克萊爾·吉根:美國南方有很多富人,這給我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在20歲的時候就能夠明白哪些是錢可以買到的,哪些是錢買不到的。生活在富人周圍,你看到有錢去看牙醫、去影院、買車和沒錢去做這些事之間的區別,看到富人和窮人的不同。你開始深深地焦慮你擁有什麼樣的物質,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你的生活方式,於是你開始思考,是否讓物質支配你的生活?但我在20歲就學到錢不能買到一些東西,然後就想,現在你該怎麼辦? 
   
  

時代周報:你滿意自己的生活狀態嗎?   
  

克萊爾·吉根:我對自己的生活遠遠不止滿意。我經常覺得我非常幸運,我可以做我喜歡的事情,有出版任何東西的自由,人們翻譯我的作品,讓不懂英語的人也能閱讀,我以此為生,不必為錢擔心。這是很不一般的。 
   
  

時代周報:你現在不用為錢擔心了? 
   

克萊爾·吉根:不是,但我很容易對付。我所需不多,我在鄉下租了一間房子,租金500歐元一個月,我沒有車,我也並不真的需要。我的愛好是散步和遊泳,這都很便宜。 
   
  

時代周報:能否描述一下你創作的過程? 
   

克萊爾·吉根:我在早上寫作,寫作很困難。我不知道怎麼開頭,從哪兒開頭,要好好考慮。我要斟酌語言,語言比人的生活更古老,更豐富,通過語言,我試著去明白人是什麼,生命是什麼。我喜歡想像,我認為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中有想像的成分。有時候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徹底想像另一個人的生活,就不會去傷害他們。如果我要想像一個孩子的被打的感受,只有把自己變成那個孩子。所有的細節都是來自生活,再離奇的想像,也要回到生活中,從中產生細節。生活不需要讓人相信,但小說的場景、人物都必須是可信的,讓人感覺不是虛幻的,是來自生活的。 
   
  

時代周報: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什麼素質? 
    

克萊爾·吉根:儘可能地做到最好。寫作是很花時間的事情,你只有多花時間去思考,才能把想表達的東西深入挖掘下去。

(原報導刊於時代周報,此文略有刪節) 

相關焦點

  • 老外學中文 深入挖掘量詞教學法
    老外學中文深入挖掘量詞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量詞是難點之一,也是老外學中文的重中之重,該如何讓學習者更好更快地理解這些量詞?如何有效提升量詞的教學效果?量詞「雙」、「副」、「對"的搭配習慣「雙、對、副」都是量詞,均有表示由兩個元素構成的一個集合的意義,但是「雙」多指左右對稱的某些肢體、器官或者成雙使用的東西;「對」多指按性別、正反、左右等配合成雙的人、動物或事物,「對」可以修飾性別相對的人或動物,「雙"只有與「對"並舉使用的時候才能用於人;「副
  • 《零秒思考》讀書筆記
    將浮現在腦海中的意向、感覺變成語言思考通過語言來體現,情感也可以變成語言。當腦海中出現朦朦朧朧的稍縱即逝想法時,努力變成語言如實組織記錄下來,寫到紙上,會幫助你思考,並改善心情。不用關心遣詞造句,被別人看見,從自己介意、注意的事情開始毫無保留地寫下來即可,這樣靈感和創意會浮現出來,因顧慮而沒有深入思考的問題也會被留意了。
  •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如何遠離俗套,挖掘出新鮮有價值的故事
    他甚至說,好奇心這種東西在非虛構寫作方面,是名牌大學無法教你的,卻能使你寫出新穎題材的內容。他回憶說:自己的好奇心源於他幼時的經歷,儘管,他出生貧寒,父親卻給他在寫作中留下了巨大的財富。說是財富,其實僅僅是父親喜歡談論張家長李家短的故事而已,然而,這種習慣卻使他對人們的故事產生了好奇。以至於容易對各種事情進行更深一層次的思考。
  • 關於花牛集意義的一點初步思考
    既然花牛集的初衷是給大家每周的所思所想做一個總結,那麼我想先圍繞我們「怎麼去思考問題」這個角度談一談。「怎麼去思考」,就是你的思維模式、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就我個人來講,我是一個不善表達觀點的人,即使有很多想法,但表達起來也很凌亂,千思萬緒往往越理越亂。
  • 《你要去哪兒》圓滿收官 深入挖掘燕趙大地人文風情
    風餐露宿、放羊造雪、爭吵崩潰,9000多公裡的旅程見證著他們的一路的艱辛與執著,但這一切的委屈都在公益任務完成的那一刻化作了欣慰的微笑。經過四人商議,勝利一方王小騫和夏天決定將九萬多的公益金捐給義務舉辦「小課桌」的嚴奶奶,為孩子們置辦各種學習用具,以此致敬她對留守兒童、對故鄉的無私大愛。  節目裡,行者們歡笑落淚,節目外,網友們感同身受。
  • 深入思考,才是改變人生的起點
    如果想要擁有充實的感覺,在想法上就需要動用大腦進行深入思考,加入自己的真知灼見,抱著觀察的心態,即便表面上你在跟別人閒嘮嗑,其實你也在調用認知能力進行深度學習。從人物傳記方面,書籍、視頻、音頻等都屬於傳播媒介,這些媒介只不過是接收信號的刺激來源不同,真正有價值的地方在於能夠作者對人物的深入刻畫與思考,以及將這種思考方式交付給讀者,這才是信息中最核心的價值所在。
  • 張贊波|只有到現場,才能去除你心中符號化的東西
    我想說紀錄片是時間的藝術,所謂的電影都是時間的藝術,但是這個時間在電影當中不是虛無的,最後會轉化成實際的東西,你的空間、你的事件、你的人物命運,都會通過這個看出來的。所以有時候我看一些作品,我是覺得雖然它的視角很好,切入點,所選取的人物、事件本身都不錯,但是看到最後有一種遺憾,你會覺得他花的時間不夠,我是認為在場的程度和深度不夠,最後出來要麼覺得非常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外部的視角。
  • 尾音「實戰式」教學,深入挖掘學員內驅力
    因此,如果你在找Web開發方面的職位,PHP是不錯的選擇。尾音信息是整個培訓領域始終堅持100%全程面授便是良心教育的彰顯。名師雖貴絕不省人工,面授雖繁必不減品質。尾音信息用高薪證明傳統面授模式依舊是人才培養的王道,用口碑驗證堅持「實戰式」教學才是課程品質的有力保障。唯有以理論做基奠,講究實戰練兵,才能深入挖掘學員的內驅力,最大程度展現學員的能力和水平。
  • 不再流於表面,是時候深入挖掘中醫文化了!
    觀看《醫道》會讓你生動的學習很多中醫知識,產生許多感悟,我自始至終最大的感悟不是《醫道》所展示的中醫本身,而是反思為什麼中國沒有這樣真實的反映中醫的電視劇?需要深入挖掘中醫宣傳竟然提到了整個吃瓜群眾的素質問題,這挑戰的人真的有點多。別的修養我們無能給出建議,可是中醫知識的修養,就是自己能力不夠也不得不給,在中醫這個行業裡,這是我們的責任。中醫的修養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更是對自身與家庭健康的修養。每一個人都有必要深入的了解中醫,從而判斷健康需不需要中醫的幫助。
  • 為什麼股神巴菲特,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思考和閱讀?
    當我告訴人們,沃倫·巴菲特遵循5小時規則,把80%的時間花在閱讀和思考上時,他們的反應都是可以預見的:「他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他是沃倫·巴菲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我永遠達不到那一步,也做不到那樣。」
  • 勤思考,善思考,才能成就一個全新的你
    有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這個世界不缺能幹活的人,缺的是會思考的人。所有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為什麼有的人成就了偉業,有的人卻碌碌無為一輩子?其實,成功的機會無處不在,只是她更青睞於善於思考的人。
  • 如果你不會思考,你就不能控制情緒
    在他推出第一本撲克書三年後,在他推出續集——《撲克的心理博弈2》——一年後,西班牙PokerNews的Antonio Martín找到了Tendler,挖掘他在撲克方面的興趣,還探討了撲克牌手怎麼做才能最佳發揮、避免情緒失控。
  • 尊重身心 思考表達/SURITATTOO/刺青篇
    (SURI部分個人作品)---UP:由於前段時間疫情對各個行業 都有一定的影響 你是怎樣去經營這麼大一個門店的呢?---UP:還有對於紋身行業的原創問題 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蘇:我覺得這個問題就是問抄襲問題吧?我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我覺得就像我剛剛上面提到的幾位 他們都是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藝術家。我希望大家意識到我們是紋身師 創作者 而不是搬運工 工具人 更何況我們的載體是每一寸尊貴的肌膚。
  • 英語整本書閱讀設計的思考與總結——以Diary of a Wimpy Kid為例
    情節分析後往往可以伴隨著深入的思考和主題挖掘。所以現在主要想的是開學後的課堂交流環節如何設置才能讓學生高效地把這本書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交流課:文本解讀:Lily首先是抱著作為讀者的心態和同學們一起閱讀了這本書。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講,這本Greg的日記帶給我的了一個震驚,兩個思考,和三個問題。一個震驚: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主人公Greg並不像我以往所知道的主角一般,品質高尚,能力出眾,救人於水火。
  • 每天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在服飾搭配上,你也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追求時尚的過程,其實也是不斷充實自己心靈的過程,如果你能有一個好心情,想必你也能有一個更美好的日子,這樣你就能把每天的穿著計劃做得更好,這樣就能增強自信心。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的頭腦,通過思考,你可以讓自己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身上,這樣你也能得到提升。
  • 剝去英雄主義下的《黑豹》,你還能發現什麼讓你思考的東西?
    二來《黑豹》在電影中的出場率也沒有雷神、綠巨人等出場多,當然比黑寡婦、鷹眼的出現也大致相等吧,據說《黑寡婦》要出獨立電影了。所以說《黑豹》還是在核心之外的,也只有面對強大的敵人,《黑豹》才會出場。比如滅霸出現的《復聯3》那場曠日戰爭。《黑豹》的高科技+瓦坎達神秘力量+國王的故事構成了故事的內核先從劇情和主線上來說,丟掉高科技!
  • 「沉下去」才能「浮上來」
    而是要沉下去,深入到社區、小區,深入到物業、非公企業,深入到居民群眾之中,這樣既能了解實際情況,又能催生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好辦法,好舉措。 只有「沉下去」,才能「浮上來」。你不深入一線何以出政績?何以出方略?何以得民心?
  •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問什麼書對你影響最深,意在考察你對這本書理解深度,做天使投資理解深度深度思考是基本素質。問看不看科幻電影意在考察對未來的關注程度。拿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發現對很多問題思考程度都很膚淺,想到一、兩層之後就很難再深入下去了。平時也喜歡看書,也買了不少書,但基本等於白看,僅僅記住幾個觀點沒深刻理解書中的體系結構,知識不成體系是沒多大價值的。
  • 將時間花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面,你可以得到更好地提升
    假如你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加光彩照人,那麼你就應該尋找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才能達到一個更美的境界,只要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那麼你就應該善於用細小的細節來裝飾自己,讓自己能更出色。擁有一個清晰的個人定位,你才能更好的突出自己,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那麼追求時尚也就失去了意義,要把自己的個人魅力表現得更好,這樣對自己更有利。在細枝末節上善於觀察細節,這樣你就會有新的發現,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突破自己,才能取得新的成就,如果只是停留在原地,那麼就永遠無法取得進步。
  • 電影《陽臺上》表達的東西有很多,看完能引發很多思考和想像
    很喜歡這部膠片電影的配樂,怎麼講,片子所詮釋出的東西,大家經歷不同,感受自然不同,正如她所說:懂的人會懂它的。看到網上很多人說這個電影是個爛片,我不會對任何一部電影給予爛片這個稱號,我最多會說不喜歡或者不感興趣。而且現在說爛的人往往說不出哪裡爛,包含的含義大多數都是看不懂,沒意思。但是我恰恰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展示生活中所能看到的,而不是把生活的底刨了之後再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