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cos的明星TOP#
一、前面的課程,我們已經將G調簫中的緩吹指法基本上學完了。這節課,我們來重點來講一下「旋律」。
(1)有同學就要問了?旋律是什麼東東?
答:旋律即曲調,也就是大家說的「調子」。比如一定音高、時值、調式和音量有機的聯繫起來的單聲部進行稱之為「旋律」。因為它是樂曲的基礎,而且,更是音樂實踐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段。旋律在聲樂曲和器樂曲中還是各有特徵的。聲樂曲中的旋律,它的曲調要符合語言的規律,曲調常受歌詞的影響和制約。而器樂曲中的旋律,曲調要符合某一特定樂器的性能,要能充分發揮該樂器的演奏技巧和某一種特點。自從鍵盤樂器被重視和發展以來,分解和弦的進行已成為曲調構成的一種手法,進而成為曲調的骨幹而進行變化和發展。此外,樂器製造技術的革新和樂器演奏技術的進步都促使器樂曲調發展而變化。同時:為使曲調人性化和更加柔美動聽,要向聲樂曲調靠攏。例如在器樂上就標有「Cantabile」(意),中文譯為「如歌地」。另有不少作曲家,如浪漫派作曲家孟德爾頌(1809——1847)創作的48首《無詞歌》鋼琴獨奏曲,其中少數幾首如《紡織歌》、《春之歌》、《威尼斯船歌》、《搖籃曲》等有歌名,其餘都只標作品編號。18世紀中期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來說,他所創作的音樂比較細膩、華貴、含蓄,旋律也是非常的優美,具有古典色彩。
但在19 世紀的旋律中,大多數都具有聲樂特點,作曲家們都非常的想讓樂器會「唱歌」。而20世紀的旋律主要以器樂的概念為基礎,不追求唱歌性,不以人聲來構思。因此,在旋律中會有大量的大跳和不諧和音程,例如: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一交響曲》,就表現出了20世紀旋律的特點。21世紀的作曲家們極大的擴展了旋律的概念,將曲調中幾個基本構成要素。例如:(音高、節奏、調式、音量等),根據需要在質、量、表現方式等方面加以變化和延展,如廢棄了調式;特別強調節奏,或將節奏變得十分複雜;也有以音色點描替代音高的進行,構成音色曲調等。
其實,給大家講了這麼多關於旋律的知識。目的就是一個:那就是要大家知道「旋律」在樂曲中的重要性。
二、民族樂器「洞簫」同樣有它自己的特色。比如幽靜徐緩柔和細膩的旋律特色。所以:在練習下面這三首曲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旋律。
練習曲
基本樂理知識:4/4拍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四拍。現在來說一下4/2拍:其實就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兩拍。大家在打拍子的時候一定要用節拍器,調好對應的拍子和速度,跟著節奏打。多練習一下就好了。由於,圖文可能沒法更好的表達簡譜視唱的內容。所以,後期我會給大家上傳這些練習曲的簡譜視唱教學視頻,請大家及時關注我。
好了,咱們這節課就說這麼多,下節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