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稱成吉思汗為「一代天驕」,拿破崙說「我不如成吉思汗」,歐洲人說成吉思汗是「上帝之鞭」。
作為徵服大半個地球的勇者,成吉思汗身上隱藏了太多的謎團。
而這其中之一就是成吉思汗的猝死之謎。
少年的成吉思汗在屈辱中成長。
9歲喪父,流離失所,18歲妻子被搶,兄弟反目成仇,這些悲慘遭遇磨鍊了他勇猛頑強的毅力,也可以說成吉思汗黑化成功。
成吉思汗即將成為13世紀最可怕的徵服者。
他的第一步是統一蒙古。
當時的蒙古被後金統治,實行分而治之政策,蒙古部族時刻上演著分裂與廝殺。
21歲的鐵木真被推舉為乞顏部可汗,隨後發動了統一蒙古部族的戰爭。
45歲的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尊號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建國後,指揮蒙古鐵騎,開始大規模的徵服戰爭。
三徵西夏,使其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兩攻後金,佔領北京;1219年,發動第一次西徵,滅了中亞最強大的國家——花剌子模國。
成吉思汗前後三次西徵,席捲亞歐大陸,蒙古版圖擴展到了中亞和俄羅斯南部,蒙古鐵騎所到之處,往往屠城,腥風血雨。
所以信仰基督教的歐洲人稱蒙古鐵騎為「上帝之鞭」,認為是上帝通過蒙古人的刀劍來懲罰不虔誠的歐羅巴人。
當成吉思汗在西徵時,他的後方西夏本是附屬國,卻常常聯絡後金,背叛蒙古。
一氣之下,成吉思汗西徵結束,班師回朝時,立刻就下令滅了西夏,去除後患。
就在這次徵服西夏的旅途中,成吉思汗病故,享年66歲。
關於成吉思汗為什麼突然死亡,《元史》記載得十分簡潔:
「1227年7月,不豫。己丑,崩於薩裡川哈老徒之行宮。」
不豫,指不舒服了。但因什麼不舒服,沒有說明。
於是乎,就形成了種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墜馬而死。
這種說法被記載在《蒙古秘史》中,成吉思汗是因為騎馬,不慎從馬上跌落,被後面的馬匹踐踏身體,受到重傷,不久就去世了。
但這個說法存疑。
因為蒙古人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成吉思汗馬術更是高超,可以做到馬背上吃飯睡覺,而且即使摔下來,後面的馬踐踏在人身上的可能性也很低,因為馬一般都會迴避地上的障礙物。
所以這種墜馬而亡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種說法是被雷劈死。
這種說法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蒙古人迷信「不孝子會遭雷電劈死」,鐵木真曾經和同父異母的弟弟爭搶食物,不慎誤殺,將母親氣成了重病。徵討途中,鐵木真誤入雷區,遭雷擊身亡。
不過這種說法禁不住推敲,一般認為是小說家對他的惡意抹黑。
第三種說法是被三兒子毒殺。
這種說法出現在俄羅斯流出的金帳汗國的資料中。
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他們為爭奪繼承權而不和,尤其是老大和老二。成吉思汗為了平衡幾個兒子,就選中了老三窩闊臺作為儲君。後來又對窩闊臺不滿意,想讓小兒子託雷為儲君。當窩闊臺得知此事後,下毒弒父。這就有點像電視劇情節了。
然而,這樣的說法也不靠譜,因為老三窩闊臺常年在外徵戰,在成吉思汗身邊的只有小兒子託雷,如果要投毒,小兒子託雷的可能性最大。
第四種說法是被刺殺。康熙年間的《蒙古源流》記載,有一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在服侍時,刺殺了成吉思汗。
這種說法同樣不太靠譜。西夏王妃侍寢時,怎麼可能允許讓她身上攜帶武器呢?何況常年徵戰的成吉思汗還打不過一位弱女子嗎?
第五種說法是生殖器被咬致死。這一說法在蒙古民間廣為流傳,連電視劇都不敢拍的情節。
也是那位西夏王妃,被俘虜侍寢,正在焦灼之時,一口便咬掉了他的重要部位,當場血流不止。性格剛烈的西夏王妃後投河自盡。
此說法雖然荒誕不經,但仔細分析,卻又並非沒有可能,如果成吉思汗真的死於西夏王妃之手,這種說法比刺殺說更有可信度。
而且,在成吉思汗臨死之際,此時西夏王國投降,他還是下了一道「屠殺西夏」的遺囑。
這就讓人十分懷疑,成吉思汗的死難道真的跟那位西夏王妃有著極大關係?!
悲慘的是,成吉思汗死後,他的蒙古鐵騎把西夏王國的人民和文化全部消滅,「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
西夏遭此浩劫,再未復甦。
當然,這些關於成吉思汗死亡的說法都是後人的揣測,各有依據各有疑點。若想探出真相,只能發掘成吉思汗的遺體,進行驗證了。
參考資料
1. 《蒙古源流》
2. 《元史》
3. 白雲濤 《歷代名人的人生絕唱》
免責說明
編輯/五柳女士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