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牛奶同吃會致死?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信了幾個?

2021-02-07 CENTV健康臺

     

      2016年第一期謠言公布後收到很大的反響,近日,騰訊官方又整理出近幾個月朋友圈的謠言Top10,藉此讓廣大的用戶了解目前朋友圈盛行的謠言,並釐清事實真相,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同謠言類別處理所佔比例


各謠言類別的處理文章數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請告訴您的孩子:在外面,找不到爸爸媽媽的時候,不要慌亂,去坐任意一輛公交車,告訴司機你找不到家人了,公交司機會聯繫家人的。5月1日起,全國公交正式成為中國失聯兒童守護車,只要孩子上了公交車,即便暫時與家長失去聯繫,孩子也不會被拐賣或出現意外。全國的公交車都會是安全守護車,公交駕駛員就是失散兒童守護人。」


真相


  多地公交集團均表示從沒收到主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的這類通知,此消息不實。關於「失聯兒童守護站」的消息有多個版本,此前熱傳的「書店」「藥店」或「xx快遞」「保險公司」等企業也加入類似「愛心接力」信息也都不實。警方也表示,讓走失兒童離開原地去尋找特定場所,反而有可能加大走失風險,這種做法並不值得推廣。


點評


  如果一個孩子不小心與家人走失,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留在原地或想辦法聯繫110,不要理會陌生人,直到警方和家人介入。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提醒一下各位:根據微信的政策,微信群的無限期將取消,所有群的二維碼x月x日前有效,然後重新生成二維碼。 現在可以看看你所在群的二維碼,點所在群右上角小人,點開群二維碼,下方會標明失效的時間。為了避免再次加群的麻煩,所以請各位抽空點擊群裡右上角的小人,然後在下面找到「保存到通訊錄」,將它點開。在群取消後,這樣下次在通訊錄裡就可以直接加入了,可避免很多麻煩。點擊下保存到通訊錄就不用重新組群。」


真相


  就此謠言,微信團隊已公開鄭重聲明過:所謂的微信將取消群二維碼一說純屬子虛烏有。一直以來,微信為保證用戶體驗以及防止亂加好友情況的出現,用戶在拉取群二維碼時都會自動設定一個識別有效期,每個有效期的時間是7天,可不斷更新。二維碼有效期屬於正常產品功能,根本不存在「二維碼失效,微信群就會取消」的情況。


點評


  這個謠言在3月消停後,近期又捲土重來。對於微信產品方面的謠言,我們已多次進行官方聲明,請用戶以官方消息為準,勿信謠言。對於諸如此類網上不實信息,我們將堅決處理。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最新國際通用報警求助手勢。當受害者遇到困難尤其是在被劫持沒有人身自由的時候,只有通過手勢向外界求救求助才是便捷、隱蔽的辦法。最新設計出統一報警求救手勢,適用受害遇難者及時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這個手勢形狀既像中國報警電話號碼110又像美國報警電話911,所以適合國際通用。」


真相


  通過媒體記者諮詢警方得知:目前沒有任何一家權威機構公開推廣過這個手勢,此舉極為不靠譜。此外,「掌心畫黑點表示請幫忙報警」也不靠譜,為大眾所熟知的國際通用求救信號目前還是:SOS。


點評


  不為大眾所知的報警方式只會誤人誤己,所以大家還是不要再傳謠了。



謠言類別: 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請大家注意:家裡有孩子的大人都要看好,從三亞來了100多個外地人,現已經到了XX附近,專來偷小孩搶小孩的,XX一帶已丟了20多個,解剖了7個小孩的胸部,拿走器官。凡是在街上轉來轉去的陌生人,特別是樓房補漏的麵包車,收糧食的車,收舊家電的,戴黑口罩的人,穿黑褲子的人,說不完整普通話的人,其中裡面還有一些年輕婦女,若有問路,腳步千萬別停下,不要理答他們。收到的人都要傳下,這是事實!讓更多的人知道,轉一次可能就能拯救幾個孩子的生命。這是玉沙學校的老師發過來的,群多的都轉一下!生命可貴!太可怕了。」


真相


  關於「外地人搶小孩」的傳言有多個地點版本,包括重慶、中山、大連、陸豐、陵水等地,而同一事發地也有不同案發版本,如:某地發生搶孩子事件,孩子家人被捅一刀。然而經過各地警方證實,稱從未接到此類警情,也沒發生此類案件。此外,人體器官移植一般人根本做不了,器官的保存、輸送和植入受體需要很苛刻的條件,歹徒很難具備這些條件。


點評


  如果聽聞此類惡性案件,請先向警方主動求證,或通過媒體獲取信息進行甄別判斷,而不是隨手轉發。如果大家都輕信並轉發網絡上流傳的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只會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在公安局工作的同學發的。 緊急通知 公安網監 6:00緊急通告,請大家要速傳!如果你收到一張帶有《女人必看》的圖片文件、《2016年度工資調整方案》,在任何環境下請不要打開它,且立即刪除它。如果你打開了它,你會被盜取你手機裡所有相關信息。這是一個新的病毒,已經確認了它的危險性,而殺毒軟體不能清除它。他的目標是盜取手機聯繫人信息,手機綁定銀行信息。請收到的,馬上轉發給你所有親人和朋友單位同事,為了大家,辛苦一下。這次病毒猛烈僅次於灰鴿子、熊貓燒香,是永遠也刪不了的。」


真相


  關於「公安網監通知」的相關消息最早能夠追蹤到2008年,《女人必看》和《2016年度工資調整方案》是目前最新版。經查證,網監總隊並未發送過該通知,此消息純屬無中生有。此外,類似傳言還有「新版人民幣視頻有病毒」等。然而,公安部門闢謠稱,尚未接到新版人民幣視頻含病毒造成經濟損失的投訴舉報,並稱這些均為不實消息。


點評


  微信團隊會努力提供各類安全防護技術來保證大家的溝通安全。同時,各位用戶要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不點擊來源不明的文件、連結和郵件,這樣能有效避免安全風險,但通過辨認某些文件名稱來規避風險,有些低估了壞人的智商。


謠言類別: 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   

危害指數: ★★★★


謠言內容


  「出大事了,2萬噸西瓜流入全國各地,已至8人亡命,大家都看看。」


真相


  經媒體記者查證,內容中夾帶的視頻是2015年3月山東某電視臺對在山東青島即墨、膠州等地陸續發生的消費者因誤食毒西瓜導致受害的事件報導,真實情況是西瓜農藥殘留超標導致17人中毒,但並未發生人員死亡事件。此外,近期各種新聞媒介也沒有關於毒西瓜方面的報導,純屬舊聞翻炒。


點評


  馬上就快到夏天了,這個時候拿西瓜來說事,可想過農民伯伯的心理感受……


謠言類別: 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   

危害指數: ★


謠言內容


  「為規範管理機動車駕駛證培訓工作,保證駕駛員培訓的實效性,2016年7月1日起,將執行2016年交通管理總隊新標準:科目一題庫增加近260道題目;科目二由現有的5項增加至9項;科目三在現有路考中增加1項防禦性駕駛技術考試;科目四題庫增加近100道題左右;增加科目五考試,模擬高速行駛、隧道行駛、停車取卡、窄路掉頭……落款為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時間為2016年4月30日。」


真相


  警方闢謠稱:機動車駕考均以今年4月1日起實施的公安部139號令為準,而在該公安部令裡,並無模擬高速路等考核要求。此外,各地交警支隊車管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並沒有接到上級要增加科目五考試的通知。


點評


  「駕考新增科目五」近幾年都有出現,一切法規政策類消息,大家還是要多留意和關注官方新聞。



謠言類別: 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一位中國遊客在泰國旅遊時,吃了很多榴槤,之後又喝了牛奶,導致咖啡因中毒,血壓飆升,結果引發心臟病猝死,年僅28歲。」


真相


  食品專家表示:牛奶和榴槤中都不含咖啡因,兩種不含咖啡因的食物一起吃是不可能憑空產生出咖啡因的,所以兩者同食會中毒甚至致死的說法站不住腳,缺乏科學依據。且心臟猝死的危險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簡單歸類為某種食品,飲食引起不適往往與自身基礎疾病有關。


點評


  製造這種謠言的人,一定沒有吃過榴槤冰淇淋、榴槤泡芙、榴槤千層蛋糕……


謠言類別: 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  

危害指數: ★★


謠言內容


  「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輯.製作人.商人.2016年5月9號在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突發心梗,由於搶救無效身亡,享年54歲。」


真相


  名人「被去世」的最新謠言版本,相關圖片均為拼湊。


點評


  對於相信並傳播過這個消息的人,小編建議,最好趕緊關注幾個新聞公眾號,或下載幾個新聞資訊類app……



謠言類別: 兒童走失

欺騙指數: ★★★   

危害指數: ★★


謠言內容


  「幫忙擴散,今天上午一個三歲多小女孩在錦綉花園小區附近被人拐走了,小女孩能說出她爸爸的手機號碼,從監控上看是被一個四十多歲男人抱走了,現大人都急瘋了,有知情者請告之,萬分感謝。看到信息的兄弟姐妹留意一下,聯繫人寧繼春13940292999。如果看一眼懶得轉的冷漠的人也請你伸出手指按3秒看到就轉轉。」 


真相


  關於「3歲女孩被人拐走」的消息有多個地點版本,主要包括四川成都、安徽蚌埠、江蘇常熟以及廣州、深圳等。除了這些不斷變換的城市名稱之外,裡面提及的信息也有變化:從「鄭春榮13969597919」「張靜傑13759695559」變成這次的「寧繼春13940292999」。然而,各地警方表示:此類消息均為虛假不實傳言,他們也並沒有接到相關案件。


點評


  盲目相信並隨手轉發此類不實消息,除了浪費社會資源,還會導致真實的兒童失蹤事件被淹沒而得不到幫助。



來源/微信安全中心

編輯/朱嶸  池夢蕊

這裡是健康臺,謝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刷爆朋友圈的十大謠言,你信了幾個?
    2016年第一期謠言公布後收到很大的反響,在大家歡度各種節日的時候,闢謠君馬不停蹄的整理出近幾個月朋友圈的謠言Top10,藉此讓廣大的用戶了解目前朋友圈盛行的謠言
  • 【平安永順簡訊:刷爆朋友圈的十大謠言,你信了幾個?】
    2016年第一期謠言公布後收到很大的反響,近日,騰訊官方又整理出近幾個月朋友圈的謠言Top10,藉此讓廣大的用戶了解目前朋友圈盛行的謠言,並釐清事實真相,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同謠言類別處理所佔比例點評  這個謠言在3月消停後,近期又捲土重來。對於微信產品方面的謠言,我們已多次進行官方聲明,請用戶以官方消息為準,勿信謠言。對於諸如此類網上不實信息,我們將堅決處理。
  •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十大謠言,你信了幾個?
    朋友圈謠言紛紛擾擾,小編借你一雙慧眼來識別!近期朋友圈又盛傳了哪些謠言?讓我們一起釐清事實真相,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榴槤和牛奶」不能一起吃?「食物相剋」謠言清單,請收好
    「xx和xx不能同吃」的說法,我們從小聽到大,出鏡率比較高的如「豆漿和雞蛋」「蝦和維生素C」「榴槤和牛奶」……只是,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本期小薇總結了常見「食物相剋謠言」的清單,小夥伴們可要收好了~1、榴槤+牛奶傳言:榴槤和牛奶一起吃,會導致咖啡因攝入過多,引起中毒!
  • 微信年度十大謠言盤點 最愛用致癌致死嚇人
    早報訊 近日,微信謠言過濾器、微信安全中心發布報告盤點2015年度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降權」、「打隱翅蟲會致命」、「倒著輸入銀行卡密碼能自動報警」等謠言上榜。而「兒童牛奶飲料致病」這條謠言排名健康類謠言榜首,「小龍蝦處理屍體」連續上榜多年。
  • 闢謠 |「榴槤配牛奶有毒」?看完我驚呆了!
    2、食物中過量攝入咖啡因,確實會導致血壓增高、心慌等症狀,但是榴槤和牛奶中均不含有咖啡因,就算同食榴槤與含少量咖啡因的可樂引起了不適,也與榴槤沒有關係。關於「榴槤與牛奶同食會中毒」的傳言早在2013 年就廣為流傳多家媒體和專家已闢謠  2013 年10 月,《新聞晚報》刊登《「榴槤+ 牛奶」致命?無稽之談!》
  • 牛奶和榴槤一起吃,會發生什麼事?
    網上盛傳一種說法,說吃榴槤之後8小時之內都不能喝牛奶,要不然就出大事兒了,榴槤和牛奶相遇會產生大量咖啡因致猝死,這種毒「賽過眼鏡蛇毒
  • 2018 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信了幾個?(二)
    最近,微信總結出2018年度在朋友圈流傳最廣的十大謠言。快來看看,都有哪些謠言上榜吧。
  • 闢謠 九月朋友圈的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幾個?
    最近,一些新老謠言又開始傳播起來微信安全團隊整理出九月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跟日報哥一起來看看吧——
  • 三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發布,第二個流傳太廣,別中招
    草長鶯飛的三月,謠言也氣勢洶洶!30日,微信發布《三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快來一起看看,你中招了嗎?1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快轉重要消息,微信免費即將結束,明天下午6點以後打開微信要先付25元錢,把這個消息轉給10個人,證明你是經常使用微信的用戶,系統幫你升級更新,否則你將被刪除。
  • 榴槤和牛奶能一起吃嗎 吃了會中毒是真的嗎
    吃榴槤也有不少講究,你知道榴槤不能和什麼東西一起吃嗎?牛奶和榴槤一起吃會中毒嗎?榴槤和牛奶能一起吃嗎牛奶和榴槤一起吃完全沒有問題的,它們之間不會產生任何的反應,大家可以放心的在一起吃。其實仔細想想你就會發現,市面上有那麼多的榴槤蛋糕、榴槤牛奶,不就是榴槤和牛奶的結合起來做的嗎?
  • 霸屏青島朋友圈的十大謠言!進來看看你信了幾個?!
    「第七人民醫院今天凌晨2:20,18名男女生感染L251病毒死亡,最大的68歲,最小的5歲,參與搶救的醫生已經被隔離,暫時別吃魚肉,酸菜,特別是草魚,酸菜魚,水煮魚,目前全國有8127個魚塘已被感染7月5日,兩段視頻在朋友圈被瘋傳,視頻中一個路邊商鋪的廣告牌突然掉落,三名正在悠閒逛街的路人因躲閃不及被砸中,另一段視頻顯示,三人倒在血泊中,幾名男子正在把廣告牌扶起來。
  •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轉眼2020進入倒數,可還沒等來新年,卻率先迎來了一波新的謠言:「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貧困人口人均月入9057元」、「新疆和田急需舊衣捐贈」……十一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 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出爐!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 轉眼2020進入倒數,可還沒等來新年,卻率先迎來了一波新的謠言:「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貧困人口人均月入9057元」、「新疆和田急需舊衣捐贈」……十一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注意】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信過哪個
    今天為大家梳理了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能識別幾個呢?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  我是甘肅的一位老師,叫格桑加,我們這裡很窮,學校的孩子們真的很需要衣服,因為太窮了都買不起衣服和鞋子,特別是秋冬了孩子們還是那麼單薄
  • 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來源:微信安全中心(ID:weixinsrc)最近,一些新老謠言又開始傳播起來,微信安全團隊整理出九月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不要打開,這名片裡有個連結,如果,你點開了,就會,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說,在你點開時,你的資料,就有可能被複製了,如果,你用手機支付過,購物過,微信支付過,等等密碼,也就隨之被複製了。」
  • 這些消息別在朋友圈轉發!
    刷爆朋友圈的十大謠言,你信了幾個?二維碼過期,微信群就會解散?全國公交車成「中國失聯兒童守護車」?榴槤牛奶同吃會導致死亡?……近期這些刷爆朋友圈的流言,你信過幾個?微信官方又整理出近幾個月朋友圈的謠言Top10,藉此讓廣大的用戶了解目前朋友圈盛行的謠言,並釐清事實真相,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槍了幾個?
    這期間,「謠言」還是時常出現。這半年中的十大朋友圈謠言,一起來看看吧。點評:真想不到這些我們每天都用到的表情有一天也會中了謠言的標。請大家放心使用吧,但偷偷告訴你,小編最近最愛用的是騰訊自己設計的這個表情:[奸笑]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某視頻內容聲稱:這是發生在xx的真實事件,近日有四個假冒和尚以高價兌換舊鈔票為由
  • 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過嗎?
    回顧過去的12個月 有哪些謊話被我們一眼識破 又有哪些傳言曾讓我們信以為真 ......
  • 榴槤+酒可致死?小夥試了一次,性命無憂,不過......
    26歲的張珂是個名副其實的壯漢,一米八的個子體重170斤,最讓他得意的是他的酒量,白酒一次喝一斤沒有問題。最近榴槤大量上市,愛吃榴槤的張珂昨天吃完晚飯後一口氣吃完了半個。喝酒前吃了榴槤,肝臟對酒精的代謝就會受到影響,引發酒精中毒,嚴重的會致死。他證實:「乙醛脫氫酶如果不能有效發揮作用,乙醛就沒法分解成乙酸,當乙醛濃度高的時候,使人喝酒後產生噁心嘔吐、昏迷不適等酒精中毒症狀,嚴重的可能會刺激心臟造成猝死。」醫生提醒市民,食用榴槤後最好8小時內不要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