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潘婷婷 實習記者 周雨菲
本報的「提振消費 助力經濟」欄目推出後,有不少受疫情影響的廠家紛紛來聯繫我們,上周杭州展旺食品有限公司找到我們,希望可以幫助一下他們。
這家位於蕭山的企業,主打麥香村、麥田村品牌,製作掛麵有20多年的歷史,受疫情影響,國內外雙向夾擊,訂單量銳減,企業相關負責人直呼「太難了!」
出口國外的訂單量下滑20%
國內訂單損失近一半
記者來到這家位於蕭山區瓜瀝鎮臨港工業功能區內,企業佔地面積為11畝。
據杭州展旺食品有限公司營銷經理徐鋒鋒介紹,他們是臺灣大新集團旗下的食品子公司,1995年成立之初起製作掛麵,起初的廠房位於石祥路上,從2003年7月起,廠房搬到蕭山,公司旗下有麥田村和麥香村兩大品牌。
「我們的麵條主要銷往海外,比如美國、俄羅斯、德國等二三十個國家。原本這個時候,企業應該開足馬力全面生產,但現在受疫情影響,很多訂單臨時取消了。」徐鋒鋒說。
據他介紹,公司的訂單中90%來自出口和代工。出口國外的產品入駐到國外麥德龍、華隆等大型超市,但是受疫情影響,商超客戶表示仍有囤貨,取消了原本的訂單,這直接導致出口訂單量下滑20%。雖然目前形勢有所好轉,但是生產量相比同期還是少了三分之一,「出口的貨物基本走海運,以前每個月我們都要訂十來個艙位,一個艙位的貨運量在20噸左右,現在每個月最多預定7、8個艙位。」徐鋒鋒說。
更讓他心焦的是,本就不景氣的國內市場也遭受了衝擊,「我們的麵條小部分是銷往國內的各大餐飲企業,包括日料店、麵館以及飛機餐。」徐鋒鋒說 ,今年合作的餐飲店普遍開工晚,客流量不足,2月—5月餐飲企業預定量大減,內銷損失了一半訂單。
其實為了「自救」和拓寬國內市場,展旺團隊也想了不少辦法,比如從去年開始嘗試線上銷售。他告訴記者,目前淘寶店一個月的銷售額在1.5萬左右,「對一個工廠店來說,這個訂單量是遠遠不夠的,線上線下可以說是雙重打擊,今年真的太難了。」徐鋒鋒無奈地說。
產品通過歐盟BRC認證
歷經12道工序
為什麼在國外銷售火爆的產品卻在國內市場屢次碰壁呢?徐鋒鋒總結出了一個原因:價格不佔優勢。
「就拿麥田村家庭號系列中的蕎麥麵來說,從原材料的採購開始就花費不少心思。」他說團隊一直對標日本蕎麥麵的要求來製作,為了尋找合適的蕎麥粉,對比了多家企業之後,選擇天津的一家供貨商,專門提供蕎麥粉。
徐鋒鋒打開了一包麵粉,讓我們湊近聞,聞到了一絲淡淡的蕎麥香。「這家供貨商的麵粉沒有任何添加劑,另外,麵粉中麩皮含量比較高,膳食纖維較多,這樣做出來的麵條,口感更好。」
除了原料,在製作工藝上有很多講究,品控經理徐雯說,「上粉、攪拌、熟成、壓輪、切條、烘乾、紫外線殺菌、切面、打面、捆束、包裝、檢驗、封口裝箱,要經過整整十二道工序才能得到最終的成品。」
「現在市場上一些麵條煮起來,會有不少浮沫,水比較渾濁。」徐雯說,他們採用了熟成和壓輪這兩道工序,將壓輪的組數增加到了9組,改善了這種情況。
讓麵條煮完水清不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烘乾時間,「厚一些的麵條需要在烘房內呆8—9個小時,細一些的要6個小時,麵條中的水分越少,產品保質期可以更長,我們廠麵條的水分含量低於13%,比國標(低於14.5%)要求還要高,成品保質期能夠達到18個月。」徐雯說。
徐雯說,他們一共開闢了4塊烘乾區,實時監控麵條的水分含量。在包裝前,他們會進行兩次檢測,第一次用水分測定儀粗檢,第二次則是到實驗室抽樣精檢,「不符合標準的麵條,直接報廢。」他指著角落裡的幾大摞箱子說。
徐雯告訴記者,因為要打開歐美銷路,展旺從好幾年前就開始申請BRC-全球食品標準。「從2015年起我們公司通過了這項認證,每一年都再對企業審核,食品類行業中拿到這個證書的企業並不算多。」
為了能夠讓更多的消費者體驗到自家的產品,打開銷路,展旺「誠意滿滿」,他們拿出了旗下品牌麥田村家庭號系列全部產品,包含了龍鬚麵、雞蛋面、螺旋藻面、蕎麥麵、胡蘿蔔面、燕麥麵、全麥麵、銀絲面和烏龍麵共9種不同的麵條。
目前,這些麵條都在「每滿生活」上架了,單包、套餐都可以買,單包價格7.3元,套餐價5包只要36.5元,這些價格都按照成本價銷售讓利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