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鄧麗君口中的老鄉、老師和父親,但一生只見過鄧麗君半次

2020-08-28 裴多分

甜蜜蜜

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

開在春風裡

在哪裡 在哪裡見過你

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我一時想不起

鄧麗君的這首《甜蜜蜜》,在華人世界可謂家喻戶曉。四十多年裡,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光因為鄧麗君唱得好,還因其歌詞寫得極好。你可能想不到,這段歌詞的創作只用了5分鐘。它的作者就是有著「詞壇三傑」之稱的臺灣著名詞作家莊奴,而其餘兩位是同樣大名鼎鼎的喬羽和黃霑。

莊奴的成名離不開鄧麗君,就像鄧麗君的成功離不開莊奴。鄧麗君的大部分歌曲都是由他來填的詞,如《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此外,我們所熟知的《冬天裡的一把火》,《踏浪》也均是他的手筆。

莊奴先生成長於大陸,成名於臺灣,早年是一名拿槍抗日的戰士,後來卻成為一位執筆作文的詞人,可謂世事難料。不過最讓人驚嘆的是,作為鄧麗君小姐的御用詞人,他們二人居然只有半面之緣!



半面之緣

鄧麗君大部分歌曲的詞都出自莊奴之手,說是她的御用詞人,毫不為過。如此親密的合作關係,想必二人必定很熟,但事實是他們只有半面之緣。說半面之緣,是因為那時鄧麗君還是個小姑娘,她參加歌唱比賽的時候,莊奴先生正好是評委。也就是說,鄧麗君成名之後,雖然與莊奴先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倆人並沒有見過面。可能是因為莊奴只想簡簡單單做一個作詞人,不喜歡把時間花在其他地方吧。再說君子之交淡如水,見面反倒顯得庸俗。當然這並非說他們之間沒有聯繫,相反他們之間常常有書信來往。可以說雖然只見過半面,但卻有著一生的師生情誼。

1979年,《甜蜜蜜》一經發行,便大獲成功。不久,莊奴收到鄧麗君的來信:

老師:

在這次的來信中,您談到一些演唱方面的問題,也談到錄音時應注意的事宜。這些細微的細節,您都替我操心。由此可見,您和一般老師不同。雖然您和我不見面,其實我覺得不見面,比常在一起還近,您確實是為如同父輩的長者。最後還要告訴您,《甜蜜蜜》這首歌是我錄唱最快的,也是我最滿意的。我這樣講不是誇大我自己,吹噓我自己,我另外的含義是您的詞填得太好太完美。顯而易見,您寫詞填詞的功力已到了極高的境界。

——小麗敬上

小麗就是鄧麗君,儼然她視莊奴如師如父。其實這不光是鄧麗君錄唱最快,也是莊奴平生填詞最快的一次。一揮而就,五分鐘便鑄就了永恆的經典!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很多人以為莊奴先生是臺灣人,其實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原名王景羲,1921年生於北京,小時候就讀於非常有名的二十五中。抗戰爆發後,他曾更名黃河,就像《黃河大合唱》裡唱的「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拳拳愛國之心,真摯動人。


後來他考取了中華新聞學院。原因是,可以得到一袋面用來養家餬口。日本人佔據北京後,莊奴悄悄離家跑到後方參加抗日。後來他回過家一次,母親只說了一句話「回來了!」,而當他再次離開家時,竟成永別!

又見炊煙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問陣陣炊煙

你要去哪兒裡

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又見炊煙》,我最鍾愛的一首歌。接到曲子的時候,莊奴先生不知道填什麼。有一天,他看到村子上空的炊煙徐徐升起,往事突然聚上心頭,靈感也隨之而來。「我心中只有你!」你是誰?是大陸,是北京,是逝去的童年,是忘不了的鄉愁!


親愛的老鄉、老師:

您知道為什麼這樣稱呼您嗎?最近我才得知,您的府上是北京。而我的家鄉是河北,這豈不是地地道道的同鄉嘛?所以,我稱呼您是老鄉。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我們是老鄉見老鄉,一同把歌唱!老師,什麼時候來我家,請您吃包餃子,祝老鄉的老師快樂!

——頑皮的弟子小麗敬上

鄧麗君的父親是河北邯鄲人,畢業於黃埔軍校,1948年隨國民黨敗退至臺灣。背井離鄉,親人不得相見,這是時代的悲劇。一個河北人,一個北京人,這份在彼岸的老鄉之情,顯得彌足珍貴。

鄧麗君和父親


讓我再讀一次你的信

上世紀八十年代,莊奴的妻子不幸患上尿毒症,必須通過不斷地洗腎來延續生命。可當時洗一次腎價格不菲,一個普通人工作一年,也洗不了幾次,更別說一個星期洗兩次了。莊奴前前後後堅持了將近十年,不過他的妻子還是走了。期間鄧麗君多次提出要幫助他,但都被婉拒,就像他自己說的:「我窮是窮,但是要窮得有骨氣!」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支氣管哮喘發作,在泰國清邁猝然長逝。從此,世間再無鄧麗君!而彼時,莊奴正在重慶。收到信息後,他慢慢打開錄音機,伴著鄧麗君溫婉歌聲,讀起一封很早之前的信:

親愛的老師: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想了想送什麼禮物給您好呢?送兩條領帶吧,一條紅顏色的,一條花格子的,還不太俗氣,希望您喜歡!一日為師,一生為父。對您,在我內心就是一位慈父,一位長者。對於您的教誨,除了歌藝,更教導我如何待人,讓我在人生路上進步不少,祝父親節快樂

——小麗鞠躬

讀完信件,淚水從老人臉上默默流下……他失去了一位女兒。

鄧麗君墓

重逢

2005年,鄧麗君逝世十周年。已經84歲高齡的莊奴專程前往臺北鄧麗君墓,去看望這位闊別已久的女兒。打開車門的瞬間,鄧麗君的歌聲便似清風撲面而來,熟悉而親切: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2016年10月11日,莊奴先生與世長辭。於我們是分離,於他們則是重逢。

相關焦點

  • 你好,鄧麗君
    在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舉行首位個人演唱會的東方女歌手,是鄧麗君。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演唱會的首位女歌手,是鄧麗君。鄧麗君的名字你也許只在父輩口中聽過,但《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但願人長久》你卻不可能不熟悉。1.
  • 一代歌后鄧麗君誕辰66周年: 一生未回大陸卻收穫10億個掌聲
    說起來,鄧麗君的父母也算是很開通了,從小就對她進行了唱歌跳舞方面的培養,那可是50年代啊,那個時候內地很多人家的女兒幾乎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的,這個或許也和她的父母走南闖北見過世面有關吧。鄧麗君的父親鄧樞是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大街鄉鄧臺村人,小時候居然還學過京戲並且還組隊演出賺錢呢,所以,他對女兒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 何日君再來:鄧麗君的一生
    那時候的臺灣民眾也真是像大陸宣傳的那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五六十年代大陸在遭受大饑荒的時候,臺灣民眾也在忍受經濟匱乏的折磨,鄧家一家 7 口只靠父親退役後開雜貨店、街頭叫賣山東大餅饅頭的營生為主要收入,生活狀況可想而知,好在鄧麗君的母親勤儉持家,尚能溫飽。
  • 紀念鄧麗君《我只在乎你》歌曲發行32周年,原來這才是鄧麗君帶給我們人生意義
    從小就喜歡鄧麗君的我每次去餐廳、酒店吃飯,總會給老闆提個小要求,說能不能放首鄧麗君的歌曲,他們都會放《我只在乎你》這首歌。可見,這首歌在大多數歌迷的心中就是代表著鄧麗君。2017年5月8日是鄧麗君小姐逝世22周年的日子,這一天,我們聊城鄧麗君歌友會正式掛牌成立。當天也得到了聊城市音樂界專業專家老師們的肯定,成立一年來,我們不斷地開展了各種紀念鄧麗君的活動。
  • 《鄧麗君之我只在乎你》即將來襲,陳妍希何潤東攜手,鄧麗君重現
    畢竟一個家庭之中總是要有人去操持家事的嘛,而今天給大家講述的則是陳妍希的新劇,《鄧麗君之我只在乎你》。大家的了解有哪些呢?為了愛情犧牲諸多陳妍希自從和陳曉結婚之後,就把生活的重心由事業挪向生活,她為了自己的這段婚姻真的付出了不少。
  • 鄧麗君,人如其歌,我只在乎你
    熟悉鄧麗君的朋友這樣評價她 : 鄧麗君的一生,單純而平凡。一如鄧麗君自己曾對好友林青霞說過:「我的出身很貧窮,可是我從來不羨慕豪門人家。」「我剛剛出道的時候老是盼著出名,那時因為家裡的生活艱難,只希望多賺些錢來補貼家用。」
  • 鄧麗君仙逝25周年:君只活半世,我記君一生
    騎著小木馬父親為她取名「麗筠」,意謂「美麗的竹子」。但多數人秀才識字讀半邊,誤將「筠」讀做「君」,其後,人皆喚其「鄧麗君」。君只活半世,我記君一生。父親無法預料,女兒的這個名字,多年後竟成了一個時代的傳奇裡,那抹最甜蜜也是最憂傷的記憶。
  • 《鄧麗君之我只在乎你》:陳妍希能否演出經典,成為下一個鄧麗君
    而此次小編要講的是由陳妍希飾演女主鄧麗君拍攝《鄧麗君之我只在乎你》,很多網民紛紛表示,陳妍希能否演出經典?成為下一個鄧麗君?故事從2008年上海演唱會突發狀況說起。躺在擔架上的三哥鄧長富急病中悠悠憶起,1953年那個初冬的早晨,臺灣眷村裡,鄧家第四個孩子,「丫頭」鄧麗君誕生。丫頭在歌唱方面的才華幼時便已顯現,無奈父親鄧樞堅決反對。鄧樞退伍,開始了市場擺攤生涯。
  • 鄧麗君仙逝25周年:君只活半世,我記君一生
    1954年,周歲的鄧麗君騎著小木馬父親為她取名「麗筠」,意謂「美麗的竹子」。但多數人秀才識字讀半邊,誤將「筠」讀做「君」,其後,人皆喚其「鄧麗君」。君只活半世,我記君一生。父親無法預料,女兒的這個名字,多年後竟成了一個時代的傳奇裡,那抹最甜蜜也是最憂傷的記憶。
  • 莊奴:「沒有鄧麗君,就沒有我!」
    莊奴的與鄧麗君有著不解之緣,鄧麗君出道前參加比賽,就是由他擔任評審,後來莊奴與鄧麗君再也沒見過面,但2人當起筆友通信,保持「亦師亦友」好交情。去年莊奴還在Facebook上分享這些經典歌詞背後的故事。然而,透過「書信」與我維持長期關係的「歌星筆友」只有鄧麗君小姐一人。記得鄧麗君小姐第一封信是這樣寫的:「老師,我很喜歡您給我作的歌詞,尤其是『小城故事』。歌詞裡談到『人生境界真善美』讓我想跟您學習。我從小因唱歌無法在學校學習,但是一直喜歡看書,可以請老師您推薦我看幾本好書嗎?
  • 任時光飛逝,我只在乎你——緬懷歌者鄧麗君
    著名音樂家王昆女士讚譽她:「鄧麗君堅持走民族化的藝術道路,把眾多中國民歌和中國古典詩詞介紹到了世界各地,介紹給了廣大的海外華僑。她為創立民族化的聲樂藝術做出了貢獻,並在國際歌壇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
  • 大家·鄧麗君唱的歌中,大約八成由他作詞——
    苦中釀蜜1921年2月22日,莊奴出生在北京,父親是馮玉祥的一位部下,給他取名王景羲。莊奴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他們的母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家裡還專門請了私塾先生教唐詩宋詞。1949年,莊奴曾經回過一次家,悲喜交加的母親看到他只說了一句話:「你回來了,回來了就好。」但他很快又再次離開,從此與父母陰陽兩隔。兩岸通航後,莊奴屢次託人尋找家人,終於找到了尚在人世的妹妹。回北京前,莊奴給妹妹寫信,約好兩個人誰都不許哭。可是,飛機起落架剛觸地,他的眼淚就再也止不住了。
  • 苦命的鄧麗君:一生四段戀情,一段更比一段慘,死前男友不在身邊
    「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你的笑容這樣熟悉,我一時想不起。」鄧麗君的歌聲是那個時代最美的聲音。鄧麗君的一生都在唱歌,仿佛她就是給這世間帶來美妙的聲音而出生的。這這裡,鄧麗君遇到了一名攝影師小她10多歲的保羅。和保羅在一起後,鄧麗君沒有明星的光環,她不再只吃昂貴的西餐,也不再穿名牌衣服。此時的鄧麗君臉上時常掛著笑容。保羅也對鄧麗君百般呵護,知道鄧麗君身體不好,就時刻陪伴在鄧麗君的身邊。但是鄧麗君的男友保羅愛抽菸,這對鄧麗君的病情更是不利。
  • 伯樂左宏元:我與鄧麗君的第一面和最後一面
    他說,第一次聽完鄧麗君唱歌,立刻看中她身上甜蜜可人的氣質,因此決定把鄧麗君打造為破解「靡靡之音」的「秘密武器」,顛覆臺灣樂壇。只是沒想到有趣的是,八十年代鄧麗君的音樂傳入中國內地時,再次被標籤為「靡靡之音」,這是後話。左宏元對音樂和地域的理解是這樣的:通常,北方人聽南方人唱歌,覺得肉麻;南方人聽北方人唱,又感到粗魯吵鬧。
  • 從成龍的情人到臺灣間諜 鄧麗君寫就傳奇一生
    鄧家果然接來了一位胖乎乎的小女嬰,父親為她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鄧麗筠(後改名為鄧麗君)。  鄧麗君6歲那年,鄧樞退役了。全家由鄉下搬到臺北的盧州縣。鄧麗君小時候最大的喜好就是想騎馬和騎腳踏車。但家裡窮得根本沒有閒錢去買。一家七口擠住在十幾平方米的陋宅裡,鄧樞用從建築工地揀來的一些盒子板,搭了一個簡易的小偏廈,作為廚房。全家人以粗米和菜粥為主食.
  • 鄧麗君:歌仍在,情永存
    如果不是真的體會到歌曲本身的魅力,我對鄧麗君這位傳奇歌手的認識,或許僅限於她是一位「甜歌女王」了吧。02本著對她的尊重和好奇,我上網搜索她的信息,在了解到她一生的成就後,「鄧麗君」這個名字不再只是一個歌曲後面的署名,而更是一個音樂時代的標籤。
  • 黃埔經典回憶:鄧樞與他家喻戶曉的女兒鄧麗君
    說起鄧麗君,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作為華人音樂歷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有著撩動每個人心尖的溫柔,在很多人心目中,鄧麗君的魅力流淌在她甜蜜的嗓音、甜美的形象和極富感染力的演唱中,鄧麗君的一生如煙花般絢爛奪目,似雲霞般耀眼動人。可能很多人好奇是怎樣的家庭能培養出鄧麗君這樣的女兒呢?
  • 絕響——永遠的鄧麗君
    她是上世紀80年代華語歌壇的巨星,聲如黃鶯,氣質清雅,用《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小城故事》演繹成一代人的青春記憶……18年前,她卻在泰國清邁猝然離世,只留下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鄧麗君,她的傳奇在於無可取代。緬懷鄧麗君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緬懷一段逝去的年代。
  • 憶鄧麗君--紀念鄧麗君逝世二十五周年
    他們懷念默禱之際,依舊能聽到曾經設立在金門島上的擴音器播放鄧麗君那些膾炙人口的曲子,跳躍的音符自然激起無限美好的回憶,尤其是與那個時代一起成長的人。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大陸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當時生活在大陸地區人們談及最多的就是「老鄧」和「小鄧」了,並流傳著「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只愛小鄧,不愛老鄧」等語。
  • 鄧麗君,我只在乎你
    在高雄的行程裡,有個我很期待的地方,參觀鄧麗君博物館。  鄧不是我的偶像,但是那首《我只在乎你》幾乎是我最喜歡的經典情歌。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手機鈴聲總在唱: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很小的時候,故鄉收割後的玉米地裡,我撿到了一張皺巴巴的彩色傳單,一個面如滿月的女子對我笑著。大人們說,那是臺灣用氣球打過來的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