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於重慶歌樂山的市廉政教育基地,有個展櫃裡放著三枚民國時期的銀圓。無數前來參觀的人都會佇立在它們面前,聆聽「三塊銀圓」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叫肖林。肖林的妻子叫王敏卿。
1982年,肖林(一排右三)、王敏卿(一排右四)夫婦回重慶,與昔日戰友合影
肖林本名肖本仁,1915年7月生於江津縣(今江津區)李市鎮兩岔場桃子溝。
他父親是舀紙匠(從事草紙製作),雖是一介村夫,卻深知文化的重要。肖林發蒙時,就被送到當地一所小學堂讀書。不久,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江津聚奎小學,後來又考入重慶求精中學。在學校,肖林受到新思想影響,由於參加學生運動被校方默退。
肖林在白沙鎮一所小學做臨時校工時,結識了短期在校任教的周敦琬(後來成為江津縣地下黨第一任書記,四川省委第一個女委員)。在這個有「江津才女」之稱的女教師幫助下,肖林不僅試著在該校上課,還練習寫詩。這段時間,他的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
1936年,經朋友介紹,肖林進入由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創辦的民生公司工作。同年,他在重慶參加救國會。救國會的總幹事叫漆魯魚,與肖林是同鄉,兩人很快成為朋友。這一時期,肖林組織了進步團體「人力社」,出版《人力周刊》,一邊積極宣傳抗日,一邊進行詩歌創作。
1939年7月,肖林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民生公司秘書身份作掩護,從事地下工作。他化名肖旭初,主要是向黨組織提供經濟情報。
皖南事變後,國民政府停發了八路軍的撥款,辦事處、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經費更為緊張。為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指派肖林「下海」經商,為黨籌措革命經費。肖林首先想到回江津,在縣城開一家商行。
周恩來對開展黨的地下經濟工作非常重視。他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找肖林談話,錢之光也在場。周恩來告訴肖林,你的對上聯繫人是錢之光同志,對下沒有聯繫人。你到地方上特別是到江津後,決不能與江津地方上的黨組織發生聯繫。周恩來特別強調,你去做生意就是要賺錢。不要怕別人說你唯利是圖,你賺錢不是為個人,而是為黨的事業。
黨組織選擇肖林,是因為他曾經在民生公司上海物資採購部工作,對抗戰時期重慶的市場行情了如指掌。被調回重慶後,又分管公司物資部工作,還有秘書身份,和商界人物多有接觸。
肖林接受任務後,首先從錢幣交易市場開始,學習資金拆借、黃金美鈔買賣等知識。1941年4月,肖林與妻子王敏卿回到江津。王敏卿是巴縣人,王家在當地從事藥材生意,是遠近聞名的大戶。她年輕漂亮,非常能幹。早年在重慶農校讀書時,就加入了中共地下黨。
肖林夫婦在江津縣城創辦了「恆源字號」商行,還在老家李市開設了分號。主要業務是從湖北的三鬥坪販運土紗到江津,又從江津販運食糖、柑橘等到重慶銷售。曾經常和文學打交道的肖林,突然間變成了「生意人」,不少親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不支持。
肖林夫婦起早貪黑,尋求商機,細心地操持每一筆生意。肖林頗具經商才能,他揚長避短,能伸能屈,機智果敢。在生意場上,時而左右逢源,時而絕處逢生,「恆源字號」的生意越做越大。
在江津期間,肖林夫婦決不與地方黨組織發生聯繫。只與上級派來提款的同志單線接觸,不折不扣地將一筆筆款項交給黨組織。江津地下黨一名負責人(即劉國定,後叛變)似乎看出一點端倪,企圖與他們接觸聯繫。這名負責人正是王敏卿的入黨介紹人,但王每次總是機敏地、恰到好處進行迴避。幸好,上級黨組織及時將這名姓劉的黨員調走。
為了麻痺當局,肖林表面上仍扮演著文學青年的角色。生意之餘,他決不參加一些敏感的社會活動,而是埋頭寫詩。在江津期間,大公書店負責人張西洛還為他出版了詩集《南山在生長著》,發行了2000多冊。在民主革命時期,這是江津本土出版的惟一一部個人詩集。
為籌集更多的經費,壯大革命隊伍,肖林經錢之光批准,決定擴大業務,與上海大生公司合作,在重慶注資開了一家大生公司,增加五金、木材、西藥等業務。1945年,肖林回到重慶,接任重慶大生公司總經理。後來,他又將生意做到了南京、青島、上海等地。
肖林從「下海」經商的第一天起,一直牢記周恩來的囑託:「不要怕別人說你唯利是圖,你賺錢不是為個人,而是為黨的事業。」
肖林經商獲得的利潤,除了留下一部分擴大經營規模外,其餘都上交黨組織。只要接到上級指示,他總能在第一時間把錢安全送到指定地點。他的原則是「組織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給;要多少,就給多少。即使不夠,想方設法湊也要湊足,絕不能誤事」。
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上級組織對經費的支出越來越大。肖林發現重慶市場對從上海、廣州等地運來的商品有極大的消化能力,而華東、華南乃至華中地區對來自西南地區的農副土特產也有極大的購買力。他看準市場需求,生意快速擴張。
1946年,國民政府遷回南京,中共代表團隨之東遷。這一年,肖林和王敏卿有了新的任務:到上海開展地下經濟工作。
因為之前和上海大生公司有合作,肖林在上海很快打開了局面,開了一家新的貿易公司,取名「華益」,寓意「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肖林經商總是棋高一著。華益公司一開張,便從上海採購了大批日用工業品,由民生公司的輪船運往重慶,批發給當地的百貨商店。誰先到貨,誰就賺錢。肖林利用他在運輸界的關係,捷足先登,獲利頗多。
中共設在上海的地下經濟機構——華益公司,就在上海浙江中路上
當時,山東解放區在上海設有隱蔽的經濟機構,將山東運來的花生油、粉絲、水果等委託十六鋪地貨行出售,然後買回解放區需要的布匹、藥品等物資。隨船運到上海的,還有在山東解放區繳獲的黃金、美鈔和一部分法幣。這些黃金和貨幣到了上海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它們被悄悄轉送到華益公司,由肖林負責處理。為了遮人耳目,黃金和貨幣被藏在盛花生油的油桶中。
從山東運來的黃金大都是一兩一個的小元寶,有的還蓋有「煙臺」字樣,在市面上進行交易,很容易引起警方注意。於是,肖林找到了專做黃金生意的經紀人尤敏生,把那些小元寶改鑄成上海通行的10兩金條,方便黨組織使用。
肖林在國統區的生意場上為何能一帆風順?原來,他巧妙地找到了兩班能為自己生意「服務」的「順風車」。
第一班「順風車」是駐守青島的國民黨第8軍軍長李彌。1946年,一家取名為「中興」的公司在山東青島開張營業。這家公司的後台老板與李彌前妻的關係非常密切,李彌前妻也是這家公司的出資方之一。而公司總經理,正是肖林妻子王敏卿的「娘家人」。
第二班「順風車」是文強,是當年肖林在白沙鎮認識的周敦琬的第二任丈夫。周敦琬雖然去世,文強也已投靠國民黨陣營,此時任國軍徐州「剿總」中將副參謀長,但他對江津來的客人肖林,頗有好感。
肖林當然不會錯過這些難得的機會。他總是找李彌、文強二人套近乎,終於搭上了這兩家有著軍方背景的「順風車」。他在青島開了分公司,公司運往上海的貨物,在山東都暢行無阻。
肖林每次都會趁機捎帶一些不能公開運輸的東西。例如上海的西藥、敷料、醫療器材等,就通過這個渠道轉送到蘇北、魯西南、豫東、皖北等解放區。肖林在青島、濟南、徐州、蚌阜等地做生意賺得的法幣和回購的黃金美鈔,也隨車運回上海。一車一桶金,得了個大賺。
肖林夫婦也曾遇險。王敏卿在上海時,她的身份一度暴露。原因在於,王敏卿的入黨介紹人劉國定叛變,成了國民黨特務。劉國定一直跟蹤肖林夫婦,終於發現了王敏卿在上海,於是帶著一幫特務來抓人。好在頭天晚上,王敏卿轉移他處。
肖林的公司被稱為「地下黨的秘密金庫」,肖林夫婦掌管著地下金庫的鑰匙,他們的安全就是金庫的安全。
解放戰爭時期,華益公司賺來的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撫恤烈士家屬,補助生活困難的黨員家庭。在國統區物價飛漲的時候,地下黨組織還對一些處境窘迫的知名人士給予照顧。北平解放後,民主人士去北平的路費,也是由地下金庫支付。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肖林、王敏卿的身份公開了。肖林進入軍事管理委員會,穿上了軍裝。他被軍管會分在了輕工業處,任副組長,接管中國紡織品公司。這時,他向黨組織主動上交了早前生意場上經營結餘的資金,約合黃金12萬兩和折價1000多萬美元的固定資產。這一舉動,驚動了上海政界和商界。
一天,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專門約見了肖林。陳毅說:「早就聽說我們有位四川肖老鄉很會做生意。
這次在解放戰爭的華東戰場上,我多次收到一個叫肖林的人送來的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大量的錢款。我今天終於見到這姓肖的人了。」接著,陳毅又表揚了肖林在革命勝利後,把生意上賺得的巨額資產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黨組織的事。
暢談之餘,肖林向陳毅提出一個要求,希望留下三塊銀圓,作為他們夫婦從事黨的地下經濟工作的紀念。陳毅朗聲答道:「你肖林為我們黨的地下經濟工作作出了那麼大的貢獻,我同意你留下三塊銀圓,就給你作個紀念。我們都要記住這三塊銀圓,我們共產黨人的本色就不會變。」陳毅還風趣地說:「肖老鄉,你是受黨組織派遣去開商行,辦公司,做買賣的,你賺的錢都交給了黨組織,所以叫你肖老闆不恰當,叫你紅色掌柜最恰當!」
於是,肖林被稱為「紅色掌柜」一事又在上海各機關傳開了。
1982年,肖林作為黨的十二大代表,在北京再次見到了錢之光等同志。錢之光高度評價肖林:「從恆源、大生,再到華益,肖林同志不僅有一雙掙錢的手,而且還有一隻聚錢的鬥!」「肖林的公司在經營時除了為黨提供經費外,在結束時還上交中共中央黃金12萬兩,財產折價1000多萬美元。肖林非常好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文章轉載自:《紅巖春秋》2019年11期
作者:龐國翔
原文標題:《紅色掌柜的秘密使命》
排版編輯:郭瀏婷
審核:陳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