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利是圖」! 周恩來竟然這樣叮囑他

2021-03-01 今日重慶雜誌

在位於重慶歌樂山的市廉政教育基地,有個展櫃裡放著三枚民國時期的銀圓。無數前來參觀的人都會佇立在它們面前,聆聽「三塊銀圓」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叫肖林。肖林的妻子叫王敏卿。

1982年,肖林(一排右三)、王敏卿(一排右四)夫婦回重慶,與昔日戰友合影

肖林本名肖本仁,1915年7月生於江津縣(今江津區)李市鎮兩岔場桃子溝。

他父親是舀紙匠(從事草紙製作),雖是一介村夫,卻深知文化的重要。肖林發蒙時,就被送到當地一所小學堂讀書。不久,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江津聚奎小學,後來又考入重慶求精中學。在學校,肖林受到新思想影響,由於參加學生運動被校方默退。

肖林在白沙鎮一所小學做臨時校工時,結識了短期在校任教的周敦琬(後來成為江津縣地下黨第一任書記,四川省委第一個女委員)。在這個有「江津才女」之稱的女教師幫助下,肖林不僅試著在該校上課,還練習寫詩。這段時間,他的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

1936年,經朋友介紹,肖林進入由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創辦的民生公司工作。同年,他在重慶參加救國會。救國會的總幹事叫漆魯魚,與肖林是同鄉,兩人很快成為朋友。這一時期,肖林組織了進步團體「人力社」,出版《人力周刊》,一邊積極宣傳抗日,一邊進行詩歌創作。

1939年7月,肖林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民生公司秘書身份作掩護,從事地下工作。他化名肖旭初,主要是向黨組織提供經濟情報。

皖南事變後,國民政府停發了八路軍的撥款,辦事處、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經費更為緊張。為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指派肖林「下海」經商,為黨籌措革命經費。肖林首先想到回江津,在縣城開一家商行。

周恩來對開展黨的地下經濟工作非常重視。他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找肖林談話,錢之光也在場。周恩來告訴肖林,你的對上聯繫人是錢之光同志,對下沒有聯繫人。你到地方上特別是到江津後,決不能與江津地方上的黨組織發生聯繫。周恩來特別強調,你去做生意就是要賺錢。不要怕別人說你唯利是圖,你賺錢不是為個人,而是為黨的事業。

黨組織選擇肖林,是因為他曾經在民生公司上海物資採購部工作,對抗戰時期重慶的市場行情了如指掌。被調回重慶後,又分管公司物資部工作,還有秘書身份,和商界人物多有接觸。

肖林接受任務後,首先從錢幣交易市場開始,學習資金拆借、黃金美鈔買賣等知識。1941年4月,肖林與妻子王敏卿回到江津。王敏卿是巴縣人,王家在當地從事藥材生意,是遠近聞名的大戶。她年輕漂亮,非常能幹。早年在重慶農校讀書時,就加入了中共地下黨。

肖林夫婦在江津縣城創辦了「恆源字號」商行,還在老家李市開設了分號。主要業務是從湖北的三鬥坪販運土紗到江津,又從江津販運食糖、柑橘等到重慶銷售。曾經常和文學打交道的肖林,突然間變成了「生意人」,不少親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不支持。

肖林夫婦起早貪黑,尋求商機,細心地操持每一筆生意。肖林頗具經商才能,他揚長避短,能伸能屈,機智果敢。在生意場上,時而左右逢源,時而絕處逢生,「恆源字號」的生意越做越大。

在江津期間,肖林夫婦決不與地方黨組織發生聯繫。只與上級派來提款的同志單線接觸,不折不扣地將一筆筆款項交給黨組織。江津地下黨一名負責人(即劉國定,後叛變)似乎看出一點端倪,企圖與他們接觸聯繫。這名負責人正是王敏卿的入黨介紹人,但王每次總是機敏地、恰到好處進行迴避。幸好,上級黨組織及時將這名姓劉的黨員調走。

為了麻痺當局,肖林表面上仍扮演著文學青年的角色。生意之餘,他決不參加一些敏感的社會活動,而是埋頭寫詩。在江津期間,大公書店負責人張西洛還為他出版了詩集《南山在生長著》,發行了2000多冊。在民主革命時期,這是江津本土出版的惟一一部個人詩集。

為籌集更多的經費,壯大革命隊伍,肖林經錢之光批准,決定擴大業務,與上海大生公司合作,在重慶注資開了一家大生公司,增加五金、木材、西藥等業務。1945年,肖林回到重慶,接任重慶大生公司總經理。後來,他又將生意做到了南京、青島、上海等地。

  肖林從「下海」經商的第一天起,一直牢記周恩來的囑託:「不要怕別人說你唯利是圖,你賺錢不是為個人,而是為黨的事業。」

  肖林經商獲得的利潤,除了留下一部分擴大經營規模外,其餘都上交黨組織。只要接到上級指示,他總能在第一時間把錢安全送到指定地點。他的原則是「組織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給;要多少,就給多少。即使不夠,想方設法湊也要湊足,絕不能誤事」。

  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上級組織對經費的支出越來越大。肖林發現重慶市場對從上海、廣州等地運來的商品有極大的消化能力,而華東、華南乃至華中地區對來自西南地區的農副土特產也有極大的購買力。他看準市場需求,生意快速擴張。

  1946年,國民政府遷回南京,中共代表團隨之東遷。這一年,肖林和王敏卿有了新的任務:到上海開展地下經濟工作。

因為之前和上海大生公司有合作,肖林在上海很快打開了局面,開了一家新的貿易公司,取名「華益」,寓意「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肖林經商總是棋高一著。華益公司一開張,便從上海採購了大批日用工業品,由民生公司的輪船運往重慶,批發給當地的百貨商店。誰先到貨,誰就賺錢。肖林利用他在運輸界的關係,捷足先登,獲利頗多。

中共設在上海的地下經濟機構——華益公司,就在上海浙江中路上

當時,山東解放區在上海設有隱蔽的經濟機構,將山東運來的花生油、粉絲、水果等委託十六鋪地貨行出售,然後買回解放區需要的布匹、藥品等物資。隨船運到上海的,還有在山東解放區繳獲的黃金、美鈔和一部分法幣。這些黃金和貨幣到了上海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它們被悄悄轉送到華益公司,由肖林負責處理。為了遮人耳目,黃金和貨幣被藏在盛花生油的油桶中。

從山東運來的黃金大都是一兩一個的小元寶,有的還蓋有「煙臺」字樣,在市面上進行交易,很容易引起警方注意。於是,肖林找到了專做黃金生意的經紀人尤敏生,把那些小元寶改鑄成上海通行的10兩金條,方便黨組織使用。

肖林在國統區的生意場上為何能一帆風順?原來,他巧妙地找到了兩班能為自己生意「服務」的「順風車」。

第一班「順風車」是駐守青島的國民黨第8軍軍長李彌。1946年,一家取名為「中興」的公司在山東青島開張營業。這家公司的後台老板與李彌前妻的關係非常密切,李彌前妻也是這家公司的出資方之一。而公司總經理,正是肖林妻子王敏卿的「娘家人」。

第二班「順風車」是文強,是當年肖林在白沙鎮認識的周敦琬的第二任丈夫。周敦琬雖然去世,文強也已投靠國民黨陣營,此時任國軍徐州「剿總」中將副參謀長,但他對江津來的客人肖林,頗有好感。

肖林當然不會錯過這些難得的機會。他總是找李彌、文強二人套近乎,終於搭上了這兩家有著軍方背景的「順風車」。他在青島開了分公司,公司運往上海的貨物,在山東都暢行無阻。

肖林每次都會趁機捎帶一些不能公開運輸的東西。例如上海的西藥、敷料、醫療器材等,就通過這個渠道轉送到蘇北、魯西南、豫東、皖北等解放區。肖林在青島、濟南、徐州、蚌阜等地做生意賺得的法幣和回購的黃金美鈔,也隨車運回上海。一車一桶金,得了個大賺。

肖林夫婦也曾遇險。王敏卿在上海時,她的身份一度暴露。原因在於,王敏卿的入黨介紹人劉國定叛變,成了國民黨特務。劉國定一直跟蹤肖林夫婦,終於發現了王敏卿在上海,於是帶著一幫特務來抓人。好在頭天晚上,王敏卿轉移他處。

肖林的公司被稱為「地下黨的秘密金庫」,肖林夫婦掌管著地下金庫的鑰匙,他們的安全就是金庫的安全。

解放戰爭時期,華益公司賺來的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撫恤烈士家屬,補助生活困難的黨員家庭。在國統區物價飛漲的時候,地下黨組織還對一些處境窘迫的知名人士給予照顧。北平解放後,民主人士去北平的路費,也是由地下金庫支付。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肖林、王敏卿的身份公開了。肖林進入軍事管理委員會,穿上了軍裝。他被軍管會分在了輕工業處,任副組長,接管中國紡織品公司。這時,他向黨組織主動上交了早前生意場上經營結餘的資金,約合黃金12萬兩和折價1000多萬美元的固定資產。這一舉動,驚動了上海政界和商界。

一天,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專門約見了肖林。陳毅說:「早就聽說我們有位四川肖老鄉很會做生意。

這次在解放戰爭的華東戰場上,我多次收到一個叫肖林的人送來的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大量的錢款。我今天終於見到這姓肖的人了。」接著,陳毅又表揚了肖林在革命勝利後,把生意上賺得的巨額資產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黨組織的事。

暢談之餘,肖林向陳毅提出一個要求,希望留下三塊銀圓,作為他們夫婦從事黨的地下經濟工作的紀念。陳毅朗聲答道:「你肖林為我們黨的地下經濟工作作出了那麼大的貢獻,我同意你留下三塊銀圓,就給你作個紀念。我們都要記住這三塊銀圓,我們共產黨人的本色就不會變。」陳毅還風趣地說:「肖老鄉,你是受黨組織派遣去開商行,辦公司,做買賣的,你賺的錢都交給了黨組織,所以叫你肖老闆不恰當,叫你紅色掌柜最恰當!」

於是,肖林被稱為「紅色掌柜」一事又在上海各機關傳開了。

1982年,肖林作為黨的十二大代表,在北京再次見到了錢之光等同志。錢之光高度評價肖林:「從恆源、大生,再到華益,肖林同志不僅有一雙掙錢的手,而且還有一隻聚錢的鬥!」「肖林的公司在經營時除了為黨提供經費外,在結束時還上交中共中央黃金12萬兩,財產折價1000多萬美元。肖林非常好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文章轉載自:《紅巖春秋》2019年11期

            作者:龐國翔

            原文標題:《紅色掌柜的秘密使命》

            排版編輯:郭瀏婷

            審核:陳科龍

相關焦點

  • 周恩來逝世41周年,回顧他的一生…
    最近,周恩來與鄧穎超1942至1955年之間的9封書信感動了無數網友,讓很多自稱是「單身狗」的單身青年羨慕不已。兩人之間的書信來往談論的大部分是革命,字裡行間也透露著對彼此的關愛和勉勵。1942年7月3日 周恩來致鄧穎超
  • 周恩來這樣處理親屬家事
    新中國成立後,親屬們在得悉周恩來當上一國總理之後,希望獲得特殊待遇的大有人在。但是,周恩來頭腦冷靜,在處理親屬的一些要求時,都能直面應對,絕不違反黨的紀律,為全黨樹立了榜樣性的「官德」。同時,他也決不是「黑臉包公」,對周家一些確有才幹的人也盡心培養,照用不誤。筆者試著就周恩來在建國初處理與親屬的幾件事說明他的為官清廉和大公無私。
  • 【家風故事】周恩來同志的家風
    周恩來聽後說:「哦,是這樣,那就沒有辦法了,我也不能干涉你們基層組織的工作呀!但你還是要多在基層工作鍛鍊為好。」周秉德知道伯伯叮囑她的含義,一直嚴格按照伯伯的要求去做,做一個普通勞動者。 20世紀60年代,為減少北京市人口,國務院曾出臺一個政策,夫妻雙方如一方在北京,另一方在外地,在北京工作的就要調往外地。當時,周秉德在朝陽區委工作,她丈夫沈仁驊在西安部隊工作。
  • 《周恩來回延安》導演、主演劉勁:「周恩來就是我心中的大樹 」
    您剛才說的周恩來身上的人格魅力和品德讓敵人也敬佩他,這一點我也親身感受到了。1998年周恩來同志誕辰100周年時,我主演的電視劇《周恩來在上海》在央視播出後,原國民黨元老級的人物陳立夫看了這部劇,他揮毫寫下「善與人同」四個字從國外輾轉寄到我手裡,意義不言而喻。周恩來就是這樣一位即使和他的信念、追求不同,都會對他肅然起敬的人。
  • 周恩來和他的「鐵仙四哥」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在1988年1月由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書信選集》一書的第303頁,刊登了周恩來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園新村寫給他「鐵仙四哥」的一封信。 「鐵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來六伯父周嵩堯的獨生子,在周家「恩」字輩大排行四,所以行七的周恩來稱他為四哥。
  • 那麼多人演周總理,為什麼他最像?竟然還活成第二個「周恩來」?
    40多年來,有不少人演過周恩來,但扮演最像、觀眾最認可的還是特型演員王鐵成。王鐵成,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扮演周恩來的演員,25年演繹生涯中,唯一扮演的角色只有周總理,他扮演的周恩來,神韻絕佳,至今無人超越。
  • 姑娘別傻了,還是讓周恩來詮釋什麼樣的男人才是真的愛你吧
    一個男人,尤其是像周恩來這樣的偉人,他也有脆弱的時候,只是,他只展露給自己的愛人。周恩來表白吻你萬千,即使到了婚姻,男人真的愛你,依然會有濃情蜜意給你。五、此後,因為倆人的工作更加忙碌,不得已還要面臨分開不得見面的困局。周恩來筆耕不輟,一別三日,如隔三秋,他養成了給妻子鄧穎超寫信的習慣。分享著自己生活的點滴,叮囑對方萬千注意,最後還要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
  • 周恩來與書
    當周恩來隨陳氏來到寶應陳家後,周恩來就提出到陳家塾館讀書。經過交談,陳式周感覺這位小表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甚至對時局、政治都已有獨到見解,遂謙虛地說:「我的家塾館只收一些啟蒙學生,哪能教你呢?你還是到我的書房看書吧。」就這樣,周恩來就成了陳式周書房的常客。
  • 周恩來鄧穎超書信集熱傳:情長紙短,吻你萬千
    周恩來以「超」稱呼妻子,而以「翔」自稱,是因為他字「翔宇」。文末「望你珍攝,吻你萬千!」意思就是,對你愛愛愛愛不完啊。「穎妹」以「情長紙短,還吻你萬千!」作為回應。「你去也,是那樣的閃擊式的迅速;你回也,又是這樣的姍姍地來遲!七八日來,使人由歡迎、期望、等待,以至轉到失望、惘然!在這種過程中,給我以極大的波動,引起我的內心極複雜的情緒!等你回來我一定要擁抱著你,向你低聲傾訴的。」
  • 周恩來夫婦珍貴合影集,看到最後竟然哭了……
    可他留下的英俊瀟灑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1954年,他第一次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不慌不懼,大步流星的步伐,引來了無數人的關注。1955年,他參加萬隆會議,三次力挽狂瀾,鎮定有力的發言,讓所有人為之沸騰……擁有這樣的盛世容顏和颯爽英姿,周恩來本可以逍遙一生。可他偏偏把所有的力氣,都放在了這兩件事上,一是對人民的鞠躬盡瘁,二是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 周恩來父親周貽能:辛苦一生為葬妻,離世前想見兒子
    多年的顛沛流離輾轉謀生,周貽能更在意和兒子在一起的時光,到了武漢希望這樣的時光能夠長久一點,彌補父子之間缺失的關懷。日寇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不斷踐踏,武漢也不安全,周貽能隨著工作人員遷往別處,先後輾轉來到湘鄉、貴陽。與兒子的相聚是短暫的,在戰亂的大背景下他也逐漸適應了這種彌足珍貴的相聚。
  • 重病中的周恩來為何突然張開嘴唱起了《國際歌》
    手術後不久,周恩來從醫院打電話來,點名要女秘書趙煒今後陪著鄧大姐去醫院。因為他躺在病床上,看見鄧穎超不管颳風下雨,幾乎每天都來,而且都是獨來獨往,有時隔著窗戶望著鄧穎超花白的頭髮迎風飄動、步履蹣跚的背影,此情此景,周恩來心裡湧上的不僅是溫暖也有心痛。畢竟鄧穎超也過了七十歲,他多少有些放心不下,於是主動提出讓一位秘書陪著她來醫院,多少有些照應。
  • 周恩來專機機長張瑞靄:一九六九年周恩來空中遇險記
    代表團乘坐周恩來的伊爾—18專機,執行飛行任務的是為周恩來服務長達15年的特級飛行員、民航北京管理局局長張瑞靄。 然而,當周恩來的專機飛到南寧上空時,機組卻突然接到河內方面的通知,說由於靈堂尚未布置好,暫時不能接待這架專機,要專機次日上午再去。 當時,中、蘇、越三方在國家和黨際關係上出現了複雜的局面。中蘇關係緊張,胡志明生前的態度是傾向於中方的,至少是嚴守中立。而他的後繼者,卻恰恰相反。中方的弔唁安排,本意是避開蘇方,先一步弔唁。
  • 周恩來總理逝世45周年,十裡長街送不走心中的思念
    2021年1月8日,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5周年的日子,紀念,緬懷。閱兵期間,這張周總理的照片,戳中了眾多網友的淚點。「幾十年前,一位老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用深邃的目光注視著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他或許還記得,自己曾經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當年送他的十裡長安街,如今已是十裡繁榮。這盛世,如您所願,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 周恩來修改文藝節目
    11歲那年,他在淮安東嶽廟龔蔭蓀表舅家寄館讀書時,就曾在課間組織同學們一起演戲。據周恩來的表妹、私塾同學龔志惠晚年回憶說:「大鸞(周恩來乳名)哥那時老叫我哥(龔仁甫)演壞人、洋人,他自己演公正無私的法官。」那時周恩來除了看過一些淮戲演出外並未專門學過表演和戲劇創作,那些自編自導自演的內容都是他從進步報刊上看到的事,比如帝國主義分子(洋人)在中國,特別是租界裡耀武揚威、欺侮中國人等等。
  • 周恩來養女:孫維世
    後來周總理回來了,他不但認了孫維世為乾女兒,後來還一直把她帶到延安,有「紅色公主」之稱。父親:孫炳文,無產階級戰士。孫炳文是朱德的結拜兄弟。1916年春,孫炳文在川南見蔡鍔,相談盛歡,留作隨軍參議。與朱德相識後到朱德部任參謀,並結為金蘭之交。1922年孫炳文與朱德由老家四川赴馬克思的故鄉德國留學,尋求革命真理,同年11月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 周恩來精神的歷史特點
    這種結合在周恩來身上體現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在中華民族的現代史上產生周恩來這樣的偉人和周恩來精神這樣的境界,不是偶然的。這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喚。我們要從歷史上探求這種規律,培養更多具有周恩來精神的人,這對提高全黨全民族的素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振興中華,再創輝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 重慶珍檔丨周恩來的重慶歲月
    2021年1月8日,是周恩來同志逝世45周年。「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周恩來同志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他半個多世紀奮鬥的人生歷程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個生動縮影。」在周恩來的革命生涯中,重慶的8年歲月,是周恩來革命生涯中輝煌的歷史篇章。
  • 鄧小平和周恩來之間的關係有多親密?鄧小平:我把他當作兄長
    鄧小平雖然年紀輕,但是幹勁十足、辦事認真,他所刻蠟板,字跡秀麗工整,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也深受周恩來的賞識。由於鄧小平還身兼油印的工作,工作時手上和臉上經常沾上油墨,看起來像只花貓,於是大家都稱他為「油印博士」,後來,這個稱呼就在旅歐的中國留學生當中傳開了,成為歷史佳話。
  • 律師劉崇佑:為周恩來打贏官司後,不但不要錢,還資助周恩來留學
    因為在周恩來看來,對這樣一位睿智的律師,根本不需要來什麼虛的。 那麼這位劉崇佑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天津的大學生被捕,學聯組織要跑到北平請個大律師來呢?他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這一切,就要從劉崇佑接案子的「任性」上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