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專機機長張瑞靄:一九六九年周恩來空中遇險記

2021-01-18 騰訊網

1969年9月3日上午,越南主席胡志明去世。當晚,周恩來率由葉劍英、韋國清等二十多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弔唁。代表團乘坐周恩來的伊爾—18專機,執行飛行任務的是為周恩來服務長達15年的特級飛行員、民航北京管理局局長張瑞靄。

周恩來專機機長張瑞靄

中方的考慮和安排是出於和胡志明的特殊友誼,由周恩來率團先行一步去進行遺體告別,正式弔唁活動則派李先念率團參加。

然而,當周恩來的專機飛到南寧上空時,機組卻突然接到河內方面的通知,說由於靈堂尚未布置好,暫時不能接待這架專機,要專機次日上午再去。

當時,中、蘇、越三方在國家和黨際關係上出現了複雜的局面。中蘇關係緊張,胡志明生前的態度是傾向於中方的,至少是嚴守中立。而他的後繼者,卻恰恰相反。中方的弔唁安排,本意是避開蘇方,先一步弔唁。而河內方面的所謂「不方便」接待,就打亂了中方的意圖。後來聽說,河內這樣做,是為了先行接待蘇聯方面的專機。

越南方面的這種態度,自然讓周總理十分不滿。周總理果斷讓人通知河內,他將於4日飛抵河內,不要求越南方面的任何接待,進行完遺體告別後,當天就回國。

這樣代表團在南寧住了一晚,於4日上午飛抵河內,周總理囑專機在機場待命,就率代表團前往河內主席府正廳臨時設置的靈堂。黃昏時分,代表團的成員回來了,聽說周總理在遺體告別時大放悲聲,引得周圍也是一片大哭,人人淚溼衣襟,我們也都覺得鼻子發酸。雖然越南領導人一再挽留,但周總理說家裡有事,讓收拾東西馬上走。

張瑞靄接到要走的通知後,馬上向國內報告,並詢問航線天氣情況。國內來電答覆:從河內到南寧的航線上有大面積雷雨雲,不同意起飛。張瑞靄立即向周恩來報告。

周恩來此時神情凝重,由於剛參加完遺體告別,兩眼仍有些紅腫。聽了張瑞靄的報告,周恩來仍然堅持要走。雖然深知飛機夜闖雷雨區有一定危險,但權衡當時的處境,張瑞靄還是決定起飛回國。

飛機上的周總理

天氣情況果然惡劣。專機起飛不久,就進入了雷雨區。一道道閃電,像利劍般朝飛機劈來,閃電過後,飛機又墜入無邊的黑暗中。張瑞靄與第二機長趙祿子等一起,集中精力,利用機上雷達和閃電亮起時形成的短暫能見間隙,捕捉著雷雨雲最薄弱的方向飛行。

機艙內,儘管小窗板已經拉上,但機艙外強烈的閃電光,還是通過窗板縫隙一道道射進來。由於劇烈的顛簸,桌上的所有東西都挪了位。機艙內的人們無不處於緊張狀態,周恩來卻鎮定異常,反而索性拉開窗板,凝視窗外。

最終,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飛機鑽出了雷雨區。

然而,此時危險並沒有最終過去。飛機平穩飛行了十多分鐘後,接到南寧機場的報告:機場這邊正降暴雨,能見度不足一公裡,降落有困難。

因為油料不夠,到其他機場或是直飛北京都不可能,張瑞靄最終決定在南寧降落。

離南寧機場越來越近了,飛機再次鑽進了厚厚的雲層中。外面,雷電交加,暴雨如注。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飛機一點點降低高度,看清跑道,準確地落了地。跑道上積滿了水,張瑞靄緊緊地握住駕駛杆,不停地踩下剎車、放鬆、再踩下去、再放鬆……終於,飛機在跑道上慢慢停了下來。

這時,大雨仍在下著。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委會主任的韋國清請示周恩來:「總理,天氣這麼壞,今晚飛不了了,而且您太辛苦啦,不如進城好好休息一夜吧。」周恩來說:「我不聽你的,我一切都聽張瑞靄的。」

擔任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時的張瑞靄

張瑞靄了解韋國清的苦心,於是對周恩來說:「跑道上的積水越來越深,繼續飛北京恐怕是不可能了。我們還是進城吧!」

周恩來與機組人員合影

周恩來沉思片刻後同意了。次日上午,張瑞靄駕駛專機,載著周恩來和代表團安全飛抵北京。

相關焦點

  • 周恩來和神秘的「紅色空姐」合影照
    周恩來在飛機上1956年,新中國民航第一批空中乘務員走上飛機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服務。毛澤東主席乘機時曾親切地稱空中服務員為紅色空中小姐,紅色空姐成為那個年代共和國天空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中國空姐和中國民航也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一步步破霧前行。
  • 《周恩來回延安》導演、主演劉勁:「周恩來就是我心中的大樹 」
    學習時報:2018年《學習時報》刊發了《周恩來之謎》的文章,後來這篇文章被廣泛轉載,文章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連敵人也敬重他——周恩來?」這個來自特殊角度的評價,讓我想到了宋代呂皓的一句話,「人情不相遠」。《周恩來回延安》這部影片展現了領袖和人民之間真摯的情感,這部電影改編自曹谷溪的同名報告文學。1973年周恩來回延安時,曹谷溪就在歡迎周恩來的人群中。
  • 百年花神,情歸淮安:記周恩來紀念館花神咖啡
    因為冠名Flore,店內自然也是花團錦簇、綠意盎然:咖啡館法文招牌的上端與兩旁,覆滿了鮮花綠植與藤蔓,奧斯曼風格的建築格調,鮮活生動,富於魅力,室內採用經典的裝飾,舒適的長椅,鏡牆、桃花心木護壁,組成溫馨柔和的畫面,整個咖啡館就像空中花園,充滿唯美浪漫情調。花神咖啡館並不僅僅供應咖啡,其菜單範圍相當廣泛有茶,巧克力,果汁與紅酒等,不僅提供簡餐還提供正餐。
  • 周恩來與書
    周恩來讀的第一部小說是《西遊記》1946年9月,周恩來在南京雞鳴寺裡曾3次接受美國當時最負盛名的專欄作家沃爾特·李勃曼(1889~1974)的採訪,周恩來對李勃曼說:「我小時候在私塾念書。從8歲到10歲我已開始讀小說。我讀的第一部小說是《西遊記》,後來又讀了《鏡花緣》《水滸傳》和《紅樓夢》。」周恩來這麼早的閱讀能力是哪來的呢?
  • 周恩來在上海神出鬼沒的往事
    其實,和黃平一起去蘇聯總領事館的還有一位26歲的年輕人,他就是1個月前出任廣州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吳廷康點名要見的另外一位中共人物。就在黃平和周恩來去總領事館的那個白天,周恩來在距離總領事館不到2000米之外的虹口四川北路橫浜橋北 堍,主持了一場有關中共軍事報告。陳獨秀和顧順章特別介紹黃平去列席這個會議。黃平就在這個會議上,第一次見到周恩來。
  • 【痛心】英雄機長賀中平離世,曾空中遇險保護263名乘客備降廣州
    【痛心】英雄機長賀中平離世,曾空中遇險保護263名乘客備降廣州 2020-12-26 1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南海指揮朝鮮空戰
    1950年11月30日上午,為保證初戰的勝利,朱德在劉亞樓陪同下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乘坐伊爾—14專機,親臨遼陽機場視察即將上前線的空四師。當天上午,禮堂裡氣氛熱烈,當朱老總走上主席臺時,歡呼聲和掌聲灌滿了禮堂。空四師十團二十八大隊的飛行員們英姿勃勃地坐在頭排座椅上。
  • 天降大任前的磨礪一一記周恩來的少年時代
    (周恩來出生的房間)他的父親周貽能給孩子取名為恩來,意為"恩惠到來",是用來對孩子的來到表示感恩和期望。但事與願違,周恩來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公便去世了。這使周恩來的母親處於極度悲傷之中,她的悲傷使她對孩子的興趣減弱了許多。
  • 周恩來修改文藝節目
    據周恩來的表妹、私塾同學龔志惠晚年回憶說:「大鸞(周恩來乳名)哥那時老叫我哥(龔仁甫)演壞人、洋人,他自己演公正無私的法官。」那時周恩來除了看過一些淮戲演出外並未專門學過表演和戲劇創作,那些自編自導自演的內容都是他從進步報刊上看到的事,比如帝國主義分子(洋人)在中國,特別是租界裡耀武揚威、欺侮中國人等等。
  • 周恩來精神的歷史特點
    周恩來精神博大精深,高尚優美,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學術界把「周恩來精神」作為一個歷史範疇進行了多方面、深層次的討論,得到廣泛的認同。  什麼是周恩來精神?筆者以為,周恩來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周恩來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馬克思主義革命人生觀的完美結合。
  • 周恩來譯員冀朝鑄:紅牆翻譯的傳奇背影
    那是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走下專機,向周恩來伸出手。周恩來迎了上去,冀朝鑄也馬上跟了上去,知道自己不能離得太遠,也不能站得太近。他替尼克森翻譯出了那句經典:「我是跨越太平洋與中國人民握手。」這個歷史瞬間被定格在世界各大媒體上。但在《人民日報》當時發表、後來為國人所熟知的那張照片上,他的形象卻被P掉了。
  • 周恩來與習仲勳的真摯情誼
    從中共中央到達陝甘地區後認識周恩來,到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勳與周恩來之間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1958 年,周恩來率領國務院以及各部委負責同志到北京郊區的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勞動。周恩來和習仲勳一起「搭班子」拉車。習仲勳推車運送石頭和泥土,周恩來在前面拉車。習仲勳儘量走得快點,擔心累著周恩來,可周恩來的步子比他還快,拉著車子的繩子總是繃得緊緊的。他倆在工地共勞動 5天。
  • 周恩來養女:孫維世
    1949年4月,孫維世在北京西郊萬安公墓買了一塊墓地,安葬了生母任銳,並請周恩來題寫了墓碑。同時,她又在母親墓的東側買下生父墓地,準備把生父孫炳文的遺骸從上海移來北京,與母親任銳合墓。30年代,孫維世(右)與母親任銳1939年,孫維世陪同周恩來前往莫斯科治病。期間,她對歌劇產生興趣。在周恩來的鼓勵下,考入莫斯科戲劇學院,學習表演和導演。先後畢業於莫斯科東方大學、莫斯科戲劇學院。
  • 細數周恩來的「最後一次」……
    周恩來和葉劍英(左)出席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這段話後來被簡稱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成為當時和此後一個時期內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和我國人民的奮鬥綱領。這是周恩來一生中最後一次作政府工作報告。四屆人大閉幕後,周恩來病情急劇惡化。醫生通過胃腸鏡檢查,發現周恩來靠近肝部的大腸內有一個腫瘤。
  • 周恩來與解放戰爭戰略決戰
    周恩來基於對敵我力量發展變化的深刻了解,在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人民解放軍應「準備若干次帶決定性的大的會戰。」①這年的4月中旬至9月下旬,毛澤東曾準備訪問蘇聯,戰略決戰開始後,毛澤東決定將出訪時間推遲。在這段時間裡,中共中央決定周恩來仍以主要精力研究軍事問題,參加指揮全國解放戰爭。
  • 周恩來這樣處理親屬家事
    新中國成立後,鄧穎超先後給周保章兄妹寫信,約他們去中南海西花廳一起團聚過春節,這在周恩來的眾多晚輩中是很少有的待遇。此外,現居青島的周保章保存有鄧穎超給他的50多封信件,其中30 餘封為鄧穎超的親筆,其餘為鄧委託秘書代寫。這在周恩來的幾十位侄兒、侄女中是少有的,也能說明一些問題。趙光宸作為周恩來夫婦覺悟社的第一批社友,後來又和周恩來一同赴歐洲尋求救國真理。
  • 鉤沉|周恩來與民主黨派人士的交往往事
    從艱難的革命戰爭年代,到新中國的建設時期,宋慶齡都把周恩來及其夫人鄧穎超當做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和最知心的同志和摯友,而周恩來、鄧穎超也非常尊重宋慶齡,稱其為「國之瑰寶」。宋慶齡與周恩來的友誼始於上世紀20年代。「(上世紀)20年代中期,我在廣州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他當時很年輕,但已經儼然是一位革命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多才多藝、久經鍛鍊的領導人了。」宋慶齡回憶說。
  • 【家風故事】周恩來同志的家風
    這10條家規,是周家晚輩根據周恩來平時對他們的教育總結出來的。周恩來沒有寫在紙上,而是寫進了後輩們的心中。 從這10條家規可以品出,周恩來對親屬晚輩的要求十分嚴格,也十分具體、細緻,細微中透著關懷。 周爾均是周恩來的堂侄、國防大學原政治部主任。
  • 周恩來的黨性修養思想初探
    周恩來指出:「工人階級立場不是從空中掉下來的,也不是自己封的,決定的關鍵是實踐,只有實踐才能證明是否合乎這樣一個立場。」38因此,要站穩工人階級立場需要長期的摸索、學習、鍛鍊,需要在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線、政治態度和政治宗旨、政治組織性和政治紀律性、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等方面經受考驗。具體地說: 其一,在政治方向和信念上堅持共產主義,是黨性標誌的首要點。
  • 周恩來和他的「鐵仙四哥」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在1988年1月由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書信選集》一書的第303頁,刊登了周恩來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園新村寫給他「鐵仙四哥」的一封信。 「鐵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來六伯父周嵩堯的獨生子,在周家「恩」字輩大排行四,所以行七的周恩來稱他為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