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相見》由何澍培執導,匯聚了眾多青年實力派演員,憑藉複雜虐心的劇情和精緻唯美的畫面,備受觀眾的追捧。劇情主要講述了民國軍閥混戰時期,割據北方的易家三公子易連愷與被迫嫁於他的秦桑之間的虐心愛戀,以及易氏三兄弟為爭奪權力而產生的愛恨情仇。在該劇中,韓東君的演技直線上升。從《無心法師》的無心到《人生若如初相見》的易連愷,他再一次用演技徵服了觀眾。很多網友都表示,好久都沒有看過如此良心的民國劇了。
作為對感情戲不怎麼感興趣的男性觀眾,更關注劇裡的權 力鬥爭劇情。因為方中信看了人生若如初相見,發現裡面有侯勇,兩個人還是兄弟。劇中兩大陣營是軍閥和天盟會。軍閥不用多說了,天盟會都是留洋的學生,主張民煮自由思想進步。 侯勇是天盟會的頭領,從昨天的劇情來看,對軍閥就是單純的恨。他們執著地認為百姓是因為軍閥才不聊生的,軍閥勾結商人就是要天下大亂。所以派人追殺軍閥的子女,刺殺軍閥的秘書,在出殯的路上亂鬧,侮辱死者。利用軍閥的女兒的感情,刺探情報。殊不知軍閥雖然有私心卻也保一方水土安寧。天盟會打著進步的旗號卻也免不了對人性有所踐踏。更諷刺的是,這些學生聽命於侯勇,卻不知道侯勇只是個理想主義者,只是因為對哥哥的誤解才對軍閥有恨意。天盟會的學生大多單純不經世事,覺得自己見過世面受過教育就了不起,急於找認同感,侯勇這時候充當一個精神領袖的角色,引導他們。通過現在的劇情,這些人依舊用暴力和製造混亂解決問題,這和打打殺殺的軍閥有何不同? 最讓我不理解的就是驪望平,他讓鄧玉林救自己就是因為知道鄧是秦桑的閨蜜吧,利用鄧接近三少,打入易家內部,可以從日本回來就是帶著目的的,又怎麼能好意思說出要解救秦桑這種不負責任的話? 這種矛盾衝突看起來很帶感。安利一下這個劇,男性觀眾也完全看得進去。
易連愷的為人是我看不懂的,他那樣的愛他的秦桑,卻動不動的對她發脾氣,給她臉色,甚至最後說出夫妻情分猶如此鐲這樣傷人的話。大概是實在愛的緊吧,起初是氣秦桑不能給他同等分量的愛,最後卻是想要秦桑徹底放開這段過往。易連怡,易連慎都曾說過秦桑就是易連愷唯一的軟肋。鎮寒關城樓上的縱身一躍便是最好的證明,深情如慕容灃也曾在江山與靜婉之間遊移過,易連愷卻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秦桑。只要他的秦桑平安,什麼百萬鷹洋,什麼三千河山不要又如何。我最喜歡秦桑和易連愷平淡相處的部分。或許秦桑有別的心思,或許易連愷早已洞悉秦桑的算計,可我總還以為易連愷對秦桑的幾句調笑,秦桑對易連愷的幾分關心都是發自內心的深愛,只是他們兩人在層層迷霧中未曾看清。易連愷知道秦桑睡得淺就拔掉了房中的電話分機,秦桑的請求他總是私下記得,秦桑身體不舒服說要見他,他就真的幾天不出陪著她;秦桑知道易連愷喜歡鹿肉就不斷的把肉熱了又熱等他回來,易連愷被暗算躺在醫院裡,秦桑忙上忙下的照顧他,在鎮寒關易連慎開玩笑讓易連愷娶了閔紅玉為妾,秦桑記著易連愷因為自己是姨太太生的,便發誓永遠不娶姨太太的諾言,幫他擋了回去。這星星點點的平淡過往總是發自兩人愛而不自知的真心吧。電視劇版中把秦桑上芝山的原因改成要與易連愷同生共死,而不是求易連愷託人救出酈望平。這樣至少能看出秦桑的真心。其實把秦桑與易連愷的結局留在鎮寒關也好,否則以秦桑那樣執拗的性格,面對易連愷為娶她,拆散她原本的姻緣,強佔她家土地,使母親抑鬱而終的事實真不知她會如何與易連愷相處。大概我逃不出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八個字。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腸斷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
十二三歲時,易連愷因為破相遇到了秦桑,就是他一生的劫。他原本和慕容灃一樣都是統一天下的一代梟雄,卻偏偏沒躲過命裡的紅顏劫。秦桑是他的軟肋,讓他心有牽掛,受制於人,無法功成名就,揚名立萬,只能功敗垂成,一敗塗地,即便他機關算盡,步步為營,還是被對手發現了致命的死穴,無力反抗,只能成為一個無奈的失敗者。易連愷要是不破相就不會遇見秦桑,他的結局也會不一樣,那也就沒有《迷霧圍城》這樣感人肺腑、盪氣迴腸的故事了。在北方,拾不算也算了另一位小少爺的八字,也是險中有貴,貴不可言。他算的是慕容灃的八字。不過這個八字缺金,必要隨身帶一金器,須臾不離,直到長大成人。而且平生不能贈任何金器與他人。如果一旦贈與他人,必有大險,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是這一生雖然功高勳重,但必然落落寡歡,真成了孤家寡人。這就是宿命,慕容灃送了塊金表給尹靜琬,即便以後榮華富貴,但是痛失摯愛,也是一輩子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