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明白「黑鏡」了嗎?

2021-02-08 KFM981

終於刷完了《黑鏡》第四季。小K眼睜睜地看著豆瓣評分,從開播前的9.3掉到了8.4

一代神劇,就快跌落神壇。

打低分的旁友們普遍表示,它喪失了原先冷冰冰的氣質和細思極恐的反轉,黑暗戲謔中讓人直打冷顫的《黑鏡》逐漸淪為平庸直白之作。

大概猜到會有人這麼"控訴",該劇從開播至今的主創Charlie Brooker一早就表示:我寫《黑鏡》的基本法則,就是你永遠不用看一集重複的《黑鏡》。

從2011年播出第一季到2017年底,推出移師美國Netflix兩年後的第四季,製作周期一下從2年3集快進到1年6集

不過,《黑鏡》這部劇雖然迎來(將近)「七年之癢」,但也積累起素材玩起了劇情串聯與彩蛋。

其實早在第三季,劇情串聯就已經發生。

第二季第二集《白熊》的女主角從昏迷中醒來,發現自己在一間陌生的房間裡並且失去了記憶。

房間背後的LOGO,就出現在了第三季第二集《遊戲測試》中。

202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真人秀風格的監獄,被指控綁架和謀殺兒童的女主被公開折磨。

而302的男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處在一個逃脫不開的牢籠裡。

這一集中製作遊戲的公司叫做TCKR.

也是這家公司,在第三季第四集《聖朱尼佩羅》中,利用存儲再生技術研發出新型治療方法,創造出聖朱尼佩羅這座虛擬城市。

第四季最後一集《黑色博物館》中的博物館館長,也曾經是TCKR公司神經研發部的主管。

第三季第六集,女主角之一的布藍調到外勤部之前,曾經在數據鑑證科工作。

負責的最後一個案子,就是《白熊》裡的綁架案。

同樣在這一集中,故事主線圍繞著社交網絡上"你希望下一個是誰"的死亡投票展開,一閃而過的屏幕上也有《白熊》這集女主角維多利亞的名字。

第一季第一集中的倒黴首相,出現在了網站新聞中。

也出現在了推特的趨勢榜(最下面的名字)。

剛剛這本雜誌的左下角,還提到了一家公司叫做Granular,就是在第三季第六集中開發出機械人造蜂的公司。

雜誌封面這位人物,也就是《遊戲測試》中的這位遊戲大佬齋藤先生,有沒有因為違法測試受到嚴懲呢?

很顯然,沒有。

第六集滾動的電視新聞顯示,他還開發了新的遊戲系統。

同樣在底下的滾動新聞中,還有一條:聖誕特別集《白色聖誕》中,通過意識提取出的人類意識複製體,被賦予了人權。

第三季第三集《閉嘴跳舞》中年輕男主肯尼的電腦上,貼著第二季第三集中虛擬藍熊Waldo的貼紙。

也就是說,雖然《黑鏡》由一個個獨立的故事組成,但它們處在同一個大環境中,只是時間線有前有後。

接下去,這點在第四季中也有印證。

第一集《卡利斯特號飛船》,又名《別惹程序猿》

卡利斯特號曾經抵達太空中兩個星球,一個叫做Skillane,另一個叫Rannoch.

這兩個單詞,分別是第二季第二集中女主角維多利亞和她未婚夫的姓氏。

男主角在現實生活中,冰箱裡儲藏著Raiman牌牛奶。

Raiman是誰?第三季第五集的主角之一,家裡恰好就是開農場的。

不僅有跨季串聯,還有同季串聯。

男主角最常叫披薩外賣的那家店,在本季第三集《鱷魚》中也有出現。

只不過在第三集中,這家店已經沒有外賣小哥,進化成自動送餐車了。

在《卡利斯特號飛船》中,男主角羅伯特·戴利是一家遊戲公司的首席技術官,獨居、社恐、沒朋友。

他私藏了一個不聯網且無人知道的伺服器,擁有自己的獨家遊戲

他通過DNA數據生成數碼複製人,放在遊戲中供他指揮差遣,和虐待…

打個響指就能讓對方窒息

複製人是誰?是他在辦公室不喜歡的人,和喜歡的人。

久而久之,在女主角的複製體到來之前,因為意識到戴利掌握著所有人的DNA、有能力造出無數個他們,複製體們都放棄了反抗。

值得一提的是,在戴利掌控卡利斯特號飛船時,畫面風格更像《星際迷航》原初系列

等到意識體反抗成功之後,畫面風格則更接近2009至今的重啟系列。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位資深的遊戲製作人叫做羅伯特·戴利。

《黑鏡》主創Charlie Brooker曾經做過遊戲方面的記者,說不定兩人有點交情呢。

男主住的房間是402,其實本來這集是第四季的第二集。

這一集還有兩個演員彩蛋,其實都圍繞著男主角的扮演者傑西·普萊蒙展開。

在遊戲公司裡,有一個沒臺詞的女同事一閃而過。

她就是傑西·普萊蒙現實中的未婚妻、老《蜘蛛俠》三部曲裡的女主角——克爾斯滕·鄧斯特

本集最後有一位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遊戲玩家,正是《絕命毒師》裡的小粉亞倫·保爾配音。

他和傑西·普萊蒙在《絕命毒師》裡也有對手戲。

還有一個不算很彩蛋的彩蛋,是當戴利和女主角介紹自己最愛的《太空艦隊》時說,你現在可以在Netflix上補劇……

這波軟廣可真硬。

第二集,朱迪·福斯特導演的《方舟天使》,單親媽媽想實時掌握女兒的蹤跡,帶她植入了"方舟天使"程序。

當這個項目的工作人員向媽媽解釋"濾鏡"功能(即馬賽克掉孩子可能會目睹的不良畫面)時,電腦中出現的鏡頭,正是來自於第三季第五集。

長大後的女兒發現媽媽其實沒有如約關掉程序,回看了母親的監控記錄。

調取記錄的方式,也很像第一季第三集中,調取記憶晶片記錄的旋轉方式。

女兒房間裡貼滿了海報,其中一張是說唱歌手Tusk的。這個人曾在第三季第六集出現過,也上了社交網絡的死亡名單。

這集的彩蛋相對來說不多,基本上都是在暗示劇情。

比如女兒在發現母親仍然在監控自己之前,在教室裡上課,老師講的內容是經典悲劇人物俄狄浦斯

心理學上有一個"俄狄浦斯情結"概念,其中有一點是說孩子對同性家長的排斥,這無疑也是本集主要劇情。

女兒最後離家出走時響起的音樂,是來自Pretenders的"I'm a Mother".

但這並不是一首很溫情的歌,看歌詞:

第三集《鱷魚》,一個典型的"說了一個慌就要用另一個謊言來掩蓋"的、我以為在看《看不見的客人》的故事。

串聯起前面幾季的,首先是插曲"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

曾經出現在第一季第二集聖誕特別篇第三季第五集

在這一集中,主要角色女調查員曾吃過一種糖果,在本季第五集中也有出現。

女調查員在調查一起車禍時,曾經站在一家漫畫店門口,這家店的名稱叫做Outpost 21.

在現實中,Outpost 21也是存在的,是經典遊戲《毀滅戰士》玩家創建的地圖之一。

地圖的描述很值得玩味,基本上在說Outpost21表面寧靜祥和,實則暗藏黑暗骯髒的秘密。

這裡有兩層意義的解讀:

第一,女主角表面過著成功又和諧的生活,背地裡卻背負著多重命案;

第二,女主角殺死前男友之後埋屍的地點,是她建築公司的一處工地。

這裡在建造"所有人都住得起的房子",底下卻掩藏著黑暗的秘密。

第四集《絞死DJ》,這個名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片尾男女主角重逢之後的背景音樂,來自The Smiths的"Panic",歌詞中反覆唱到的就是"絞死DJ"。

這首歌曾經要被用在上一季第四集《聖朱尼佩羅》中,最後棄用。

說到《聖朱尼佩羅》,我不禁在想:是不是以後每季的第四集都是一個溫暖的故事?

這集和別的集的關聯也不多,唯一一點就是這個約會app在第三季第二集曾經出現過。

在第四季第一集也有短暫鏡頭,遊戲公司的接待員埃琳娜就在使用。

這集是一個非常溫暖有愛的故事,但結合到貫穿整季的意識複製體這個話題,以及女主角艾米曾經說過這麼一句:

也很有可能是說,在約會APP的背後,是1000對意識複製體的不斷配對、消失,也可能是同一對意識複製體被啟動+重啟了1000次。

因為我們已經可以在這集裡看出,男女主人公約會的世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們不用工作,只用談戀愛就好;女主角永遠是同一件駝色外套;水漂打不過4次。

這樣一想還是有點可怕的。畢竟這部劇裡的意識複製體,好像都挺慘的

第五集《金屬頭》,黑白片,讓人看了最雲裡霧裡的一集。也因為只顧著營造獵殺氛圍忽略了劇情,被各大評分網站評為最爛一集。

不過這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接近尾聲時,給了一箱白色小熊特寫鏡頭——這就是女主角拼了老命和機械狗鬥了一整集想要拿到的東西。

第二季第二集中被綁架的小女孩,心愛的玩具也是白色小熊。

第二季中的這對父母是白人母親+黑人父親的組合,第四季中一開始女主角也和一位黑人男性在一起。

國外論壇中有一種流行的說法:第四季中的這兩位,很有可能是第二季中這對父母的親屬。

第六集《黑色博物館》,這個黑色有兩層意思:第一指的是犯罪,第二這集本身就是《黑鏡》這部劇的博物館。

黑色博物館的產品,帶觀眾快速回顧了一下前作。

女主角剛開始參觀,背後的錄像是第二季第二集中的女主角。

背後的紅衣男模特,也是同集中出現過的紅衣男子Baxter.

湊近一點看,能看到這個LOGO.

還有本季第二集載有"方舟天使"程序的專用平板電腦,女兒最後用它砸傷了母親。

第三集《鱷魚》中女調查員的丈夫喪命的浴缸

第一集《卡利斯特號飛船》中出現的棒棒糖意識複製裝置

聖誕特輯裡出現的男主角的高科技工具;

第三季第五集中士兵們睡過的上下鋪;

第三季第六集裡的機械殺人蜂

第一季第一集裡公主的綁匪、最後自盡的行為藝術家

所以如果只因"變味"而打一星,小K是不服的。

懼怕科技發展過於快速而寫下《黑鏡》的Charlie Brooker,通過這幾年接受反饋,也漸漸鬆口說"科技對人的影響,因人而異"

這或許是《黑鏡》"變味"最直觀的原因。

可以說,《黑鏡》的質量比之一二季肯定是有下滑。但它拋開這個名字來說,仍然是一部質量上乘的劇集。

1年6集的速度,使得劇本的雕琢不比以往精緻。

或許主創該沉下心來。畢竟好劇,觀眾是不怕等的。

(但也別等太久!!!)

本周節目中已經有兩對新cp上線啦!

7:00~12:00

Morning Beat

Echo & Kelly 陪你上班!

10點後,Jenny接棒!


16:00~19:00

K-GoGo

Ray & Candy 陪你肥家!


最近他們將帶來格萊美預測!!!

記得戳原文收聽~

*部分圖片資料源網絡,

轉載請聯繫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差「黑鏡」,到底值不值得看?
    圖為:《黑鏡》編劇 Charlie Brooker看標題你應該猜到了,一直到第六集結束,我蠢蠢欲跪的膝蓋只是彎了一下弧度,到底是沒心甘情願地五體投地。直到駭人的一幕真的發生,部分吃瓜群眾警醒,今天是首相被強迫,哪一天就輪到自己了呢?這就是《黑鏡》,面上講科技,內裡卻像個局外人,冷笑著看可悲的人類走向毀滅,還要補一槍:「我早說過這個破世界會完蛋」。
  • 看「黑鏡」心態都沒崩,看它卻崩了
    「黑鏡」系列一出,劇迷口味就刁了。
  • 重現「黑鏡」:用「AI機器人」與逝去的親人實時聊天
    」,它根據逝者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內容或其他網絡言論來模仿逝者,並與親人進行「實時聊天」。網友大呼:「黑鏡」來了!還記得英劇《黑鏡》中的「AI男朋友」嗎? 女主角瑪莎的男友在車禍中喪生,後來她用男友過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照片、視頻等信息創建了一個新的虛擬男友,並開始跟「他」電話交流,隨後甚至還把「他」做成了和男友一模一樣的實體機器人。
  • 「黑鏡」S3 開播!新故事致鬱力更高!還TMD超有天朝特色!
    的「黑鏡」S3 !「黑鏡」S3 今年賣給Netflix 之後,厲害了我的姐,10月21日一槍頭推出 S3 前6集,17年上半年再出後6集。苦了字幕組兄弟姐妹們,24小時趕工,到今天已經5集熟肉上線。(仿佛看見你們吐在屏幕上的血刷完前3集,我迫不及待發安利!
  • 【美劇推薦】《黑鏡》第四季「約會程序」:最終極的約會App,是救世主還是毀滅日?
    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像是楚門的世界的巨大封閉空間中,裡頭的人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模樣,不記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以前在做什麼,從有意識以來,他們就依循著「Coach 」的指令行事。「Coach」無所不能,替人們規劃一天的行程,兼有健身教練,人生導師還有戀愛專家的功能,指引你運動保持體態,以便和自己的終極對象配對。
  • 跪了,這才是真正的「三集片」黑鏡!
    第一時間看完後,大失所望。幸好,這部新開播的「迷你黑鏡」彌補了院長的遺憾——《來自未來的故事》 Stories from Our Future故事的靈感雖然來源於《黑鏡》,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特色——全程沒有臺詞。緊張刺激的BGM+短小精悍的故事讓人看的格外過癮。
  • 黑鏡|重溫white Christmas特別篇
    這就是黑鏡的可怕之處。這一在2014年尚屬新鮮的概念,準確預言了幾年後的今天。被侵犯的隱私權早已不是新聞,即便沒有智能眼,我們也已經被無孔不入的攝像頭「直播」。去年激起群憤的「水滴鏡頭」只是露出水面一角的冰山,真正可怕的是無法被談論的、集權式的「監控」。
  • 「黑鏡」跌落神壇,但這一集好得不像話
    自Netflix接手之後,一代神劇《黑鏡》,就跌落了神壇。三、四兩季全跌破9分。在同樣暗黑的設定下,美國繼父終究還是比英國親爹更「正能量」一些,相比一、二季的致鬱結局,三、四季的結尾走向明顯陽光很多。雖然整體質量有所下降,但其中依然不乏精品。
  • 網飛最新科幻片,靈感來自《黑鏡》但是比《黑鏡5》好看太多了!
    文:點點2019上半年度可謂是「爛尾奇年」。季季廣受好評的《權遊》最終章評分掉到6.1,人設全崩。全民都在追的國產劇《破冰行動》被莫名其妙的感情支線拉低,高開低走,收官口碑差評。一代神劇《黑鏡》也湊了個熱鬧,最新一季不知所云,評分低至6.6,只比《權遊》高出那麼一點點。
  • 《黑鏡》第五季涼了!根本在於創意老套落伍
    而他和比利通話的動機異常簡單:幾年前他在開車時因為禁不住誘惑,打開手機看了一眼「碎片」app的新提醒,間接導致妻子在車禍中身亡,此後他一直無法原諒自己。聽聽這些劇情簡介,你就能明白《黑鏡》第五季的最大問題在哪:它的內容一點都不科幻、超前。三個故事的核心概念,分別是VR遊戲中的角色扮演、社交軟體成癮現象,和對大腦進行數碼備份。
  • 為什麼看英劇的會歧視看美劇的?看完《黑鏡》第四季你就明白了
    聯想到什麼了嗎?這就是當年《黑鏡》特別篇中的內核設定啊:「AI意識有人權嗎?」新一季,還能更新穎點兒嗎?《天使方舟》,別惹單身媽媽其實從肇事、拋屍、隱瞞黑歷史的故事主線來說,觀眾可以在無數作品中找到類似的內容,比如去年大熱的《看不見的客人》。不過,《黑鏡》這一集加了一個科技外殼——人們已經發明了記憶提取器,直接戴在頭上就能將你的記憶可視化。
  • 臺灣版「黑鏡」,刷新了我對神劇的認知
    確實夠黑,夠毒——《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臺灣公視推出的一部以「教育」為主題的劇集,改編自同名小說,副標題是「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遙控器無限放大了母親的控制欲,這是對「親情綁架」一個太心領神會的比喻了。母親高舉「為你好」旗幟,實際上儼然是一個情感暴君,讓孩子徹底淪為執行她意願的工具。
  • 神劇《黑鏡》,也到了從神壇跌落的一天
    然而,《黑鏡》本身真的有這麼大的退步嗎?我們必須承認,當本劇集的東家從前兩季的Channel 4,變為後兩季的Netflix時,它在風格上也發生了變化。而第三和第四季《黑鏡》的敘事方式,則顯得更加美式,更加親民,與之結伴而來的,則是某些好萊塢模式的類型化套路。風格的削弱,和逼格的降低,顯然會讓不少熱愛追求挑戰的劇迷感到失望。 但從內容本身而言,後兩季《黑鏡》真的是在背叛前兩季「腦洞大開」的初衷嗎?倒也未必。
  • 黑鏡:潘達斯奈基
    今年的《黑鏡》電影版特別篇將會在12月28日(美帝時間)上線。黑鏡:潘達斯奈基 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27 日,Netflix 放出了《黑鏡:潘達斯奈基》的劇照和預告片:雖然僅有短短的一分半鐘,但是信息卻不算少。
  • 國家要給你發對象?《黑鏡》裡機器幫你找戀人的故事真的要來了
    「喜歡 2 號男嘉賓的請亮燈。」這是家裡長輩最喜歡的電視相親節目。「陳姐,哪天叫你女兒一起過來我們見個面唄!」這是退休父母為孩子尋覓佳偶的相親角。「我滑到你的時候,我知道就是你了。」這是某個左滑右滑的社交應用,年輕人在這認識新朋友。
  • 無劇透|《黑鏡》終於來了!可潘達斯耐基是個啥?
    只不過這玩意沒有存檔,不誇張的說,絕對刷到你頭大。一不小心玩穿了還要從頭來,欲哭無淚。我發誓,再聽主角說一遍「Give me a sign!Give me a fucking sign!」我就真的要抓狂啦!在前一段時間大熱的《窮人旅遊模擬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似乎也出現了這個問題:玩家紛紛表示支線故事太多太精彩,主線任務做不下去。
  • 《黑鏡》特集的隱藏大彩蛋,你真的看懂了嗎?
    看過不但不影響你觀影,還能啟發新的視角。長文預警。----不到一周前,Netflix 突然預告了《黑鏡》系列獨立的「可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強調觀眾的選擇可以左右劇情的走向,引出意想不到的瘋狂結局,瞬間就吸引住了本來腦洞就很大的《黑鏡》粉絲。
  • 250 萬人熱烈票選 Netflix 最強影集,「它」擊敗了《黑鏡》和《怪奇物語》奪冠!
    影集 PK 賽」,邀請各方網友前來為自己最愛、最推薦的網飛影集進行投票,沒想到不僅有超過 250 萬人熱烈票選,同時數部 Netflix 人氣影集的廝殺結果現在也終於揭曉,究竟是哪部連續劇以輾壓的方式贏得了網友口碑冠軍呢?
  • 《黑鏡》第五季,你看懂了嗎?
    《黑鏡》故事及情景設計最巧妙之處,是他們設定的,不是摸不著邊的未來,反而是我們看似隨手可觸的明天。在真實與虛幻、線上線下、以及當下的身份認知中,讓我們多多少少能對當下面對的問題與疑惑作出反思。被喻為今年必看神劇的《黑鏡》(Black Mirror)繼去年年底推出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Bandersnatch),相隔半年後,全新一季終於在Netflix上架。
  • 黑鏡你真的變了...
    在腐國,有這樣一個不同於Tinder等單純看臉的在線約會應用,會在註冊時提問包括宗教、戀愛觀、性等各個方面細節的問題,然後再進行配對,兩個人各種三觀符合才能配上對。在黑鏡裡,人們攜帶這樣一個程序,由人工智慧coach為大家配對,直到找到最終那個可以實現完美搭配的對象,成功率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