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到了中學的語文書,
憶起當年坐在教室早讀打瞌睡的場景,
讀著那些「要求全文背誦」的文言文,
心裡卻不禁疑惑,
蜀道的周邊環境是否真的如此惡劣?
阿房宮是如何的鋪張奢華?
但原來,想像的人不止是我們,
古人們也會腦補,
比如仇英筆下的《桃花源圖》。
背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最好的方式便是「跟著」武陵人的腳步,置身其中,最後把一路上的故事分享給太守。而《桃花源圖》便是仇英此趟「尾隨」的所見所聞。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一名普通的武陵人,過著平凡的日子,捕著常見的魚,日復一日。可是很多影視劇和小說的開頭不就是這樣的嗎?
遠處崇山延綿起伏,白雲纏繞在其中。近處,身處桃花林之中。河流的兩岸,桃花盛開,微風輕吹,花瓣緩緩地從天而降,浪漫極了。
「這不是我平常捕魚的河呀!」一心捕魚的武陵人忘了看位置,沿著小溪來到了這裡。儘管武陵人沒有名字,但是他註定要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一路上,陣陣清香。好奇心讓他來到了桃花林的盡頭,然後,故事要開始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傳說」中,穿越可能是車禍、九星連線,也可能是生病等等原因。但是武陵人都沒有,只是莫名地「漂」到這裡。
而他的穿越方式,似乎只是走進了一個先窄後寬、盡頭有光的神秘通道。極其簡單。
光一下子刺到了武陵人的眼睛,他用手稍微擋了一下。緊接著,開闊明亮的場景給他的視覺帶來一場衝擊。
外面的小溪繼續流淌在這片寬廣平坦的土地上,農田和房屋被「規劃」得整整齊齊,田間的小路交錯但相通,桑樹、竹林、沼澤、雞鴨鵝、狗狗……原生態自然農家樂的絕佳環境。
這裡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美好質樸。田間往來的男女在穿著上與外面的人倒沒什麼不同,孩童們嬉笑打鬧,老人們也安適愉快,宛如「大同」社會。
無論在哪,好奇總是存在。武陵人好奇自己去了哪裡,這裡的村民好奇武陵人是誰。
雖然驚訝,但這裡的村民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就拿起武器的行為,也沒有不禮貌的言語,耐心傾聽著武陵人的所有回答。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怡然自得,這是武陵人在這個世外桃源停留了幾天的感受。他獲得了幾天的安穩、舒適、輕鬆,同時感受到了這些淳樸善良、熱情的村民們有多麼地可愛。
朝代的更替、對安穩生活的嚮往、對政治清明的希冀,還有對才華得到施展的期願、通過勞動獲取幸福等等,他們無所不談。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快樂的時光的確過得特別快。儘管捨不得,但武陵人還是需要離開了。
桃源裡的人叮囑他不能告訴別人,可這是武陵人最嚮往的生活,他希望世人皆知生活應該如此美好簡單。而且自己竟然遇上了這種「穿越」的事情,自然想確認這不是一場夢。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不復得路」,「規往未果」,這個世外桃源沒有再被外人找到。故事最終歸於平靜。
「跟著」武陵人的腳步,走完了這一程看似輕描淡寫,卻刻骨銘心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