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何處覓:《桃花源記》極可能是廣告軟文

2020-12-23 讀史館
《桃花源記》意境圖

湖南常德桃花源旅遊區日前成功晉級國家5A級旅遊景區,引發了新一輪桃花源原型之爭。在重慶酉陽,有人甚至打算推動將酉陽更名武陵,以證明酉陽桃花源為「真跡」。全國以桃花源命名的景區,據說有數十家之多,都自稱是晉代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由於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辭海》和《詞源》等權威工具書中,都將常德桃花源注釋為「世外桃源」真跡地。

常德位於沅水下遊,楚國和秦代時屬黔中郡,西漢改為武陵郡,曾是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聚居區。桃花源位於常德市桃源縣西南約15公裡處,南倚巍巍武陵,北臨滔滔沅水,以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著稱。桃花源主體景觀包括桃仙嶺、桃源山、桃花山和秦人村四處,現存古蹟有淵明祠、佳致碑、菊園、方竹亭、集賢祠、桃花觀、躡風亭、水源亭、千丘田、纜船洲以及歷代文人孟浩然、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牧、劉禹錫、韓愈、陸遊、蘇軾等留下的題詠碑刻等。桃花源古建築群於2006年5月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桃花源記》意境圖

雖然被權威工具書認定為「世外桃源」真跡地,可那遁世離群的生活場景,除了陶淵明筆下的漁人之外,再也沒有別的人見過。因此,「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始終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支持者認為,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時期,武陵山區可能存在許多與世隔絕的村落,漁人所見的「世外桃源」確實存在。反對者認為,「世外桃源」是陶淵明心中構築的一個烏託邦,實際上並不存在。陶淵明寫作《桃花源記》,意在通過描繪桃花源安居樂業、自由平等的生活,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還有人認為,「世外桃源」只是漁人做了一個夢而已。

其實,想弄清「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也不難。考察常德道教史和陶淵明寫作《桃花源記》的真實動機,就能發現一些端倪。史料記載,早在東漢時期,道教就傳入了常德。東漢武陵郡有位叫黃敬的道士,曾任州部從事,後棄世學道於霍山,又入嵩山專門從事修煉,行服氣之法,傳說活了兩百多歲。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武陵人黃道真棄俗,隱居高吾山學道。雖然漁人進入桃花源是在東晉太元年間(376-396年),比黃道真學道時間晚了近百年,但民間傳說堅稱黃道真就是進入桃花源的那位漁人。民間傳說不見得真實,但桃花源一帶在兩晉時期已成為道教聖地,卻是實情。西晉泰始年間(265-274年),桃源山上就建有道觀「真源觀」。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又建了「黃龍觀」。其後,桃源山洞被列為道教第三十五洞天,桃源綠蘿山被列為道教第四十六福地。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

再來看《桃花源記》,不難發現漁人所見的「世外桃源」,與道教所勾畫的神仙世界,頗有幾分相似之處。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戰亂叢生的東晉,現實世界裡幾乎不可能存在這種和諧場景。更離奇的是,桃花源中的男女衣著,居然悉如外人。如果真如他們所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那麼他們應該沿襲秦代的衣著才對,怎麼可能跟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樣呢?因此,陶淵明所描繪的「世外桃源」,極有可能脫胎於道教的神仙世界。

那麼,陶淵明為什麼要記錄這個「世外桃源」呢?當然是替道教做宣傳。陶淵明家族從陶侃時起,就與道教結下了不解之緣。《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的父母去世時,都曾有神仙來弔唁。到了梁朝,著名道士陶景弘在道書中乾脆宣布陶侃死後成了神仙,仍然在仙界帶兵。傳聞或是捕風捉影,但也表明陶侃確實與道教關係密切。陶侃的後代中,其孫陶淡、曾孫陶烜都是道士,陶淡、陶烜叔侄倆曾在長沙瀏陽河畔的臨湘山結廬修道,後羽化成仙。人們於是在臨湘山修陶公廟供奉其肉身。陶淵明也是陶侃的曾孫,雖然未入道,卻深受道教影響。如他在《讀山海經》中寫道:「在世無所須,唯酒與長年。」便流露出對長生不老的渴望。所以,陶淵明作《桃花源記》為道教做宣傳,當在情理之中。

道教的神仙世界,完全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自然也不存在。不過,當道教的神秘色彩褪去之後,「世外桃源」依然留給了人們無限遐想。(文/謝志東)

尋夢桃花源

相關焦點

  • 張旭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短短28個字,描繪出世外桃源
    陶淵明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的桃花源,這裡質樸自然、安寧和樂、自由平等。桃花源是是陶淵明的理想,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美好願景。沒有賦稅、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鬥角,連爭吵的聲音都沒有,耳中能聽見的,只有雞犬聲,一切都是那麼單純、美好。
  • 《桃花源記》的另一個打開方式!
    我們都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裡的人遠離戰亂,生活富足,因此世外桃源一直是中國從古至今的理想國。相信很多人在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就注意到了結尾,這個世外桃源後來再也沒有被找到,甚至去找的人還因此生病。那麼桃花源到底在哪裡?這個謎題好像只留下一個玄幻的疑問號。首先,雖然這個故事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是應該也會有原型,畢竟馬克思老爺子說過:「任何想像都基於現實的土壤」。
  • 細思極恐,陶淵明《桃花源記》背後的真相,竟然這麼詭異
    相信很多人在讀書時期都學習過這位詩人寫的《桃花源記》。現在可能大家都記不清楚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回憶一下這篇文章。這次我們的對這篇文章的解讀,可不是像我們學校的老師一樣,各種角度對它進行賞析。大家是不是就會開始疑惑了?難道說,這篇文章還有別的不同的解讀嗎?
  • 你讀過宋版的一首「桃花源記」嗎?只有41個字,帶你進入心中桃源
    東晉時期有一篇傳世散文《桃花源記》,是著名的文學家陶淵明的美輪美奐的代表作,那如夢如幻的美麗仙境,是人們心馳神往的地方。歷代文人墨客,都為陶淵明的這篇散文所折服,就連詩仙李白也是陶淵明的粉絲,詩人以《桃花源記》的意境寫出一首《山中問答》,裡面寫「桃花流水窅(讀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還有王維改編了一首詩叫《桃花行》寫有「回首空山不可問,惟見桃花逐水流」;唐代張旭的一首《桃花溪》寫到「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明代唐寅在《桃花庵歌》中寫有「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每個詩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世外桃園
  • 唐詩中很美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
    究其原因,便是陶淵明筆下美麗而寧靜的桃花源,滿足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自《桃花源記》問世以後,便陸續有文人根據它的意境創作出文學作品。最典型的便是詩歌,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曾寫過一首《山中問答》。其中就有這樣的詩句,「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桃花溪》,便是唐代詩人張旭借《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
  • 詭異的桃花源記是課本中的那樣嗎?
    嗨嘍,大家好,我是小爪,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桃花源記的描述裡讓人細思極恐的幾個方面大家都知道桃花源記是我們上學時期的一篇古文描繪的是人們嚮往的世外桃源,但是如今的很多解釋讓這篇文章讀起來是這麼的詭異。
  • 《桃花源記2》主題曲歌詞徵集今日啟動
    這回合,放開玩,大型回合制2DMMORPG《桃花源記2》終極內測即將盛大開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桃花源,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麼樣的呢?以我筆墨,直抒胸臆,《桃花源記2》主題曲歌詞徵集現已啟動,快來譜寫你心中的桃源樂章!
  • 背誦《桃花源記》全文
    但原來,想像的人不止是我們,古人們也會腦補,比如仇英筆下的《桃花源圖》。背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最好的方式便是「跟著」武陵人的腳步,置身其中,最後把一路上的故事分享給太守。而《桃花源圖》便是仇英此趟「尾隨」的所見所聞。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一名普通的武陵人,過著平凡的日子,捕著常見的魚,日復一日。可是很多影視劇和小說的開頭不就是這樣的嗎?
  • 廣東省資訊|桃花源記中的世間桃源可能藏在廣東哪一個青山綠水的...
    廣東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桃花源記中的世間桃源可能藏在廣東哪一個青山綠水的景區之中?或許你北上時有聽聞長江的三峽,那你南下時又可知曉廣東的三峽?有人覺得可能位於三峽的青山綠水之間,而且三峽周圍也有很多那種桃花源記中的峽谷。所以如果真的有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的話,我覺得桃花源記中的世間桃源可能藏在廣東湟川三峽這一個青山綠水的景區之中,這裡的環境非常的美,風景秀麗,山清水秀。2、為何說每個從廣東全身而退的美食愛好者,基本都魂不守胃?
  • 重慶酉陽桃花源:春起桃花笑 人間別有天
    中國青年網酉陽5月5日電 (記者 鄒暢)「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自東晉詩人陶淵明道破「世外桃源」以來,桃花源便成了世人心之所向的聖地。5月4日,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記者來到重慶酉陽,「穿越」2000年,遊覽夢中的桃花源。
  • 《桃花源記》那些細思極恐的秘密,下篇
    我們接著上篇說道,講到了桃花源裡與世隔絕了500年之久,衣著打扮卻和外人一樣,這裡已經變得十分可疑,更可疑的卻在後面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外面世界戰亂不斷,物資缺乏,桃花源裡卻安居樂業,有酒有肉,雖說這裡可以體現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也讓人不經意間聯想到現在我國一些家庭還保有的習慣,那就是做白事擺祭品,那漁夫在桃花源生活的這幾天會不會一直吃的都是祭品,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 八大山人《桃花源記》,竟然是鬼故事……
    人們固有的印象中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展示的是對「世外桃源」的嚮往 然而現下卻有人提出 根據文中多處提示 《桃花源記》實際是個鬼故事
  •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一邊前後瞎幾把晃,一邊美美地幻想:帶上班花,逃離學校,過上「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生活。興之所至,我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問正在解二次函數的女同桌:「乃不知有物理化學,無論英語」,我這句造得咋樣啊?我X,太美了。我自己感嘆。
  • 桃花源記描寫詭異,很可能陶淵明給我們說了一個鬼故事
    而今天我們正要說到陶淵明所留下來的著作桃花源記,可以說我們第一次在讀到桃花源記的時候,就會被其中的桃花源給吸引。畢竟像這樣完美的一個理想世界,又怎麼可能會不讓大家喜歡呢?然而大家卻並不知道,桃花源似乎沒我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很有可能桃花源記講的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故事。
  • 《桃花源記》竟是一篇真實的「盜墓筆記」?
    當毒蛇近日正在追熱映中的《盜墓筆記之終極筆記》時,我看到吳邪一行人經過蛇沼鬼城到達西王母陵入口的情形時,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這篇《桃花源記》,發現兩者竟然如此相似,無論怎麼看這篇隨筆的字裡行間都象是古人誤入一個大型古墓的經歷。細思極恐。首先,「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 9.6分神劇《毛騙》,原來我們都被騙了,桃花源記居然是暗黑童話
    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講的是一個漁人誤入一片桃花林,好奇之下就往深處走,結果走進一片世外桃源。看到裡面田地肥沃,屋舍整齊,人們安居樂業,跟當時外面兵荒馬亂的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桃花源裡的人看到漁人的出現非常驚訝,但還是設宴款待了他。
  • 真的有桃花源,現實版陶淵明桃花源——壩美村
    ——《桃花源記》。桃花源記以前讀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只覺得世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地方,不巧今天發現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北部八達鄉和阿科鄉交界處的一個村子壩美村。進出村子主要靠村前村後兩個天然的石灰溶巖水洞(分別長800多米),村民們要摸著巖壁趟水、撐竹筏、劃獨木舟、坐小船,經過800米長的幽暗水洞進出,像極了《桃花源記》。下面小編就為你揭秘桃花源壩美村。
  • 國產皮影動畫《桃花源記》,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劇情透露著詭異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我們中學課本裡面的必背文言文,幾乎人人都會背,我們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正是因為陶淵明這篇課文,才讓「世外桃源」變成了人人嚮往的世界,頻繁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文裡。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想必我們也懷疑過,故事的桃花源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部分教案分享之第九課《桃花源記》
    第九課:桃花源記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源、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桃花源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虛構的用來寄託作者社會理想的作品。它描繪了一幅沒有戰亂、自給自足、雞犬之聲相聞、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圖景。
  • 閱讀賞析——《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