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舊事之1986:(六) 問蒼茫大地上 劍伴誰在
作者:黯寇狄龍與吳宇森於失意中蓄力待發時,他們的師父張徹已應文化部之邀,深入內地搜羅武術苗子,同時籌拍新片。
他從京劇名家厲慧良手中要走了青年武生董志華,加上徐小健和杜玉明,組成第六代張家班弟子,期望能再度點石成金,製造新的明星和票房神話。老對手李翰祥始終領先一步,去年又拍了一部《火龍》,由其得意弟子梁家輝和內地新科影后潘虹主演,還讓兩個女兒李殿馨和李殿朗都軋上一角。
李翰祥過足了實景清宮戲的癮,進入棘手的現代史部分則有些力不從心,只能用小幽默勉力化解尷尬。
這部片沒有一年後那部《末代皇帝》出名。梁家輝的扮相和表演比尊龍更接近溥儀,但整體缺乏貝託魯奇的宏大視野,情節逃不脫小品的拼貼痕跡。
雖然如此,影片仍具有獨特的藝術性。李翰祥把他的歷史觀費盡心機地藏在畫面後,看似一本正經地講故事,其骨子裡放浪戲謔的本性仍不時露出鋒芒,於道貌岸然中埋伏了諸多嘲諷。《火龍》在當時內地寬鬆的環境下頗受歡迎,香港市場上也收穫一千五百萬票房。
虎老雄心在。1986年8月,乘著《英雄本色》引領的熱血俠義之風,張徹攜新片《大上海1937》和第六代弟子們從內地返港。舊日部眾齊聚一堂為老師捧場,姜大衛與狄龍分侍左右。
接受專訪時他的淡定中仍透出一生不變的自負:「吳宇森已經獲得第一次掌聲,我正在等待最後一次掌聲。」
張徹的鐵血內核如常,只是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他老套的手法已經追不上潮流。影片在香港最後只有兩百萬元收入,幾乎等同於宣布其藝術生涯的終結。在國內雖然票房可觀,但背後推手韓培珠對其落伍的風格大為失望。
更讓韓培珠怨懟的是,她在上海四處奔走,得到
江市長特批,封了一整條街讓張徹拍實景,不料張大導演竟然一覺睡過頭沒能起來,浪費了寶貴的一天,其殘年暮氣再也遮掩不住。
張家班第六代弟子毫無星運,與師兄們的成就相去甚遠,和師門的感情也頗微妙。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董志華,後來在周星馳的《功夫》裡出演豬籠城寨三大高手之一,使得一手漂亮的五郎八卦棍,勉強可算張徹留下的少許傳承吧。
然而這點破碎的淵源,僅是影迷懷舊而一廂情願念叨的軼事。二十餘年後內地浩如煙海的娛樂圈裡,董志華知者寥寥,影響力遠遜於他的妻子王京花和兒子董子健。
張徹在香港是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在內地只是行到末路的風中殘燭,餘暉遠不足以照亮關門弟子們的前途,只怕還會被年輕人埋怨耽誤了青春。
《大上海1937》之後,張徹逐漸失去了資金和渠道支持,狀態更是每況愈下,製作的影片盡為泛著陳腐之氣的舊作重拍,票房連遭挫敗,再無足觀。
兩岸三地處處碰壁,他生活日漸拮据,終於退回香港。
總算邵逸夫特別開恩,為其保留了一間狹小的邵氏員工宿舍,張徹便蝸居於此,終日默默地寫很多無人問津的劇本。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臺灣的風雲歲月已經湮遠,李翰祥依然在內地呼風喚雨,曾經氣衝霄漢的張徹卻只能蜷縮鬥室,佝僂得直不起腰。
離生命的終點尚早,時間冗餘而難熬,閒不住的張徹在沉默中將往日的記憶打疊起,整理成冊。那是香港電影從泥濘中一路走來的歷史,雪泥鴻爪,光影依稀。
張徹成名較晚,從影評人轉成編劇,四十歲還在給徐增宏打下手,起初寫的劇本李翰祥不屑一顧。難得有機會他自己拍一部片,邵逸夫看了說燒掉重拍。
甘苦嘗遍,成為百萬大導演,從影三十年,拍戲百餘部,一路走來始終如憤怒青年一般懷揣理想,到老仍心如磐石,火苗不熄。
問王謝舊時燕子,飛向誰家戶?
如蔡瀾所言,有過光輝的人不肯退出舞臺,遲暮的張徹像他戲中的英雄,被射了一身箭,還是屹立不倒。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老年人當然也不該失去他的雄心壯志和好奇心,問題是,他們是不是還有馳騁千裡的力量和選擇方向的判斷力?如果他還有,加上他多年累積的經驗和智慧,他就是位偉人,如果他已經失去了這種力量和判斷力,還要明知故犯,勉強自己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那就是個悲劇了。」
落拓江湖一劍輕。也許只有古龍,才能理解張徹這樣性格的人。也許正因古龍了解年老的悲哀,才寧可在自己江郎才盡前縱酒早逝,而不肯老死於戶牖之下。
兒女情長
張徹最孝順的徒弟李修賢,八十年代中期風頭正盛。1986年年底他和萬梓良主演了《兄弟》,人物關係和矛盾結構借鑑了《英雄本色》,是一部明顯的跟風之作。
導演和編劇是冼杞然,影片因而透著少許新浪潮的執著與殘酷,硬漢氣質強烈。兩位實力演員的碰撞是最大的看點,可惜劇本不夠精細,多少浪費了萬梓良的邪與狠,李修賢的義與莽。
兩人憑此片於來年分別入圍金馬獎和金像獎影帝,結果雙雙敗給所向無敵的周潤發。
同門吳宇森開創的警匪英雄片,成為新的市場熱點,給李修賢也帶來頗多助益。乘此有利時機,他今年終於開始自立門戶,在金公主的支持下籌備創辦萬能影業,以期致力於他擅長的警匪題材。
實力派影帝黃秋生和張家輝、以及金牌打手成奎安,都將得到李修賢的提攜。偉大的喜劇表演藝術家周星馳也會從修哥帳下登上舞臺。
後來同樣對周星馳有恩的萬梓良也迎來生涯高峰,這一年演過一版口碑不俗的陸小鳳之後,便告別武俠劇,以一部經典的《流氓大亨》開啟了他在時裝劇中的光輝歷程,樹立了自己無線一哥的地位。
甚少演唱電視劇主題曲的徐小鳳在TVB與寶麗金的大力推介和策劃下,破例為這部劇演唱了兩首《城市足印》和《婚紗背後》。兩首金曲飽含激昂與滄桑,是與這座騰飛的城市最相襯的時代樂章。
《流氓大亨》背後的製作人和編劇是韋家輝,他自稱:「從《流氓大亨》開始,我已摸索到一條受觀眾歡迎的公式。」
這個公式就是三角戀+兄弟情仇的基本框架,再加入諸多跌宕起伏,引發迴響。數年後他將這個故事發展成了更精彩的《義不容情》。
《流氓大亨》的劇本尚未圓熟,但萬梓良的表演比《義不容情》中的黃日華更令人印象深刻。他演戲容易七情上面,有時稍顯浮誇,但特別適合電視劇裡情感爆發的戲份,堪稱馬景濤之前的咆哮王。
大結局時萬梓良長達七分鐘的獨角戲成為經典,其中主要臺詞是他親自創作的,寫了一個通宵,現場一次拍過,極見功力。
他涕淚交加地對昏迷中的鄭裕玲傾情表白,後來被周星馳在《喜劇之王》裡以一條長長的鼻涕致敬。
萬梓良有時過分追求真實效果,令人敬畏。在另一場法院門口的鬥毆戲,他並未與對手吳啟華預先溝通,拎起垃圾桶就砸,還掐著對方脖子破口大罵,拳拳到肉,瘋勁十足,將在場所有演員都嚇得不知所措。
吳啟華出道三年,雖難比五虎將的風頭,但也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已擔綱主演過多部無線劇集。無端遭此暴打,他大怒罷拍,萬梓良不得不請他吃大餐安撫,還送了只古董表道歉。
這場戲之後,人人搶著要看後面的劇本,害怕有被萬梓良打的對手戲。萬子出手無情,力求真實,無論是大姐大鄭裕玲,還是新人周海媚,都一視同仁,不能倖免。
周海媚在劇中被吳啟華玩弄感情,戲外則偶遇了一段緣分。她這一年參演了另一部無線劇《小島風雲》,男女主角是呂良偉和陳玉蓮。阿呂英偉,海媚清純,兩人一劇定情。
《小島風雲》的主題曲和片尾曲由鄺美雲演唱。十年後她會成為呂良偉的第二任太太,前任正是周海媚。娛樂圈中人,兜兜轉轉,總有些讓人喟嘆的緣分聚散。
鄺美雲此前與周大福的二少爺鄭家成有一段四年的戀情,已經排期準備註冊結婚,這一年對方爆出緋聞,鄺美人乾脆利落地與之分手。
「失戀,我只會哭三天。」年紀輕輕的鄺美雲展現了超高的情商和智慧。此後她仍與鄭家保持了密切的交往,還在當家人鄭裕彤的指點和幫助下逐步進入珠寶業和房地產,踏上億萬身家的奮鬥徵程。
鄭家成轉身就追到了「靚絕五臺山」的藍潔瑛。她剛從男友自殺的悲劇中走出,很快又收穫這份新的戀情。青春的禮物看似得來全不費工夫,豪門在前方招手。
春風得意的藍潔瑛因嫌古裝太熱,拒絕了無線這一年的大戲《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角色。她之前就錯失《大香港》,此番再度激怒無線,不久即遭雪藏,直到約滿離巢,在她正當紅時浪費了不少時光。
周海媚也與《倚天屠龍記》擦肩而過。她本應出演楊不悔,連定妝照都拍過,後因檔期衝突而作罷,八年後才主演臺視版倚天,塑造了令人難忘的周芷若。
1986年的《倚天屠龍記》是無線的重頭戲,繼續由最紅小生梁朝偉挑大梁,黎美嫻與鄧萃雯分飾趙敏和周芷若。
梁朝偉再展歌喉,與梅豔芳合唱了主題曲《劍伴誰在》。他或許是感染了張無忌優柔寡斷的感情態度,與黎美嫻在《倚天屠龍記》裡假戲真做,戲外也擦出火花,在劇中客串郭襄的曾華倩則由這場角逐中暫時出局。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未來的大贏家劉嘉玲,今年剛開始和許晉亨的一段情。
黎美嫻、梁朝偉、鄧萃雯
昔日古裝劇第一男主角鄭少秋燕爾新婚,暫別螢屏,被沈殿霞收入圍城。沈殿霞後來說,秋官當時給她三年期限,為其生子,渾然不顧其身體狀況。另一位大俠徐少強這一年也被雪梨逼婚。
雪梨17歲認識徐少強,一吻傾心,18歲就成為未婚媽媽。如今孩子已經3歲,高大威猛的徐少強被迫允婚,最後去登記時卻故意忘帶離婚證,就此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兩人年紀相差15歲,這段感情最初就被米雪反對,一度鬧到姐妹差點反目,雪梨仍一片痴心不改。下一年她又為徐大俠再生一女,仍未能留住心上人。分手後她在母親的幫助下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可嘆可敬。
多少慷慨遊俠兒,淨為薄情負心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