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後浪們,為什麼還會愛電臺?

2020-08-26 讀娛


標誌性的長髮,舒展爽朗的笑容,儘管隔著屏幕,但當莫文蔚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出現在節目中時,還是有不少粉絲忍不住喊一句「爺青回」。

這是她時隔多年上節目宣傳新歌,新歌《呼吸有害》亦是久違了的粵語歌,更何況這一次是在「電臺」宣傳,對莫文蔚的粉絲而言,意義不言而喻。有粉絲在論壇上寫道:「她以電臺的方式再次出現,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總覺得自己又回到了那個不開燈的房間,好像又回到了從前。」



她的《電臺情歌》曾經是無數音樂電臺的保留曲目,通過電波影響了無數人,電臺DJ一度成了那些年最為熱門文藝的職業。粉絲與偶像,青春與回憶,命運轉折與關聯,突破了時間和距離的限制,就這樣一瞬間微妙地被聯繫在了一起。

電臺,這個在不少人看來頗有些懷舊的名詞,並沒有隨著傳統時代舊音樂介質的沒落而被淘汰,反而在大浪淘沙中,用日漸升級的技術手段、不斷創新的創意規則、紮實的內容創作和敏銳的審美理念,在Z世代裡依然能乘風破浪。當曾經主宰了一代人音樂品味的電臺,碰上了渴望用自己的聲音為偶像正名的年輕人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榜單,偶像世代的為愛發電

在電腦還沒有普及,一切還未賽博化的過去,音樂電臺的榜單,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獲取音樂資訊以及表達喜愛為數不多的渠道。電臺主播們靠篩選音樂和推介,幫助那個時代的音樂偶像們走向更多的粉絲。

但現在,Z世代們早已熟稔種種平臺規則,用著Z世代獨特的飯圈話語,以不被外界所理解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於偶像的熱情。不同時代的「粉絲文化」成了觀照兩個時代和兩代人的最好橫切面,兩個世代有著截然不同的追星觀念和星粉關係,但與之前相比,粉絲正在逐漸掌握著偶像與粉絲之間關係的主動權,她們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偶像們完成逆襲,去到她們想要位置,讓更多的人看到。

如果你最近路過北京CBD世貿天階,你肯定會發現那塊著名的空中巨幕,從8月10日起已經連續一周,每天晚上7點半和8點半,都會準時出現偶像陸思恆的影像。除此之外,在這段時間,打開QQ音樂都能在音樂館焦點圖的位置看到陸思恆的身影。

這一系列宣傳都是陸思恆的粉絲為她們的偶像爭取來的福利,但與我們熟知的「粉絲斥資購買大屏幕廣告位為偶像宣傳」的故事套路不同的是:這一切無關瘋狂,也無需粉絲買單,需要的只是粉絲參與《見面吧!電臺》周榜助力,用自己的熱情將偶像送上高點。而當周的榜單競爭相當激烈,面對趙品霖粉絲勢在必得的氣勢,陸思恆粉絲緊追不捨,雙方粉絲在各自超話中隔空battle的緊張空氣讓局外人都暗自捏汗,當陸思恆電力值超過的那一剎那,超話裡到處都是粉絲的歡呼和慶祝,字裡行間都是自豪和興奮,她們的熱情讓人感到動容。

這檔音樂節目顯然洞察到了這個時代粉絲的心理訴求,節目不僅把直播間搬到了人流量密集的世貿天階,讓粉絲能夠近距離接觸偶像,還特地設置電臺主打歌榜單助力環節,為偶像爭取更多資源。

這些資源的加碼賦能,依賴於粉絲的能量。粉絲們的存在感被不斷放大,這種參與感也將粉絲真正地納入到節目核心裡。類似於遊戲中的打怪升級,粉絲們要竭盡所能,送自己pick的主角通關成功。這種情感付出是種雙向傳輸,粉絲和偶像之間通過這種方式加強羈絆,不斷修正彼此之間的關係。


互動,突破明星與粉絲的情感壁壘

在發生全網譁然的被職場pua事件後不久,身在輿論漩渦的歌手Yamy選擇了以最為積極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她將個人的首個活動現場定在了QQ音樂《見面吧!電臺》。在節目中,主持人不失犀利和禮貌地問及最近一系列的變動時,Yamy從容地表示「還在和過去的自己battle,但勝利在望」。令人動容的是那天在現場為偶像Yamy應援吶喊的粉絲們,她們無懼在節目裡出鏡為偶像發聲,這也讓一向酷酷的Yamy忍不住淚灑現場。

這一刻,隔著臺上臺下遙望呼應的,不再是粉絲和偶像,她們是朋友是共患難的知己,甚至是互相扶持相互打氣的戰友。

三年以來,這樣的場景在QQ音樂《見面吧!電臺》節目中出現了無數次:李鑫一在連線粉絲時,看到寒風中玻璃房外為他而來的粉絲,當場淚流滿面;吳克群有一位資深女粉絲,因和偶像通話過於激動始終語帶哽咽,沒想到吳克群卻一直都記得她:「最開始見你的時候是個瘋癲少女,沒想到現在是個瘋癲少婦」,這大概便是對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最好註解。

在傳統的節目中,偶像和粉絲始終恪守著仰望著和被仰望著的身份紅線,粉絲只是旁觀者。而《見面吧!電臺》裡,偶像和明星的關係,更像是朋友、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是彼此青春最堅實的一路同行者。

過去,粉絲只能在電波另一端被動等待收聽偶像的音樂,但現在有了電臺主打歌的助力,粉絲可以自主選擇為偶像爭取到哪個位置,解鎖哪些資源,偶像的音樂能否「C位出道」取決於與粉絲之間的同心協力。現在,粉絲不再只是疏離的旁觀者,而是互動關係的另一方參與者。這也滿足了Z世代年輕人們的情感剛需:粉絲與偶像之間的關係是對等的,粉絲努力地為偶像助力吆喝,而同樣的,偶像用自己的作品回饋粉絲們的情感付出,才是一種良性的模式。


雙箭頭,節目與觀眾的雙向成長

一個出道僅幾年,還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年輕音樂偶像,為著熱愛在幕後默默付出努力和汗水,然後憑藉著粉絲的力量被更多人看到和認可。在粉絲文化被不斷曲解的當下,這些例子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人與人間羈絆的美好。這種「美好」有著極其珍貴的意義。因為此前屢屢發生的粉絲過激行為,追星文化一度被主流質疑為亂象爛殤。

但一味地禁止和抹殺追星文化,只會給Z世代年輕人的帶來挫敗和逆反。如何合理且正向地引導年輕人們的熱情和表達參與欲望,或許QQ音樂《見面吧!電臺》給出了一個不錯的示範:電臺主打歌榜單讓粉絲有了可以揮灑熱情的地方,也讓粉絲得到了極為滿足的參與感,同時在合規正向地引導粉絲方面,做到了十足誠意。

粉絲們的熱情和參與,能夠在合理範圍內被量化,被接受。同時,她們的付出也將得到相應的回報,讓她們的偶像得到更多的機會,音樂也得到更多關注,而藝人在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後,回饋給到粉絲更好的舞臺。

粉絲用選擇的力量撬動節目的超強資源助推好音樂,而節目也通過引導粉絲與偶像之間的良性互動,撇去泡沫,洗盡鉛華,讓真正好的作品更加出色,這無疑是QQ音樂《見面吧!電臺》一直不斷升級的意義所在。在這種良性循環之下,無論是對節目還是對粉絲,都是一種雙向的互利成長。「電臺」自傳統時代承襲而來,又在新的時代找到了意義,留存美好,創造美好,這或許才是它能一直被喜愛和需要的原因。

*轉載需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深度解碼「Z世代」:推動B站前進的洶湧後浪
    五四青年節前夕,一部名為《後浪》的宣傳片登上了央視一套的黃金時段,隨後又霸屏了朋友圈,引來眾人熱議。當「後浪」一詞頻頻被談及之時,該片的發布方bilibili網站(即B站)也隨之成為了公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 「Z世代「後浪:在觸漫,我是自己的導演
    面對00後,更需要放手和支持  沫瑩雪的媽媽—杜女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也是某親子閱讀書籍的執行主編和主要作者,專注於研究親子共讀和家庭教育。  通過女兒了解到觸漫是一個跟漫畫創作有關的APP之後,杜女士一開始就很支持女兒玩觸漫。
  • 榴槤西施玩轉榴槤休閒食品花式創新,精準狙擊Z世代後浪消費群!
    摘要:榴槤零食品牌榴槤西施,面對Z世代消費群體新需求,以花式創新出圈,精準狙擊後浪消費群!近年來,95後、00後年輕一族作為休閒零食的主要消費群體,促使著整個休閒零食行業不斷向年輕化、多樣化、創新化發展。
  • 攜手Z世代新青年 森馬加速掀起下一層奔騰的後浪
    攜手Z世代新青年,森馬加速掀起下一層奔騰的後浪   2020年7月,森馬籤約電競領域的意見領袖——FunPlus Phoenix電子競技俱樂部,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戰役「森馬說行·火鉗留名」,點讚和支持渴望成功、不怕失敗的年輕人,相信他們一定會「火」,森馬為其「留名」(此詞出處為「火鉗劉明」,原本是個網絡熱詞,表達了圍觀者們對某種必勝潛力的認可),鼓勵年輕人充滿自信
  • Z世代實驗室|前浪VS後浪 關於設計和青春,他們有不同的答案
    而在後浪的影響受到敬畏的今天,原創設計之路對於前浪和後浪設計師們是什麼模樣?Hard Candy硬糖青春帶你走進設計師們的世界,一起探討關於設計,和青春的話題。感謝設計師李德寧Jen、閆睿,漢帛獎獲獎與入圍選手張媛媛、林晏德、劉一霏、白雪。設計是什麼?
  • 誰動了Z世代的「奶酪」?
    B站「後浪」視頻被刷屏,95後的朋友說:「感覺B站讚美的青年並不是我。」「Z世代」一瞬間被所有的商家瞄準,說Z世代就是他們的目標消費群體,95後的朋友說:「天天喊Z世代的一定不是Z世代,我一個95後覺得他們所標榜的Z世代一定不是我。」
  • QQ音樂成為Z世代最強音樂平臺靠什麼?
    這份關於全球Z世代年輕人的洞察適用於中國嗎?答案是肯定的。Z世代們的特性是共通的,他們聚集的音樂平臺,國外是Spotify,國內則是QQ音樂,同屬於Z世代的年輕娛樂互動社區。但是伴隨Z世代樂迷的崛起,單純的「聽歌」早已不能滿足這群追求多變的「後浪」。
  • 打造「Z世代」音樂娛樂互動社區,QQ音樂成功走出一條無限之路
    好消息是,如今的你我,只要打開手機裡的音樂APP,就能無限制地在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音樂中找到所愛。更令人高興的是,音樂創作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正在被進一步縮短甚至消解。為什麼音樂人與樂迷的距離會逐步縮短?隨著「Z世代」樂迷的崛起,大家對音樂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單純的「聽歌」並不能滿足這群擁有繽紛生活的「後浪」。
  • 抓住成長期中的Z世代
    戴彬表示,「我們常聽到的Z世代就是我們所說的95後,數據分析的角度是16-24歲這部分的用戶,這個世代的喜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未來的市場。」Z世代是移動的一代,戴彬在深響年度機遇峰會上對Z世代的行為特徵做了如下判斷:Z世代對於新興市場的影響力更為顯著;Z世代移動用戶的崛起速度更快;Z世代在日常生活中與移動網際網路的聯絡更為緊密。
  • Z世代崛起,誰是真正的「K歌之王」?
    值得注意的信號是,Z世代95後正成為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掘金地,B站是視頻領域的典型案例;而在線上K歌賽道,音街等平臺亦是在共同競逐Z世代的增量紅利。Z世代崛起之下,誰才是真正的「K歌之王」?正式上線前,音街早在今年3月就開始內測。
  • 文末有彩蛋 | 「四大」的加班文化被這幫95後們撕得粉碎,Z世代管理究竟何去何從?
    你說啥就是啥吧,反正我休假,你愛黑就黑吧。本來說10月前就離職(被你delay我很我真的覺得很丟臉,大三我過了司法考試,大四畢業後我一年過了6科CPA,為了重要的人來KPMG,為了友誼我一直沒有選擇離開。但是我覺得你殺雞儆猴是真的厲害)。
  •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時間:2020-12-22 19: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Z世代是什麼,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吧!
  • 「後浪」婚戀觀報告出爐:晚婚、不婚為刻板印象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夏賓)隨著大學生全面「00後」化,z世代正逐步踏入婚戀市場,他們更注重個體的情感表達,這也使得社會主流婚戀觀念悄然生變。今年「520」,有緣網發布2020年「後浪」婚戀觀報告,深入剖析他們的情感世界。
  • B站真的佔領Z世代了嗎?
    編輯導讀:近些年B站的破圈動作不斷加大,今年的《後浪》《入海》更是成為現象級話題,在社交網站頻頻出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B站的知名度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一些年輕人甚至並不知道它的存在或者對其抱有偏見。本文作者將對此進行三方面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平安銀行信用卡,長了一顆「Z世代」的心
    愛豆、打卡、遊戲、社交、直播、種草、錦鯉……「全城尋找熱8」刷爆各種年輕時尚元素的設計,都顯示著,平安信用卡正跳動著一顆年輕的心。當前多家機構研報已紛紛昭示,年輕一代,85後、90後、乃至95後的「Z世代」們已然成長為消費新世代,未來他們才是消費主力軍。
  • QQ音樂10.0:聚焦Z世代的內容戰役
    然鵝,作為體驗產品設計師深扒了一下這次改版,發現這場圍繞著Z世代的爭奪戰役還是蠻有趣的。(Z世代:95後-00後人群,別問我為啥不直接通俗寫注釋裡的意思,問就是縮寫真香)也就是「撲通社區」打造了一個Z世代很喜歡的「圈子社區」,滿足了他們對共同圈子互動交流的訴求。除了「撲通社區」外,還有個人中心的「個人信息」模塊和首頁-音樂館的「直播」和「話題」模塊的功能新增與替換都表現了對社交屬性的強化。
  • 搶佔Z世代:信用卡如何「攻入」B站?
    不管是現象級的品牌視頻「後浪」、刷屏的畢業季歌曲「入海」,還是共青團中央等官媒接連入駐、拿下豆瓣9.2高分的自製綜藝「說唱新世代」橫空出世……B站一次次地向外界展現了自己的蛻變。究其根源,B站「破圈」背後是其核心群體的成長,並由此伴隨的是他們對於內容、生活、消費等需求的升級。(傳送門:《年輕人還需要信用卡嗎?》)
  • 從一匹馬和一個梨,說說「Z世代」音樂
    2020年,「Z世代」人口已經佔到全球總人口的30%,這些深受網絡影響的95後,音樂口味如何? 這要從一匹打敗了鴨子的馬,和一個得了五個格萊美的梨說起。留心觀察華語樂壇,就可以在很多新歌中,找到屬於「Z世代」音樂的融合印記。 洋為我用,古為今用的中國X面「Z世代」 雖然上古先賢曾在戰術後仰的間隙,告誡大家「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胡編。」但相比老外們為新歌的流派爭吵不休,華語樂壇對音樂創作「跨界」的包容性卻高了不少。
  • 愛在當下M&M小橘瓶 Z世代的寶藏眼霜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我國整體市場消費模式已經大變天,而Z世代已成為全球人口數量最多的群體,他們的崛起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各個品牌都關注這一群體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對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原生群體來說,他們中有98%擁有智慧型手機,日常生活幾乎都通過一部手機來完成,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從想要到擁有,都能一機搞定。這充分證明Z世代的購物習慣。
  • 酷我音樂愛現場神武十年專場 打造Z世代專屬音樂狂歡夜
    11月21日晚,「酷我音樂愛現場神武十年專場」上演Z世代音樂狂歡夜。據悉,現場精彩音樂Live秀不僅打破次元壁壘為神武十年慶生,更用音樂擁抱Z世代,進行了一場深度「精神對話」。當晚五大音樂人焦邁奇、洪辰、隔壁團樂隊、SHARK衛彬月、DJ-ZIVAN齊聚深圳海上世界,將音樂化為激情High翻現場。酷我音樂酷我聚星也線上同步還原現場盛況,與雲端粉絲共享沉浸式視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