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視頻日誌:當今農村的「新農具」(網絡文化關鍵詞)

2020-12-23 人民網

「三農」視頻日誌充滿著創作者自我呈現和自我發展的煙火氣,構成了鮮活生動的時代風景

鄉村題材作品一直是文藝創作的重要內容。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關於農事的古老吟唱。此後,無論散文中的「世外桃源」,詩歌中的「憫農感懷」,乃至小說中的「鄉愁故土」,影視劇中的「平凡世界」,鄉村題材文藝創作都呼應著社會與時代的變遷。當下,一種新的文化形態——「三農」視頻日誌正在蓬勃發展。

「三農」視頻日誌以農村、農業、農民為題材,內容大多是對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的日常記錄。近年來,「三農」視頻日誌「長勢喜人」。2019年,僅一家媒體的客戶端,「三農」類內容累計閱讀和播放量達700億次,擁有100萬以上粉絲的帳號超過100個,擁有10萬以上粉絲的帳號超過1000個。「三農」視頻日誌的迅猛發展勢頭來自於:一方面,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網際網路經營模式不斷發展,推動了農村原生態影像創作與網際網路內容生態的結合;另一方面,伴隨網絡視聽用戶群不斷壯大和受眾喜好的垂直細分,在自然地理、生產生活、風俗文化上頗為獨特的「三農」「原生態」題材,受到大眾廣泛關注。此外,線上內容生產為農副產品銷售進行引流,提供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和持久的生產動力。從更高站位來看,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發展戰略為「三農」視頻日誌提供了「最強背景」,內容建設和電商扶貧於此形成強大匯流。

乘著農村改革發展的東風,「三農」視頻日誌逐漸找到將農村資源進行視聽轉化的正確方式。創作者們從當地生態、生產、生活和文化資源中取材,生動呈現山河美景、多彩民俗、綠色食品、鄉野樂事等看點,讓「三農」成為擁有「美食」「生活方式」「旅行」「非遺」等潮流標籤的新時尚。

「三農」視頻日誌給人的感覺往往淳樸可親。這不僅體現在內容上的返璞歸真,也表現在美學風格上的「原生態」——拍攝是生活「實拍」,影像生產方式趨向「零添加」。比如,某短視頻平臺上一個粉絲近1500萬的帳號,每期內容都是一位普通農婦製作特色食物。跟《舌尖上的中國》等專業美食紀錄片相比,這些視頻日誌拍攝方式非常簡單,內容只有做飯和吃飯,場景無非廚房和農家院子,影像僅僅是幾個固定的長鏡頭拼接而成,很少有推拉搖移等鏡頭語言,更不用說充滿文學氣息的詩意旁白。但真實的生活場景、粗糲的視頻畫面讓觀眾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回憶起媽媽盡己所能為家人製作美食的動人場景。沒有受過專業培訓而拍攝成的視頻內容,並非「劣勢」,反而成就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更易於建立創作者和粉絲之間的信任和情感聯繫。

不僅如此,這些本來是農民或返鄉創業青年的創作者們也提供了觀察當下鄉村的別樣視角。在過去的鄉村書寫中,創作主體往往是職業的文藝工作者,農民只是被書寫的對象。但「三農」視頻日誌的創作者,生於斯長於斯,儘管拍攝工具並不專業,拍攝技巧也沒那麼嫻熟,但擁有對這片土地的細緻觀察和濃厚情感,這種真實的力量仍然打動人心。除更全面展現鄉村生活外,「三農」視頻日誌的創作者們也更有動力通過視頻日誌這一抓手,把網絡內容生產與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重新激活更多鄉村資源。例如,截至目前,某短視頻平臺,有超過1000位「三農」創作者開通小店,小店年總成交額超過2億元,其中30位創作者年成交額超百萬,有的累計為家鄉賣出水果800萬斤,為1200多戶農戶和貧困戶增收400多萬元,有的將線上的組織能力轉化到線下,聯合當地村民建立以農產品生產和供銷為主業的農業合作社……網際網路與鄉村「連結」越來越廣、越來越深,「三農」視頻日誌也因此被稱作當今農村「新農具」。

通過「三農」視頻日誌,人們感受著當下鄉村社會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精氣神,更多人才和資源也將由此投入新時代鄉村建設中去。「三農」視頻日誌充滿著創作者自我呈現和自我發展的煙火氣,構成了鮮活生動的時代風景。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1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農村短視頻大賽雲上發布會 以「虛」助「實」廣東農產品乘風破浪
    廣東省農業農村短視頻大賽盛大開啟 打造可複製、能推廣的「三農」短視頻傳播新模式下一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將凝心聚力廣東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持續支持短視頻直播業態質量建設與效益提升,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模式,著力打造可複製、能推廣的「三農」短視頻傳播新模式。
  • 深化三農服務 融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偉嘉
    北京偉嘉集團作為七十七家大型飼料企業發起者之一,以科技建設新農村、以知識支持新農村、以信息服務新農村,重視對農民的引導與培訓,在為農民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追求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偉嘉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強組織建設新的載體,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分步實施,整體推進,把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開展起來。
  • 農村有些農具已漸漸消失了,曬曬你記憶的農具?都有什麼用途?
    還記得那次去博物館,在一些古代農具區拍照時,突然想起,小時候用過的那些農具。再過若干年,他們也怕是只有在博物館裡能見到了吧。隨著機械化程度的發展,很多農具,都這樣消失了,之所以會想念,是因為那些消失的農具上,都帶著有溫度的鄉間記憶。
  • 李子柒視頻裡的中國農村讓外國人驚嘆 農村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前幾日,李子柒發布新視頻「紫米南瓜的一生」,視頻中農村秋日美景和自製的秋收家宴引發不少網友的羨慕。不可否認要過上李子柒這般的田園生活,必定會付出無數辛勤勞作的汗水,在李子柒的視頻中也不乏農耕勞作的鏡頭。但真正的農村生活不只有無休止的勞作,也會有閒暇時悠然的詩意。與其說李子柒的視頻美化了農村,不如說其恰好展現了農村生活美好動人的一面。
  • KK直播,著力構建農村電商直播生態圈,賦能三農發展
    從農村刷牆廣告到鄉村直播,從農村集市到電商服務站點、O2O體驗中心建設。2012年,農村電商進入了一個彎道超車的快速道,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直播之風下行,各地方農特產、非遺傳承等產品通過主播推廣走向全國,走進尋常百姓家。
  • 建行黑龍江分行:金融科技通「雲渠 」 百億「活水」惠「三農」
    在最美的龍江四月天,一款「手機新農具」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播撒著金融惠農「金種子」,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超100億元的農貸資金正源源不斷地通過手機「雲端」流向田間地頭。  春耕在即,哈爾濱依蘭縣愚公鄉四新村的農戶王海峰還在為買種子化肥缺資金而發愁,經同鄉介紹,他用建行手機銀行辦理了「農戶信用快貸」,很快解決了農資短缺問題。
  • 「農村四哥」粉絲349萬,靠拍視頻名利雙收,背後故事很曲折
    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四哥」粉絲349萬,靠拍視頻名利雙收,背後故事很曲折。現在拍視頻做自媒體,別說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了,在農村也都不再陌生,上到六七十歲的農村老人,下到十歲左右的孩子,都會通過拍攝視頻展現自己,雖然幾毛幾塊的收益並不高,但大家也都樂在其中。
  • 戰疫之下的農村金融創新|融資|中小企業|三農_網易新聞
    張丹丹:博士,深資三農領域專家,中農融信公司董事長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眾志成城以待攻克時艱,硬核管控不忘溫情呵護,從來沒有一個春節像此刻一樣有了特殊的陪伴和特殊的寧靜。
  • 縣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強調要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3日訊(陳基健)3月2日,縣委農村工作會議在縣人武部四樓會議室召開。會議強調要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真抓實幹,攻堅克難,為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農村四哥」:我靠什麼成為擁有近400萬粉絲的三農網紅?
    「農村四哥」:我靠什麼成為擁有近400萬粉絲的三農網紅?今年34歲的王榮琪,是四川省瀘州市納溪縣白節鎮回虎村人。他所在的回虎村是一座位於深山裡的小小村落,這裡被稱作大旺竹海,因為有了茂林修竹,所以顯得特別幽美。
  • 12月《網易號短視頻最美新農人》成績單揭曉!
    「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到來讓短視頻和農業產業在不同的空間維度上有了進一步融合。如何提升短視頻行業三農創作者素養,如何更好以視頻推廣鄉村文化,打造高質量有內容的三農創作平臺是短視頻行業發展的重要關注點。 網易號短視頻「最美新農人」三農內容創作激勵計劃正是網易新聞響應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和短視頻內容圈層推出的以「尋找農村最真實的記錄者」為初衷的三農類目扶持活動內容創作計劃。
  • 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陳峰齊...
    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陳峰齊在黃店梅江馬澗女埠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 2020-11-14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瓜三農網為三農信息、農村疫情防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給助力
    三農信息進村入戶服務平臺地瓜三農網通過整合上下遊一體化資源,通過農民、土地、農機等多個層次的共享,最大程度地滿足農民不同的需求,為農戶提供服務、減少風險、增加收入。地瓜三農網在疫情期間促進農副產品產銷順暢,防止出現賣難和斷供。為來年農民工就業,復工復產提供幫助。
  • 西瓜視頻創作人、三農合伙人"巧婦9妹"獲得全國文明家庭獎
    在11月20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西瓜視頻創作人"巧婦9妹"甘有琴家庭獲得了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並作為全國文明家庭代表之一上臺領獎。  入選全國文明家庭的"巧婦9妹"原名甘有琴,是西瓜視頻獨家籤約創作人。三年多以來,她通過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平臺展示農民生活和農村美食,帶領全家通過視頻推介幫助農民銷售農副產品。2019年,她通過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銷售家鄉農產品超過1200萬斤,銷售額超過三千萬元,改善了家鄉人民的生活。
  • 農民對中國「三農」問題的思考,以及中國農村和農業的未來思考
    小農是實打實的農民,當然沒有前輩的學術水平,在「三農」研究上,溫鐵軍老師從資本流出、人才流出,甚爾農業地理和歷史文化諸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並指出過解決農村問題的辦法,那就是毛主席曾經實踐過的,讓農民組織起來,但並不是重走人民公社的老路子,至少有日本農協那樣的組織,但是,這在過去相當一段長時間,都不可能實施。
  • 【農村致富】巧婦「九妹」的視頻電商創業路
    她於2017年5月19日開始在「今日頭條」上傳視頻,目前共拍攝了630期視頻,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上的「粉絲」有172萬個,播放量即將突破4億次。另外,她還在其他平臺擁有「粉絲」130萬個。甘有琴相繼被江蘇衛視《味道》欄目及中央電視臺2套《回家吃飯》欄目邀請錄製節目。目前,「巧婦九妹」是「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三農領域的標杆帳號,她拍攝的視頻主要是分享農村原生態生活以及美食。
  • 直播帶貨火了,讓手機成為新農具
    筆者認為,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能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要以農民需求為導向,讓信息化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疫情初期,不少地方農產品銷售不暢,一些鮮活農產品遭遇賣難,個別品種積壓嚴重。然而,隨著各地想方設法開拓市場,一些縣長、網絡名人乃至村民自己「直播帶貨」,運用網際網路思維破解農業產銷難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各種農產品「直播帶貨」風生水起,網友們消費熱情高漲。
  • 農業農村部黨組研究部署當前「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12月4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當前「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承擔著加強黨對「三農」工作全面領導,貫徹落實黨中央「三農」決策部署的重要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首先要講政治。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堅持把講政治擺在首位,貫穿於「三農」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體現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具體行動上,切實擔負起「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責任。第二要幹實事。
  • 服務三農服務民生
    服務三農服務民生 2021-01-13 13:30:01 來源 : 財訊界 農業保險是我國第一個由黨中央、國務院專門發文予以支持的險種,承擔著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保障農民收益的重要歷史使命。
  • 西瓜視頻走出的巧婦9妹 如今成為了扶貧攻堅的「三農合伙人」
    報導指出,目前大山深處的特色農產品正在通過信息分發平臺走出農村。家住廣西靈山縣的「巧婦9妹」是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的一位創作者,用短視頻記錄自己做農活、做美食、打理果園等鄉村生活,在西瓜視頻上大受歡迎。